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675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docx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学考)

一、单项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

“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

2.20世纪60年代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中国重返联合国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3.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

A.美国B.欧盟C.日本D.俄罗斯

4.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B.番薯C.辣椒D.水稻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长期居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在纺织等行业开始超过官营并成为主导是在

A.宋代中期B.元代后期C.明代中期D.清朝

6.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发生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

7.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

这一处是

A.上海B.泉州C.宁波D.广州

8.1492年,率领船队到达美洲的欧洲航海家是

A.哥伦布B.达·迦马C.迪亚土D.哥伦布

9.曾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10.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

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

11.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创新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

A.美国、德国B.俄国、日本

C.英国、法国D.德国、法国

13.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任总统是

A.罗斯福B.林肯C.胡佛D.柯立芝

14.罗斯福新政突出的特点是

A.自由放任为主B.重商主义C.加强国家干预D.计划经济

15.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严重缺粮。

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D.全面开展开荒运动

16.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于

A.1917年B.1921年C.1936年D.1945年

17.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片面发展重工业

C.企业自主权过大D.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

18.1949年中国钢铁产量为15.8万吨,1957年达到535

万吨。

这一成

就主要得益于

A.推行土地改革政策B.实施“一五”计划

C.开展“大跃进”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对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的会议是

A.一届人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阶级斗争B.文化建设C.政治建设D.经济建设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B.湖南、湖北C.广东、广西D.江苏、浙江

22.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B.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C.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D.1999年欧元问世

23.经济

区域集团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趋势。

以经济区域集团组织中跨越多个大洲的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B.欧洲联盟

C.北美自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24.倡导“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联合国

二、单项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5.“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

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

”为此,美国

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

26.“冷战的结束和1991年苏联解体改变了1945年以来国际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个国际事务的新结构开始出现,但它的轮廓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都还不太清晰。

”由此可知

A.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B.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C.联合国的作用不断下降D.美俄两国势均力敌

27.“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美国的具体做法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创建北美自由贸易区D.推动欧洲区域一体化

28.据史料记载,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

共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这反映了当时

A.农耕经济衰退B.坊市制度崩溃

C.土地兼并D.经济重心南移

29.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A.官营手工业发达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0.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里的技术变革指

A.珍妮纺纱机发明B.改良蒸汽机问世

C.电动机发明D.内燃机发明

3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2.“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山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

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

‘谁不小心掉下河?

’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

“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

”这首歌谣反映了

A.“大跃进”中的“浮夸风”B.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合作化浪潮

C.“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动荡D.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发展

33.1979年,安徽来安县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粮食增产37%,包干到组的生产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坚持原来生产体制的队减产6.7%。

这反映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尝试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人民公社被取消

34.中国近代有竹枝词云:

“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力叉定不欢。

”意思是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西餐流行于中国城乡B.西方文化彻底改变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C.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D.中国人普遍排斥西餐

35.1929年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危机期间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物价暴涨”B.“各国友好”C.“社会稳定”D.“工作难找”

36.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

英国还和各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采取共同保护关税政策。

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

A.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37.列宁曾讲过:

“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强攻的办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十月革命

38.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可在该史学家看来,苏联

A.重点发展农业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D.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39.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40.世界银行的条例中写道: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

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

”据此可知,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

A.稳定国际汇率B.消除贸易壁垒C.提供发展援助D.促进经济全球化

41.某组织的旗帜设计灵感来自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上圣母脑后的“十二星冠”,象征着团结、统一、和谐。

该组织是

A.联合国B.北美自由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联盟

42.有报道指出,欧元问世后,欧盟各个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普通民众反对欧洲经济和政治统一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举步维艰

C.欧洲一体化始终维持在经济层面D.欧元阻碍了欧洲市场的一体化

三、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4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人民的反西方情绪,美国常常督促其欧洲盟国实行非殖民化的政策;而欧洲盟国认为,华盛顿不仅未能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往往居心叵测。

这反映的是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B.两个敌对阵营之间的矛盾

C.西方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D.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

44.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海外。

下列手工行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是

A.玻璃制造业B.丝织业C.钟表制造业D制瓷业

45.“当时(宋)交子之法盛行,而以蜀人用之为最盛。

初蜀人以铁钱重,不便贸易,始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其事,诸豪富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

”从材料可知,宋代交子

A.是一种纸币B.只有蜀人使用C.有利于贸易D.只能官府印制

46.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

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

永佃制的盛行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减轻了佃农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47.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和中国商人制造海船,禁止中国史书出洋,也禁此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授汉文,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采取排斥态度。

由此可知,该政策

A.阻断了中国同西方的一切交往B.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C.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D.阻止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48.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殖民掠夺

49.茶、丝和丝制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

商品时间

1871—1873年

1900年

1936年

52.7%

16%

1.6%

丝和丝制品

34.5%

30.4%

4.4%

导致上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丝的国际竞争力减弱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D.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动

50.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能够为这一论点提供有利证据的是,二

者都

A.注重发展商品经济B.允许私人开办企业

C.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5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下列关于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是在国家遭遇最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提出并实拖

52.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以上两种划分所依据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C.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四、主观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经济思想。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

(2 分)

 

材料二  黄宗羲说,工商“盖皆本也”。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国家是“为万民非为一姓”。

——改编自黄宗羲《原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背景。

(2 分)

 

材料三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和《公司律》。

此后,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章程和法令《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

——改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上述商业法律颁布的意义。

(2分)

 

材料四

年份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1978年

206亿美元

1998年

3239亿美元

2008年

25616亿美元

2017年

41045亿美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原因。

(2分)

 

54.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

”等进步光芒。

——摘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材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全球化的影响。

(2 分)

 

材料二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

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

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改编自《 早期经济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的理由。

(2分)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

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

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

大类国家:

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改编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表现。

(2分)

 

材料四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2分)

 

参考答案

1、C2、A3、A4、D5、C6、D7、D8、A9、B10、D11、C12、A

13、C14、C15、A16、

B17、B18、B19、B20、D21、A22、C23、D24、B

25、B26、A27、A28、C29、D30、A31、D32、A3

3、B34、C35、D36、B

37、A38、C39、C40、C41、D42、B

43、AC44、BD45、AC46、BD47、BC48、AD49、AD50、AB51、BD52、CD

53.

(1)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

(2 分)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能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背景:

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制;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了传统的经济形态;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意义:

规范了商业行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原因: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点较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54.

(1)名称:

开辟新航路。

(2 分) 

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每点1分,共2分)

(2)理由:

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率先进行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表现:

资本输出规模大;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和通讯手段(电报、电话),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特点:

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主导

,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特征;国际规则的作用日趋明显。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