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078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2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体系______的变化,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______发生的。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______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发生变化

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______

例如:

H2(g)+Cl2(g)====2HCl(g)

断开1molH2分子中的H—H键时需要吸收436kJ的热量

断开1molCl2分子中的Cl—Cl键时需要吸收243kJ的热量

形成2molHCl分子中的H—Cl键时要释放2×431kJ的热量

此反应中:

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反应中放出能量==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放出能量后,体系的能量______。

若反应中:

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反应中就要吸收能量。

(反应中吸收能量后,体系的能量______。

(2)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______。

图示如下: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两条基本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2.能量的相互转化: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原电池

势能

动能化学能

电能

降雨电解池

3.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物质燃烧

化学能

热能

加热KClO3分解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反应热)。

(1)放热反应:

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放热反应.。

②吸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放出热量: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强酸、强碱的水化热大)

※溶解过程

吸收热量:

铵盐溶解等。

【随堂练习】

1、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一定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41molH-H键的键能是436KJ,1molI–I键的键能是151KJ,1molH-I键的健能是299KJ。

则H2(g)+I2(g)=2HI(g)的反应是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C.分解反应   D.可逆反应

5.指出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B.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与化学能无关。

D.柴草的燃烧与化学能无关。

6.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7.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铝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生石灰溶于水

8.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A.防止火灾发生B.防止污染面粉C.吸烟有害健康

D.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爆炸

9.已知反应:

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

10.反应

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11.已知反应:

2H2+O2=2H2O+能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白处的总能量值,并注明吸收还是放出。

有关键能:

H—H:

436kJ/molO—O:

496kJ/molH—O:

463kJ/mol

拆开化学键

形成化学键

能量变化

2molH2中的化学键

4molH—O键

4×463kJ—2×436kJ—496kJ=484kJ

1molO2中的化学键

12.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Cl-Cl键要吸收243KJ的能量,断裂1molH-Cl键要吸收432KJ的能量,则充分燃烧1molH2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KJ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化石燃料燃烧蒸汽发电机

1.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电池

2.化学电源:

化学能电能

原电池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

能量

转换(

实质)

______能→______能的装置。

(两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锌铜原电池

______极

(电子______的一极)

______极

(电子______的一极)

较活泼金属(Zn)

较不活泼金属(Cu)

金属(Fe)

非金属(C)

金属(Pb)

金属氧化物(PbO2)

电解液

通常和______极反应。

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①两个活泼性______的______

②______

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

④能自发地进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Zn):

_____________

(______反应)

正极(Cu):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反应)

总反应:

_____________

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离子迁移

池内

阳离子向______极作定向移动,

阴离子向______极作定向移动。

(池内)电流:

由______极到______极。

电子迁移

(池外)电子流动:

由______极到______极

(池外)电流:

由______极到______极。

重要

应用

制作电池、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几种常见电池和新型燃料电池

1.干电池2.充电电池3.燃料电池

归纳如下表:

化学反应

特点

锌—锰电池

(一次电池)

负极:

(___):

_____________(___反应)

正极:

(___):

2MnO2+2NH4++2e-=Mn2O3+2NH3+H2O

总反应:

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

锌银电池Zn|KOH|Ag2O

(一次电池)

锌银电池Zn|KOH|Ag2O

负极:

Zn+2OH--2e-=ZnO+H2O

正极:

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

Zn+Ag2O+H2O=2Ag+Zn(OH)2

能量大,体积小,但有优越的大电池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广泛用于电子表、石英钟、计算机CMOS电池等

铅蓄电池(充电电池)

负极:

Pb-2e-+SO42-=PbSO4

正极:

PbO2+4H++2e-+SO42-=PbSO4+2H2O

总反应:

Pb+PbO2+2H2SO4====2PbSO4+2H2O

锂电池

新型电池

(充电电池

负极:

Li–e--=Li+

正极:

MnO2+2e-=MnO2-

总反应:

Li+MnO2=LiMnO2

温度使用范围广,放电电压平坦,体积小,无电解液渗漏,并且电压随放电时间缓慢下降,可预示电池使用寿命。

适做心脏起搏器电源、高性能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电池等。

氢氧

燃料

电池

碱性电池:

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电池:

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不是贮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

产物是水,无污染。

一种高效、环境友的发电装置。

甲烷燃料电池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2.A、B、C都是金属:

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

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              B.A>C>BC.C>B>A                   D.B>C>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4.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a>b>c>dB.a>c>d>bC.c>a>b>dD.b>d>c>a

5.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6.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7.电子表所用的某种钮扣电池的电极材料为Zn和Ag2O,电解质溶液为KOH,其电极反应式为:

Zn+2OH—=ZnO+H2O+2e—Ag2O+H2O+2e—=2Ag+2OH—

电池的负极是______,正极发生的是______反应(反应类型),

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有A、B、C、D四种金属,把A、B分别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都很慢;把C、D分别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都很快;把A、B用导线连接浸入稀硫酸中时,A上有气泡析出;把C浸入D的硝酸盐溶液中,C的表面有D析出。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Zn

HCl

B.

