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498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docx

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

2020届高考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

一、(2020年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岳独尊”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神圣之山,经过悠久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和合共生”的民族精神。

泰山文化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狩,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泰”之本义,即有强大、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居乐业。

同时,“和合共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融合、国家治理等内涵,也与“国泰民安”相关联。

在《诗经·鲁颂》中,既有耳熟能详的“泰山岩岩,鲁邦所詹”,也有“保彼东方,鲁邦是常。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的诗句。

后人解释“如冈如陵”时称:

“如冈如陵,即国家安于磐石泰山而四维之意。

”也就是说,早在《诗经》形成的年代,已经把国运长久、国家强盛、国泰民安,比喻为“安于磐石泰山而四维”。

屡见于历代史籍的“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天下之安,犹若泰山而四维”“天下巩固,屹若泰山之四维”等等,均言简意赅地点明了泰山与“国泰民安”的内在联系和文化内涵。

泰山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国泰民安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多元色彩,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国泰民安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所言: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泰山文化表现出的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的祈雨活动。

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度祈”。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

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

“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这种包容精神后来被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泰山不争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此言治国之道”。

泰山文化丰富多彩,但从根本上说,泰山文化不仅是一种山岳文化和区域文化,而且是具有泰山特质的中华民族共有文化。

在这个基点上,作为泰山文化精髓和主体的“国泰民安”“和合共生”,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

(摘编自陈锋《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在“五岳”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岳文化和区域文化。

B.泰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帝王巡狩、封禅、祭祀决定了其内涵。

C.根据相关记载可知,泰山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人们赋予“国泰民安”的文化内涵。

D.泰山文化处于不断发展中,其天人合一、和谐包容的理念后来被上升为治国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指明泰山文化包含两个方面,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层次清楚。

B.文章引用典籍记载,既阐释了泰山文化的内涵、起源,又使文章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

C.文章第四段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国泰民安”的内容,引起下文“和合共生”的内容。

D.文章分析泰山“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时,指出了其有两个起源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借鉴意义。

B.泰山封禅、泰山祈雨都是泰山的重要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泰山天人合一的文化特点。

C.儒学兴盛、道教起源、佛教香火繁盛:

泰山三教并存共处,彰显了泰山的和谐包容。

D.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本文所阐释的泰山文化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主要作为行政管理中心、军事要塞、市场交易中心而存在,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口能够生活在城镇工业大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此后,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相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城镇化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前,我国已经顺利完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

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用了短短4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世界城镇化的奇迹,但是,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人这一城镇化主体关注不够,很多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同本地市民相同的权益,家人难以随迁进城,造成大量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些地方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存在“一切服从项目”的误区,空气、土壤、河流、湖泊等受到污染,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文物保护不力。

(摘编自《把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人民日报》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

说明:

表中“一”号代表中国城镇化水平低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绝对值,“+”号代表中国城镇化水平高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绝对值

(数据来源于《XX文库》)

材料三: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前提,城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扩大了,产业发展要跟上。

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抓好产业发展是实现居民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城镇化应坚持产城融合,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加速产业空间集聚,最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局面。

当前,促进产业和小城镇融合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向。

小城镇往往是乡村地区的经济中心,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以产业和小城镇融合为着力点,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提高就近城镇化水平,降低人口跨省、跨市迁移带来的成本,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同时,也有利于城镇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摘编自张学良《城镇化不是“摊大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推进又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从201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越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开始,连续五年超越幅度都在一个百分点之上。

C.198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比世界城镇化水平低20.1个百分点,此后和世界的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超过世界城镇化水平。

D.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是我国城镇化的愿景,人们应该为此而不懈努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人口很少,这可能是受制于当时城镇的功能;而大工业时代,城镇人日陡增,这是因为城镇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B.如今,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它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了我国“三农”问题,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C.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堪称世界城镇化历史上的奇迹,这在材料二的相关数据中一也有所体现。

D.农村人口跨省、跨市迁移所带来的成本要高于向邻近城镇迁移,因此应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

6.当前,应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请根据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末日抉择

申平

狼、虎、豹、猿、鹰……所有的动物倾巢而出,一批批冲向那群不速之客——强大无比的人类,扑、咬、撕、抓,尽管这些高等动物有激光枪、离子炮等先进武器,尽管动物死伤惨重,但是它们依然拼死相搏。

