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520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docx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3

1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4

1.1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的概述4

1.2平面设计中的三大视觉元素5

1.3本章小结8

2色彩与平面设计9

2.1揭示色彩的奥妙9

2.2色彩与心理10

2.3本章小结15

3创造视觉冲击力16

3.1尺寸16

3.2视觉关联21

3.3意料之外的设计22

3.4本章小结24

4设计分析25

4.1可口可乐的诞生25

4.2可口可乐标志的设计理念25

4.3可口可乐色彩设计26

4.4本章小结29

结论30

参考文献31

后记32

摘要

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设计是生产力”的观点越来越被公众认同。

平面设计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传递信息、展示展品,对公众进行指导,并提供大量信息,在内容、形象、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选择最有影响力的启迪形式,以期达到信息传播效果。

论文从平面视觉传达的主要元素———视觉焦点、视觉空间、色彩等方面进行详尽论述。

对如何将信息最有效地传达给受众,使其有效地接收信息,并能在行为与心理上受到深刻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视觉元素空间分割展示设计视觉传达元素信息传播

1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1.1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的概述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视觉流程是一个视觉传达过程,也是一个感知过程,即从视觉注意力的吸引(视觉冲击力),造成视觉性生理的舒适(视觉优选),到引起心理的美感与判断这样一个巧妙和编排设计过程。

平面设计就是通过画面中的图形、色彩、文字等要素经过一定的组合来吸引观众,创造一种气氛,激起人们的美感,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使人们在美好享受中接受某种信息,进而达到认同或占有的目的。

在视像的建立过程中,制作者把信息演泽为各种不同面积的单元,称为视觉元素,将元素排列形成有含义的视像词条,放于载体上,才能达到信息传达的作用。

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视觉元素—点、线、面、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和创作风格多种多样,要使它们更充分、更贴切地服务于设计的主题和内容,就必须在设计的视觉元素上进行挖掘和提炼。

[1]英国画家、雕刻家威廉·霍格斯曾经说过,视觉中心区域是有限的,视网膜中央凹是唯一具有敏锐分辨的地方,但它复盖的面积不过是一小部分,视域的其他地方则离视网膜中央凹越远越不清晰,同时他以横排的一组“A”字字母的图形来说明这一观点。

该图表现的是,眼睛从平常的认读距离看一排字母“A”,如果把眼睛视线停留在任何一个“A”上,其它字母就会变得模糊,视线停留的地方,被称之为视觉焦点。

根据眼睛观察事物的这种特性,任何静态视觉艺术的表现特征,似乎都遵循了这一视觉规律。

如:

素描观察的焦点论,绘画创作中的主题区域以及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中心等。

假如说,我们将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的话,视觉焦点无疑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角色。

换句话说,它是视觉浏览中的第一落点,是版面信息提供的核心,应具有较强的视觉张力及视觉冲击力。

由于它是视觉中心。

它所具备的视觉元素的特征就是其它综合信息因素的强对立面,这种对立面是依据与其它元素间的特征差异来完成的,差异越大其视觉的扩张力也就越强。

“张力”是一物理学名词,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拉拽力。

在此,我们用它来表示物象形式之矛盾差异对比所产生的对抗振奋感和精神刺激力与审美感染力。

作为视觉焦点的视觉元素,其视觉张力通常是由元素间的矛盾在强化和调和的对比中完成的。

其差异对比存在于元素的组织结构方式和元素的空间关系中,如不同的形状、色彩、空间、质料的并置、对照以及不同表现手法的并用等。

加强视觉焦点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差异的因素很多,如线的长短、粗细、曲直;形状的大小、方圆、聚散;空间的上下、前后、宽窄;色彩的色相,冷暖、明暗、灰鲜;质地的软硬、糙滑、枯润;体量的轻生重、肥瘦;形象的动静、刚柔;表现手法的虚实、繁简、藏露;表现技巧的工意、巧拙和张驰等。

