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606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docx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三十六

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

三十六

杨虎城之死(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十五)

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align=centerborder=0>张学良废了,杨虎城呢?

他的结局更惨,不但自己被残忍杀死,自己的太太谢葆贞死于囚禁中所患的精神分裂症,连儿子杨振中和小女儿杨振国也一同被杀。

被迫出国

二二事变爆发,东北军少壮派孙铭久等人杀死了主和的元老派领袖王以哲军长,导致东北军内部分裂。

东北军6个军随即宣布归顺中央,先后开拔离开了陕西。

东北军垮了,而中共好不容易才获得了蒋介石同意联合抗日的许诺,所以并不能给予杨虎城什么帮助。

在此种情况下,十七路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首先是冯钦哉率领42师一个整师归顺中央,稍后警备师的一个旅又二个团先后投靠中央,最后连杨虎城最信任的大将王劲哉也带着17师的49旅走了。

一度坚决主战的杨虎城仅靠自己剩下以17师为主干的3万人(本来十七路军有近6万人),实在无法和四面合围西安的30多万中央军对抗,只得接受了蒋介石的条件,被迫投降了。

杨虎城残部被改编为38军,军长由杨的大将孙蔚如担任,该军下辖两个师的师长也是杨的爱将赵寿山和李兴中,这三个人都是西安事变的支持者。

杨虎城对于此次失败是相当痛心的,当初他搞西安事变无非是试图绝地大反击的自保,保住十七路军这个由他经营了20多年的团体(最初只不过是浦城县下属村子的仅有几十人的孝义会)。

没想到事变爆发以后苏联立即翻脸不认人,中共也处于调停者的角色。

没有苏联的外援,没有红军的内援,仅靠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力量,自然不可能和控制四分之三个中国的国府对抗。

感觉受到愚弄的张学良愤怒的赶往南京试图请求蒋介石的饶恕,挽救东北军这个团体,但被软禁了60多年。

张学良一走,本来内部矛盾就极为激化的东北军很快垮了,十七路军也只好屈服下来,让出了陕西的大部分地盘,杨虎城也必须放弃军队被迫出国。

这个结局可谓所有结局中最差的一个,当时杨虎城在不发动西安事变的前提下考虑过很多种结局,认为最惨的就是丢了地盘,军队被蒋介石肢解一部,但自己仍然可以当一个军长,集团军司令之内的角色(就像后来的孙蔚如),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甚至就算蒋介石违背民国的游戏规则彻底下了毒手,将他挤出十七路军。

按照以往的经验,杨虎城至少能做一个冯玉祥,唐生智之内的挂名高级官员或者想王家烈一样的有钱富人。

作为杨虎城来说,他从1930年开始在陕西为王,实际就是陕西的土皇帝。

在陕西,蒋介石的力量远没有杨虎城大,是杨虎城说一不二的地方。

现在杨自然不愿意放弃割据地位,这些条件在他看来的都是无法容忍的。

所以张杨联手破釜沉舟的搞了个西安事变,为的就是和中共联手在苏联的全力支援下搞个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联军,结果却是丢了地盘,丢了大部分军队,甚至险些丢掉自己的性命,真是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此,杨虎城自然是非常痛心的!

杨虎城对于十七路军这个团体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做出了极大的牺牲(自己第一任太太和很多朋友的死都同十七路军有关),才有今天的地位。

没想到一下子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换成谁也无法接受。

他的心腹营长宋文梅回忆说:

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失败之前就愁眉不展,沮丧达到极点。

到了王劲哉拉着一个主力旅走了以后,杨虎城竟然痛哭流涕了,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的事情。

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border=0>-------------------张杨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可以说一死一废。

要说谁的结局比较好,恐怕是很难下这个结论的。

根据蒋介石的要求,杨虎城必须离开中国,也就是离开十七路军,离开自己的地盘,最好永远不要回国。

蒋介石还承诺会给杨虎城一个官方的头衔,如中国赴欧美考察团团长,并且由政府提供全部经费。

其实杨虎城如果此次出国就在国外长期定居,蒋也不会管的。

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杨虎城的结局远比张学良要好。

张学良在南京被判刑10年后特赦软禁,虽然生活条件很好,却完全失去了自由,被不死不活的养着。

而杨虎城在国外,至少没有人限制他的自由,想怎么样都可以,将家人接走过自己富裕的日子。

对于西安事变来说,张杨并非一个主角一个配角,而是两个主角。

杨虎城除了最后释放蒋介石以外,从来没有被张学良牵着鼻子走过,也从来没有处于配角的位置,甚至很多时候杨比张还要考虑的更深一步。

根据之后很多人的回忆,第一个提出捉蒋的就是杨虎城本人。

即使张扬罪责相同,为什么对张学良很严厉,对杨虎城却相对宽松呢?

