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285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

重庆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B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I-35.5Ca-40Fe-56Cu-64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年世界环境日以"生态系统恢复"为主题。

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B.江河流域禁欲鱼C.修复矿场植被D.露天焚烧秸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符合主题;

B、江河流域禁欲鱼符合主题;

C、修复矿场植被符合主题;

D、露天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故不符合主题。

故选:

D。

2.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佩戴口罩B.测量体温C.酒精消毒D.清水洗手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佩戴口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测量体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清水洗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放出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A.O2B.N2C.CO2D.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可以供人呼吸,故选A。

4.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A.CaCO3B.NaOHC.NaClD.NH4NO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缺少下列元素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的是

A.碘(I)B.锌(Zn)C.钙(Ca)D.铁(Fe)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B、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符合题意;

D、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已知CO+CuO

Cu+CO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OB.CuOC.CuD.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故选B.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下列方法选用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以防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符合题意;

C、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教材里学生实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中,下列实验仪器或药品不会用到的是

A.集气瓶B.玻璃棒C.土壤样品D.石蕊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中不涉及收集气体,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配制溶液可用到,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测土壤酸碱性可用到土壤样品,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石蕊溶液是酸碱指示剂,测溶液酸碱性可用到,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钛合金具有记忆效应,下图为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

C.钛的元素符号是Ti

D.钛元素

原子质量为47.87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钛的元素符号为Ti,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不是原子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D。

10.氧气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装置图错误的是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验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长颈漏斗下端应在液面以下,图中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

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图中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应“长进短出”,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O2

B.该反应涉及3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示意图甲中含有2个H,1个C,1个O化学式为CH2O,错误;

B、甲为CH2O,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乙是氧气不是氧化物,丙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丁是水是氧化物,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错误;

C、该反应中CH2O分子和氧气分子转变为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分子种类改变,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

故选D。

12.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有机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

D.C、H、O元素质量比为7∶7∶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紫花前胡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紫花前胡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4):

14:

(16×4)=84:

7:

32,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钾和碳酸氢铵

闻气味

B

检测正常雨水的pH是否等于5.6

用pH试纸测定

C

由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

直接加入NaOH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钡

加入过量稀硫酸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硫酸钾无此气味,闻气味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pH试纸测定的pH值是整数,无法检测正常雨水的pH是否等于5.6,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向氧化铜中加入氢氧化钠,无法直接制取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如图为氮元素的部分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

B.b点物质属于大气污染物

C.c点物质的名称为硝酸

D.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得a点化合价为零,其单质形态,是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得b点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且是氧化物,因此其化学式为NO2,是大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得c点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且是酸,因此c点物质为亚硝酸,故C选项说法错误,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由图可得d点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且是盐,因此d点物质为硝酸盐,可能为复合肥料硝酸钾,故D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C。

1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叙述错误

A."苦泉"的溶质之——CuSO4

B."把其水熬之"——蒸发溶剂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置换反应

D.将浓缩的"苦泉"与NaOH溶液混合——制农药波尔多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硫酸铜晶体的制取可知,"苦泉"中有溶质CuSO4,故A叙述正确;

B、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可知该过程通过蒸发浓缩制得晶体,属于蒸发溶剂结晶的过程,故B叙述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叙述正确;

D、制农药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制取,不用氢氧化钠,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16.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序号

图像

实验设计

电解水一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分别向相同的CuSO4溶液(足量)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

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的稀盐酸(足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不符合题意;

②锌和硫酸铜反应: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铁与硫酸铜反应: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符合题意;

③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增大,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后氢氧化钠过量,pH>7,符合题意;

④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的稀盐酸(足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水分子______。

(2)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3)人体血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4)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答案】

(1).3H2O

(2).CH4(3).Fe2+(4).D

【解析】

【详解】

(1)水分子为H2O,3个水分子为3H2O。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3)人体血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符号是Fe2+。

(4)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是

,故选D。

18.2020年11月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并成功从月球带回173lg月壤,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

(1)硅单质制作的太阳能电池为探测器提供能源,已知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则原子硅单质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下列对1731g月壤成分的推测中,最不可能含有的是()

A.铁矿石B.锌矿石C、塑料

(3)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为液氢,其主要优点是______。

已知MgH2可与水反应得到氢气和一种碱,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原子

(2).C(3).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再生(4).MgH2+2H2O═Mg(OH)2↓+2H2↑

【解析】

【详解】

(1)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则原子硅单质由原子构成。

(2)铁矿石和锌矿石是自然存在的,而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因此最不可能含有的是塑料,故选C。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

