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646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

目录

一、编制原则:

2

二、编制依据:

2

三、工程概况:

2

3.1、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4

3.2、工程数量:

4

3.2.1、孟辅路路面工程:

4

3.2.2、上团乡连接线路面工程:

4

四、施工进度计划:

4

五、施工前准备:

5

5.1、测量准备:

5

5.2、施工队伍准备:

5

5.3、拌合站建设:

5

5.4、作业条件:

5

5.5、技术准备:

5

5.6、人员准备:

6

5.7、材料准备:

6

5.7.3、水泥稳定碎石材料:

6

5.8、机械准备:

6

六、施工工艺:

7

6.1、施工后场:

7

6.2、运输与布料:

7

6.3、摊铺:

7

6.4、碾压:

7

6.5、横接缝处理:

8

6.6、自检与抽检:

8

6.7、养生:

8

七、雨季和冬季的施工安排:

8

7.1、施工时间:

9

7.2、交通运输:

9

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9

8.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9

8.2、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措施:

10

8.3、确保工程工期的措施:

10

九、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1

9.1、安全组织机构:

11

9.2、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见附图):

11

9.3、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

11

9.4、安全检查程序管理:

12

9.5、注重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12

9.6、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3

十、其他说明事项:

13

10.1、文明施工措施:

13

10.2、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14

10.3、施工期间的交通疏散措施:

15

十一、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修复措施:

16

十二、与周围各单位的关系:

16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框图17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18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19

路面工程施工横道图:

20

拌合站布置图:

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专项技术方案

一、编制原则:

根据《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及相关技术标准。

对全段路面工程施工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的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的组织计划,周密的安排,严谨的保证措施,确保实现对业主、监理在质量、安全、工期、进度、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承诺。

二、编制依据:

《工程施工招、投标、合同文件》;《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G10-2006;本公司现有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在以往类似路面工程建设的施工经验。

三、工程概况:

九龙县上团乡位于九龙县西北,南邻八窝龙乡、东连汤古乡、北接康定县、西临雅砻江与木里县西河等地分界。

全乡辖放马坪、运脚两个行政村,6个村民小组,面积358平方公里。

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

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路线起点(在八窝龙乡平交路口附近),起点桩号K33+000,起点高程3357.30m。

起线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布线到达运脚村K40+000(高程3464m),路线穿过村庄后展线到达热水沟沟口,继续沿现有道路向沟内展线,在现有热水沟木桥下游550m附近设桥跨越热水沟至对岸与现有道路相接,相接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向沟口展线,在K48+200附近到达热水沟与孟底沟汇合处,为了合理利用孟底沟两岸的有利地形进行展线降坡,路线多次跨越孟底沟后到达孟底沟营地,路线经过营地后继续沿现有道路展线在K64+280设桥跨至孟底沟左岸,路线沿左岸现有道路展线至孟底沟沟口电站坝址附近,到达本项目公路终点K64+895,终点高程2110.50m,路线全长31.705km(短链190m)。

共设439个交点,平均每公里13.846个。

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m,共10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0.0m,共17处,回旋线最小长度10m,最大直线长为274.30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70.810%。

纵断线形:

由于本段道路坡段坡长超出“规范”要求,中间没有缓坡段,拟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增设标志、减速标线和避险车道,保证行车安全。

全线共设变坡点241个,平均每公里7.601个,≥10%的纵坡共21处/坡长共5004m,最短坡长50m/5处,凸曲线最小半径260m,凹曲线最小半径为280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9.555%。

全路段平纵组合较好,竖曲线均设置在平曲线内,或设置在直线段上,无配合不当设置,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值

里程长度

km

31.705

转角点个数

439

圆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5/10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0/17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

70.810

变坡点个数

241

≥10%的纵坡

m/处

5004/21

最大纵坡

%/处

12.99/2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凹型

m/个

280/1

凸型

m/个

260/2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

29.555

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

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路线起点与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K45+758.68平交止点相接,起点桩号K0+000,起点高程3324.79m。

起线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布线到达热水沟木桥设桥跨越热水沟至对岸与现有道路相接。