并不是蒋介石认为杨虎城罪责轻。

相反,蒋介石认为张学良虽然犯了弥天大罪,但他终究曾对国家有过巨大贡献,加上年纪轻,政治上相对幼稚,被别人蒙蔽了。

而杨虎城是个老军阀,为人沉稳老练,他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的,而且基本是出于自身利益,并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幼稚病。

为什么杨虎城最终失败?

蒋介石认为这是因为杨毕竟是个文化不高的陕西土军阀,虽然比较了解国内政治,但对世界政治不太了解。

杨认为苏联支持他成立西北联军,就一定会支持他捉蒋。

在杨看来西北联军和捉蒋的目的都是帮助苏联保存中共的生存,根本就是一样的。

他却没有想到,苏联最重要的朋友只是他自己,也就是所谓苏联的利益高于一切。

建立西北联军和西北联合政府不过是苏联出钱出物帮助中共生存下来,并不会动摇整个中国的政局,国民政府仍然控制绝大部分中国,一旦日军进攻,国府有力量和日军长久对战,从而消除苏联被日德两线夹击的最大威胁。

可是,一但捉蒋就完全不同了。

捉蒋以后,中国就失去领袖,必将内部大乱,四分五裂。

这个局面虽然是张杨和红军乐于看到的,不过对于苏联来说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这样一来,一旦日军进攻中国,中国现有政府无力和日军对抗,不是短期作战就被击败,失去作战能力,就是干脆屈膝投降,打一打就承认失败,建立亲日的政府。

这样一来,日本一旦短时间内征服中国,他的陆军必将开始之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计划,也就是北上进攻苏联。

日本陆军一派为此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之久,甚至日军的步枪,坦克等无数装备的设计,都是针对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严寒地区的。

日本残忍的731部队所作的人体试验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冻伤等实验,也就是针对侵苏所准备的。

以苏联的实力只能勉强和德国打个平手,如果一旦日本从东线出动上百万大军夹击,恐怕苏联想不失败也是不可能的。

苏联怎么可能冒着自己被消灭的危险去帮助实力衰弱的小兄弟中共和两个中国土军阀呢?

所以,西安事变就这样失败了,这在蒋介石看来也是必然的,而杨虎城的罪责就算不比张学良大,至少不比张学良要小。

为什么相对宽待了杨虎城?

只是因为杨虎城手上毕竟还有3万部队和控制5年多的陕南地盘,如果真的一打,说不定还会死伤1,2万官兵和数万老百姓。

在目前内忧外患的国情下,自然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好。

所以,蒋介石给予了杨虎城相对好一点的条件,让他出国。

在蒋介石看来,既然杨虎城出了国,就不会随意让他回来。

杨虎城在国内大名鼎鼎,在国外却是一个普通的黄种人,起不了什么大风浪。

只要杨虎城不回国,他在国内的政治力量就形同消亡了,中国也再没有这号人物。

这就是蒋介石的计划!

杨虎城自然也不是弱智,他清楚的明白蒋的意图。

可是他目前处于这种绝境,实在是没有办法。

如果不同意蒋的要求硬打,他的3万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怕还远远不是一个中央教导总队的对手,更不要说四周还有30万中央军精锐部队了。

于是,杨虎城只得暂退一步,以求海阔天空!

他自然也不是白退的,在离开十七路军之前,他首先将队伍里面的干部进行调配,将一些西安事变中过于激进的干部调走。

同时将十七路军相当一部分财产和大量武器装备做了隐藏,为将来东山再起使用。

根据杨虎城副官苏庭瑞的回忆,仅他们一些贴身卫士在杨虎城的命令下,在南山就埋了整整一个团的武器装备。

就此举来说,杨虎城显然没有打算长期呆在国外。

杨虎城让出西安,表示投降以后,和蒋介石见了一次面。

3月29日,杨虎城,于学忠一行人亲自赶赴杭州拜访蒋介石。

此次见面是尴尬的,杨蒋两人现在的情况正好和西安事变中的调换了一个位置。

蒋介石和杨虎城面谈的时候指桑骂槐的骂了他几句:

张学良打不住共产党就向共产党投降,若打不住日本,还不是向日本投降吗?