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燃烧又生成水,可再生;MgH2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按照方程两边氧原子个数进行配平,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19.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______。

(3)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4)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______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答案】

(1).t2

(2).增加溶剂(3).80g(4).15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在t2℃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该温度下,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M点为乙的饱和溶液,N点为乙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的方法是:

增加溶剂;

(3)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

(4)t3℃时,125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溶剂质量为100g,降温至t1℃,该温度下,丙的溶解度为40g,要想达到饱和,还应加入40g-25g=15g丙。

20.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已出土黄金面具、青铜艺术品、象牙、残存

丝织品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为合金。

(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

A.象牙B.黄金C.丝织品D.青铜

(2)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填大或"小")。

(3)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O2、H2O和______化合生成铜锈【主要成分是Cu(OH)2,CO3】。

(4)黄铜是铜锌合金,区分黄铜和纯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BD

(2).大(3).CO2(4).

【解析】

【详解】

(1)A、象牙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黄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丝织品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BD;

(2)合金比组成它

纯金属的硬度大,青铜是铜的合金,故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u、O、C、H,反应物中含Cu、O、H,故还应含C元素,空气中只有二氧化碳含碳元素,故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锈,故填:

CO2;

(4)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加入稀硫酸区分,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重庆多地曾出现过盐井,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粗盐(含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以上杂质得到精盐,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提示】杂质含量较少,不考虑微溶物形成沉淀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2)沉淀b所含物质为Mg(OH)2和______。

(3)物质X是______。

(4)滤液c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为了证明滴加的Ba(OH)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

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____。

A.Ba(OH)2B.K2CO3C、Na2SO4D.KCl

【答案】

(1).漏斗

(2).BaSO4(3).Na2CO3(4).

(5).C

【解析】

【详解】

(1)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

(2)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加足量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故沉淀b为氢氧化镁和BaSO4;

(3)滤液b中含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过量的氢氧化钡等杂质,要想除去这些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物质X是Na2CO3;

(4)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滤液c中含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杂质,其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为了证明滴加的氢氧化钡过量,可取上层清液,加入硫酸钠,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钡过量,碳酸钾也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但是上层清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钙也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加入碳酸钾,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氢氧化钡过量,氯化钾与氢氧化钡不反应。

故选C。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______(填序号)处碳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图C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1/5,可能原因是______。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

(1).a

(2).B(3).

(4).BC(5).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

【解析】

【分析】

【详解】

(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故a处木条碳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从浓氨水中挥出来的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到盛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B;

(3)图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1/5,可能原因是气密性不好,反应后外界空气进入,也可能是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膨胀,从而使得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1/5,故选BC;

(4)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为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使得干石蕊花变红。

2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某实验小组利用焦炭和Fe2O3模拟早期炼铁并检验可能的产物,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①铁粉为黑色;常温下,Fe、Fe3O4可被磁铁吸引;

②Pb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是∶PdCl2+CO+H2O=Pd↓+CO2+2HCl;

③Fe3O4与硫酸反应∶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玻璃管内粉末全部变成黑色。

冷却后,用磁铁靠近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被部分吸引。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为了检验气体产物,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CO和CO2,磁铁上的黑色固体可能是Fe、Fe3O4。

【提出猜想】磁铁上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一:

Fe

猜想二∶Fe3O4

猜想三∶Fe和Fe3O4

【设计实验】

设计思路

操作

现象

结论

定性实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猜想______不成立

定量实验

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足量)放入烧杯中,加入5.6g黑色固体,充分反应后称量溶液的质量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增加的质量为____

猜想一成立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论和探究结果C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酒精灯

(2).d(3).e(4).b(5).c(6).

(7).二(8).5.4g(9).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2)一氧化碳能与PbCl2、水反应生成P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故应先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再用PbCl2溶液检验一氧化碳,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现象明显,故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d→e→b→c;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实验:

定性实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四氧化三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故一定含铁,猜想二不成立;

定量实验:

结论为猜想一成立,故黑色固体是铁,设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

故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5.6g-0.2g=5.4g。

归纳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24.某氯碱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原理为∶2H2O+2NaCl

2NaOH+H2↑+Cl2↑,另将生成的H2与Cl2恰好完全化合生成HCl制取浓盐酸。

现将22.1t饱和食盐水电解完全(忽略水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共收集到H2为0.1t。

试计算:

(1)NaOH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_。

(2)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

【答案】

(1)Na;

(2)解:

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气的质量为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