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意义不确定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207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意义不确定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1意义不确定性.docx

51意义不确定性

51.意义不确定性

(a.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概念之一;b.文本意义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性;c.读者理解方式的不同,文学意义亦有所不同。

52.意义空白

(a.接受美学概念之一;b.文本并未对事物作面面俱到的描述,而是留下了许多空白点;c.读者在欣赏中要调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这些空白。

53.隐含读者

(a.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使用的概念;b.指作者写作时想像出一个对话的对象,这种关于读者的观念影响着读者的写作,使文本包涵着一个隐含的读者。

54.误读

(a.读者反应理论和解构主义常用的概念;b.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要受到自己视界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服从文本作者的原意,他总是改变着作者的原意;c.一切阅读都是读者改变作者原意的“误读”。

55.证伪

(a.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概念;b.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建立在证实原则上,而是对既有理论的证伪推动了新的理解的产生;c.猜测与反驳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动因。

56.文学研究方法论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a.设立考察文学现象的视点;b.设定文学现象的意义中心;c.设立文学现象的评判准则;d.一种分析程序)

57.方法论在文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a.赋予研究工作以基本的出发点;b.建立特定的理解方式和价值准则;c.学术创新的起点。

58.文学研究方法形式的机制是什么?

(a.特定的知识结构;b.社会文化主潮的影响;c.哲学方法和观念;d.其他学科方法的借鉴。

59.语言分析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a.注重文本的语言形式;b.多采用细读的方法;c.强调形式和技艺的文化内涵。

60.存在主义哲学有何主要思想观点?

(a.以人的存在为哲学思维的主要对象;b.人的本质在于自由;c.“在”来自于人对世界的理解;d.存在先于本质、人要进行选择。

61.何谓“二项对立”?

(a.结构主义思想家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的概念;b.一切文化现象的内在结构都呈现为对立的意义元素相互关联的状态。

62.结构主义叙事学有哪些代表性的理论家?

(罗兰·巴尔特、托多罗夫、格雷马斯、热拉尔·热奈特等。

63.法兰克福学派代表性理论家是谁,其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a.马尔库塞;b.爱欲是人的本性,现代工业社会压抑了人的爱欲,使人变成“单面人”;c.应该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否定性的批判,借以拯救人发展出全面的人。

64.逻辑经验主义有何基本观点?

(a.传统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用混乱的日常语言表述形而上学问题,因此必须对之进行“治疗”;b.哲学的任务在于为科学知识建立表达方式;c.真理问题的核心在于合法的逻辑表述形式与实证经验之间的实证关系。

65.弗洛伊德对艺术有何主要看法?

(a.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以及恋父情结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必然价段,如果早年这些情结的渲泄受阻,则将引起人的潜意识中愿望未能满足;b.成年后的人创造一种“白日梦”来满足恋母或恋父情结;c.白日梦即一种以合符伦理规范的外在形式而实质表现恋母或恋父情结的状态。

66.现代文论中形式主义学派有哪些主要流派?

其理论代表是谁?

(a.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雅克希森;b.法国结构主义,巴尔特、托多罗夫;c.英美新批评,兰色姆、布鲁克斯,泰特。

67.什克洛夫斯基怎样论述“陌生化”?

(a.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文学语言的特征,也是文学的本质属性;b.“陌生化”是一种新颖的观察事物的角度,它使事物以一种反常态的形式出现;c.陌生化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新奇的话语方式;d.陌生化使人对常见事物产生新奇感,这种新奇感即美感。

68.雅克布森关于诗歌语言的“等价原则”理论涵义为何?

(a.语言的结构由两方面构成,即选择轴与结合轴,其中选择轴是按等价原则分布的;b.诗的语言是把等价原则由选择轴投向结合轴;c.诗歌语言中充满了体现等价原则的“对应”关系。

69.“新批评”有哪些主要代表?

(兰色姆、布鲁克斯、维姆萨特、泰特、比尔兹利、布拉克墨尔、燕卜孙)

70.诺思洛普·弗莱的《批评的剖析》一书有何主要内容?