Zn

Cu

CuSO4

C.

Cu

Zn

CuSO4

D.

Cu

Zn

ZnCl2

10.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粒:

Zn+2OH——2e—=ZnO+H2O

石墨:

O2+H2+2e—=2OH—。

根据判断,锌片是………………………………………()

A.正极,并被还原B.正极,并被氧化

C.负极,并被还原D.负极,并被氧化

11.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反应为:

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

12.右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

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是负极B.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O2+2H2O+4e-=4OH-

C.电子由b通过灯泡流向aD.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

13.铁在下列情况下腐蚀最快的是………………………()

A.铁放入海水中B.将铁和锌连接后放入到海水中

C.将铁和锌连接后放入到淡水中

D.将铁和锡连接后放入到海水中

14.利用Cu+2FeCl3=CuCl2+2FeCl2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15.在由铜片、锌片和200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3.36L(标准状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

(1)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_____.

(2)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3)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用单位时间内___物浓度的___或___物浓度的___来表示。

2、计算公式:

v=△C/△t单位:

mol/(L•s)mol/(L•min)mol/(L•h)

※注意:

(1)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与化学计量数比无关,但是___浓度一定与___成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____之比。

例如:

2A(g)+3B(g)

C(g)+4D(g)

ν(A):

ν(B):

ν(C):

ν(D)=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2摩尔/升,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1.6摩尔/升,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在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的反应中,起始C(N2)为2mol/L,C(H2)为5mol/L,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C(NH3)为0.4mol/L.

(1)分别用N2、H2、NH3表示反应速率。

V(N2)=________________;V(H2)===______________;V(NH3)===_______________。

(2)反应到2分钟时C(N2)为________,C(H2)_________。

【例3】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

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

【例4】在2A+B=3C+4D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反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D.V(D)=1mol/(L·s)

【总结】对于同一反应,比较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才能比较。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

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外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它因素。

(1)浓度:

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___反应速率。

注意: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气体的浓度”;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看成是一常数。

对固体,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固体的颗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

【例题5】在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

2H;△H>0,若反应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需要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36mol/L,所需时间为

A.10sB.12sC.大于12sD.小于12s

(2)温度:

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___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___反应速率。

[例6]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2的生成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

其中0~t1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t2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____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可以______化学反应速率。

解释:

在温度、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时,增大压强,必缩小容器——引起气体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4)催化剂:

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

能改变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随堂练习】

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2.Na2S2O3溶液跟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方程式为:

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中最先变浑浊的是

反应

反应物

H2O

温度

Na2S2O3

H2SO4

V

V(ml)

C(molL-1)

V(ml)

C(molL-1)

(ml)

A

10

5

0.1

10

0.1

5

B

10

5

0.1

5

0.1

10

C

30

5

0.1

5

0.1

10

D

30

5

0.2

5

0.2

10

3.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加入生成物⑤加入MnO2

A.全部B.①②⑤C.②D.②③

4.反应

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变化正确的是

A.NO:

0.001

B.H2O:

0.002

C.NH3:

0.002

D.O2:

0.00125

4.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在此时间内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0

·S-1。

则此一段时间是

A.1秒B.2秒C.0.44秒D.1.33秒

5.在2N2O5==4NO2+O2反应中,N2O5的起始浓度为2.1

,经100秒钟后,N2O5的浓度为1.95

,则反应速率:

==___________.

6.在某一密闭容器中有A、B两种气体,开始时浓度分别为a

、b

,A跟B反应生成C,反应方程式为:

A+2B

3Ct秒末时,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d

·S-1,则此时B的浓度为___________。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

(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符号:

”号

(3)通常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为____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为____反应;

(4)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浓度____。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定义:

.当一个____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达到表____的一种“_状态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此时这个

状态就叫做____状态。

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

υ正逐渐____,υ逆逐渐____;

反应物浓度____,生成物浓度____;

平衡时:

υ正==υ逆;各组分的浓度____变化。

2.化学平衡的特征:

等:

____=____;

定:

各组分的____一定;

动:

____平衡。

变:

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____,平衡______。

【例1】.在可逆反应体系2SO2(g)+O2(g)

2SO3(g)加入18O2后,哪些物质中会含有18O?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3mol氢气和1mol氨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能够得到2mol氨

气吗?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则V(正)=V(逆)

平衡

③V(A):

V(B):

V(C):

V(D)=m:

n:

p:

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