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388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x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7-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〇一九年七月

 

4总则3

4.1任务由来3

4.2评价目的3

5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4

5.1规划方案概述4

5.2规划分析15

6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6

6.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6

6.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

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

6.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

6.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8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18

7.1环境影响识别18

7.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20

8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1

8.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21

8.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1

8.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21

8.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22

8.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22

8.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22

8.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3

9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23

9.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23

9.2水环境保护措施23

9.3声环境保护措施24

9.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24

9.5土壤污染防止措施24

9.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5

10评价结论25

3总则

3.3任务由来

为了进一步完善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并有效指导开发区的建设,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走一条高科技、低污染、生态型、园林化的开发区发展道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本着规划环评全程互动的原则,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于2019年委托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随即组成项目课题组开展工作。

课题组认真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广泛搜集开发区相关文件资料,多次前往开发区及周边地区进行现场踏勘,并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接触交流,了解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有关情况,对规划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环评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

课题组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作。

本着全程互动的原则,在本次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项目组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充分交流,在规划范围及规划内容、园区产业定位、企业准入条件、环境发展目标完善以及高压线走向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修改或完善建议,均被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编制单位予以采纳。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数据分析、类比调查、预测计算等方法,按照《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编制了《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审查。

3.4评价目的

本次规划环评的目的及意义在于:

识别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确定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结合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分析现状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能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论证规划方案

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提出分区环境管控要求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规划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徐州市及铜山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要求,调查开发区已开发建设地块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开发区现有的环境问题和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为镇政府了解开发建设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提供可靠的信息,为环境管理提出建议和要求,建立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依据对开发区现有污染源的监测、调查资料以及产业规划布局,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诸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对大气、水污染物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开发区的环境承载力,明确区域污染防治重点,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开发区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

•分析规划实施后能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提出分区环境管控要求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评价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能源结构、道路交通、公建配套、绿化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分析基础设施与开发区发展的适应性;通过对可能受到开发区建设影响、关注开发区建设的公众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关心的问题以及区域的环境问题,由此为开发区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并对进入开发区的项目提出相应环保要求。

4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

4.3规划方案概述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东至104国道、京沪铁路,南至规划建设路、西至规划环湖大道,

北至规划康庄路、工业路、环湖大道(经开区批复划示),总用地面积约为6.2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近期:

2017-2020年;远期:

2021-2030年。

•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

开发区范围内至规划期末就业人口约9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

至规划期末,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9.80公顷,占总用地的97.49%;水域等非建设用地面积约15.72公顷,占总用地的2.51%。

•建筑规模

至规划期末,开发区新增建筑规模约714万m2,主要承担新兴产业、研发以及产业园区综合配套等功能,其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开发量约33.41万m2,工业、研发、物流仓储等建筑开发量约675.20万m2。

此外保留建筑主要是东南钢铁等重要企业。

•总体空间布局

一、空间结构

规划区形成“一心一带二轴三片区”的空间格局。

2一心

即以微山湖畔的大型生态绿地形成的生态休闲中心。

3一带

即以微山湖岸线形成的滨湖魅力景观带。

4两轴

即沿环湖大道形成的环湖大道发展轴和沿顺河路形成的景观轴。

5三片区

即以生态景观核心为中心,两条轴线为界面划分成的三大发展片区:

综合服务配套区:

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将滨水资源通过两轴线引入镇区,沿湖地区和镇总规呼应形成滨水旅游娱乐带,规划会议会展、商业娱乐、康体休闲、花园办公、滨湖公园、星级酒店等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发展区:

经济开发区内待开发用地未来发展将以一类工业用地、小尺度街坊为主,为培育新兴企业提供空间基础。

并且在老104国道以东结合铁路货场布置物流共享用地,提升集散效率,降低环境干扰。

结合基地的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创业孵化基等科研用地,结合既有工业基础,打造产学研于一体的产学研区,提升城市形象。

循环产业发展示范区:

在当地龙头企业引领下,进一步挖掘企业转型潜力,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充分预留相关产业依附空间。