(a.文化史和文学史对文学内容、形式有着明显的规定;b.四季变化形成了几种感悟方式,也赋予了欧洲文学一些基本的原型;c.欧洲文学有五种模式,即神话、传奇、史诗或悲剧、现实主义小说、讽刺,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

71.法兰克福学派为什么赞成现代主义艺术?

(a.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强调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否定性的批判;b.他们提倡艺术描写超越现实的异样事物;c.现代主义艺术,尤其是抽象艺术,表现出一种对抗现实的观念。

72.苏姗·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的艺术作了怎样的定义?

(a.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b.艺术中表现了各种形式的“幻象”。

73.英伽登怎样论述文学作品的构成?

(a.文学作品由四个层面构成:

词语声音、意义群、系统方向、被表现的客体;b.英伽登运用的是现象学方法。

74.接受美学的代表性理论家尧斯对文学接受问题有何主要看法?

(a.提出用研究文学的效应史来取代生产美学;b.文学接受是作者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对话,视界溶合是文学接受的最高境界;c.审美经验是理解与欣赏的统一。

75.解构主义有何主要理论观点?

(a.语言活动没有先在的中心意义,它只是能指差异性延续的“踪迹”;b.文本的意义中心是虚幻的假象;c.文本批评的主要任务即拆除文本的结构。

76.康德怎样分析审美现象?

(a.运用分析方法描述审美现象,而非用思辩方法设立审美本体;b.审美活动是人的判断力的活动,其特征是无目的合目的性与无概念的合概念性;c.诗是想像力的自由游戏。

77.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有何差异?

(a.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生理性的,性欲是其主要内容,荣格认为无意识中包涵了许多上古社会沉积下来的文明内容;b.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个人性的,荣格认为无意识中包括了在古社会中呈现为集体意识的内涵;c.弗洛伊德的无意识重视个人生命经验,荣格则重视文明历史对个人的作用。

78.剑桥仪式学派对莎士比亚剧的看法如何?

(a.剑桥仪式学派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莎剧;b.英国戏剧的形式与基督教仪式有密切关系;c.莎士比亚剧作表现了宗教仪式中的献祭仪式,哈姆雷特是一个“替罪羊”形象。

79.红学研究中“索隐派”在研究方法上有何特点?

(a.实证主义与社会学方法的统一;b.将文学视为个人生命经验的表现;c.忽视文学的美学特性。

80.列宁关于托尔斯泰创作的评论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a.社会一历史分析的方法;b.阶级分析的方法。

81.哲学观念对文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有何作用?

(a.特定的哲学观念形成于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是文学研究方法形成的基础;b.哲学观念支配着理解方式和价值准则,这也是文学研究方法的范畴内涵;c.哲学观念不能替代文学研究方法。

82.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知识对文学研究有何作用?

(a.其他学科的知识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意义参照点;b.开拓了文学研究的视野;c.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83.怎样理解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a.文学现象的意义与价值本身具有多元性,因此对之研究的角度和视点必须多元化;b.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是现代学术的特征之一,研究方法多元化是这一特征的表现;c.研究方法多元化是学术创新的基础。

84.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学研究产生了什么作用?

(a.提供了研究资料、学术信息获得的迅捷方式;b.形成了新的学术交流的通道;c.但不能替代研究者的分析判断。

85.中国古代文论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a.审美描述是其主要方法;b.重视文本的形式特点;c.重视形态学研究;d.思辨方法不发达。

86.以原型批评为例,简述社会一文化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a.重视历史因素对文学的支配性作用,原型批评把文学作品的意义建立在民族文化史的基础之上;b.意义他律的理解方式,原型批评视野中,文本价值和内涵受文本外的社会因素制约;c.重视文本内涵的社会文化因素,原型批评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多从宗教、伦理等层面入手;d.实证方法的运用,原型批评常常对民族文化史资料进行详细描述。

87.选择一种现代批评方法,分析评价一位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

(要求:

a.运用西方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一种方法;b.选例具有典范性、资料准确;c.准确理解现代批评概念。

