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701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原理 教学日历.docx

通信原理教学日历

通信原理教学日历

(课堂教学时数60,每讲对应1学时)

主要内容:

通信发展简史、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实验要求,考试方式,评分标准等。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1章绪论

学习目标:

Ø信息、消息和信号的含义;

Ø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

Ø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Ø离散信源的信息量,平均信息量(熵)

Ø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计算及其关系。

重点难点: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熵的计算;比特率和波特率的关系。

课外作业:

1-4,1-6,1-8,1-9

本章共分3讲

第一讲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等。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flash动画相结合。

第二讲信息度量

主要内容:

离散消息的信息量,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熵的意义。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讲主要性能指标

主要内容: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波特率、比特率和频带利用率,误码率和误信率。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2章随机过程

学习目标:

Ø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Ø平稳随机过程的特点;

Ø高斯随机过程;

Ø高斯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Ø窄带随机过程;

重点难点:

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随机信号与随机过程;n维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课外作业:

2-1,2-4,2-5,2-7,2-9,2-11,2-14,2-19

本章共分5讲

第四讲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特性

主要内容:

随机过程基本概念概述,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讲平稳随机过程

主要内容:

平稳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各态历经性,功率谱密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六讲高斯随机过程

主要内容:

高斯随机过程的性质,高斯白噪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七讲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主要内容:

线性系统输出随机过程的的数字特征。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八讲窄带随机过程

主要内容:

窄带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3章信道与噪声

学习目标:

Ø信道的数学描述方法;

Ø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Ø加性高斯白噪声;

Ø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

调制信道模型;编码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加性高斯白噪声;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起伏噪声;噪声等效带宽;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三要素”。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本章共分4讲

课外作业:

3-5,3-11,3-16,3-19,3-20

第九讲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

信道等义、广义信道、狭义信道,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讲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主要内容:

恒参信道举例及其传输特性。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一讲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主要内容:

随参信道举例及其传输特性。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二讲加性噪声与信道容量

主要内容:

加性噪声分类与统计特性,信道容量的基本概念。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学习目标:

Ø调制的目的、定义和分类;

Ø幅度调制的原理;

Ø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Ø角调制的原理;

Ø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Ø频分复用(FDM)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

各种线性调制的时域和频域表示,时域波形和频域结构,调

制器和解调器原理框图,抗噪声性能,门限效应;FM与PM的关系,调频指数与最大频偏的定义,卡森公式。

课外作业:

4-1,4-2,4-5,4-6,4-7,4-8,4-11,4-12,4-13,4-14,4-17

本章共分5讲

第十三讲幅度调制的原理

(一)

主要内容:

AM和DSB的调制原理,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分布;SSB的滤波法调制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四讲幅度调制的原理

(二)

主要内容:

SSB的相移法调制原理;VSB的调制原理;线性调制信号的解调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五讲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一)

主要内容:

分析模型;DSB和SSB系统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AM系统包络检波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思路。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六讲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

主要内容:

AM信号包络检波的抗噪声性能;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七讲角调制和频分复用的原理

主要内容:

FM和PM的关系;FM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抗噪声性能;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频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学习目标:

Ø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Ø数字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及其频谱特性;

Ø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Ø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Ø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Ø眼图;

Ø时域均衡原理。

重点难点: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AMI码、HDB3码、PST码、数字双

向码等编译码原理及特点;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和奈奎斯特带宽;升余弦滚降特性,滚降系数和频带利用率的关系;时域均衡的原理和均衡效果的衡量准则。

课外作业:

5-1,5-2,5-6,5-7,5-10,5-11,5-12,5-13,5-15,5-18,5-19,5-20

本章共分9讲

第十八讲基带系统与基带信号波形

主要内容: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数字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数字基带信号的模型。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十九讲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主要内容: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推导;单/双极性归零与不归零矩形脉冲序列的功率谱。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讲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主要内容:

传输码(线路码)的选择原则;AMI码、HDB3码、PST码、数字

双向码等编译码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一讲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主要内容:

基带系统的传输模型及影响基带系统性能的因素;无码间干扰的时域条件和频域条件(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二讲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主要内容:

无码间干扰传输条件与应用;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三讲常用的无ISI的基带传输特性

主要内容:

常用的无ISI的基带传输特性;基带系统设计与传输参数分析。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四讲无ISI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主要内容:

传输信号分别为单极性和双极性波形时,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五讲眼图及均衡原理

主要内容:

眼图定义,作用和模型;均衡的分类和时域均衡的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六讲均衡器算法与实现

主要内容:

实际时域均衡器;均衡效果的衡量准则与均衡算法;均衡器的实现与调整。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7章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学习目标:

Ø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Ø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Ø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Ø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

Ø4PSK/4DPSK信号的相位关系和调制解调。

重点难点: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式、时域波形、调制器/解调器原理框图及各点波形,频谱和带宽,抗噪声性能分析,性能比较、特点及适用场合;四相制信号的相位关系、矢量图、时间波形及调制解调方法。

课外作业:

7-1,7-2,7-4,7-5,7-7,7-8,7-11,7-15,7-18,7-19,7-20,7-22,7-23

本章共分10讲

第二十七讲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原理

(1)