1.2平面设计中的三大视觉元素

1.2.1平面设计的视觉焦点

视觉焦点的元素与其他的差异对比,能有效的增强视觉的刺激效果,给人以醒目、肯定强烈的视觉印象。

[2]焦点形象只有个性鲜明突出才能引人注目,刺激才能令人难忘。

差异的对比能打破单调统一的格局,求得多样变化,掀起波澜,造成矛盾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张力。

所以说,张力是差异变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差异本质的本体感知,也是差异变化审美的魅力所在,张力是差异对比的结果,差异是张力形成的根源。

因此,作为视觉中心的焦点,由于其主体性及显要性,决定了其元素的特殊性。

色彩是把握人的视觉第一关键所在,也是一副广告表现形式的重点所在,一副有个性的色彩,往往更能抓住消费者的视线。

在平面视觉传达中,色彩借以光源让自身展现不同的颜色效应,时而以暗沉时而以明丽的色调影响受众的情绪,从而阻碍又或者是辅助受众对信息的领悟和判断。

这一点也正越来越被商业界所认识和利用。

鉴于颜色在实践中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工程心理学家和广告心理学家纷纷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以求通过颜色视觉的刺激,达到更佳的工作效益或广告效益。

1.2.2平面设计的视觉流程

空间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它与拥挤、忙碌和活跃相反,是所有事物自然普遍存在的背景。

空间是沉默的,可以是一块开阔的田地,一间空房、一幅空白的画布或一张白纸。

其实,空间就是空白处。

人们对空间习以为常,认为最好是填满它。

从设计角度来说,填满空间不是设计师要做的;运用空间才是设计师该做的。

当我们纯粹以大量的信息来打动读者,读者只会被过多的信息淹没而不知所措,他们会做出的反应正好是回避。

在二维设计中的空间称为空白空间,有多种不同的称呼。

其中包括“虚空间”,这是一个可以完全互换的称呼;“受限空间”,指被其他要素包围的空间;“副形态”,主要是书法家使用,指字母内的空间,称为“字谷”和字母之间的空间;“实用空间”指起某种作用并构成设计中一部分的空间;“多余空间”指潜力还未实现的空间。

空白空间位于文字和图像之后,但它不仅仅只是设计的背景。

只要设计背景安排得当,总体设计的清晰度和效用性马上成倍提高。

如果空白空间运用巧妙,就会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部分。

空白空间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形状,实的和虚的空间就错综复杂地盘结在一起。

但不是所有设计中的空白空间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若对空白空间的运用完全失去控制会导致视觉上杂乱或不和谐的设计。

空间分类平衡对于众多设计者来说并不陌生,在设计初步时已对形式美法则有相当深刻的理解。

视觉交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两种类型的平衡:

对称和不对称

对称的平衡以垂直轴为中心。

不对称的平衡两边看上去并不相同,但不相似的两边也处于一种统一和谐的状态,或是“协调的不对称”。

对称是因为相似而取得的平衡,不对称是由于对比而产生的平衡。

在平面设计中,空间的概念,即是视觉元素的反衬部分,也就是凸现视觉元素以外的虚凹部分,是视觉元素的对立面。

从另外一角度来讲,它也是一种视觉元素,是一种虚的元素,也可以称为虚的空间,是一种虚的元素,也可以称为虚的空间。

这种虚空间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将实空间有秩序地、有理的、有规律地按照形式美法则显现出来。

同时虚空间也扮演着界定、限定、鉴定实空间元素排列组构中所出现的不合理、非规则的现象。

可以这样讲,对虚空间分割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实空间元素组构准确的把握。

当我们在一个平面上,随意的划一条线或不经意地点上一个点,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关系就产生了。

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如何分割和分配空间以及协调其大与小、整体与局部关系的问题。

虚空间与实空间是两个互为对立的统一体,虚空间形状的变化,面积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与实空间的显现直接发生着联系。

虚空间占用的位置多些,实空间自然要少些。

虚空间形状为外孤形。

由此可见,虚、实空间是一对互存的整合体。

实空间与虚空间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根据视觉物理美学原理,每一个实空间占据一定的位置后,一定有一定量的虚空间调节视觉度,使其张力、动势得以释放与延伸,并且拉开距离,各显其是。

