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369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负数 

一、负数

1、像-16、-500、-⅜、-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⅜读作负八分之三。

16,200,⅜,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也可以省去“+”号。

+6.3读作正六点三。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

正数都数大

于一切负数。

 

3.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4.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5、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

如:

-8<-6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1)底面的特征:

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积×2  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²

5、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即S侧=Ch  或 2πr×h   

6、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     即V=sh或 πr²×h 

7.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8.圆锥的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9.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

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

(3)高的特征:

圆锥只有一条高。

 

10、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 ⅓ Sh  或 πr²×h÷3 

 

第三单元  比例 

1、比例的意义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

2:

1=6:

3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性质 :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

由3:

2=6:

4可知3×4=2×6

4、解比例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

3:

x = 4:

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

4x =3×8,解得x=6。

5 、正比例和反比例 :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6.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7.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相似图形)

 9.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

的方程并求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统计表: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 统计表。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1.抽屉原理

(一):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

两件。

     

2.抽屉原理

(二):

 把多于mn(m乘以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少于m+1的物体。

 

3.抽屉原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判断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

 4.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数的意义及分类 

1.整数的含义: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自然数的含义:

在数物体个数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1” 是自然数的单位。

3.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像1,+2,⅔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3,-2,-⅓,„„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分数的含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带分数:

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组成。

5.百分数的含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表示。

百分数的分数单位是1%。

 

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

因此,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但分数可以有单位,而百分数绝不能有单位。

 

6.

(1)小数的含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或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单位是0.1,0.01,0.001,…它是十进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分类:

 

1)纯小数和带小数: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纯小数小于1;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带小数大于1。

 

2)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如:

4.28是有限小数,π是无限小数。

 

3)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都有是无限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4)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计数单位和数位 

二、计数单位与数位

1.计数单位:

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

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写法

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不管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2.小数的读、写法

读法:

读小数的时候,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法:

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3.分数的读、写法 

读法:

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读带分数时,要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一个“又”字。

 

写法: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写带分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

 4.百分数的读、写法。

 

读法:

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前面的数。

 

写法:

先写“百分之”后面的数,再在后面加上“%”。

   

5.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读法:

读数时,不带“+”号的正数可直接读出,带“+”号的数要先读出“+”号,读出“正”,在读“+”号后面的数;负数要先读“-”号,读作“负”,再读“-”号后面的数。

三、数的认识

(二)

(一)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要看它们的位数。

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小数的大小比较。

 

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分数的大小比较。

 

(1)真、假分数或整数部分相同的带分数:

分母相同,分子大则分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

 

(2)整数部分不同的带分数:

整数部分大的则分数大。

4.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负数都比正数小。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二)数的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

应用小数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就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四、数的认识(三)

1.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如果a×b=c(a、b、c均为非零整数),那么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 2、3、5的倍数的特征。

 

1)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

 

2)2.3的倍数的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3)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者5。

4).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

 

5).既是2、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奇数:

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

4.质数和合数。

 

1).质数的含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2是唯一的偶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2).合数的含义: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做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 分解质因数。

 

(1)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

先用这个合数的质因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5.公因数和公倍数。

 

1).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一般采用列举法,先把这两个数的因数分别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

5)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一般也采用列举法,先把这两个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列举出来,从中找出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两个数中,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五、数的运算

(一)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加法的含义:

求两个数和的运算。

2)减法的含义: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的意义:

(1)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小数,可以看做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3)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法的计算方法:

 

(1)整数: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小数:

先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

(3)分数: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

(1)整数: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2)小数:

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

(3)分数: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乘法的计算方法:

 

(1)整数乘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

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每次所乘得的积相加。

 

(2)小数乘法: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分数乘法: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除法的计算方法:

 

(1)整数除法: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不够除,再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后面添0再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向右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分数除法: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估算

在进行估算时,一般是将式中的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等进行计算。

3.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法: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3)乘法: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除法

能整除的: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数×商=被除数

不能整除的: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与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a+0=a   a-0=a   a-a=0   a×0=0  a×1=a   a÷1=a(a≠0)a-a=01÷a=  

(a≠0) a÷a=1 

六、数的运算

(二)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率: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率:

a×b=b×a

4)乘法结合律:

(a×b)×c=a×c+b×c

5)乘法分配律:

(a+b)×c=a×c+b×c

运算性质

1)减法的性质:

a-(b+c)=a-b-c    a-(b-c)=a-b+c

2)除法的性质(除数不等于0):

a÷(b×c)=a÷b÷c  a÷(b÷c)=a÷b×c(a+b) ÷c=a÷c+b÷c   (a-b) ÷c=a÷c-b÷c

3.运算顺序

1.四则运算分为两级: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即:

先乘除后加减)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解决问题

1)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列式计算。

 

(4)检验并写出答语。

 

2)应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的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

其解题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3)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追及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4)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位“1”)

 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分数应用是:

关键是找准标量,即单位“1”。

若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1)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解题规律:

甲乙的差÷乙。

 

(2)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的解题规律:

乙×(1±几分之几) 

(3)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的解题规律:

甲÷(1±几分之几) 

(4)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5)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七、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1)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括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2)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就读字母的名称,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字之间的乘号

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

但要注意,在省略乘号的时候,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用字母表示除法、分数和比时,表示除数、分母及比的后项的字母不能为0。

 4.用字母表示运算结果时必须是最简明的式子。

2.等式和简易方程

1)等式的含义: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的含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却不全是方程。

4)方程的解的含义: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解方程的含义: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1)。

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2)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4)检验并写出答语。

 

八、常见的量

1.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及其同类量之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公顷

1平方千米=100公倾1公倾=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2.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吨=1000000克

3.时间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1)时间单位:

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还有季度、旬、星期等。

(2)一年有12个月,平年全年 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2) 1、3、5、7、8、10、12月(每月31天) 是大月,4、6、9、11月(每月30天)是小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 1月、2月、3月,第二季度 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 7月、8月、9月,第四季度 

10月、11月、12月。

(4)日、时、分、秒等其他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星期=7天 

(5)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 

根据公历年份判断,整百、整千的年份是400的倍数,其他年份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反之则是平年。

(6)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4、名数之间的互化

1)名数的意义:

计算的结果,要用数来表示,并且还要带上单位名称,通常把它们合起来叫做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如:

1米、30天等;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如:

3吨50千克、1米5厘米等。

2)名数的改写: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乘,反之用进率去除。

如果进率是10、100、1000、、、、时,也可以把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来完成。

 

九、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名称

比例

意义

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各部分名称

9     :

    6  =    1.5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