张学良这样一个人,是他糊涂。

你杨虎城居然也跟着他一路走,仔细想想,能对得起谁?

幸亏还没有荒谬到底,假如后来不肯回头,还能有今天吗?

前后蒋介石说了2个多小时,杨虎城期间一语不发,甚至都不看蒋,双眼一直看着地板,最多说一句啊:

委员长的话我记住了!

第二天蒋介石再次和杨虎城面谈了几十分钟,此次没什么废话,说的内容只有一个:

蒋希望杨虎城立即出国,费用由公费支出,出发日子由杨自己定!

由此,杨虎城虽然当时答应了,实则心里仍然极为矛盾。

他自然明白这一出国,能不能回来就很难说。

军阀之所以为军阀,就是因为有枪有地盘,现在他离开了十七路军,离开了陕西,还算什么军阀?

只是一个相对有钱的老百姓罢了。

不过不出国,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十七路军实力如此之弱,无力和中央对抗,只能听从中央的命令。

你不出愿意出国,蒋介石就能随便的同意?

搞不好来个暗杀要你的命,或者再次兵临城下武力相逼,到时候怕是想出国也走不了,落个廖仲恺或者张学良的下场。

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border=0>-------------------杨虎城离开西安时的场景。

蒋介石其实最恨的就是杨虎城,他曾经说过:

没想到最终我还是没有斗过那个土匪!

实际上,军统中统已经在做如果杨虎城不走将其暗杀的准备。

不过杨虎城终究是个名人,不便于公然暗杀,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当时军统暗杀名人一般是两种,一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即杀死以后毁尸灭迹,来个死无对证。

另外就是找该人的仇人将其杀死,借口是私人恩怨,掩人耳目。

当年著名的新直系军阀领袖孙传芳遇刺,据称幕后黑手就是军统。

军统觉得孙传芳和日本联系密切,虽然已经宣布隐退拜佛,却仍然有做汉奸的可能。

军统找到孙传芳处死的一个将军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提供给她武器和所有情报,让她去动手。

结果孙传芳被施剑翘三枪打死,丢了性命(孙传芳也不是什么好人,杀人很多,也算是罪有应得,比如施从滨就是被他俘虏以后斩首处死)。

施剑翘随后被捕,她自称是为父报仇,和别人没有关系。

军统也暗中保了他,按照民国法律,杀人不是枪毙就是终生监禁,最好的结局也是坐10年牢,但施剑翘杀死孙传芳仅仅做了一年牢就被释放。

此时旧戏重演,中统老大陈立夫找到褚龙吟,甄芝彦两人,让他们考虑去杀死杨虎城。

褚龙吟的父亲褚小毖原本是洛川县长,在杨虎城死守西安时劝说他打不过就投降,被杨大骂一通后公开处决。

甄芝彦的父亲甄士仁更惨,他本来是陕西民团总司令,手下有1万人枪,还曾经背叛冯玉祥投靠了杨虎城。

结果仅因为国府大员何应钦试图拉拢他削弱杨虎城的实力,就被杨虎城以图谋叛乱罪枪毙。

不过这两人也并不是傻子,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杀死杨虎城这种名人,先后拒绝了。

这边蒋介石认为暗杀杨虎城的风险太大,把陈立夫和戴笠骂了一顿,让他们不要再搞这些!

这边杨虎城犹豫了长达1个月的时间,部下如许权中等人坚决不让杨离开十七路军和陕西。

这边蒋介石不耐烦了,他在4月30日公开发表声明,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出面要求杨虎城的自己辞掉所有军政职务,并且让其尽快出国考察军事。

这边杨虎城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决定出国。

出国之前杨家还出了一件惨事。

杨虎城在西安事变整个期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到现在前后长达近半年,人体终究不是铁石,支持不了这样的繁忙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

终于,杨虎城自己病倒了!