我们可以看到,由虚产生的实更实,由实产生的虚更虚,虚实相生可产生生动的对比美、节奏美和韵律美的视觉图形[3]。

因而,可以给我们视觉生理和心理带来欢快、愉悦和审美的感受。

在平面设计中,被分割的虚空间形态林林总总,千百万化,其形成的根源是由实空间在特定的视觉流程的轨迹下分割而成,正如上述,其虚实间形态的大小、多少、紧松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决定了实空间的排列及视觉流程的走向是否合理和规范。

具体而言,我们在平面中不能只看到图形、文字,而对二者间的虚白空间视而不见;在标志设计中不能只看到“图形”而忽略了“地”形;在字体设计中不能只注意到了笔划,而忘记了字体笔划间空白。

正是由于这些虚白空间的衬托,才使得视觉得以集中,从而提高了视觉元素的审美价值,在平面中虚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以及位置的组成、排列与实空间在同一版面所形成的整体感觉,直接影响着平面设计的质量、水平以及人的视觉心理。

1.2.3平面设计的视觉分割

目前,对空间分割的理解与组成方式有二种:

一种为理性的方法,它是以严谨的数学分析为主;一种为感性的方法,主要以人的心理审美感觉来组成。

在理性的方式上,人们发现数学的模数关系对形态的分割组合有着特定的意义,它可以使形态成倍地啬,也可以进行空间内部的有序切分。

我们通常所知的黄金分割率,就是较典型的理性分割方式。

感性化的分割是以人的心理审判向以特定的感觉规律来完成的,它可以不受理性规则化模式的制约,以尽情渲泄其组合形式为目的,这种感性化分割方式往往会达到难以想象、出奇制胜的效果。

空间分割是平面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环,通过空间分割,可以使各种意义上、功能上不同的视觉元素进行符合视觉规律的界定。

视觉焦点、流程、分割三大要素,是支撑平面视觉元素组成的骨架,是互为一体的关系。

我们可以将三者关系依照视觉形式美法则,将其有序地理顺,各司其职,各尽其意,使平面视觉元素的组合有大小、主次、强弱、虚实的秩序与条理。

充满张力的视觉中心、明确清晰的视觉导向以及均衡合理的空间分布,可以使我们在一个秩序化了的视觉元素的组构中,完成美的视觉历程,留下美的视觉印象。

1.3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视觉焦点、视觉流程、视觉分割三大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对展品的展示,信息的传播所起的作用是决策性的。

当今是信息时代,如何在信息纷扰的氛围下,通过图形、文字、色彩三者创意的设计传递信息,对公众进行消费指导和文化感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设计师的责任。

作为设计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公众的接受心理为界线,利用平面视觉传达的主要元素视觉焦点、视觉流程、视觉分割进行有秩序化的组合,将设计信息最有效地传达给受众,以期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2色彩与平面设计

2.1揭示色彩的奥妙

人类如何感受、评价色彩,色彩怎样应用与人和艺术设计等问题,是色彩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课题,涉及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可以说对色彩的研究是建立在众多科学基础之上的。

首先了解一下牛顿与哥大德关于色彩论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牛顿为,他将阳光引进漆黑的室内,观察阳光穿过三棱镜后的结果。

当阳光穿过三棱镜后,白纸上立即映出彩虹的七种色彩一红、橙、黄、绿、蓝、青定、紫,牛顿由此得出“白光是所有色光的复合”的结论。

这个结论在今天的光学理论中也是正确的。

当然,色彩最终只是感觉的一种。

对于色彩,光学理论与颜色外观,即人们一般感觉到的色彩现象未必吻合,有关色彩的光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认识角度各不相同,因而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

哥大德曾以相当的激情反对牛顿建立的新光学色彩论,他之所以批驳牛顿的理论,正是由于他们的研究角度不同。

哥大德研究色彩不是立足于物理的立场,而是从日常经验出发,把色彩作为一种主要产生于人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感觉。

