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889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生物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④正常情况下,ABC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A.②③B.①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细胞内液,①错误;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组织液中,②正确;D三是淋巴,混悬着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③正确;正常情况下,ABC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④错误。

因此,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②③,故选A。

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有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c中含有激素和各种消化酶

D.抗体、胰岛素、氨基酸、糖原都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血浆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c中含有激素,不会含有各种消化酶,C错误,抗体、胰岛素、氨基酸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糖原位于肝细胞或肌细胞中,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

【名师点睛】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特点及常考角度:

1.特点:

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2.常考角度:

①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通过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以获得能量。

②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③寿命较短,体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④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

3.内环境稳态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各组分间物质的正常运输是内环境稳态维持的重要条件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物质成分的含量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D.内环境稳态既受到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影响,又受外界环境影响

【答案】C

【解析】只有内环境各组分间物质的正常运输才能保证内环境各成分的相对稳定,因此是内环境稳态维持的重要条件,A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内环境稳态既受到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影响,又受外界环境影响,D正确。

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答案】B

【解析】内环境正常状态下可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通常检测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是否受到病毒侵染,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项正确;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项错误;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但题干事实不能说明内环境的变化影响细胞代谢,D项错误。

5.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B

【解析】由图甲中神经节(

)所在的位置可知:

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项正确;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因此乙图中a、c为未兴奋部位,b为兴奋部位,B项错误;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C项正确;甲图的⑥为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反射弧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射弧模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进而达到巩固熟记基础知识的目的。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

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为垂体分泌的多肽,是用于治疗婴儿痉挛症的常用药。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ACTH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B.ACTH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发育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过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发生萎缩

D.治疗婴儿痉挛症时,ACTH可以采用注射或口服的方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ACTH为垂体分泌的多肽,故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A正确;ACTH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发育及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正确;根据反馈调节,过量使用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发生萎缩,C正确;ACTH为多肽,治疗时需采用注射的方法,口服会因为水解而失效,D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调节

【名师点睛】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有:

1.饲喂法;2.注射法;3.切除法;4移植法。

饲喂法对应的激素必需是小分子,不能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水解而失去其作用;能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水解而失去其作用的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必需用注射法补充。

7.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丙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图丙中的a、b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若在c处给予一刺激,则在a、b、c、d、e、f处能够测到电位变化的是a、b、c

B.乙图B中有接受A中物质的受体,它的本质是糖蛋白,A能与突触前膜融合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C.丙图中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a发生一次偏转,b不偏转

D.反射时间的长短关键取决于兴奋在乙图中A部分的传导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甲客户组e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f是感受器,在突触上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在a、b、c能检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

乙图B是突触后膜有接受A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的受体,本质是糖蛋白,A突触小泡能与突触前膜融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丙图当A点受到刺激后,a发生一次偏转,b不会兴奋所以不会偏转,C正确。

反射时间的长短关键取决于突触数目的多少,D错误。

点睛:

分析位点是否能检测到电位变化,一定要遵循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

8.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细胞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是由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

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因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当所有的载体蛋白都参与转运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再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增大,B错误;转运方向是由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决定的,C正确;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D错误。

9.若图1、图2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细胞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的速度快

B.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

C.人体对寒冷刺激作出的反应只与图1有关

D.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神经调节速度比体液调节速度快,A正确;如细胞a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细胞b,细胞b主要是肝脏细胞,不能分泌激素,B错误;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过程还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所以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1和图2都有关系,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成传导,在神经元间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错误。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0.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A错误;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巨噬细胞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C错误;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不仅仅存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和处理,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1.2011年3月,因多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死亡,辉瑞与赛诺菲安万特的两款疫苗在日本被停用。

下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细胞1为吞噬细胞、2为T细胞、3为B细胞、4为浆细胞、5是记忆细胞。

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A正确;物质a为抗体,图中所示的细胞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但该基因仅在浆细胞中表达,仅浆细胞中含有抗体的mRNA,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②过程表示疫苗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此过程涉及到T细胞的识别作用,因此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点睛】注射的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发生的图示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因此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1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过敏反应B.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C.图中的抗体是糖蛋白D.a细胞表示的是T细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a细胞能产生抗体,应为浆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处理掉.

解:

AB、题图中的该种免疫失调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而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B正确;

C、图中的抗体是蛋白质,C错误;

D、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图中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D错误.

故选:

B.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3.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假设科学家利用该空间实验室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处理,则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

a>d>c=b,③生长最快

B.生长素浓度:

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

a>b>c=d,①②③④胚芽鞘都出现生长现象

D.生长素浓度:

a=b=c=d,①②③④生长状况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到背光侧,生长素浓度a>b;太空没有重力,c、d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生长素浓度a>c=d>b,生长素浓度越大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①生长最快,A项、C项、D项错误,B项正确。

14.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mL-1),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C的范围内,能促进生长

B.在AD的范围内,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右图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D.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相当于曲线CD段的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答案】D

15.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条件下,其中生长状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云母片使得细胞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故A错误。

不透光的纸使得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故B错误。

琼脂能透过生长素,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故C正确。

切去尖端,胚芽鞘即不生长也不弯曲;故D错误。

考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6.研究人员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分别用一定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和清水处理,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插条生根数目如图所示,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A~B浓度

B.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

C.该曲线不能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研究人员在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答案】D

【解析】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B浓度左右,A错误;B~C浓度的NAA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C~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B错误;与乙相比,甲代表的曲线可以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据图分析,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表示空白对照,图甲表示实验组,D正确。

17.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

下面各项是对该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①茎具有向光性,而由上面结果可知,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

②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④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茎具有向光性,而由上面结果可知,根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都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正确;②因为背光一侧生长素多,但生长却慢,所以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正确;③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所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正确;④因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两侧有两个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故背光弯曲的角度不一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只有三组对比也无法得出结论,错误;所以正确的有①②③,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8.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土豆和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D.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答案】C

【解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因此用GA(赤霉素类)能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A正确;NAA(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等,因此能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B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因此用乙烯利能促进番茄的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矮壮素(生长延缓剂)能抑制作物细胞伸长,但不抑制细胞分裂,能使植株变矮,杆茎变粗,叶色变绿,防止作物徒长,又能防止棉花落铃,提高产量,D正确,所以选C。

19.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A正确;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C错误;相同物种的不同生物之间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20.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答案】A

【解析】分析甲图,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图是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故选A。

21.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如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则不正确的是

A.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

B.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

C.当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D.该湿地生态系统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已知,甲曲线上A点在P曲线上,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点在曲线P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C点在曲线P以下,表示种群数量减少。

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A正确;乙曲线上D、E点在曲线P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乙曲线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B正确;Nt小于a时,甲曲线在P曲线以下,种群数量在减少,所以甲更容易消亡,C正确;该湿地生态系统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点睛】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首先要将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已知曲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P曲线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以下表示减少,据此答题。

22.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答案】C

【解析】曲线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A正确;曲线②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越,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B正确;曲线③表明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因此图③中c点后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曲线④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因此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D正确。

23.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答案】B

【解析】丰富度是群落或者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错误;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正确;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不一定越高,如沙漠缺水,C错误;对于土壤中个体较微小、数目较多个体,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不必逐个计数,D错误。

24.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答案】A

【解析】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为竞争关系,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为捕食关系,噬菌体与侵染的细菌为寄生关系,组成地衣的真菌和藻类是共生关系,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理解竞争、捕食、寄生、共生概念的内涵,熟记种间关系常见的实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下列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C.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且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

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B

【解析】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A正确;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并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B错误;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且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2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答案】C

【解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B错误;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选择C。

27.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