每一轮攻击过后,人的数量也在锐减。

山外,不断有巨大的爆炸声传来,火光映红了天际。

显然人类已经没有退路继续前进,似乎也只有死路一条,这些人好像真的陷入了绝境。

这是公元3080年的一天,世界核战爆发,人类的高度文明社会被摧毁,幸存者在雷哥的带领下逃往深山,没想到却遇到了动物们的顽强抵抗。

又是一轮血腥厮杀过后,雷哥清点了下人数,惊骇地发现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

绝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雷哥叹了口气,山顶之上,那只体型巨大的虎王跳跃吼叫,调动着部队,准备新一轮攻击。

最后的时刻到了!

雷哥一抖精神,用嘶哑的声音说:

“兄弟姐妹们,现在只能拼死一搏了。

听我命令,接下来五人一组,各自突围,能活几人算几人吧。

话音未落,人群里响起了男人的哀叹和女人的哭声。

这时候,一个身材消瘦、戴着眼镜的男人走到雷哥面前,雷哥奇怪他的手里竟然没拿武器。

只听见他说:

“雷哥,不能硬拼了。

我们换一种方式,也许还有活路”。

雷哥疑惑地望着他,所有人都疑惑地望着他:

“换一种方式。

“对,”这个男人说,“我叫郑大槐,是动物学家,我粗通某些动物的语言,可以去试着沟通一下,或许……”

“你懂老虎的话吗?

”雷哥不客气地打断他。

“这个我不懂,我只能和猿类简单对话。

”郑大槐说,似乎有点惭愧。

“别抱幻想了,准备战斗吧。

”雷哥说着丢给他一支激光枪。

郑大槐把枪扔了,说:

“到了这个地步,你怎么还相信武力呢!

动物们奋起保卫家园,并没有错。

我们是入侵者,就不会说声‘对不起’吗?

郑大槐说着,三下两下脱下了衣服,又在泥水、血水里滚了一下,然后跃出掩体,四肢着地向前爬去,嘴里发出稀奇古怪的叫声。

世界一下变得死寂,不管是这边的人还是那边的动物,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郑大槐身上,直到雷哥狂喊一声:

“准备掩护!

”寂静才被打破。

山上的虎王也长啸一声,立刻,成千上万只动物朝郑大槐扑来,将他团团围在中间。

郑大槐匍匐在地,一动不动,只是嘴里仍在发出古怪的叫声。

世界再次沉寂下来,山上山下的空气,似乎燃个火星就能爆炸。

转机是一只老猿的出现,它好像是受了虎王的指派,缓慢地从山上下来,走到郑大槐面前,郑大槐看见它,像看见了救星。

他们两个连说带比画,很快,郑大槐被老猿带到了虎王面前,郑大槐匍匐在地,由老猿当翻译,开始和虎王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对话。

老虎愤怒地问:

“你们这些人为什么要闯进山里来?

你们杀了我那么多孩子,我要把你们统统杀死,吃掉!

郑大槐连连作揖,口称:

“对不起,对不起!

”他说,“我们人类已经没有家园了,到山里来是为了避难逃命,希望虎大王能给我们一个安身之地”。

虎王冷笑道:

“哼哼,让你们安身,我们就无处安身了。

郑大槐急忙说:

“虎王您难道就没有感觉到吗?

人类一直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这样动物才得以繁衍生息啊!

如今人类有难,还请虎王高抬贵手吧。

虎王听了似有所动,良久,厉声说:

“要想活命,就让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爬出来,我会考虑给几个山头让你们生活。

郑大槐连连点头,急忙下山通知。

没想到雷哥却坚决不同意。

“我们是人!

是人啊!

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但是大多数人扔掉了武器,相继爬出掩体。

最后只剩下了雷哥,他全副武装、威风凛凛地跳出掩体,冲着山上的虎王放声大笑,高声喊道:

“有种下山来跟老子单挑,一决雌雄吗?

