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086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7神经调节练习生物解析版

一、基础小题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答案 B

解析 排尿反射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望梅止渴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A错误;学生听到铃声赶往教室,是具体信号刺激下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一种条件反射,随信号的刺激或消失而改变,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C错误;高级中枢中的呼吸中枢等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2.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

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 D

解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A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记忆是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

3.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

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S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

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S液Na+、K+浓度都更高

B.乙图,S液K+浓度更低

C.丙图,S液Na+浓度更低

D.丁图,S液K+浓度更高

答案 C

解析 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明S液K+浓度正常,乙图动作电位差高于甲图,故S液Na+浓度更高,A、B错误;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即S液中Na+浓度更低,C正确;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即S液K+浓度更低,D错误。

4.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该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 D

解析 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的能力,D错误;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低级中枢),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A正确;“植物人”仍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故“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B正确;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故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该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C正确。

5.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 D

解析 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

6.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递给c

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a,c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触1由a传到了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递,A错误;若想证明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需要分别在突触两侧刺激,在另一侧检测电位变化,因此乙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乙表示只刺激b,结果c没有产生电位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说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a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不能用乙表示,C错误,D正确。

7.训练小狗趴下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给小狗下命令“趴下”,并用手施力让小狗趴下;当小狗完成这一动作时就要给予狗粮奖励,经过反复训练,小狗就能按照命令完成趴下的动作。

下列有关这一训练过程中小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

B.命令引起小狗趴下和吃狗粮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射

C.施力让小狗趴下和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不同

D.命令“趴下”引起小狗产生听觉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 B

解析 命令引起小狗趴下是小狗经过训练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的参与,吃狗粮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发生,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B正确;施力让小狗趴下和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相同,均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与“趴下”相关的肌肉,C错误;听觉的产生过程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故不属于反射,D错误。

8.肌肉受刺激会产生收缩,其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一样。

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时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

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

则直接刺激③肌肉的收缩情况是(  )

A.左肌肉收缩

B.右肌肉收缩

C.左肌肉和右肌肉收缩

D.左肌肉和右肌肉都不收缩

答案 C

解析 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①③指的是神经纤维。

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说明兴奋可以在②④处由右向左传递,在刺激③处神经纤维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可引起左肌肉和右肌肉收缩。

9.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

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

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

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答案 D

解析 神经细胞A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为突触,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为神经递质,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在突触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导致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在突触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不能由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C正确;由图可知,药物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会延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D错误。

10.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B.电刺激a处,会导致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

C.电刺激b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c会偏转两次

D.兴奋传至“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信号的转变

答案 D

解析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A错误;电刺激a(位于传出神经)处,肌肉能发生收缩,但不属于反射,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电刺激b处,兴奋不会传到电流表的位置,故不会发生偏转,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C错误;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

1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b上的传导速度和c处的传递速度相同

B.刺激a,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的过程属于反射

C.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的方向是e→d→c→b→a

D.Ⅰ处产生的神经递质一定引起Ⅱ处兴奋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

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Ⅰ表示突触前膜、Ⅱ表示突触后膜。

兴奋在结构c中传递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在结构b中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A错误;刺激a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据分析可知,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的方向是e→d→c→b→a,C正确;Ⅰ处产生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因此可能引起Ⅱ处兴奋或抑制,D错误。

12.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 A

解析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错误;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的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后,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C、D正确。

二、模拟小题

13.(2019·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三模拟)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离子的流动

B.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mV

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a点之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有钾离子外流,A错误;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都是钠离子通道开放,B错误;c点时神经纤维处于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所以其膜内电位大于0mV,C错误;cd段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蛋白排出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确。

14.(201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三适应性测试)血钙过量导致神经兴奋性降低,同时大量进入肌细胞质中,最终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Ca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肌细胞

B.血钙偏低,肌肉细胞不收缩

C.高钙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前膜

D.高钙影响递质的释放与肌肉的收缩

答案 D

解析 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故Ca2+进入肌细胞的方式不可能是自由扩散,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钙偏高导致肌肉收缩无力,B错误;若高钙导致钠离子进入突触前膜,则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变大,会导致兴奋性加强,与题意不符,故高钙会抑制钠离子进入突触前膜,C错误;高钙可能影响递质的释放,进而影响肌肉的收缩,D正确。

15.(2019·陕西榆林高三模拟)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

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

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A、B、D错误;据以上分析可知,可能是因为阿托品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突触处兴奋的传递,C正确。

16.(2019·贵州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二:

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三:

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一,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C.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

D.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

答案 C

解析 反射弧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即使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反射,C错误;根据实验一与实验三的对照可知,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D正确。

三、高考小题

17.(2019·全国卷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 D

解析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感受器,并产生相应的反应,B正确;通过分析题干可知,兴奋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也可通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的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错误。

18.(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 D

解析 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通过胞吐实现,需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以避免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地兴奋或抑制,C正确;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不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外负内正的变化,D错误。

19.(2019·海南高考)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答案 D

解析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或肌肉,所以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正确;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不会同时发生,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D错误。

20.(2019·海南高考)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答案 D

解析 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A正确;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B正确;神经细胞可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等,免疫细胞可分泌抗体等,所以均可释放化学物质,C正确;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引起呆小症,D错误。

一、基础大题

2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方法和现象:

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

(2)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②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解析 

(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实验需在同一神经元中完成,设计思路:

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

结合图示信息,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刺激点右侧的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只能在反射弧中进行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物影响。

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推测其原因是神经递质传递受阻。

结合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其传递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22.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

(2)图2中的①表示____________,①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A处的突触后神经元,X来自大脑皮层支配的神经元。

若感受器是手的皮肤,当晚上睡觉时蚊子叮咬手时,手会去拍打蚊子,此时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

如果军训立正时蚊子叮咬手,则手不能去拍打蚊子,此时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手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

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5)在人体内,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向的。

(6)学习和记忆与反射有关,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由负变正 

(2)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3)兴奋 抑制 (4)高级神经中枢

(5)单 (6)神经元的活动 新突触的建立

解析 

(1)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膜外电位变化为正→负。

(2)图2中的①表示突触小泡,里面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3)由于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处的突触后神经元,即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说明传递的信号是兴奋信号,因此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进行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以达到抑制效应器产生反应的作用。

(5)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二、模拟大题

23.(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晚期出现严重痴呆。

该病主要是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破坏神经细胞所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神经细胞大量减少,这势必会导致神经细胞之间构成的________(填结构)明显减少。

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神经纤维缠结这一异常状态,这会阻碍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

(2)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能讲话,也不能听懂话,这说明该患者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___区可能发生障碍。

(3)有人猜测,阿尔茨海默病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为了探究此猜测是否正确,实验人员用甲、乙两组大鼠进行实验,甲组不做任何处理,乙组通过手术向大鼠脑内一定区域注射用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来达到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最后对两组大鼠进行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

①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为上述猜测提供实验证据。

②乙组实验需要定位损伤大鼠的脑,若仅有甲组实验作为对照,在设计上还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丙组)实验,对丙组大鼠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新增丙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________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答案 

(1)突触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2)S和H

(3)①乙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 ②做与乙组相同的手术及注射动作,但不向大鼠脑内相应区域注射药物 甲

解析 

(1)一个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树突等构成突触。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听懂话。

(3)①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若阿尔茨海默病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则乙组大鼠(通过处理达到了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可为此猜测提供实验证据。

②乙组实验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内相应区域,那么甲、乙两组实验结果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