•主要规划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2030年,新区用地汇总情况见表2.1-1。

表2.1-1规划区用地一览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6.09

1.0

A1

行政设施用地

6.09

1.0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9.54

1.6

B1

商业设施用地

0.84

0.1

B1B2

商业商务综合用地

7.82

1.3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88

0.1

R

居住用地

3.54

0.6

R2

二类居住用地

3.54

0.6

M

工业用地

407.28

66.8

M1

一类工业用地

217.99

35.7

M2

二类工业用地

159.1

26.1

Ma

生产研发用地

30.19

5.0

W

物流仓储用地

22.72

3.7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64.82

10.6

S1

道路用地

61.99

10.2

S3

交通枢纽用地

2.02

0.3

S4

交通场站用地

0.81

0.1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6.96

2.8

U1

供应设施用地

8.69

1.4

U2

环境设施用地

7.33

1.2

U3

安全设施用地

0.94

0.2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78.85

12.9

G1

公园绿地

15.90

2.6

G2

防护绿地

62.95

10.3

小计

城镇建设用地

609.80

100.0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E

非建设用地

15.72

E1

水域

15.72

总计

规划总用地

625.52

•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2030年,综合交通规划汇总情况见表2.1-2。

道路等级

名称

宽度(米)

断面类型

 

主干路

东南路

24

G-G

发展大道

40

D-D

工业路

24-40

D-D

顺河路

40

D-D

矿山路

50

A-A

东亚路

30-48

B-B

利国大道(现104国道)

44

C-C

老104国道

26

G-G

次干路

兴达路

24

G-G

荣辉路

30

F-F

庆荣路

24

G-G

 

主要支路

冶金路

20

H-H

腾飞路

16

I-I

光辉路

20

H-H

学研路

16

I-I

表2.1-2规划区主要道路一览表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一、供水工程

1、规划现状

规划区主要由利国村水厂、铁路线以东水厂和利国铁矿水厂3座水厂供水,水厂水源均取自地下水,部分地区已建设有供水管网。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3座水厂已无法满足区域用水需求。

同时,区域内给水管网多以枝状网埋设为主,建设年代较长,现状管网未能有机衔接,供水安全性与可靠性不足。

2、规划原则

•合理、有效地综合利用水资源,注重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集约节约用水,构建分质供水系统,满足不同类别用户的不同水质需求。

•加强供水的统一管理,确保规划区供水安全,保证规划区用水的水质、水压的要求。

•近远期结合,供水规模的确定和供水设施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水源、地形、城区布局等方面条件。

3、用水量预测

规划区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工业补充用水等。

道路绿化用水采用河道或中水,给水管网中不予以考虑。

居民生活日用水量按180L/人考虑。

规划区工业以钢铁产业为主,工业重复利用率按90%考虑。

规划区日变系数取1.4,未预见水量按10%计,则预测规划区及周边地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5047m3,其中工业用水

3745m3。

4、给水水源规划

规划区采用分质供水,水源分为给水水源和中水水源。

给水水源: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给水水源来自镇区南部的新建水厂,水厂规模为10万m3/d,水厂水源来自微山湖,给水通过利国大道下DN800和环湖大道DN600-DN800输水管引入规划区。

中水水源: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给水水源来自规划区南部新建清源再生水厂,水厂规模为1.5万m3/d,水厂水源来自清源污水处理厂尾水。

5、给水设施规划

为保证规划区供水安全,规划区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

规划沿利国大道、矿山路敷设DN600-DN800输水管,沿环湖大道、发展大道、荣辉路、利国大道、老104国道、工业路、冶金路、矿山路、建国路等道路敷设DN400-DN600配水干管,其余道路下敷设DN200-DN300配水管。

6、中水设施规划

1)再生水厂

规划区内结合清源污水处理厂设置再生水厂1座,水厂规模1.5万m3/d。

中水主要应用于景观用水、部分工业用水以及市政杂用水等方面。

工业中水利用方面主要向企业供应冷却用水为主,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供应企业,规划到2030年力争达到30%。

2)中水管网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中水管网主要沿设有绿化带道路敷设,规划沿发展大道、利国大道、老104国道、矿山路等道路敷设DN300-DN600中水配水干管,规划沿环湖大道、兴达路、东亚路、荣辉路、庆荣路、腾飞路、工业路、顺河路、建国路等道路敷设DN100-DN200中水配水支管。