路线沿右岸现有道路展线至上团乡,到达本项目公路终点K1+965,终点高程3461.81m。

路线全1.965km,设计标准采用参照四级公路单车道标准,设计速度15km/h。

共设27个交点,平均每公里13.74个。

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m,共2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0.0m,共1处,回旋线最小长度15m,最大直线长为88.41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72.458%。

全线共设变坡点15个,平均每公里7.634个,10%的纵坡共4处/坡长共490m,最短坡长60m/1处,凸曲线最小半径400m,凹曲线最小半径为441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6.897%。

全路段平纵组合较好,竖曲线均设置在平曲线内,或设置在直线段上,无配合不当设置,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值

里程长度

km

1.965

转角点个数

27

圆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5/2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0/1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

72.458

变坡点个数

15

=10%的纵坡

m/处

490/4

最大纵坡

%/处

10/4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凹型

m/个

411/1

凸型

m/个

400/1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

26.897

3.1、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四级

设计速度:

15km/h

路基宽度:

5.0m,在特别路段采用4.5m

路面宽度:

4.0m,在特别路段采用3.5m

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组合调整为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总厚度44cm;

在原有道路路基强度较好或岩石的路段(土基回弹模量为50MPa),路面结构组合调整为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22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总厚度26cm。

泥结碎石路面结构组合不变。

最大纵坡:

13.0%

最小转弯半径:

15.0m(局部回头曲线处10.0m)

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汽-40单车验算)

3.2、工程数量:

3.2.1、孟辅路路面工程:

4%水泥稳定土基层(厚200mm):

48053m²;4%水泥稳定土基层(厚220mm):

114618m²。

3.2.2、上团乡连接线路面工程:

4%水泥稳定土基层(厚200mm):

9127m²。

四、施工进度计划:

依据全段铺筑量、生产能力、施工季节变化、材料运输受限及养护需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拌合站计划于2015年8月23日开始建设,于2015年9月21日投产;于2016年4月13日完工;

五、施工前准备:

通过试验室确定最佳级配、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水泥、粗、细集料用量,在施工前通过试验路段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结构层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

5.1、测量准备:

根据复测基准点恢复道路中、左、右边线、中心标高,直线段每10m设桩,平曲线每5m设桩,标示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设计高程及宽度。

5.2、施工队伍准备:

根据全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数量、工期安排、材料运输受限、季节性变化,我项目部设置二个铺筑施工队及一个拌合场。

各施工队形成相互之间平行流水交叉作业,实施多套生产多工作面进行。

5.3、拌合站建设:

水泥稳定碎石料选用XWBC400t-3型拌合机,每小时生产能力为400T/h,每工班按8小时计算,利用率65%,每班可生产2080吨,即900m3,满足每天铺筑800~1000m,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XWBC400t-3型拌合机总功率为120.8KW,场内配置一台200KW发电机及50D装载机上料,设备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拌合站基础及预埋钢板由厂家提供的施工图施工,安装由生产厂家完成。

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每天消耗量不少于900m3材料,其材料堆放场至少满足5天用量,建设面积不少于4500m2,在施工沿线无适合的场地及确保生态环境,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采取在K48+100砂石加工系统场建设(具体布置图附后)。

施工用水直接在河内抽取,采用φ120mm37.5KW污水泵抽至蓄水池。

5.4、作业条件:

基层的下承层表面要平整、坚实;各项检测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验收合格;检测项目详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

运输、摊铺、压实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基本就位。

5.5、技术准备:

编制施工方案,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铺筑前完成施工技术交底;材料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试验合格,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开工前,选择100~200m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试验路段铺筑,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正确压实方法、确定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及所需要的压实设备的类型及其组合工序,确定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压实厚度等,从中选出路面各层施工的最佳方案以指导全线施工。

5.6、人员准备:

序号

姓名

职务

主要岗位职责

1

项目经理

总负责

2

项目副经理

项目负责人

3

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

4

质检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5

质检员

质量管理

6

路面技术负责

现场基层技术管理工作(作业1组)

7

路面技术负责

现场基层技术管理工作(作业2组)

8

站长

负责拌合站管理、协调、生产工作

9

材料负责人

负责材料采集、调配

10

机械工程师

机械调配、管理、协调

11

试验室

负责试验室全面工作

12

试验室

现场检测、试验

13

测量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14

测量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

15

测量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

16

专职安全主任

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17

内业负责人

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各铺筑施工队伍配置技术工人及普工各5人

5.7、材料准备:

5.7.3、水泥稳定碎石材料:

混合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材料试验确定,水泥用量一般为4%,达不到强度时应调整集料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混合料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能小于3.0MPa,压实度不小于97%。

弯沉值0.72mm。

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68~86

38~58

25~40

16~28

8~15

0~3

所用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上表的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应采用厂拌法施工。

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

5.8、机械准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能力

数量

完好工况

拟用工程项目

备注

1

稳定土拌合站

XWBC400t-3

400T/h

1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

装载机

龙工50D

3.0m3

3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

压路机

洛阳

22T

2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4

平地机

PY185A

120KW

2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5

运输汽车

红岩

20T

16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6

发电机组

200KW

1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7

洒水车

(5T)

5.0L

1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六、施工工艺:

6.1、施工后场:

我部水稳碎石配合经试验确定31.5~4.75mm用量比为1389kg,4.75~0.075mm用量比为811kg,水泥用量比为92.7kg,水用量130kg,最佳含水量5.9,最佳干密度2.317g/cm3;水泥采用袋装P.042.5水泥,采用人工放料方式添加,经项目部、监理工程师对混合料筛分及水泥剂量滴定试验,混合料配合比及水泥剂量满足要求。

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调试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检查混合料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拌和时混合料含水量按7.0%控制,试铺时水稳碎石出料及时取样检查混合料含水量和水泥剂量是否有变化,再根据前场检测含水量结果作调整。

6.2、运输与布料:

装料根据放料人员的提示,按前、后、中三次作业的方法进行,不得太满外溢,车内混合料须在初凝时间内运至铺筑路段;采用油布覆盖混合料;并计算料堆的堆放密度,卸料时料堆距离要严格控制。

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宜由远到近卸置集料。

6.3、摊铺:

每作业段施工采用一台装载机及一台平地机进行铺筑作业,装载机将料堆捣散及初平,平地机将均匀摊铺,表面力求平整,并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设专人检查铺筑厚度及平整度,发现局部离析、拖痕及其他问题应及时处理;注意消除材料的离析现象。

用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并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6.4、碾压:

碾压是关系到基层内在质量的关键工序。

而影响碾压工序的关键因素又是碾压组合和含水量。

设立专人指挥碾压,注意稳压充分,振动不起浪、不推移,压路机碾压时重叠1/2轮宽,每约50米作为一作业段。

对碾压过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碾压时及时检查含水量,以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来进行碾压,压路机停车要错开,而且离开3m远,最好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以免破坏基层结构,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压实度检侧,发现压实度不足,及时进行补压,根据水稳碎石施工特点,必须控制碾压时间,在水泥终凝时间前结束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碾压完成后采用土工布或地膜湿润后进行覆盖。

我部碾压工艺为:

采用洛阳22T压路机,先静压2遍(速度1.5-1.7km/h);再高频低幅振压2遍(速度1.8-2.2km/h、震级30吨);再低频高幅振压1-2遍(速度1.8-2.2km/h震级40吨);最后再静压2遍(速度1.5-1.7km/h)。

6.5、横接缝处理:

水泥稳定混合料铺筑时,连续作业不中断,如因故中断2h,则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段面设置横缝,每当通过桥涵,在其两边设置横缝,基层的横缝与桥头搭板尾端吻合。

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碎石的碾压。

对于无法碾压的死角,采用平板振动夯夯实。

横缝与路面车道中心垂直设置,其设置方法:

人工将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末端整理整齐。

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略高出方木;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开始铺筑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撤除,并将作业面顶面清除干净;如铺筑中断超过2h,而又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再次进行铺筑作业。

6.6、自检与抽检:

水稳铺筑、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压实度、水泥剂量、含水量、平整度、高程、宽度、厚度的检侧,如果发现检査项目不满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时进行处理,自检合格后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养生。

6.7、养生:

水稳碎石覆盖2小时后,可采用喷头为喷雾式洒水车洒水养生,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湿润。

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在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7天后进行钻孔取芯,芯样应完整,表面密实。

七、雨季和冬季的施工安排:

