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788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docx

材料作文审题指100

材料作文审题指

4、跟踪训练

10.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

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

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

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2)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

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它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位老者说。

冰川中有鱼,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为冰川中的那条鱼呢?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须来自材料。

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会得出不同的立意。

首先,要发散性思考材料。

本则材料主要应从"小鱼"的角度立意:

1、生命不息,追求不止;2、人不能极端逆向地追求;3、正确的方向比伟大的精神更重要;4、人要有挑战极限的精神。

其次,要确定最佳立意,即选择最切合材料且最容易行文的立意。

最后要确定文体。

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一定要扬长避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画家拜访门采尔,向他诉苦说: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

"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您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你准能卖掉它。

"后来的事实果真如此。

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5、故事型材料。

"以质取胜",侧重谈产品质量的优劣。

"磨刀不误砍柴功",侧重谈要练好基本功。

"功到自然成",侧重谈平时努力与最后成功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

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

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

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

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

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

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

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的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立意:

从猴子的角度:

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

从大臣的角度:

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

示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

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指津】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

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

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示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的文章。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

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

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本则材料涉及四个对象:

"瓷器""废纸破布""店员""买主"。

总体倾向是对"买主"对废纸破布"的轻视持否定态度。

据此,可以分别确立下面一些话题:

  瓷器:

如果没有了保护......

  废纸破布:

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螺丝钉的精彩,天生我材必有用,累赘真的多余吗?

别小看任何事物......

  二者综合:

普通与高贵,有用与无用,主角与配角......

  店员:

交流、沟通......

  买主:

不能凭主观臆断,认识事物的实质,眼前利益与长远眼光,学会放弃......

  二者综合:

专业与业余,愚与智,细节决定成败......

  总体来说,最好的切入角度是从"废纸破布"与"瓷器"两者的关系入手,能够谈到看似没有用的"废纸破布"对"瓷器"的完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最佳的立意。

同时,从"废纸破布"和"买主"引申出来的话题也都算符合题意。

而从"瓷器""店员"角度立意,则显然等而下之。

  就实际写作来看,出现的主要失误:

一、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把握、理解材料的本质,而是被局部所迷惑,断章取义,乃至揪住材料中的片言只语不放。

二、把握不住材料的侧重点,甚至完全脱离材料的限制,另起炉灶,泛泛而谈,不明白给材料自行概括出话题的作文和无材料直接给出话题的单命题作文毕竟是不同的。

另外,个别同学立意不够明朗清晰,没有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在表述上前后不一。

 

4、跟踪训练

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它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位老者说。

冰川中有鱼,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为冰川中的那条鱼呢?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德国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八分之一决赛中,央视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在最后三分钟的解说词中出现的"意大利万岁!

""神圣的意大利,让澳大利亚滚回家"等言论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有人说,黄健翔"失声、失态、失礼、失常",有损央视解说员的形象;也有人说,足球需要的就是激情,黄健翔在那一刻声嘶力竭的呐喊,是足球场上流淌的美妙乐章。

对黄健翔颇有争议的评论,你有何感想或看法?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构思指津】

"德国世界杯"是大家近来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黄健翔激情解说"一事,社会更是议论纷纷。

你对这种激情解说是否有一种认同感呢?

写作此文时,可持肯定态度,阐释激情是足球的魅力所在,是解说员乃至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可持否定态度,指出作为央视的解说员应该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不应该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也可以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既指出激情是足球本色的一面,又指出解说要理智,不要忘乎所以,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成就最完美的解说员形象。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水就有岸,岸阻碍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请以"水与岸"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

过者告曰:

"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

久之,手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曰:

"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

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

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

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

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

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

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画家拜访门采尔,向他诉苦说: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

"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您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你准能卖掉它。

"后来的事实果真如此。

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目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

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

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

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

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

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

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

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

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

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的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诗句,根据要求作文。

决不害怕刹那--

永恒之声这样地唱着。

--泰戈尔

请理解诗句,根据诗句内容确立话题,自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10.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

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

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

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构思指津

1、首先,单看"水"或单看"岸",你很容易看出事物的两面性;但联系起来看,"水与岸"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到这一两点需要哲学思维。

这是正确立意的基础。

可是,如果你的文章中心就此确立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或大谈特谈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话,也许不是合适的写作角度;实际训练中发现很多学生受以前学辩证法的思维定势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把作文题当政治题哲学题去做,文科生比理科生似乎更易犯这种错误,需要引起注意。

其次,需要从材料出发从话题出发展开联想,这个环节先不要急于确定写什么,要把思维充分打开,尽可能地多向思考多想几个写作的角度,比如可以围绕"哪些事物之间存在着类似'水与岸'的关系这一中心点发现思维:

可以想到"自由与纪律(限制)的关系。

可以想到个人自由与社会法规的关系,可以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问题,可以想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和困惑,比如爱或教育如果不是善加疏导的方式进行,爱如果泛滥成为溺爱,教育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围追堵截",那么就会走向爱和教育的反面。

再放开去想,风筝和人手里的线也有这种关系,风筝能不能飞起来,能飞多高,风筝的自由总是有限的,如果它完全脱离了与风筝线的依存关系,过度自由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反之,人如果把线拉的很紧,只收不放,只紧不松,风筝永远也飞不起来;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就婚姻家庭来说,男人女人都互为对方的水和岸,没有了水,岸有何用?

没有了岸,水会成灾。

聪明的男女懂得什么时候下水游泳什么时候上岸休整以及什么时候关闸蓄水什么时候开闸放水......还可以联想到许多,这就是发散思维。

2、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

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敢于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

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3、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

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

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

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

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

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方面:

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

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

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4、现实问题型材料。

①有条件的认真或该认真时才认真,②有原则的宽容或不能凡事都宽容,③既要认真,又要宽容,④分情况去"较真"("较真"须看场合),⑤如何正确对待"较真"("宽容"),⑥追求"较真"也须宽容之心,⑦有限的宽容,及时的认真,⑧宽容与纵容。

5、故事型材料。

"以质取胜",侧重谈产品质量的优劣。

"磨刀不误砍柴功",侧重谈要练好基本功。

"功到自然成",侧重谈平时努力与最后成功的关系。

6、比喻型材料。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

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7.哲理句型材料。

1.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

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2.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

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

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

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的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

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

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3.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

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

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8、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

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

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欲望""理智与情感"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

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

从猴子的角度:

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

从大臣的角度:

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

9、

(1)题目提供的材料是简短的诗句,诗句的含义是含蓄又丰富的,作文时要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

"决不害怕刹那--永恒之声这样的唱着"道出了"刹那"与"永恒"的辩证关系,那么就必须以"刹那与永恒"为话题,确立一个阐明刹那与永恒关系的中心来作文。

作文的要求是"根据诗句的内容确定话题,自行立意",仔细审读品评诗句,有助于我们理解"刹那"与"永恒"的关系。

"永恒"不害怕"刹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永恒"本来就是由无数"刹那"组成的,"刹那"有时就能成就"永恒";或者,"永恒"的光辉决不会因为"刹那"的阴影而受影响等等。

立意确定之后,行文要紧紧扣住中心,阐述"刹那"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当然,文章可以对"刹那"或"永恒"有所侧重,但是不管重点在哪里,势必要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刹那"和"永恒",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对立、或相互影响的关系。

(2)立意:

刹那造就永恒;永恒就在刹那。

10.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

大树和甲虫。

依据句③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

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

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