他得了严重的感冒,高烧39度数日不退,还引发了心脏病,一度进入垂危状态。

大家忙着就抢救杨虎城的时候,他的幼子杨拯人(年仅5岁)在同时也病倒了,后来发现是猩红热。

当时全家人光顾着杨虎城,没想到小儿子病情也很严重。

在杨虎城稍后好转,将杨拯人送到医院后,仅仅1,2天的时间这个孩子就不幸夭折了。

这也是杨家因为西安事变所死的第一个人!

这个孩子是杨虎城的妾张蕙兰的唯一孩子,张受不了这种打击当场精神失常,后调理了很久才恢复了正常。

杨虎城临走前的那天晚上,张蕙兰仍处于精神错乱中,连句告别的话也不会说,傻傻地坐在椅子上。

可以说,杨虎城的三个太太都是不幸的。

第一任太太的罗佩兰跟杨虎城在1916年结婚,婚后感情很好。

杨虎城作为一个军阀四处戎马,时刻处于危险中,夫妻两人很少相聚。

到了1936年杨虎城死守西安城,激战近一年时间以全成饿死一半老百姓的代价获得了胜利。

此时罗佩兰已经得了当时不治之症肺结核(旧时也叫做痨病),却仍然准备粮食试图运进城去。

西安保卫战胜利以后,杨虎城畏惧得胜而来的冯玉祥剪除异己,就躲了起来,当时四处谣传杨已经被冯暗杀。

重病中的罗佩兰没有承受的住这个打击,一急之下,病情迅速加重,不幸去世。

而第二任老婆,也就是作为妾的张蕙兰从1919年嫁给杨虎城以后,作为一个贤妻良母在家呆了几十年。

罗佩兰的2个孩子和之后谢葆贞留下的4个女儿都是张蕙兰一手带大的。

别人说隔层肚皮隔层山,张蕙兰却对几个不是自己生的孩子极好,这几个孩子都直接称她为娘(按照以前规矩,对于父亲的妾不能喊娘)。

可怜的是,张蕙兰自己唯一的孩子杨拯人却不幸病死(这个孩子小时候长得很帅,很可爱)。

她和杨虎城在一起的时间也极少,从14岁嫁入杨家到90岁去世,真正跟杨在一起的日子只有断断续续的几年时间!

在民国早期,作为一个妾是为社会所歧视的,张蕙兰也受尽了这方面的痛苦。

甚至在他弥留之际,张蕙兰还对子女们说,想葬在杨虎城身边,又怕自己不够格。

子女们非常悲痛,在其去世后将张蕙兰和杨虎城合葬在一起!

至于最后一任夫人谢葆贞下场更是凄凉,在狱中发疯自杀而死!

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border=0>

---------------张蕙兰结婚时候仅有14岁,是他父亲为她做的主。

当时张蕙兰的父亲和杨虎城的母亲有一些交往,对杨虎城也比较钦佩,认为他能做大事,就将自己女儿嫁给杨虎城为妾(杨之前已经结婚)。

张为人忠厚老实,孝顺长辈,爱护子女(还不是她的子女),深得杨母的喜爱。

张蕙兰当时不知道做妾的含义,之后遇到了很多生活上的问题,就痛恨自己的父亲,从不回娘家,也不允许父亲上门,只是偶尔看看自己的母亲。

不过相比先后死去的杨虎城两个太太,她还算是幸运的。

1937年6月6日,杨虎城带着夫人谢葆贞,次子杨振中和几个秘书副官赶赴庐山,和蒋介石再次见面,算是为他送行。

期间蒋介石隐晦的告诉杨虎城,不允许他在国外提任何关于西安事变的事情。

1937年6月16日,蒋介石给予杨虎城一个欧美考察军事专员的职务,先访问美国,再访问欧洲,为期1年时间。

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正式带着夫人,次子,还有秘书副官等6人在上海搭乘美国客轮胡佛号前往美国!

回国,被拒绝,其他方法,被诱捕杨虎城一行人7月1日到达日本,随后向美国进发,没想到仅仅6天后,卢沟桥就打响了。

杨知道抗战开始了以后,是极为兴奋的。

根据当时身边秘书回忆,七七事变爆发当时,杨虎城竟然整晚没有睡觉,整夜跟随行人员谈论抗战形势。

其实杨虎城明白,抗战是他东山再起的极好机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只要回到关中,至少能拉起10多万民兵。

退一万步说就算不能东山再起,只要能在国内,就比在国外做这个什么烂专员要好得多!