二、排水工程

1、规划原则

1)实行雨污完全分流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纳入自然水体或深度处理回用。

2)根据规划区地形、地势和当地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合理布局,保护环境。

3)加快污水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源头控制,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方可纳入市政污水管,降低

污染物排放总量。

4)采用蓄水、透水地面,结合绿地设置雨水调节池,提高雨水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保障排水安全。

5)排水管以重力流为主,尽量不设或少设排水泵站,从而降低工程费用;

6)近远期结合,结合地区开发,同步建设排水管网,提高工程效益,体现服务水平。

2、排水体制

规划区采用雨污完全分流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纳入自然水体或深度处理回用。

3、污水量预测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日污水量约为7536立方米。

4、污水设施规划

扩建规划区范围内的清源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标准,综合考虑深度处理及再生水处理设施用地,污水处理厂用地按照7.1公顷控制。

规划局部保留矿山路DN800污水总管,局部翻排矿上路DN800污水总管至DN1000;保留利国大道现状DN400污水管,规划沿利国大道敷设DN800-DN1000污水总管;沿发展大道、冶金路、荣辉路、利国大道、老104国道等道路敷设DN600污水干管;其余道路敷设DN300-DN400污水收集管。

5、雨水设施规划

规划沿环湖大道、发展大道、利国大道、老104国道、工业路、顺河路、矿山路等道路敷设双排雨水收集管/渠,其余道路敷设单排雨水收集管。

三、电力工程

1、电力负荷预测

预测规划区及周边地区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47兆瓦,其中工业用电负荷约为98兆瓦。

2、电源及电压等级

规划区上级电源来自现状220千伏高皇变电站和规划220千伏利国东变电站,远期

主变容量均为540兆伏安。

规划区及远期逐步淘汰35千伏电压等级,采用110千伏、10千伏、380/220伏三个电压等级。

3、电力设施规划

规划扩建现状110千伏马山变电站,主变容量为3×80兆伏安,用地面积均按0.64

公顷控制。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110千伏电力线路采用架空线形式,110千伏电力架空线路单侧控制12米。

规划对与用地有矛盾的现状110千伏架空线予以搬迁,规划沿环湖大道、东亚路、利国大道、老104国道、工业路、矿山路等道路设置110kV电力架空线。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低压线路采用电力排管方式设置,结合规划区道路建设敷设10

孔-20孔电力排管。

四、燃气工程

1、规划目标

规划远期区域气化率及管道气化率均达到100%。

2、气源

规划区居民及公建用气采用天然气,由镇区南部LNG气化站供气;规划区工业用气采用煤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煤制气体作为主要气源。

3、燃气设施规划

在老104国道西、工业路以南设置次高/中压燃气调压站1座,以解决中压燃气用

户需求,用地面积按1100平方米控制。

规划沿老104国道、腾飞路等道路敷设次高压煤气管和次高压天然气管至能源中心和燃气调压站;工业区、物流区结合道路设置DN200-DN300中压煤气管,其他生活区结合道路设置DN150-DN200中压天然气管。

4、燃气设施控制

对于住宅、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应预控合理的间距。

除上述敏感建筑外,各类燃气场站、管道与周边建筑的间距均应符合《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其他相应的规定,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安全教育,杜绝安全事故。

五、供热工程

1、规划原则

2与城镇能源结构相适应,治理大气煤烟型污染,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从现实可行性和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远近结合,工业与民用结合,布局合理,全面安排,分期实施,配合城市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城镇集中供热;

4严格控制新建分散锅炉,规划集中供热范围内不允许再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房。

2、热负荷预测

预测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热负荷约为223兆瓦,其中建筑采暖热负荷约为137兆瓦,