随时和当地气象部门联系,掌握当地气象的中、短天气预报动向,安排好雨季施工;对细集料,雨季采取搭设防雨棚或覆盖措施,对摊铺机和运料车辆均配备防雨逢布,在必要时使用;加强施工现场和拌和场的通讯联络,配备对讲机,由施工现场调度拌和场生产;根据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施工计划;规划拌和场场地的排水系统,做好路面施工现场及便道的排水工作,保证雨停即可施工;切实提高对冬季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全面落实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多套相应的施工预案;加强工地现场与拌合站联系,专人指挥,统一调度,做到定量、定时、定车组织供应,及时供料;要求现场各种机械设备齐全且须有备用设备;

7.1、施工时间:

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把握好施工时间,大风、雨、雪天气不得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冬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须在白天气温较高时进行,严格禁止夜间施工。

铺筑时间宜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进行,做到快卸料、快铺筑、快碾压。

7.2、交通运输:

施工前,应考察了解运输线路,确定合理运输方案,并报送建设单位协调交警等部门,取得其支持;运输车应选用吨位不小于20T的大型货车;运输水泥稳定碎石料的车辆应有严密的覆盖保温设备;运料车的运力应有富余。

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8.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原材料的检验控制措施:

入库自检和专业检验:

这是把关的重要途径,对外来材料严格按规范要求验收入库,并按ISO9001:

2000程序文件要求做好材料现场存放管理。

对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予接收。

配备专业的、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原材料采购制度,把好材料质量关;发放材料自检:

发放材料依然要求进行严格的自检,对不同规格的材料要分类存放,做好标识,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误发材料,影响工作质量的现象发生;投料自检:

材料运到工地使用,投料就会是杜绝不合格产品产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操作手对材料规格、大小要求十分熟悉,因此专职质检员必须从计划领料到工地现场进行有效控制。

工地试验室的配置:

本标段路面工程各层试验检测委托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孟底沟水电站辅助路项目经理试验室,工地试验室将严格按工程所需配齐所有的试验器具,并配备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试验工作。

并将试实验室的资质、试验人员资质、设备计量鉴定、设备清单等报批监理部审查。

审查合格后,我部将试验委托该单位。

施工过程中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上,把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肩上;工程施工技术工作上,严格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和他人复核制度;施工操作上严格按招标文件和现行施工规范执行;内部质检上严格执行现行质量验收规范;工程试验上严格执行现行试验规范;做到试验资料不充分不开工,测量放样不复核通过不开工,施工技术交底不合理不全面不开工,技术工作不复核不开工;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工艺不采用,不能确保施工安全的施工方法不采用;项目质检工程师领导工地专职质检员对各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按规定做好现场检查原始记录,每一道工序完工后进行自检,报质检工程师复检,在此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到道道工序有人把关,每个项目有人验收。

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项目一定要返工做到合格为止;定期校验工地使用的各种计量设备、试验、检验设备,确保其完好;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做好各种施工原始记录;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其代表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

8.2、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措施:

平整度指标是衡量路面表面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平整的道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振动,不仅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驾驶员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同时振动作用还会对路面施加附加压力,从而加剧路面和汽车机件的损坏和轮胎的磨损,并增大油料的消耗,而且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破坏。

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摊铺工艺、碾压工艺、纵横接缝的处理及施工温度控制等方面。

8.3、确保工程工期的措施:

为保证工程能如期完成,我单位将采取如下的措施:

指挥机构:

为加路面工程的建设,我公司成立了有力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对内指挥施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络。

施工力量进场准备:

本合同段路面工程的施工队伍,已进场进行施工准备。

机械设备已进场,进行便道施工和清表工作,确保主体工程按时开工。

施工准备抓早抓紧:

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复核图纸,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积极配合业主及有关单位办理征地拆迁手续。

主动疏通地方关系,取得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施工中遇到问题影响进度时,将统筹安排,及时调整,确保总体工期。

施工组织不断优化:

以投标的施工组织进度和工期要求为据,及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设计、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有利于施工生产。

施工调度高效运转:

建立从经理部到各施工处的调度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

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应加强指挥和协调,对重大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财、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使作业专业化、正规化。

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

既重包又重管,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