7月11日,杨虎城向宋子文发电,要求其转告蒋介石,杨希望立即回国参加抗战。

对此蒋介石早有预计,他让宋子文回电让杨虎城继续访问,不要回国。

接到宋子文回电以后,杨虎城显然不死心,他又在7月16日发电给国民政府,要求回国参加抗战,结果自然也是不予批准。

在蒋介石看来,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已经改编为38军,由十七路军大将孙蔚如指挥。

该军现在使用起来相当的得心应手,完全可以有效抗日。

孙蔚如和杨虎城相比,没有杨那么深的城府,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政治能力,相对比较容易控制,是很符合蒋介石需要的。

既然这样,那让杨虎城回来还有什么意义吗?

难道让他回来为自己白白多树一个敌人?

杨虎城没在美国呆太久,很快去了欧洲!

杨急着去欧洲并不是因为他对美国不感兴趣,而是他急着想回国。

杨心里非常清楚,指望蒋介石让他回国,恐怕不可能。

如果自行强行回国,只要蒋介石下令海关不放行他入关,自己就没办法,必须依靠其他的力量帮助。

早在美国的时候,杨虎城就对副官亢心栽说:

我想同你前去欧洲,然后由那里设法回国。

杨虎城在英国呆了2天,8月11日就赶忙到达巴黎,也是为了联系中共旅法支部,试图搭上和苏联的联系,可是苏联方面当时没有任何回应!

在等待的几天内,8月14日杨虎城会见了同样被赶出国的将军方振武(因为和中共合作搞了察哈尔同盟军,后期率领军队攻打北平失败,被蒋介石下令驱逐出境)。

方振武告诉杨虎城,说他已决定最近回国,问杨将军怎样打算?

杨说,正在计划返国。

方振武后来在抗战后期化妆回国,在广东被特务暗杀。

等了一段时间,杨虎城坐不住了,他在8月21日让秘书亢心栽直接去苏联驻法国大使馆联络,要求进入苏联,然后由苏联帮忙回国。

同时杨让已经在欧洲的部下杨明轩(共产党员),胡希仲(陕西大军阀胡景翼之子)代表他去莫斯科直接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是王明),要求中共代为向苏联疏通,并且直接给他们写了一份希望苏联帮助他从外蒙古进入陕北中共控制区的信件。

当时代表团的负责人王明和康生将这份信转交给了斯大林!

这也是杨虎城一生最后一个错误!

他在西安事变中被苏联人耍了,本应该认清他们的真面目,此次居然又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了第二次!

苏联人当时和国民政府的关系可谓非常之好!

斯大林在77卢沟桥事变之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日全面开战,这样一来远东的祸水就泼给了中国。

斯大林心里非常清楚,只要日军不能取得侵华战争的全面胜利,是绝对腾不出手来全力进攻苏联的。

于是,苏联自然尽一切力量保证国民政府短时间内不会垮掉。

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border=0>-----------------------杨虎城在西班牙时曾经发表支持共和国军的讲话,还站在他们的战壕里面放了几枪。

因为他的身份是中国的考察团专员,西班牙方面顿时宣传中国支持共和国军一方。

这使得蒋介石相当头疼,因为当时中国还在和纳粹德国合作,购买了他们大量的军火装备,尚没有完全翻脸。

公开表态支持苏联一方,无疑于给自己找麻烦,也彻底失去德国的军事支援!

后蒋介石发电报批评了杨虎城,让其注意言行。

现在看来,杨虎城此举恐怕并非随意所为,而是像苏联一方示好,表示自己拥苏的立场,试图获得苏联的支持。

1937年8月21日,在苏联方面的强烈推动下,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苏实际已经结盟,稍后苏联的数亿美元的军援和多达5000多人的飞行员,军事顾问都到达中国。

杨虎城当时应该想一想,苏联怎么可能为了他这样一个过期的小军阀,去得罪正处于蜜月期的国民政府呢?

况且斯大林此人为人极为阴险狡诈,比起丘吉尔和罗斯福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联大使馆方面当时狡诈的表示需要向莫斯科报告,暂时稳住了杨虎城。

而实际斯大林已经得知了这个情况,正在考虑应该怎么办!