88.简述形式主义文论的方法论特点。

(a.语言分析的方法,对文本的话语形式进行细读或解剖,如新批评;b.意义自律,强调文本言词结构自身形成意义,如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c.在文本话语形式中确定文学文本的艺术特征,如新批评的“反讽”、雅克布森的“等价原则”。

89.举例说明现代哲学中分析方法的特征。

(a.反形而上学,对现象进行观察、分解、辨析,而拒绝从本体出发确定现象的属性,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b.对现象进行“细读”式的归类、比较,而拒绝从主体观念活动出发评断现象,如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

90.简述弗洛伊德主义的文艺现念。

(a.弗洛伊德得将其精神分析学列入文艺现象的认识之中,用性欲升华和白日梦以及俄狄浦斯情结等概念解释文艺创作;b.早年俄狄浦斯情结受抑制使人的性本能被扭曲,成人后作为潜意识仍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c.艺术家编织“白日梦”来满足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d.白日梦既在父权社会中具有表面的合理性而其实质则是恋母情结之虚幻实现的精神活动内容。

91.简述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

(a.接受美学是六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一种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文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瑟尔;b.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不亚于文学创作,应该研究文学的效应史,以取代过去的生产美学;c.读者各有其期待视野,而文本中又包含作者的“召唤结构”,因而文学接受显示出个性化的色彩;d.文学接受包括一系列的主体活动,如具体化、填充空白、重建等,理解与欣赏的统一是文学审美经验的特征。

92.英美“新批评”对诗作了哪些论述?

(a.兰色姆的“肌质”、“构架”理论,诗歌语言包含肌质即不可用散文转述者和构架即可用散文转述者,两个对立统一的部分;b.艾伦·泰特的“张力”说,诗歌语言中,外延与内涵之间呈现为一种“张力”状态,外延要冲破内涵的限定,内涵要规定外延的范围;c.布鲁克斯的“反讽”说,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承受语境的压力”,即语言的文本含义反抗着语言的字典含义。

93.话语分析在文学批评中有何意义?

(a.话语分析弥补了传统文学批评过于重视文学的社会学意义而忽视语言特征的缺点;b.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中表征着主体的意识内容,通过对话语形式的分析,可以把握到主体的意识活动的文化内蕴;c.话语分析不能成为独断性的批评方法,它并不排斥其他批评方法的合法性。

94.简述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a.改革开放以后,大量译介外国现代文学批评,对国内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b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视野,促使中国文学批评多元化格局形成;c.引入许多新的批评方法和文学观念,促进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学术创新。

95.简论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a.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意味着从多个视角对文学现象进行考察;b.文学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本身具有多层面性,因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合符文学规律;c.多元化要求汲取各学科的知识,以不同的视点考察文学现象;d.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和文学学术的必然要求。

96.符号学美学家洛特曼(塔尔图学派)的“形式特点语义化”

(a.形式指文学文本中的言词构成方式;b.语义指话语的意识内涵;c.言词构成方式本身获得意识内涵是文学文本不同于其他语言文本的特征,文学文本的语义不来自指涉物(所指)而来自于言词自身的形式特点。

97.形式主义文论中的“文本意义自律”

(a.形式主义反对社会学的文学意义“他律”论,认为文本言词形式自身生成其艺术内涵,如俄国形式主义;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外在的社会历史因素无关,只是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的产物;b.文学文本的意义与其语言指涉物无关,它只是能指的组合方式,如瑞恰兹的“伪陈述”。

98.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的“意义空白”

(a.伊瑟尔认为,文本的“召唤结构”是由许多“意义空白”点形成的;b.接受活动中,读者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填充这些空白,使之变成读者头脑中的一幅真实画面;c.填充空白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主要形式。

99.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

(a.“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概念,论者认为,文学艺术以新奇的语言技艺将日常习见的事物表现出来,使事物显出一种新奇感;b.陌生化来自于一种新奇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又来自于一种反常规的观察方式和观察角度;c.陌生化带来的新奇感即一种艺术经验。