他的理论形成的直接契机是他对绘画艺术的关心。

歌德在一篇关于光与色彩的论文中尖锐地批评了牛顿的光学理论,表示对牛顿“白光是所有色光的复合”的观点很难接受。

哥大德的色彩理论对光学色彩贡献甚微,但是他将色彩视为艺术组成部分的观点,对色彩应用于艺术创作有着极大的意义。

艺术发挥了人的主动性,不会受自然光的影响,色彩与人的感情有关,他的理论完全基于心理学。

这一点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的研究对色彩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他充实了歌德的色彩理论,奠定了实用色彩的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的理论基本遵循哥大德的色彩理论,其基本构成如下:

--数学色彩学

--物理色彩学

--化学色彩学

--生理色彩学

--心理色彩学

他提出的表色法今天被称为“奥斯特瓦尔德表示法”,它对艺术设计配色、定色有很大的帮助。

与奥斯特瓦尔德齐名的另一位色彩学家是美国人A.H.芒塞尔(1855-1918)。

芒塞尔本来是一位画家,同样热衷于有序色彩的使用与研究,他力图以感觉的秩序性为依据来规定色彩的通用标准。

芒塞尔色彩表示法精确地区别了每一种色彩,显示了色彩的任何微小差异,至于色彩的饱和度,该表示法根不同色别的特殊性,以接近人类感觉的效果划分等级,屏弃了一刀切的分割方法。

2.2色彩与心理

色彩对人的头脑和精神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如色彩的知觉力,色彩的辨别力,色彩的象征力及情感。

2.2.1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冷暖

外界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这是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分不开的。

如阳光呈现出红、橙、黄等颜色,所以人们一看到红、橙、黄就联想到火热和烈日给人的感受,故称“暖色”。

当人们看到绿、青、蓝等颜色时会与寒冷相联系,如冰川、海洋、夜空、绿色的草地和树荫等,则绿、青、蓝称之为“冷色”。

红色一般给人积极、活跃、温暖的感觉。

蓝色给人宁静、消极的感觉。

绿与紫色是中性色彩,视觉刺激小,效果介于红与蓝之间,中性色使人产生休闲、轻松的情绪,可以避免产生疲劳感。

当然,色彩的冷暖归属不能一概而论,在特殊环境下,色彩的冷暖感受会发变化。

2.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

在白背景的衬托下,红与蓝,红色近而蓝色远.在灰背景的衬托下,白与黑,白色显大黑色显小,为什么会引起上述感觉呢?

其原因如下:

(l)光波的长短不同是由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引起的,所以长波的暖色有前进感,短波的冷色有后退感.

(2)明度高的色彩光量多,色刺激大,高纯度的色彩刺激强.(3)背景的衬托关系也能产生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因此得出结论:

在色相方面,长波长的色相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的感觉,短波长的色相蓝、青、紫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在明度方面,明度高有前进或膨胀的感觉,明度低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在纯度方面,高纯度有前进或膨胀的感觉,低纯度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3.色彩的轻重和软硬感觉

等大的铁块和等大的石膏块,从视觉上两者的重量是不一样的。

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爱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

在色相方面,色彩给人的轻重感觉为:

暖色黄、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冷色蓝、绿、紫给人的感觉重。

感觉轻的颜色给人均软和有膨胀的感觉,感觉重的色彩给人均硬和有收缩的感觉。

4.色彩的艳丽与素雅

通常,人们感觉到颜色的艳丽与素雅。

那么,究竟什么决定色彩艳丽与素雅的主要因素呢?