这边杨虎城认为不管苏联答应不答应,呆在巴黎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去靠近苏联的国家,这样一旦苏联同意了就方便立即进入苏联境内。

8月28日,杨虎城到了德国。

在德国期间,杨虎城派秘书两次去苏联大使馆探听情况,结果使馆都以莫斯科没有回复为由不给于回答。

9月7日,杨虎城离开德国到了捷克斯洛伐克。

此时杨见指望苏联立即回复可能不太容易,还不如自己先以代表中国政府考察的名义去苏联,这样一切都好办。

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向当地中国大使联络,要求中国驻苏联的大使蒋廷黻给予其办理去苏联的签证。

这个蒋廷黻大使也不是傻子,在请示了国内以后,他回复杨虎城为:

目前中苏关系微妙,谣传繁多,杨将军此时去苏联考察,不合时宜。

请推迟去苏联之行。

由此,想合法去苏联的路被堵死了!

没想到的是,10月2日,杨虎城突然接到宋子文的电报,电报大意是虽然杨没有被邀请回国,但宋个人认为杨可以自行回国!

与此同时,王的部下,也就是共产国际党员的王炳南从上海发电说:

请立即回国抗敌!

接到这两个东西以后,杨虎城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蒋介石默认他回国的信号,也是苏联和中共支持他回国的意思。

1937年10月29日,杨虎城回国。

没想到的是,这其实是一个阴谋,而罪魁祸首居然又是苏联人。

根本没有信义可言的斯大林在得知杨虎城希望借助苏联帮助去陕北苏区以后,其实他完全可以当做没有看到,不于理会。

没想到斯大林这个老家伙居然主动向蒋介石示好,立即将这个情报交给了国民政府的联络大使,等于用杨虎城的生命表示了苏联愿意和国府合作的诚意,这也就等于出卖了杨虎城(仅仅4年后苏联撕毁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日本达成互不侵犯协定,随后封死了从中国新疆到中亚的国际援助线路,当时美援的物资可以走这条线,切断了中国外援的重要通道)。

蒋介石得知这个情况以后,顿时一惊!

他认为杨虎城秘密联络苏联试图返回中国,并且冒着这么大的危险进入陕北苏区,自然不可能是为了旅游参观的,必然是有所图谋的。

至于杨虎城的试图偷偷入境的计划无非也就是三种,一是回来拉走旧部38军。

这在当时也并不算困难,38军的军长孙蔚如,两个师长赵寿山,李兴中都是杨虎城的铁杆部下,一向为杨马首是瞻!

38军大部分官兵也是杨虎城的老部下,怕是杨虎城一来就算拉不走一个军,拉走几个团还是没问题的。

二是回来准备另立门户。

当时山西太原已经沦陷,日本飞机轰炸西安,山西陕西都很乱,绥远更乱。

这正是东山再起的好机会。

一旦让杨虎城回到陕西,他依靠之前藏着的钱款和装备,加上自己的影响力,虽然不见得像他说的搞个十几万人的民兵,怕是搞个几万人还是没问题的。

三就是投共,直接去苏区投靠中共,就像之前的贺龙,叶挺那样。

照常理来说,中共会收留他,甚至还会给他一个较高的位置,但不见得会给他兵权。

在蒋介石看来,这三点都不可容忍,都属于标准的叛乱。

而杨虎城既然能做出活捉元首的事情,也就是标准的铁杆反对派,绝对不可能再次听从蒋的命令。

如果让杨虎城完成上面三点的任何一个,就等于给自己制造出一个大敌人!

此时要想让杨虎城不能进入中国倒也不容易,毕竟中国国土太大,和很多国家接壤。

如云南,广西,新疆这些省的边境线都长达上千公里,不要说几个人偷偷入境,就算一次进来1000,2000人一时半会也发现不了。

杨虎城铁了心要回来,只需化化妆,隐藏踪迹,蒋介石怕是拦也拦不住的。

虽然这方面资料极为缺乏,不过老萨根据现有资料推测:

当时蒋介石或者戴笠可能这么想,既然拦不住你,也总不能看着你和我为敌,不如干脆用个计策诱捕你,把你控制起来。

当时杨的部下也有很多反对他回国。

以胡希仲为例,他是真心关心杨虎城的人。

这个大军阀的儿子和普通秘书不同,很敢说话,所以也一直有胡大少的外号。

他甚至同杨虎城大声争吵起来:

你曾主张杀蒋,他能叫你安宁吗?

张学良与他有特殊关系,到现在还被软禁。

你万万不可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