回答他的,是惊天动地的怒吼。

接着,所有的动物铺天盖地般扑向雷哥,雷哥猛地拉响了身上的超级炸弹。

一声巨响,他和许多动物同归于尽。

天地一片混沌,剩下的人都呆住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公元3080年的一天,世界核战爆发”,文中这句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也暗含了人类和动物发生激战的缘由。

B.小说把郑大槐的出场置于男人哀叹、女人悲泣、大家深感绝望之际,有利于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凸现郑大槐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C.雷哥劝说郑大槐“别抱幻想”,并给郑大槐一支激光枪;郑大槐把枪扔了,和动物进行谈判,这展现了他们对待动物的不同态度。

D.小说最后描写了雷哥和众多动物同归于尽的场景,体现了人类与动物斗争的悲壮,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雷哥和动物的双重同情。

8.郑大槐具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述。

(6分)

9.小说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矛盾,试从各方面矛盾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6分)

二、(湖南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原创调研)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东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授浔州司法参军。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与之曰:

“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

况非故杀子孙,罪止拘。

”卒从之。

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

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

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与之皆为榜免。

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

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

“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

”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

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

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

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

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道还广。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

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

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止,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

控辞达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有余皆以均亲党。

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B.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C.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D.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

入太学学习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土木、水利、屯田、手工业等事项。

C.祠是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与庙有些相似,如“武侯祠”;后来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

古人辞官、退休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告老等,原因不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是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之子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是对方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

在淮西任职期间废除了许多于百姓不利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升迁离开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为国家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

与之力疾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

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

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

伤心和靖先生墓。

【注】和靖先生:

北宋林逋。

他曾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

其墓在孤山东麓。

14.下面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第一、二句描绘西湖一天之景:

早晨天色朦胧,晨曦染红群山;傍晚阵雨飘至。

B.张可久的小令中,“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题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绘梅花特征。

D.张曲尾句的“伤心”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15.两首诗歌所描写的西湖之景的特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两句,直接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道尽无限悲愁之绪。

(2)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前有一段小序,诗的正文中与小序所述“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有关的诗句是“”,与“委身为贾人妇”呼应的句子是“”。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明确指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国家一定会灭亡;而忧患意识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第Ⅱ卷表达题

三、(贵州省丹寨民族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强化考试)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比较远,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公里,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50多公里。

这么远的距离,交通还________吗?

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记者体验了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前往大兴机场。

最快的当属打“高的”。

旅客可以乘坐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雄城际铁路到达机场,大兴机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的机场。

还有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大兴机场线、廊逐城际同步投入使用。

到达航站楼地下层后,可以看到16条轨道交通在此________设站,换乘十分高效。

乘坐站厅内的大容量扶梯,能直接抵达航站楼的出发层。

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压缩了换乘距离。

入出发层,________的“凤凰展翅”内部空间________。

支撑航站楼的不是普通的直立柱,而是曲线曼妙的C形柱。

(),8根C形柱撑起了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

阳光从柱顶倾泻下来,即使在无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整个候机楼也被照得亮堂明净。

这背后,是建设者们攻克超大平面材料运输等诸多世界级难题而实现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便利云集栩栩如生一览无余

B.便捷汇集美轮美奂一览无余

C.便捷云集栩栩如生一目了然

D.便利汇集美轮美奂一目了然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柱身则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B.由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而柱身的金黄色则与屋顶一致

C.柱顶的采光面是由多面透明玻璃构成的,柱身呈现金黄色,与屋顶一致

D.柱顶是多面玻璃构成的透明采光面,柱身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B.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减少了换乘距离。

C.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D.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20.欣赏漫画《上台道歉》,然后选取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0个字左右。

(5分)

21.仿照下面画横线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有了坚持,才有了匡衡凿壁借光的佳话,也才有了留名青史、辅佐朝纲的机遇;;;。

材料:

勾践苏秦曹雪芹

悬梁刺股卧薪尝胆披阅十载

忍辱负重合纵六国鸿篇巨制传世佳作纵横天下反败为胜

四、(山东省菏泽市2020届高三期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四)答案

1.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通读文章,注意细节。

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泰山在‘五岳’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岳文化和区域文化”错误,条件关系不成立,泰山独具特色的文化的形成和其在“五岳”中的地位无关,和泰山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B项,“帝王巡狩、封禅、祭祀决定了其内涵”错,如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就和帝王的这些活动没有关系,只能说泰山文化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帝王巡狩、封禅、祭祀相关;D项,“天人合一、和谐包容的理念后来被上升为治国之道”错,上升为治国之道的是“和谐包容”。

故选C。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