主要内容:

概述;2ASK、2FSK、2PSK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和时域波形。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八讲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原理

(2)

主要内容:

2PSK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2DPSK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和时域波形;几种方式对比。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二十九讲二进制数字已调信号的功率谱

主要内容:

2ASK、2FSK、2PSK和2DPSK信号的频谱特性;相干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讲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性能

(1)

主要内容:

包检2ASK系统、举例;相干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一讲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性能

(2)

主要内容:

包检2FSK系统,举例;相干2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二讲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性能(3)

主要内容:

2DPSK相干+码反变换系统、2DPSK差分相干解调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举例。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三讲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主要内容:

比较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对信道参数变化的敏感性、设备复杂度等;应用场合;举例。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四讲多进制数字调制

(1)

主要内容: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目的、特点、代价;MASK、MFSK原理简介;4PSK的星座图及调制解调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五讲多进制数字调制

(2)

主要内容:

4PSK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4DPSK的星座图及调制解调原理;本章总结。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六讲几种现代数字调制简介

主要内容:

简要介绍几种现代数字调制的需求背景、设计思想和基本概念。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6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学习目标:

Ø低通和带通抽样定理;

Ø脉冲振幅调制(PAM)原理;

Ø量化原理;

Ø脉冲编码调制(PCM)的编译码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Ø增量调制(ΔM)的编译码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ØPCM与ΔM系统的性能比较;

Ø时分复用(TDM)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

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原理及优缺点;PCM的编译码原理和抗噪声性能;PCM信号的码元速率和传输带宽;ΔM的编译码原理、过载特性和编码的动态范围。

课外作业:

6-1,6-2,6-3,6-4,6-7,6-8,6-14,6-15,6-17,6-18,6-19

本章共分9讲

第三十七讲抽样定理

主要内容:

概述;低通和带通抽样定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八讲脉冲振幅调制

主要内容:

脉冲调制的概念及分类;实际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脉幅调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三十九讲量化

(一)

主要内容:

量化原理;均匀量化的量化特性、量化信噪比和优缺点。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讲量化

(二)

主要内容: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和优缺点;A律13折线。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一讲脉冲编码调制

(一)

主要内容:

PCM系统原理框图;代码的选择;逐次比较型编码器的编码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二讲脉冲编码调制

(二)

主要内容:

PCM编码举例;编码的简化方法;PCM的译码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三讲脉冲编码调制(三)

主要内容:

PCM信号的码元速率和带宽;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四讲增量调制

(一)

主要内容: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和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的基本概念;ΔM的编译码原理;ΔM的过载特性和编码动态范围。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五讲增量调制

(二)和TDM原理

主要内容:

Δ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PCM与ΔM系统的性能比较;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PCM基群帧结构。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学习目标:

Ø最佳接收的概念,准则;

Ø匹配滤波器的原理,传输特性与输出信号;

Ø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模型;

Ø最小差错概率准则,似然比准则;

Ø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Ø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Ø最佳接收机与实际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重点难点:

匹配滤波器;似然比准则;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结构,抗噪声性能;最佳接收机性能的比较;

课外作业:

8-1,8-3,8-4,8-8,8-9,8-10,8-11,8-14

本章共分8讲

第四十六讲本章概述、匹配滤波器

主要内容:

最佳接收概念,匹配滤波器原理。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七讲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模型

主要内容:

匹配滤波器举例,数字信号接收统计模型分析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八讲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准则

主要内容:

似然函数的引出,最小差错概率准则,似然比准则,最大似然准则。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四十九讲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主要内容:

相关器形式的最佳接收机设计,匹配滤波器形式的最佳接收机设计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讲最佳接收机误码性能分析

主要内容:

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性能分析,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一讲最佳信号形式及性能比较

主要内容:

相关系数的定义,误码率分析,最佳信号形式,不同信号性能比较。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二讲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主要内容:

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设计,性能分析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三讲最佳接收机性能比较

主要内容: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比较,分析,结论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11章同步原理

学习目标:

Ø载波同步方法,包括插入导频法和直接法,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Ø位同步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导频法、直接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Ø群同步实现方法,包括起止式同步法和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同步法;群同步的保护;

重点难点: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巴克码;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群同步的保护。

课外作业:

11-1,11-2,11-3,11-4,11-5,11-7,11-8,11-9

本章共分6讲

第五十四讲载波同步

(1)

主要内容:

同步的分类与实现方法;载波同步的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导频法和直接法。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五讲载波同步

(2)

主要内容: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六讲位同步

(1)

主要内容:

位同步的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导频法、直接法,其中直接法包括滤波法和锁相环法。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七讲位同步

(2)

主要内容: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位定时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八讲群同步

(1)

主要内容:

群同步的实现方法,包括起止式同步法和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同步法,其中插入特殊同步码组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为连贯式插入法,另一种为间隔式插入法。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五十九讲群同步

(2)

主要内容: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群同步保护的基本思想。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板书与电子教案(PPT)相结合。

第六十讲结束语

各班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总结、安排复习、辅导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