就色彩本身而论,由于单色与混合色或使用面积不同,人们的看法与感受也各不相同。

一般认为,如果是单色,饱和度高则色彩艳丽,饱和度低则色彩素雅,当然,不仅仅是饱和度,亮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论任何颜色,如果亮度高即使饱和度低也给人艳丽的感觉。

综合上述,色彩是否艳丽、素雅,取决于色彩的饱和度与亮度,其中亮度尤为关键,所以,高饱和度、高亮度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艳丽。

混合色的艳丽与素雅取决于混合色中每一单色本身的特性及混合色各方面的对比效果,而对比是决定色彩艳丽与素雅的重要条件。

(1)从色相方面看:

暖色给人的感觉艳丽,冷色给人的感觉素雅。

(2)从明度方面看:

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艳丽,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素雅。

(3)从纯度方面看:

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艳丽,纯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素雅。

(4)从质感方面看:

质地细密、有光泽给人艳丽的感觉,质地松软、无光泽给人素雅的感觉。

5.色彩的记忆性

人对色彩的记忆由于年龄、性别、个性、职业、所受教育、自然环境及社会背景的不同,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暖色系比冷色系的色彩记忆性强,原色比间色容易记忆,高纯度色彩记忆率高,明清色比暗清色容易记忆,华丽色调比朴素色调容易记忆,因背景不同记忆性的变化很大。

暖色彩的纯色要比同色的高明度色彩记忆性高,而冷色系的纯色则与同色的高明度色彩记忆效果大致相同,色彩单纯,形态简单的要比色数多而形态复杂的容易记忆。

2.2.2人对色彩的情感

关于色彩的效果的研究,首先是人对色彩的好恶问题,每个人对色彩的感情不尽相同,或多或少存有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

(一)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色彩的喜爱就自己的偏好和理解。

研究发现,从儿童长到成人大多数是从暖色变为冷色,也就是说,儿童偏爱红、橙、黄、黄绿暖色系,而成人偏爱绿、蓝、蓝紫冷色系。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人是感情丰富而又复杂的高级动物,对色彩的喜爱有许多特殊性,不能说是一成不变的。

(二)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喜爱的色彩大多是冷色、纯度较高的色彩,如黑色、灰色:

女性则偏爱暖色,纯度较低的粉色彩及白色,另外,男性喜欢色彩大致相仿。

色调集中,女性则因人而异,色调分散。

(三)种族差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色彩的好恶是与其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分不开的,各国的色彩好恶有同有异,如中国:

红、黄、蓝、绿:

德国:

黑、自、天蓝、咖啡:

菲律宾:

淡黄、黄、金、印度:

红、黄、蓝、绿:

埃及:

绿、红、黑、蓝、紫。

了解上述三项差异,在平面设计中对色彩的相对把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设计的针对性会更强,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男绿、女红的色彩性别差距越来越小,出现了男性向女性发展,妇性向男性发展的色彩爱好,又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种族、民族、地域造成的差别日益缩小,这些给艺术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加仔细地调研市场,才能更准确地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色彩。

使色彩传达出准确的视觉信息。

2.2.3流行与色彩

(一)影响人色彩好恶的各种因素

流行色常被用于人们的日常用具、服饰、公共设施、包装和广告等。

流行色一般有两类:

一类为公共设施、一类为个人使用,能反映个人爱好的色彩。

广义地说,上述两类流行色彩都反映人对色彩的感情,个人感情能够影响共公设施的色彩,公共设施的色彩对人的色彩好恶产生反作用。

现在的世界成为了色彩世界,汽车是粉绿色的、橙黄色的、天蓝色、多数商店及街头的各类标志,广告都是鲜艳的五颜六色,受这一趋势的影响,服装、书籍、包装等色彩也越来越鲜艳。

所谓流行,应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以及它们的连续性来考虑。

狭义流行是指少数人的嗜好导致的短暂流行,少数人的嗜好逐渐波及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一旦被后人世代继承便成为传统。

流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把狭义流行和广义流行视为一个彼此相关,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狭义流行除受可变因素影响外,一般也无法摆脱特定的民族传统、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的制约。

(二)流行色的产生原因

探讨流行色,必须充分了解流行色产生的地区气候和民族历史等因素。

一个民族的历史及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绝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它们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理,除此之外,年龄、性别,教养等因素更是微妙地影响流行色周期性地产生。