100.新批评理论家布鲁克斯的“反讽”说

(a.布鲁克斯认为诗歌语言的含义包含有突破词语字典意义的成分,而词语的字典意义构成词的语境,制约着词语含义的范围;b.诗歌语言要反抗语境,或承受语境的压力;c.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对字典含义构成“反讽”美学。

101.海德格尔关于“语言是在的家园”的观点

(a.在为此在之在,此在对在的追问领会即理解,构成了在者之在;b.此在的理解活动之所以能够展开,是因为此在获得了语言这种上帝给人的最好的馈赠;c.此在的理解活动产生了在,理解又只能在语言中完成,因此语言是在的家园。

102.伽达默尔的“视界溶合”

(a.人与世界的美学是一种语言关系,因此理解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主旨;b.语言理解活动中,阐释主体和文本均受制于期待视野;c.读者和作者的期待视界即“前理解”或理解的前结构,通过对话、交流、碰撞,最后达到彼此溶合的境界。

103.索绪尔关于“能指”与“所指”的划分

(a.索绪尔将词的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即能指、所指,能指即词的书写发音方式,所指即词的概念或指涉物;b.能指和所指是一页书的两面,紧密地组合在一起;c.后来的符号学及结构主义语言学开始将二者分开,企望在能指的组合中确定意义,这也影响了形式主义文论。

104.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认识论”

(a.否定认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尔诺提出的批判概念;b.现代工业社会把人变成屈从现实、被物欲支配的单面人,因此要发展人否定现实、怀疑现实、超越现实的精神,恢复人的多面内涵;c.现代艺术体现了否定认识论的特点,因为现代主义艺术超越现实。

105.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a.弗洛伊德借古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把人早年的性欲方式,即恋母情结,称作俄狄浦斯情结;b.俄狄浦斯情结在人的儿童期是正常的,成年后,人的性欲方式逐渐正常化,即合符父权崇拜的社会规范;c.艺术创作常常是艺术家早年未得到满足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起作用。

106.东方主义

(a.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对西方文化特征的总结;b.赛义德认为,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学中突出地体现出一种“东方主义”的思想内涵;c.东方主义的实质是西方以“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将东方“他者化”。

107.文明冲突

(a.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一个观点;b.亨廷顿认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冲突已由过去的资源、市场、国土的争夺转变为文化性的冲突;c.当代国际社会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差异问题。

108.新历史主义的文学观

(a.新历史主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b.新历史主义力图克服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弊端,恢复文学的历史性;c.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109.海登·怀特的历史观

(a.新历史主义文论家海登·怀特在《元历史: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中提出了他的历史观;b.他认为历史是话语赋予“历史事实”的结果;c.历史书写的话语有各种模式。

110.文化诗学

(a.新历史主义文论家格林布拉特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b.他要求文学研究走向一种对文化的考察,不能局限于语言形式的分析;c.文化诗学强调对文学现象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

111.全球化

(a.当代学术界对近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造成的一种文化现象的阐述;b.文化全球化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它带来了欧洲理性主义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化;c.全球化危害了各种地域文明的存在。

112.现代性

(a.现代学术考察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时的一个重要概念;b.现代性泛指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各种与传统相异的文化现象;c.现代性内部包涵着许多矛盾的现象。

113.话语理论

(a.语言学转向后在西方学术界出现的一种学术思潮,强调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话语活动”;b.后结构主义、福柯、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学说,都对话语理论的形成有过作用;c.话语理论将一切思想文化现象视作特定的话语形式。

114.文化唯物主义

(a.由英国社会学家威廉斯提出来的一种理论主张,提倡研究文化现象中的阶级关系、意识形态等;b.伯明翰学派的学者们具体实践了文化唯物主义;c.文化唯物主义是文化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115.文化研究

(a.二十世纪晚期出现的一种人文学术思潮,强调对文化现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b.其特征是对文化现象进行社会学考察;c.广泛运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d.体现了后现代文化中“文学性扩张”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