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926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阅读与思考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康熙帝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请思考在清朝康乾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2、“近现代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延伸,是在继承和改革古代和中世纪政治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是封建性的,主旨是保障贵族特权,后演变为近代的代议制。

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改变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构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政治制度的阶级内容,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商品经济的特征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必须反对君主专制而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斯图亚特王朝的厉行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限制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度,“光荣革命”最终以相互妥协的方式维护了革命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共和国尝试的失败侧面证实了英国政治制度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要求限制王权开始的,因此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就围绕如何逐渐限制王权、如何防范专制的可能来展开讲述和讨论。

可以联系课本,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由学生设计相应的制度方案进行辩论;也可以联系课本由学生质疑、讨论来明确英国政治制度的内涵。

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英国内阁尤其是首相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如何防范首相的专权?

事实是在政府决策方面和内阁与国会关系等方面,英国首相权力比美国总统大且灵活得多。

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尽量回避,否则教师会纠缠于英国复杂的制度操作层面的问题而不得解脱。

  任何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成熟是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巩固相因果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健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准。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多次进行了议会改革,一个重要的改革成果就是普选权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使议会民主制有了越来越宽阔的民众基础,是推动民主制的完善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议教师在此适当拓展:

近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几个基本元素的形成与发展──议会、宪法、政党、普选,通过阐释这四大元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可明确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遗留了两个饶有兴趣的话题:

当英国国王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时,他(她)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

(如何理解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

)英国上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3、在讲英国君主立宪制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政体的常识。

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管理形式,它一般分为两大类:

君主制、共和制;

  共和制(或称“民主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管理形式。

它一般分为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两种形式。

  君主制是指以世系(有个别例外的情况)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按照君主所实际享有的权限,君主制又可分为专制君主制、立宪君主制(或称“君主立宪制“)两种:

  .专制君主制。

在实行此种制度的国家中,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为君主个人独揽,且君主不受任何法律和机关的监督和限制;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即是这种政体。

  2.立宪君主制。

或称君主立宪制,又称有限君主制。

在实行此种制度的国家中,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政府等机关的限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

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

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

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但是,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在这种政体下:

  .国王(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女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国王(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女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

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

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

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

  3.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于立宪君主制,英国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残余浓厚的表现——但现在有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比如历史学家刘宗绪、刘祚昌、唐德刚等都反对简单地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关于“君主立宪制”的争论:

1688年“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建立起现代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关于立宪君主制,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它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让步、与大土地所有者(新贵族)妥协的产物,因而具有保守性。

另一种看法认为,它更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由它建立统治权是历史的必然,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君主立宪制就一定比共和制或民主制保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境设置:

播放短片《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及领导人》

  2、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在课前看到的这个短片,向大家介绍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的称谓都各不相同,都有哪些呢?

(首相、女王、总理、总统……)虽然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民主政治的形式却各不相同,各国政体的差异就是领导人称谓五花八门的主要原因。

今天这堂课,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二)新课讲解:

  、问题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1)材料展示:

新华网伦敦01年6月8日电

  根据英国官方8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执政党工党在7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工党领袖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

  8日上午,布莱尔前往白金汉宫拜见女王,并接受女王对他组建新内阁的授权。

布莱尔将在8日晚些时候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

本次大选共有3294名候选人参加英国议会下院659个议席的角逐。

在目前已公布的640个选区中,工党获413个议席,保守党获165个议席,自由党获52个议席。

保守党领袖黑格承认竞选失败,并宣布将辞去该党领袖职务。

  

(2)在当今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权力机构、或者说重要的政治力量?

  (女王、内阁、首相、议会、工党)

  (3)它们分别在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什么位置上呢?

  女王——国家元首;内阁——国家政府;内阁首相——政府首脑;议会——国家权力中心;工党——执政党;(自由党、保守党是在野党)

  (4)、他们的地位是如何产生的、又有哪些具体的权力或者说职能呢?

  ……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已经不是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而是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下的立宪君主。

  (5)、根据板书来归纳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权。

政府和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2、问题探究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

  

(1)特点①保留君主,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是象征性地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②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力,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③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例子:

DoyoUkNow?

(巩固知识)

  (3)课后查找资料:

同样是女王,两位伊丽莎白女士在权力大小上有多大的差别?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

“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3、问题探究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明明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却还保留着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君主;保留了君主,却把他放在国家元首的位置上,却又不赋予实际权力,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它特殊的历史渊源。

  

(1)哪部法律的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呢?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2)为什么说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Lawwastobemadeinparliament;oncemade,itcouldnotbesuspendedbythecrown.