关于流行色周期性的产生,据美国色彩设计学家培廉对美国家具市场流行色周期的调查、绿色、咖啡色和红色、蓝色两组色彩基本上以十年为一周期,反复循环。

在影响流行色的诸因素中,首先是年龄、性别。

在商场的婴幼儿柜台里、白、黄、粉红、淡黄色颜色的商品占多数,因为婴幼儿喜爱高饱和度、高亮度的纯色以及轻快的色调,低龄儿童喜爱纯色、高龄儿童喜爱混色。

就色调分析,人们喜爱的色调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由暖色的长波长向短波长转化。

要注意到人们色彩好恶的变化规律,不断根据商品的不同服务对象,分别推出相应的色彩。

选择流行色必须全面考虑色彩的三要素一一色调、寿度、饱和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色的选择范围十分有限。

所谓流行,前提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不过,有些"流行"并不影响所有的人,只是被某一特定领域所接受。

当然,在这一领域部分人的倡导、影响下,会形成社会部分潮流,导致这种流行的心理基础是模仿名流行为及从众心理。

对于艺术设计需要关注流行,它能给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启发,利用社会流行心理使色彩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商业活动。

当然,艺术设计最终是要体现个性的,仅关注流行是不够的,要正确处理好流行与个性的关系。

2.3本章小结

今天越来越多的色彩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如电视、广告、服装、汽车、建筑等,与生活直接相关的日常用品更是不断追求色彩的变换与式样的新颖,总之,色彩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创造视觉冲击力

无论是什么设计,首先是它必须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意味着它必须有某种视觉冲击力,否则没有人会有耐性看下去。

本文从几个因素来讨论如何通过从尺寸变化、颜色运用及对比来使的设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平面设计主要有三种目的:

1,引起别人的注意;2,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3,信息沟通。

要达到前面两种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视觉冲击力。

你的设计及版面会决定别人观看你的作品时间的长短,只有别人的注意力在你的作品中停留的时间较长,信息才能有效沟通。

如果你的作品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它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3.1尺寸

字体、图片及各种设计元素的尺寸决定了你的作品是否具有冲击力。

尺寸的使用技巧就是我们必须在设计中产生强对比。

如果一个元素仅仅比其它元素大一点,并不会有什么效果出来。

在下面这个设计中,图片及标题的尺寸是这个设计中具有冲击力的一个决定元素。

部分标题文字尺寸较小,使我们在对比中能够更直观感觉大的元素。

时钟的图片通过剪切后作为背景,而且放得很大,而没有剪切的时钟图片则放在前面,这种设计比简单地放上一个时钟的效果要好很多。

记住,当我们对一件大家都熟悉的物品进行剪切时,人们在观看时会在脑海里将被剪切掉的部分自己补充上,这种视觉惯性对于我们设计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使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看不见的空间”。

虽然只是一个黑白设计,但冲击力非常强烈。

将元素变大,也意味着让它更有力量,可以将一些平淡无奇的元素变得吸引人。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虽然只是以文字为主,但却一点都不枯燥,虽然在背景中我们将名称放得很大,甚至超出了版面,但读者仍然知道它的意思,因为黄色的大标题已经点明了它的全称。

而且文字呈角度摆放,同样传达了一种很强的冲击力。

颜色最强烈的颜色冲击力来自它出乎意料及极端的运用。

一张照片如果本身拍摄得很华丽,当然也能够说是有冲击力的,但却让人难以兴奋。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在视觉上已经越来越能适应一些出乎意料的颜色运用,而且各种软件的出现也使我们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所以在处理颜色照片时,完全可以大胆一点,或许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但你要记住,颜色不仅仅指“五彩缤纷的颜色”。

黑与白同样是一种颜色。

颜色的运用可以是既保守又引人注目。

事实上,这种颜色的运用产生的效果要比通常的全色设计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紫色及黑色合成的背景使你的视觉由上至下穿越,同时与白色的标题形成强烈的对比。

如果你能在脑海中想象我们在这个设计中使用更多颜色设计,你或许会看到焦点元素与这个设计并不一样,眼睛的视线也会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视觉上的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