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387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docx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

记寻大龙湫瀑布答案

【篇一:

中山市2011年高三教研试题(语文)】

txt>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号码

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级号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蔡元培到校的那一天,校工们排队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

习以为常、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的礼帽,煞有其事地向校工们鞠躬,这使得校工和学........

生们大为惊讶,其人其品,可见一斑。

....

a、毕恭毕敬b、习以为常c、煞有其事d、可见一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未必都能

长成参天大树。

b、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拒绝了伊拉克提出的可以让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员参与伊拉克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工作。

c、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属于综合性博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每次会期6

个月。

d、我们坚信,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奔小康这个宏伟蓝图,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实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做一个自由人。

②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彼翁在

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所说:

“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

③也就是真正把钱看做身外之物,不管是已到手的还是将到手的,都与之拉开距离,随时可

以放弃。

④凡是对钱抱占有态度的人,他同时也就被钱占有,成了钱的奴隶。

⑤做金钱的主人,关键是戒除对金钱的占有欲,抱一种不占有的态度。

a.④②⑤③①b.⑤③①④②c.⑤①③②④d.④②⑤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访于众僧,咸曰:

“其

始辟者,皆畸人也。

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

希。

”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

或曰:

龙湫尚可至也。

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余曰:

“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沿涧行三里而

近,绝无险艰。

至龙湫庵,僧他出。

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此

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

问故,笑曰:

“安有行二

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吾为子先路。

”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

“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僧曰:

“子毋惑,

帷余足迹是瞻。

”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

又前,列坐岩下,

移时乃归。

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

之。

嗟乎!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

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

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

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

把持。

②厮舆:

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

③暴:

施加恶行,欺侮。

④毒:

怨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于众僧访:

拜访.

b.舆者坦步里许步:

步行.

c.蔓草被径被:

覆盖.

d.委舆于地委:

丢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按图记以求名迹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b.舆者安坐于草间委舆于地..

c.至崖而反者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④⑤

8.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

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

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

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

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

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

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

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3分)

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①外草萧萧,却计邮程②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

①长洲苑,吴中古迹;②“邮程”即旅程。

客意金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

(2分)

答: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5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①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锦瑟》)

②,,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归去来兮辞》)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春望》)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荒野、城市与文明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荒野与文明是对立的,现代人则认为,城市才代表着文明。

荒野

是充满野物的地方,在其中生存的一切只遵循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法则,如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

对文明的人来讲,荒野是危险的、残酷的、粗暴的,是与文明人相敌对的。

欧洲人到了美洲大陆以后,就是通过征服荒野(包括印第安人)而建立文明的。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着征服荒野、拓展生活世界的艰难历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需求的扩大,人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栖居地。

寻找新栖居地的过程就是征服荒野、开垦新土地的过程。

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还曾迫于粮食短缺的压力,而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垦新土地。

例如,开发“北大荒”。

被开垦前的“北大荒”是: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当人们这么形容“北大荒”时,绝不是在赞颂“北大荒”,而是形容“北大荒”的荒凉。

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荒野越少,这个世界就越文明、越美丽。

生态学知识的逐渐普及,让我们看到了荒野的重要价值。

荒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绝不

仅在于为在城市呆腻了的人们提供某种新鲜的美感,荒野的存在甚至是文明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是个“科技万能论者”,你当然不会这么看。

你仍然会坚持认为,荒野与人类文明是敌对的,只有彻底消灭了荒野,把地球彻底人工化,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

好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科技万能论”,接受了生态学。

生态学告诉我们,人类只能生活在生物圈之中,不能凌驾于生物圈之上;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生物圈的健康,人类必须让其他生物好好繁衍、生长,自己才能好好繁衍、生活;人类的制造活动只是物质变换而已,人类不能像“上帝”那样通过说话(逻格斯)而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人类的食物只能来自生物圈内的其他生物,归根结底只能来自作为“生产者”的植物等自养生物,人类无法用泥土(或无机物)直接合成有营养的食物;森林是地球生物圈的“肺”,湿地是地球生物圈的“肾”,保护好森林和湿地是维护地球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

而森林和湿地就是典型的荒野!

可见,生态学对文明的启示是:

文明必须与荒野相伴,文明必须与荒野共存!

彻底消灭荒野之日就是生态系统总崩溃之时,从而是人类文明总崩溃之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代城市不仅与荒野相对,而且是反生态的。

在法国生态学家克洛德〃阿莱格尔看来,城市的“人类与自然之间对抗最为激烈的地点”,是“威胁整个地球、最大量的污染的源头”。

城市地面被水泥或沥青硬化的比例最高,城市每天都产生巨量的垃圾,大城市用水极为浪费,城市人的粪便不再返回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等。

尽管城市有许多的生态缺陷,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它是文化集中的地方,是医疗水平高的地方,是娱乐活动丰富的地方,是发财机会多的地方,是竞争卓越性的地方……现代化过程必然也是城市化过程。

一个国家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其城市势必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中国正迅速推进其现代化进程,其城市建设也便随之迅速发展。

如今许多城镇之升格为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市人口(包括暂住人口)的迅速增加,都是明证。

这是福,还是祸?

要看我们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

走对了是福,走错了是祸!

