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772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docx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

考核规范实施细则

 

内蒙古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二〇〇八年五月

 

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实施细则

一、适用范围

为加强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工作,保证《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AQ1009—2007)顺利实施,内蒙古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制定了《内蒙古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实施细则》。

内蒙古矿山救护大、中队开展质量标准化考核工作时,本《细则》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AQ1009—2007)一并适用。

二、引用文件

《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AQ1009—2007)

三、实施细则

4一般规定

4.3矿山救护中队质量标准化考核时,除由中队集体完成的项目以外,其他项目以小队为单位独立完成。

考核时,由考核组确定哪个小队完成哪些项目。

两个及以上小队完成同一项目时,小队平均得分为该项目中队得分。

5矿山救护大队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及评定办法

5.1组织机构(8分)

评分办法:

大队指挥员可以兼职,但每人只能兼一职,并且符合b)、c)项的规定,否则缺一人扣一分。

5.2技术装备与设施(14分)

救护大队无专用电子邮箱扣0.1分。

抽查大、中型在用设备,查“大、中型装备维护保养记录”,每发现一处不合格扣0.2分,最多扣2分。

5.4综合管理(12分)

b)大队应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战备值班工作制度

技术装备维修保养制度

内务卫生管理制度

材料装备库房管理制度

车辆管理使用制度

会议制度

c)计划管理

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必须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工作流程,并有年、季、月工作总结。

无总结每发现一处扣0.2分,最多扣2分。

e)建立各种记录簿

战备值班记录

会议记录

业务技术训练记录

安全技术记录

事故处理记录

有偿服务及执行情况记录

大中型装备维护保养记录

f)查材料、记录。

无记录扣2分,记录不全每处扣0.2分,扣完小项分为止。

6矿山救护中队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及评定办法

6.3.1救援装备

见表2-4

a)呼吸器校验仪要同所使用呼吸器配套。

b)各种数字式氧气便携仪检测仪必须在有效期内。

c)引路线,可用矿用电话线代替。

b)灭火装备项,灭火器为8Kg干粉灭火器。

e)表中所列工具必须是防爆工具。

f)备件袋内的配件要同所用的呼吸器配套。

6.3.2技术装备的维护保养(5分)

标准中所列装备和仪器均以说明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准。

6.4.2仪器操作(8分)

6.4.2.14h正压氧气呼吸器

舱式正压呼吸器操作顺序:

1、目检:

(1)从面罩、外壳开始检查面罩固定调整带扭劲、破损和固定螺丝松动、丢失。

(2)腰、肩、胸带扭劲,上下壳固定螺丝松动、丢失。

(3)打开呼吸器上壳体后,所看到的部件接头、手补与供氧接头螺母、呼吸舱固定螺丝,减压器支架与氧气瓶T型螺丝松动、缺件、背带固定销缺件;打开呼吸舱盖内O型密封圈短缺,清净罐药品、冷却罐内冷却器。

2、检查高压系统气密性:

打开氧气瓶开关,用测漏液检查高压接头气密性、压力表数值、手补供氧与氧气瓶接头;定量供氧量(用校验仪检查)。

3、检查低压系统气密性:

检查呼吸两阀气密性,呼吸软管与呼吸舱、呼吸舱与冷却器接头、冷却器端盖等。

4、钥匙、舌型压板、面罩涂防雾剂(向裁判员口述即可),呼吸两管接上面罩,并规整放在呼吸器外壳上,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填写检查记录。

5、判断时间30分钟,检查、记录、设置的故障校正,最后5分钟时裁判员提示。

气囊式正压呼吸器操作顺序:

1、目检:

(1)面具部分:

面具镜片破损、固定螺丝松动、丢失、头带与头带卡错穿。

(2)背具及外壳部分:

缺少背具卡、背具扭劲。

(3)仪器主体部分:

外部:

口具密封盖、口具密封圈缺件,冰盒盖缺件(冰盒盖在外部)。

内部:

清净罐的固定,冰盒盖缺件(冰盒盖在内部),正压弹簧缺件。

2、检查低压系统气密性:

呼吸管与清净罐接头、吸气管与冰盒接头。

气囊与清净罐接头、气囊与冰盒接头。

3、检查高压系统气密性:

打开氧气瓶观察压力表,高压系统听到跑气声音,检查自动补给(发出自动补给声音)。

关闭氧气瓶检查余压4—6Mpa报警(没有余压报警的仪器,必须待氧气压力降到4—6Mpa方可进行下项工作)。

4、性能检查:

测试定量供氧量(用校验仪将流量检测出来)、整机气密性。

5、其它:

面罩涂防雾剂(向裁判员口述即可),呼吸两管接口接上面罩,规整的放在外壳上并处于随时可用状态,填写检查记录表。

评分办法:

操作完成检查所用工具没从仪器中取出,每件扣0.2分,氧气压力降到4-6Mpa时不报警,呼吸两管没有同面罩连接,面罩没放在壳体上,每发现一处扣0.2分,检查记录填写不全或填错,每发现一处扣0.2分,呼吸器达不到随时可用状态,扣0.2分。

注:

1、仪器故障的判断并排除,舱式正压呼吸器参照BIOPAK-240、气囊式正压呼吸器参照德尔格BG-4。

2、呼吸器操作步骤、呼吸器操作员记录卡、裁判员记录卡见下表。

Biopak-240呼吸器测试步骤

序号

测试步骤

测试工具

测试步骤提示

1

目检

目检呼吸器部件是否磨损、松动、缺件等,有无故障

2

管路高压

泄漏试验

舌型压板

泄漏

安装符合压力规定的氧气瓶。

取下呼吸腔的盖子和清净罐,用压舌板将隔膜与自动补给阀分离,打开氧气瓶阀门,用泄漏技术检查每个管路接头。

3

恒流量计

测试

舌型压板

流量计

滑动流量计的限流阀,用舌型压板将隔膜与自动补给阀分离。

打开氧气瓶阀门,流量为1.6~2.4L/min

4

呼吸系统

泄漏试验

测漏气球

将测漏夹具夹到软管上,将测压钮插入仪器背后的孔中,旋转1/4,使其定位。

打开氧气瓶阀门,按旁通阀使气囊膨胀。

关闭气瓶阀门,按手动补给阀降低内部压力,排放气球的压力,直至气囊约达45°角,观察2分钟气囊是否明显下降。

5

随时可用

呼吸器必须装配完整,气管应同面具和呼吸器相连,并放在仪器的外壳上,胸带、腰带扣好,涂抹防雾济(口述)。

Biopak-240呼吸器操作

操作员空白试验卡

测试步骤队号

操作人员

队名

找出的故障故障描述校正

第0处故障

第1处故障

第2处故障

第3处故障

第4处故障

第5处故障

 

裁判员签字操作员签字

 

Biopak-240正压氧气呼吸器操作裁判员计分卡

参加队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队员姓名:

_______________参加队员号码:

___________

参加时间:

年月日

呼吸器操作顺序

目测检查

高压系统气密性检查

流量供氧量检查

低压(整机)系统气密性检查

呼吸器达到随时使用状态的原则

完成时间:

__________

扣分总计:

______________

 

实际得分:

______________

故障确认记录

第1处故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处故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处故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处故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处故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处故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办法

1.没有按顺序操作,每项扣5分:

5×___=_________

2.找不出故障,每处扣10分:

10×____=___________

3.没有校正故障(没有处理故障):

5×___=_________

4.每漏检一处:

5×___=_________

5.没按规定时间完成操作项目,每超一秒扣0.1分0.1×____=_________

6.每一项操作完成后,检查所用工具没有从仪器中取出,每件/次扣5分:

5×____=________

7.氧气呼吸器达不到可用状态(包括氧气压力降到4--6MPa时不报警),扣5分:

5×____=_______

8.没有填写席位故障校正卡或填写不齐、错误每项扣5分:

5×____=___________

9、同一种故障出现两种结果,执行最高分。

裁判组长签字:

____________裁判员签字:

_______________

德尔格BG-4呼吸器试验步骤

序号

步骤

测试仪器设置

步骤提示

1

目检

检查状态是否良好。

2

低压报警

正压充气

注视压力表,1.25mbar报警

3

吸气阀

正压充气

捏紧呼气管,压力表指示10mbar

4

呼气阀

负压充气

捏紧呼气管,压力表指示10mbar

5

排水阀

正压充气

充气直到压力表指示10mbar。

呼吸袋充气膨胀时,将排气阀的挺杆盖上堵帽,10mbar时排空阀应不开启

6

正压气密测试

泄漏试验

降压到7mbar,每分钟内压力变化应不大于1mbar

7

卸压阀

正压充气

充气直到排气阀开启。

卸压压力应在4-7mbar之间。

供选择的排气阀试验在步骤14后进行

8

高压气密测试

开气瓶。

警报鸣一声。

CCR(关气瓶),

警报鸣一声,绿色指示灯闪耀。

开气瓶

9

定量供氧量

正压充气

呼吸袋充气,定量供氧量应在1.5~1.9L/min。

(流量0.05~1L/min之间)

10

自动补给阀

负压抽气

缓慢抽气直到最小阀开启。

自动补给阀应在0.1~2.5mbar之间开启。

11

手动补给阀

气密测试

按动红色按钮呼吸器充气膨胀。

观察压力表读数,排气阀应在2~5mbar时打开。

(可进行第10步泄压阀试验)

12

低压报警

关气瓶阀。

在50-55巴时报警。

13

电池检查

如电压不足,鸣5次警报,红色指示灯闪耀30秒。

14

随时可用

呼吸器必须装配完整,气管应同面具和面罩与呼吸器相连,并放在仪器的外壳上,胸带、腰带扣好,涂抹防雾液、换氢氧化钙(口述)。

德尔格BG-4呼吸器操作

操作员空白试验卡

测试步骤队号

操作人员

队名

找出的故障故障描述校正

第1处故障

第2处故障

第3处故障

第4处故障

第5处故障

第6处故障

 

裁判员签字操作员签字

 

德尔格BG-4呼吸器操作裁判员计分卡

仪器序号#队号

试验日期操作人员

目检队名

低压报警

(负压预警)时间

吸气阀

呼气阀1处故障

排水阀2处故障

正压气密测试3处故障

排气阀4处故障

高压气密测试5处故障

定量供氧量6处故障

自动补给阀

手动补给阀

余压报警

电池检查

随时可用扣分统计

漏项:

第一故障完成时间扣5分×=

未按顺序完成

分秒扣5分(总计)

未找出故障

完成赛事时间扣15分×=

未校正故障

分秒扣5分×=

吸/吹阀门

扣10分×=

呼吸器不是“随时可用”

扣5分(总计)

裁判员签字累计扣分

6.4.2.24h正压氧气呼吸器更换氧气瓶(1分)

操作步骤:

检查人员发令后,被更换者立即背向操作人员蹲或跪下,操作人员打开扣锁卸下上壳——按手动补给阀至排气阀开启——关闭氧气瓶开关,再按手补卸压——卸下氧气瓶放在身边——拧下备用瓶防尘盖——迅速开闭备用瓶开关听到气流声——装上备用瓶——打开气瓶开关——再次按手补给阀供氧——上好外壳扣锁。

更换氧气瓶:

更换和被更换者按战斗准备着装并佩用呼吸器,佩戴矿灯,准备好带防尘盖的备用氧气瓶(压力18Mpa以上),更换过程中被更换者面罩不得有漏气现象,每有一项不合格扣0.1分。

记时方法,从关闭气瓶开关开始计时,到更换后再次按手动补给阀止表。

6.4.2.34h负压氧气呼吸器(故障判断)(1分)

标准要求:

参赛人员按裁判员要求将仪器放在工作台上面后,到指定地点回避,由裁判员设置故障,每台仪器设置一个故障,并对所设故障用纸条写清名称放于仪器内,故障设置范围:

附件短缺或损坏(附件包括:

备用鼻夹、口具塞或套、防烟眼镜、联接绳、哨子、腰护带、头带、冰盒盖)。

呼气阀堵塞、吸气阀堵塞、整机不气密、无自动排、无故障,参赛人员根据裁判员指令,归位后佩机做战前检查判断故障。

起止时间由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起表,到参赛人员举手示意止表。

参赛人员用纸条写清故障名称并签名放在仪器上,到指定地点站好等候裁定结果,名称一致为正确,否则为错误。

6.4.2.44h负压氧气呼吸器自换氧气瓶(1分)

标准要求:

准备工作:

操作者按战斗准备着装并配用呼吸器,佩戴矿灯,准备好带防尘盖的备用氧气瓶(压力不低于18MPa),裁判员确认准备就绪后,发出“开始”口令,开始操作,计时方法:

从关闭气瓶开关开始计时,到更换后再次按手动补给阀止表。

操作步骤:

听到“开始”口令后,操作者松开腰带——弯腰从头上部脱下呼吸器——打开软帘或外壳——按手动补给阀使氧气充满气囊(至排气阀开启)——关闭气瓶开关——卸下氧气瓶——拧下备用瓶防尘盖——迅速开闭备用瓶开关听到气流声——装上备用瓶打开瓶开关——再次按手动补阀(至排气阀开启)——上好软帘或外壳——重新背好呼吸器。

6.4.2.52h氧气呼吸器(1分)

标准要求:

更换2小时呼吸器操作顺序:

1、在应检小队中三人一组进行一次性更换,其中1人为遇险者,另二人为操作者。

分甲乙,甲在遇险者身前,乙在遇险者身后。

2、听到遇险者打求救信号后,甲将两小时呼吸器置于遇险者面前,呼吸器的低部对着遇险者,左腿在遇险者右侧,任一只手拿起面罩接头盒,一只手将面罩向后翻边,取出塞子,打开氧气瓶开关,按手动补给阀使氧气充满气囊后,一只手将面罩置于遇险者的下颌。

同时用另一只手托住遇险者的后脑部。

3、乙在甲工作的同时摘下遇险者的安全帽,解开遇险者的呼吸器的腰带(胸带),解开口具颈带(或头带),在甲将面罩置于遇险者下颌时,迅速取下遇险的者面罩或口具,经遇险者头上部摘下,用双手的前四指扣住面罩翻边,迅速准确地将面罩给遇险者戴好;甲再次按手动补给使氧气充满气囊;乙摘下遇险者的四小时呼吸器。

4、摘下遇险者的四小时呼吸器后,甲将所换呼吸器的背带置于遇险者的肩上;(两小时呼吸器在被更换的左侧)乙将所换呼吸器的腰带系好并带上遇险者的安全帽后举手示意。

计时方法:

从打开两小时呼吸器开关起表,到更换后再一次按两小时呼吸器手动补给止表。

每组三人操作所得成绩为三人的共同成绩,撕破面罩、没拔出口具塞、更换后没打开氧气瓶开关,开始时两小时呼吸器氧气瓶压力低于15Mp,面罩不正、面罩折边、不按顺序操作,操作不正确扣0.5分。

6.4.2.6自动苏生器(2分)

苏生器操作标准要求:

1、打开仪器盖子(姿势不限),打开氧气瓶,一手理顺抽痰管,另一手开一下引射器。

2、将自动肺连接在靠近引射器输氧管上,试验自动肺是否自动,拿起面罩吹足气(一次吹一个或两个均可),接在自动肺上,拉出自动肺操作杆,理顺输氧管。

3、将自主呼吸阀接在另一根输氧管上,接着把吹足气的面罩、储气囊与其连接,把小开关迅速开关一次,检查是否过气。

4、起止时间:

由裁判员发出开始信号起表,到被检人员操作完毕,举手示意止表。

评分标准:

输氧导管在1m以上,吸痰管在1.2m以上,自动肺和自主呼吸阀的联接处私自加垫,不按顺序操作,面罩吹气不足或无气,操作前面罩不得事先吹气,氧气瓶压力低于15MPa(指开始时),面罩歪扭超过45度,(面罩吹气管与自动肺氧气输入管及自主呼吸阀储气囊之间的夹角超过45度为歪扭),接头明显松动,(用食指轻推松动);管路交叉没理顺,导管出现打圈或没完全拿出仪器视为没理顺),接错或缺件,一处扣1分,未开引射器或没试自动肺,操作中如因操作人员失误(如损坏面罩、部件掉地损坏等)扣1分,操作不正确扣0.5分。

6.4.2.12灾区电话(1分)

以产品的说明书为标准。

6.5救援准备(5分)

(事故报告单式样、牌板式样、事故电话记录本式样见附件2)

6.5.1.2评分办法

a)查当班考勤记录或工作日志。

6.5.2.1标准要求

b)列队不整齐,组织纪律性不好,按队员顺序号成一列横队;着战斗服整齐一致;戴正矿帽、矿灯配戴一致,灯头戴在矿帽上并打开;围好毛巾,在领内或外必须一致;服装不得挽袖、卷裤腿、不得敞怀、裤腿必须放在靴子里、靴筒不准折叠;氧气呼吸器腰带必须扎好;自救器配带整齐一致,

d)小队长宣布战前检查计时,到最后一名队员报告完止表,报告内容为:

x队员仪器完好,装备齐全,氧气压力xxxx。

正确进行氧气呼吸器战前(包括自检和互检)检查,(见附件3),并做好入井准备,负压氧气呼吸器120s完成;正压氧气呼吸器180s完成。

压力表前安装限流阀的延长30s。

6.6.2伤员急救包扎模拟训练(4分)

6.6.2.1标准要求伤员

g)止血固定

5)四段绷带布置均匀,绷带距夹板两头不得大于50㎜,中间各段的两绷带距离之差小于50㎜,缠绕时绷带要展开理顺。

6.6.2.2评分办法

c)准备工作

2)佩用负压呼吸器的可示意。

6.7.2挂风障(1分)

6.7.2.1标准要求

注:

材料尺寸:

方木40×60×2700㎜,大板200×(15—20)×2700㎜,小板100×10㎜

6.7.6.2评分办法

a)线头向错误,动力线进接线合内带外皮绝缘皮部分不得小于5mm、大于15mm,接线头绝缘部分切齐,压线柱不得压绝缘层,压线柱与绝缘部分露铜不得大于3mm,并不得有毛刺,地线要比火线长50mm。

三相刀闸外接线绝缘部分切齐,不得有毛刺,露铜不得大于3mm,每有一处不合格扣0.3分。

6.7.6安装局部通风机和接风筒(1分)

6.7.6.2评分办法

a)线头向错误,动力线进接线合内带外皮绝缘皮部分不得小于5mm、大于15mm,接线头绝缘部分切齐,压线柱不得压绝缘层,压线柱与绝缘部分露铜不得大于3mm,并不得有毛刺,地线要比火线长50mm。

三相刀闸外接线绝缘部分切齐,不得有毛刺,露铜不得大于3mm,每有一处不合格扣0.3分。

6.7.7安装高倍数泡沫灭火机(1分)

6.7.7.2评分办法

b)线头向错误,动力线进接线合内带外皮绝缘皮部分不得小于5mm、大于15mm,接线头绝缘部分切齐,压线柱不得压绝缘层,压线柱与绝缘部分露铜不得大于3mm,并不得有毛刺,地线要比火线长50mm。

三相刀闸外接线绝缘部分切齐,不得有毛刺,露铜不得大于3mm,每有一处不合格扣0.3分。

6.7.8安装惰性气体发生装置或惰泡装置(1分)

6.7.8.1标准要求

a)准备与惰性气体发生装置或惰泡装置相应的(380/600V)30KVA的专用电源变压器及其相应截面的三芯四线电缆,可以事先接在电源上,不送电;

b)整机安装程序:

封闭门→烟道→冷却降温段→燃烧室→喷油室→整流段→风机→进风筒,整机的安装轴线向出口端要有≥5%的流水坡度;

c)各类仪表电源、讯号输出输入插头要正确连接;

d)水泵要有10目以上的滤网;

e)各系统安装时,法兰盘对接要严密,沿快卸环圆周敲严、坚固、防止漏气;

f)启动风机

(4KW),待启动正常后,启动风机

(12KW风机),然后启动手动开关,发气(泡)正常后,检查水压、油压、油门角度,出气温度;

g)发气(或泡)灭火;

6.7.8.2评分办法

a)缺专用变压器,电缆不配套扣0.1分;

b)安装顺序不正确,整机轴线至出口方向没有≥5%的流水坡度,每处扣0.1分;

c)各类仪表电源、讯号输出、输入连接不正确一处扣0.1分。

d)水泵滤网不合格扣0.1分;

e)系统安装的法兰盘快卸环有一处不坚固、漏气,每有一处扣0.1分;

f)启动顺序不正确,启动后不检查,每有一处扣0.1分;

6.8综合体质(10分)

6.8.1标准要求

a)引体向上,引体时每次必须下腭过杠,下放时两臂必须伸直,下肢动作不限,但脚不能着地,参赛队员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参赛队员开始抓杠进行引体。

b)举重,参赛队员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开始做举重。

向上举时,两臂必须伸直,方为有效。

c)跳高,高度为1.1米,参赛队员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开始跳高,横杆落地视为无效。

d)跳远,跳远为3.5米,参赛队员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开始起泡跳跃,起跳时不得越位。

每人允许跳三次。

e)爬绳,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开始向上爬,听到裁判员喊“好”后开始下放。

爬绳高度一律从1.8米处算起,向上爬绳时不准用脚或腿夹绳,可增加爬程:

增加爬程的上爬和下放一律不准用脚或腿夹绳,最后一趟下放姿势不限。

增加爬程时一律下放到离地面2.3米处时再向上爬,脚着地无效。

爬绳高度累计计算。

f)哑铃,参赛队员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开始做上、中、下各20次的动作,两臂必须伸直,否则不计次数。

g)负重蹲起,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开始做下蹲动作,每次做的动作必须到位,以裁判员的查数为准,次与次的间隙时间不能超过5秒,超过5秒视为完成。

h)跑步,听到裁判员喊“开始”口令后开始跑步,超越人时一律从外道超越。

10min完成。

i)激烈行动,干粉8千克灭火器,参赛队员着战斗服、戴安全帽、穿高筒胶靴、系白毛巾、负重8千克灭火器或10千克沙袋,佩戴矿灯,10min行走1000m,每人在150s拉检力器100次(携带装备行走1000m与拉检力器要连续进行,不得间隔)。

j)耐力锻炼,参赛队员着战斗服、戴安全帽、穿高筒胶靴、系白毛巾、佩戴矿灯。

k)高温浓烟训练,在演习巷道内,在50℃的浓烟中,30min每人拉检力器50次,并锯Ø16木段一块。

参赛队员着战斗服、戴安全帽、穿高筒胶靴、系白毛巾、佩戴矿灯。

6.8.2评分办法

6.9军事化风纪、礼节、队容(10分)

6.9.2.1基本规定

a)标准要求

1)每小队不少于6人。

2)按身高进行排列,跑步从场地入口侧进入场地,队伍进入时必须经过主席台,至入口侧立正、看齐,开始操练;操练时队伍的排头必须放在主席台。

6)操练完毕将中队成纵队跑步从出口侧带出场地。

指挥员要做到:

1)即:

停止间操练时在横队的中前方5—7步,行进间操练在首长席对面的场地内边缘正中。

3)步伐变换时第一动作必须走够5米,第二动作也必须走够5米。

6.9.2.9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均为横队)

a)标准要求

参考标准:

齐步走的行进速度116—122步/分钟、正步走的行进速度110—116步/分钟、跑步走的行进速度170—180步/分钟)。

无论在横队、纵队都按照此速度执行,以上数字并不作为考核的内容,只供参考。

但在行进间的转法中不允许原地踏步,须在行进间转。

6.9.2.11步伐变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