工业热负荷约为176吨/小时。

3、热源

规划采用热电联供机组作为热源,拟在规划区东南部设置能源中心1座,位于庆荣路东、工业路南,能源中心燃料主要采用焦化园区煤气或天然气。

拟考虑将南部生活配套区纳入能源中心供热片区。

规划能源中心供热规模按450~500MW考虑,用地面积约

6.9公顷。

4、供热管网规划

规划区及周边地区工业用热采用高温蒸汽为热媒,建筑采暖用热采用高温热水作为热媒。

一级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30℃/70℃。

六、通信工程

1、需求预测

预测规划区及周边地区固定电话需求约1.7万线,移动电话用户约6.25万卡号。

2、通信设施规划

规划区内设置综合通信局房1处,规划位于发展大道西、冶金路北,用地面积约1

公顷,各通信运营商办公、营业网点、邮政局等设施可结合通信局房共同设置。

规划区移动宏基站按站址密度1.3~1.8个/平方公里、覆盖半径500~800米考虑,各宏基站建议结合公建等设施设置,宏基站机房建筑面积约100~150平方米。

规划区新建通信线缆全部采用地埋管道敷设的方式,现状架空线路逐步改造为地埋光缆。

各类通信管道应共建共享,主干通信导管一般预留15~18孔,次干通信导管一般预留9~12孔,其余通信导管一般预留6孔。

3、邮政设施规划

规划区新增1处邮政支局,与综合通信局房合建,建筑面积不小于160平方米。

•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保目标

保护既有生态环境,尽量维持经济开发区内的既有堤岸、水系、树木及绿化等,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

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提高垃圾回收效率,城市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创造与经济开发区生态基底相适应的环境良好、低碳、宜居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

二、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利国镇均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

2、声环境质量功能区

行政、商业、工业混杂区为声环境2类区;工业区为声环境3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及穿越城镇的铁路两侧为声环境4a类区。

3、水环境质量功能区

主要地表水环境达到《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III类水质标准,其它地表水环境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

三、环境保护对策

1、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提升产业结构,禁止建设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种类。

大力发展无污染、低炭、零排放的生态产业和循环型经济,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

入区工业技术水平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标准等,并以保证城市安全和居民身体健康为前提,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

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须达到或低于相应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的治污要求,排气筒高度需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实现优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共享资源。

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和处理系统,加强交通干线防护林建设,增加绿化面积,改良生态环境。

2、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完善排水系统,经济开发区污水采用分片收集集中处理,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纳管率,并做到雨污分流。

解决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处理问题,确保产生的污水全部纳管,防止地表水水质的恶化。

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

微山湖水环境保护。

基于微山湖的生态敏感性,经济开发区内的排水需要严格管控。

部分区域与微山湖直接相连,湖泊水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微山湖水体,规划计划依托微山湖湿地保护,在规划建设的环湖路西侧布置5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

3、地下水污染防范措施

加强对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应高标准,严要求,尽可能限制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企业入驻。

4、声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设置道路绿化隔离带。

不同声环境功能区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现有噪声污染超标的企业场所限期整改,引入企业需要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加强城市噪声的监管。

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完善污染源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

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等。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冶金铸造企业的工业粉尘、高炉渣、瓦斯灰泥、钢渣、氧化铁皮、铁粉、废耐火砖等,机械行业的边角料等,危险废物为废油、废酸等,应视其性质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及综合利用。

2一般工业固废

按照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工业残料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通过一定的途径回收利用,再次进入企业的产业链(或产品链)中。

另外很大一部分工业固废无法回收利用的,

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进行贮存和处置。

3危险废物

①处置方法

钢铁、铸造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组份是废酸、废油等。

这部分危险废物可以回到生产中循环使用。

②加强危险废物的企业内部管理

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认识和对危险废物的识别能力;努力提高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率,最大可能地减少发生量。

加强企业内部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强化保护开发区良好的生态基底环境,尊重现状山水格局,保护绿色生态廊道,组团式布局各项城市功能。

完善开发区生态网络,融城市景观于自然生态之中,构筑人

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

2.2规划分析

为满足集聚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完善投资环境,加快开放开发,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并在更高层次上规划布局集聚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围绕循环产业发展,以区域联动、产业提升为发展战略,提升先进制造业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职能,集聚区拟以徐州钢铁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基础打造为省级开发区,从而提高产业准入标准,加速产业集聚。

2016年6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以《关于筹建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的批复》

(苏政复[2016]63号)同意以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基础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

经过比对分析,该区域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2013年修正)。

符合《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