中国

的城市化进程不能简单地步欧美的后尘。

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面对那么广袤的一片土地,至今美国的人口密度也远比中国的低。

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且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少。

只有走生态化小城市建设之路,才能既实现城市化,又避免生态崩溃。

中央政府应该像当初(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深圳——那

样着手建设生态化小城市示范点(也可称之为生态文明建设特区)。

这比任何工程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应列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议事日程。

如果我们继续沿着现代性反生态的方向推进城市化建设,例如,继续扩大像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城市,劳民伤财地兴建南水北调这样的反生态的大型工程,不让城市人的粪便作为植物营养(或庄稼肥料)返回生物圈,利用城市经济优势把农村、林区的大树移栽城市(必造成部分大树的死亡),最终的后果可能是彻底的生态崩溃。

只讲建设小城镇或小城市也不行,决不能缺了生态化这一关键环节!

缺了这一环节,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和小城市同样可以导致生态崩溃。

(选自《环境教育》2010年2期,作者卢风)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现代人认为城市代表着文明,而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着征服荒野、拓展生活世界的艰难历程。

b、“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不是在赞颂“北大荒”,而是形容“北大荒”的荒凉。

c、人类的制造活动只是物质变换而已,并没有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

d、尽管城市有许多的生态缺陷,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建设。

e、作者认为,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是反生态的。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且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少,是在说明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要考虑自己独特的国情。

b、现代城市不仅与荒野相对,而且是反生态的,所以最好不要发展现代城市。

c、只讲建设小城镇或小城市而不谈城市建设的生态化,也同样可以导致生态灾难。

d、不是要将所有的荒野都征服,才显示人类的文明的程度和高度。

14、如何理解文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

(4分)

15、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作者持怎样的观点?

请联系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不是乡长

快下班时,老婆打电话让柳雨早回去一会儿。

柳雨从乡政府大楼出来,经过昨天悬挂起来的政府人员全家福照片前,被一个老汉拉住了,老汉说道,乡长啊,我可找到你了。

柳雨一愣,赶紧解释说,我不是乡长,你认错人了。

【篇二:

2011年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否则答案无效。

2.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21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3月3日上午,2200多名来自各省(市)区和各个部门的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社会各界人士的,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一届四次政协会议。

(2)这些年全国不少优秀教师在“孔雀东南飞”,这所著名中学更是经常来一些南方考察团,有不少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却在挖,暗地里动员这里的老师“南飞”。

(3)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一两年了。

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a.嘱托墙脚不只b.重托墙脚不止

c.重托墙角不止d.嘱托墙角不只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据5月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男性烟民数已高达不可思议的3.56亿人,另有7.38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侵袭,每年归因于烟草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

最新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里面的一组揭示中国控烟乏力现状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至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5年,然而中国的履约绩效情况却捉襟见肘,远远地排在缔约国后面。

专家认为,控烟在中国是公共卫生议题,无庸置疑,更是经济发展问题,限制烟草行业的发展是实现控烟的根本方式。

a.不可思议b.触目惊心c.捉襟见肘d.无庸置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3月11日,在多震之国日本,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及海啸,瞬间扑向日

本东北沿海地区,致使11938人死亡、15478人失踪。

b.今年七月迎接检查时,广州市能否拿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

号,取决于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态度、行动和民众的素质。

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将在上午10点发布重要新闻,请各位观众听

众准时收听收看。

d.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

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做一个自由人。

②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彼翁在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所说:

“他并没有得到财富,

而是财富得到了他。

③也就是真正把钱看做身外之物,不管是已到手的还是将到手的,都与之拉开距离,随时可以放弃。

④凡是对钱抱占有态度的人,他同时也就被钱占有,成了钱的奴隶。

⑤做金钱的主人,关键是戒除对金钱的占有欲,抱一种不占有的态度。

a.④②⑤③①b.⑤③①④②c.⑤①③②④d.④②

⑤①③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祷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

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

②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

③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

④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

⑤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

⑥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

a.①③⑤⑥②④b.②④①⑥⑤③c.②④⑥⑤①③d.⑥⑤②④①③

7.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把毛巾递给我——马上开会修改方案。

”总经

理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c.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

?

等,花开不断。

d.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

问题。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访于众僧,咸曰:

?

其始辟者,皆畸人也。

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

?

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

或曰:

龙湫尚可至也。

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余曰:

?

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

沿涧行

三里而近,绝无险艰。

至龙湫庵,僧他出。

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

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

问故,笑曰:

?

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吾为子先路。

?

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

?

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

僧曰:

?

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

?

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

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

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

嗟乎!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

且易也。

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

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

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

把持。

②厮舆:

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

③暴:

施加恶行,欺侮。

④毒:

怨恨。

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于众僧访:

拜访.

b.舆者坦步里许步:

步行.

c.蔓草被径被:

覆盖.

d.委舆于地委:

丢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按图记以求名迹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c.至崖而反者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④⑤

11.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

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

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

只要有“识道”

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

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12.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7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13.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5分)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

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

(1)“既通俗又高雅”是元散曲的一大特色,请以这首元散曲为例,说明“通俗”和“高雅”的具体表现。

(2)请比较下面两首唐诗写景抒情上的特色。

(5分)

咏柳柳

贺知章李商隐

碧玉妆成一树高,曾逐东风拂舞筵,

万条垂下绿丝绦。

乐游春苑断肠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如何肯到清秋日,

二月春风似剪刀。

已带斜阳又带蝉!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2)有志矣,,,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3),。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4),,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三、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5~17题,共12分。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

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