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135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docx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买单?

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

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

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炸弹一样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

“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问题:

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

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

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返”。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1.下列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3分)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

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觉“天下无贼”,无人“顺手牵羊”。

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

“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

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2.下列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道德领域的“冰火两重天”是现象,“道德两难”是其本质,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是当务之急。

B.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路人不救“小悦悦”便是例证。

这是造成“道德两难”困境的原因。

C.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所以,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D.“道德两难”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堤岸的时代,不能当道德问题“积重”了才想去解决,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穷尽

B.列坐其次次:

旁边

C.终期于尽期:

期望

D.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亦足以畅叙幽情臣以供养无主

B.夫人之相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快然自足阙然久不报

D.后之览者顾视无可置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

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王羲之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5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

指帝宫。

③青阳:

指春日。

8.颈联的“催”“逼”二字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

(5分)

9.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相逢何必曾相识。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

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检查身体。

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

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

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

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

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

”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

“您叫我小魏吧。

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

“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

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

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

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

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

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

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

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森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

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

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

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

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

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

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

“岂有此理!

真是岂有此理!

”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

“不要紧!

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

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

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

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了地:

“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

“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

我是林森呀!

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

”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

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

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

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

“小景,我是林××。

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

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

请简析。

(6分)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女儿找工作一事,有何作用?

(5分)

(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6分)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

请加以探究。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桌饭消费竟高达1.5万余元,这张令人瞠目结舌的账单是海南省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组在海口一家酒店暗访公款高消费等问题时看到的。

B.在“国五条”发布以来的政策敏感期里,本市地产界的拿地大户们似乎都对拿地保持观望的态度,土地交易市场呈现出一幅人去楼空的萧条景象。

C.面对央视的曝光和舆论的批评,苹果公司的声明“假、大、空”,其傲慢的态度昭然若揭,这无疑是对监督的嘲笑,是在给消费者的伤口撒盐。

D.这篇杂文的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古通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其实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主线。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目前职业病发病人数呈现增长势头,职业病发病者呈现年轻化,且发病者多属于困难群众。

B.为有效减少用公车办婚事现象的发生,贵阳市纪委发出通知,严禁动用公车操办婚事,如违反规定,所动用的公车至少要封存3个月以上。

C.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刚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到,需要更具活力的方式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应对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竞争。

D.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实行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有效应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今后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将全面从五方面推进。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行为,,,,,,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

①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②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

③此外,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标准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暴露他人的信息

④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⑤然而,人肉搜索的背后也有隐忧

A.②①④③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③⑤②①D.④⑤②①③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青松,挺直腰板迎接霜雪,张扬着不屈的个性。

翠竹,立稳脚跟咬定岩石,彰显着执著的情怀。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5分)

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悬挂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里,堪称绩溪县的一大奇观。

大钟高85厘米,直径为75厘米。

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寻味的,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国”字中没有那一点,而“民”字上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大错字。

据说,这是有意之错。

你认为这样错写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

(不超过40个字)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个年轻人,抓了一只老鼠,卖给药铺,他得到了一枚铜币。

走过花园,听花匠们说口渴,于是他用这枚铜币买了一点糖浆,和着水送给花匠们喝。

花匠们喝了水,一人送他一束花,他到集市卖掉这些花,得到了八个铜币。

一天,风雨交加,果园里到处都是被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

年轻人对园丁说:

“我把果园打扫干净,你把这些断枝落叶送给我。

”园丁很高兴:

“可以,你都拿去吧!

”年轻人用八个铜币买了一些糖果,分给一群小孩,小孩们帮他把残枝败叶捡拾一空。

年轻人又去找皇家厨工说有一堆柴想卖给他们,厨工付了16个铜币买走了这堆柴火。

年轻人用16个铜币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摆了个茶水摊,因为附近有500个割草工人要喝水。

不久,一个路过喝水的商人告诉他:

“明天有个马贩子带400匹马进城。

”听了商人的话,年轻人想了一会,对割草工人说:

“今天我不收钱了,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行吗?

”工人们很慷慨地说:

“行啊!

”这样,年轻人有了500捆草。

第二天,马贩子来了要买饲料,便出了1000个铜币买下了年轻人的500捆草。

几年后,年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至,及)(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拟人手法,恰切地表现诗人求仕情切,宦途渺茫,时光飞逝,鬓发已白,功名未就的忧虑焦急而又无奈辛酸的复杂感情。

9.(6分)“松月夜窗虚”,匠心独运,一则对上句的“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

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6分)①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意对如答“势利”等即可)

②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

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A(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B.人去楼空:

人已离去,楼中空空。

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

C.昭然若揭:

昭然,明白的样子;揭,高举。

形容坏事、坏心思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

D.雪泥鸿爪:

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3分)

13.C(A.成分残缺,应在“年轻化”后加上“趋势”。

B.表意不明,“至少”与“以上”矛盾,去掉其中的一个即可。

D.语序不当,“全面”应在“从五方面”后)(3分)

14.D(3分)

15.示例:

碧荷,展开胸襟拥抱骄阳,洋溢着浓烈的热情。

金菊,绽开笑脸傲对秋风,展示着清逸的风格。

(6分)

16.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国家就要少收一点,多给人民一点。

(5分)

五、写作(60分)

17.作文

立意角度提示:

①舍与得的关系:

从付出与得到的角度,从施与受的关系的角度。

每一个环节他都先有付出。

他先送水给花匠喝,花匠得到了好处,便给了他回报。

这是双赢的智慧。

②眼光:

他知道那些断枝落叶可以卖个好价钱,但如何得到大有学问。

所以,他提出以劳动换取。

人人都梦想成功,有人抱怨财运不佳,有人埋怨社会不公,有人感慨父母无能……其实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发现财富的慧眼。

③团队与领导艺术:

他知道,单靠他一个人难以完成这项工作。

他组织了一帮小孩为他工作,并用糖果来支付报酬。

从这一点看,他具备领导艺术和管理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