  

  

  ——BILLoFRIGHTs

  法律由议会制定,一旦制定,国王就无权再终止它。

——《权利法案》

  (3)(《权利法案》)法律限制了君主的哪些权力?

又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了议会的哪些“自由”和权力?

  v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v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v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v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v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v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v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等等)

  这样一来,就使英国的王权屈居于法的权威之下。

这就正式表明了英国的君主制是有限的君主制,保留的不是专制君主,而是“立宪”君主。

  (4)、为什么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限制王权呢?

《权利法案》颁布以前的英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经济基础

  5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资本主义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逐渐要求改变在经济上受束缚、在政治上遭排斥的地位。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就是专制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总爆发以内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前提

  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最重要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历史传统

  l

  议会起源于中世纪;l

  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l

  《自由大宪章》提出了“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原则l

  4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没有限制的王权是可怕的,从中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就有通过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确立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成为了立宪政治的基础。

  理论依据

  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则成为了实行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洛克、霍布斯等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分权

  但是我们要明确,1689年英国确立的这个君主立宪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君主立宪制,在之后的200年里,它还有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

  发展历程

  确立

  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发展

  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完善

  832年,议会改革,改革法案使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迫切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通过1832年改革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漫长过程,可以认识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曲折和复杂。

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通过革命,英国在政治上步入了现代化,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现代化的国家。

  4、问题探究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材料展示:

英格兰民族的聪明智慧最大程度地表现为英国的政制。

他所说的政制就是英国的宪政。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

”钱乘旦先生说,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其根本的因素是: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所以,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

  英国法治有两个支柱,一个是依据普通法判案的独立的法院与法官系统,普通百姓的冤屈大多是法院伸张的;一个是以大宪章等宪政文件为依据的限制主权的议会系统,议会在与王权的长期较量中加强了自己的立法地位,甚至成为国王权力合法性的;英国议会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是英国政治程序的稳定性力量,它又能适时而变,灵活地应对英国社会变化的各种需要,并不断完善自身;我以为,这两个系统共同保障了并扩大了英国人民自古就有的权利。

  

  

  

  

  ——《英国式道路》钱乘旦

  

(1)、国内意义:

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国际意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种模式的建立与实践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宪政建设来说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3)、综合:

政治现代化是历史的进步。

  (三)、小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我们这节课主要围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讨论了它的含义、特点、形成过程以及作用。

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

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政体的显著特点,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巩固练习(选择题)

  (五)、课堂延伸

  、古代、当代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一:

1689年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比较

  康熙皇帝说: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比较

  中国

  英国

  国

  体

  政

  体

  政党制度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国家元首

  2、当今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外一方面,我从不为内阁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英美两国一贯关系密切,文化和传统上更是同根同源,但在政治制度上却有许多相异之处,预习第2课,试以“英美政治制度之比较”为题设计表格。

  (六)、知识拓展

  你知道吗?

——当今世界上除英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教学反思

  教者在教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一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中,打破了常规课程内容设计步骤,采用了倒叙手法,将三个标题的内容彻底打乱后重新安排了秩序,目的是使全课内容全部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中心来铺开。

本课在导入时采用了一段视频,具有良好的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者精心筛选了一系列图片向师生介绍当代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国家领导人称呼的差异直接引出各国的政体差异,开门见山地抛出本课的探究主题,比较简洁明了,也为接下来的教学节约了时间。

其实在设计本课之前,教者也尝试另外的导入方法,比如从单元引言入手,从宏观上把握这个单元的内容,介绍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内涵与本质,再举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类型。

但是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较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完整,只适合在常规教学中采用。

  在主体内容的教学中,教者始终围绕“君主立宪”这个主题,细分了四个探究问题,目标明确,操作简单而且容易把握。

  问题探究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详)

  问题探究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略)

  问题探究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详)

  问题探究四: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略)

  其中第一块内容是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第二块内容在前者的基础上稍加提示解决,中间设计的一个环节效果比较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如下: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

为什么?

(赞同。

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难把握的两个问题都是讲解分析的重点,其中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阅读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把自主还给学生,把民主还给课堂。

第三个问题的解决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经过多次的设计与演练,不断变换顺序,力求分析问题的全面与精练。

【导入新课】

  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

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光荣革命”

  .议会制由来

  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

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

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

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

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

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

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

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

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

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

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

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结合课本的【历史纵横】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

  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

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

  2.“光荣革命”

  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

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

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

《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

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

《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