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821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9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docx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沪科

第一阶段:

复习回顾巩固训练

第二章:

第1节《动与静》

1、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人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的,即相对于而言。

根据课本图2-6的运动情况:

选取地面做参照物,乘客是的;选取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所以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4、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5、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1Km=m,1m=dm=cm=mm=um=nm。

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cm,你的身高大约是m合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物理书的长度28.10,一张纸的厚度100=m;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常见的有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2、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

(2)读数时视线与垂直;

(3)读数时视线与垂直;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

1h=min=s;1min=s;

4、

右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况,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5.50cm; B. 1 cm、8.30cm;

C. 1 mm、8.30cm ; D. 1 mm、2.80cm.

第3节《快与慢》 

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2秒内的距离是4m,第3秒内的距离是6m,第4s内的距离是8m,这物体做运动.

2、小明乘电梯在10s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一辆电动自行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30s,它通过的路程是     m。

4、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一个方向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   ;

5、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

A.v与s成正比  Bv与t成反比  C s与t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

A.140m      B.170m      C.200m      D.230m

7、某同学在体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s的时间,她的运动速度为(  )

A.6.25m/s    B.6.25km/h  C.400m/s      D.0.

16m/s

8、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

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9、屋檐下有一木质直角三角架(如图11所示),已知AB=3m,BC=4m,小猫逮到老鼠后,在A点让老鼠逃脱,老鼠沿ABC路线以3.5m/s的平均速度拼命逃窜,小猫选择AC路线同时开始

追赶并恰好在C点再次逮到老鼠.

问:

(1)小猫和老鼠谁的平均速度大?

为什么?

(2)小猫平均速度多大?

 

第4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

2、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3、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4、有一个量程为2米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第三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3、为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人们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0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4、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

5、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A.快B.慢C.一样快D.无法比较

6、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钟听到回声。

(1)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2)按嗽叭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它与发声体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_____。

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3、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的缘故。

那么一个大声说话的男声与一个小声说话的女声相比,音调高的是_______,响度大的是_________。

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5、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属于噪声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C.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惠水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B.市区内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7、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第3节《超声与次声》

1、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2、往保温瓶中倒开水时,随着水越灌越满,水声的音调会越来越     。

这是因为瓶内振动的空气柱越来越     ,振动的频率越来越      。

3、蜜蜂采蜜前,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440Hz,采蜜归来,翅膀上沾上了花粉,平均振动频率为300Hz,有经验的养蜂人能准确地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的,还是采蜜归来的。

养蜂人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

A、飞的高低不同B、飞行声音的音调不同

C、飞行声音的响应不同D、飞行方向不同

4、蝙蝠发出是人耳听不到的,受蝙蝠利用_______的启示,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5、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这就是平时说的                。

6、“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响度太小B.声音响度太大

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D.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第四章:

第1节《光的反射》

1、我们把那些的物体称作光源。

太阳、萤火虫、月亮和水母,其中不是光源。

2、从,等,似乎都能给我们的启示。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其速度是m/s,即km/s。

4、光年是单位,其物理意义是。

5、产生月食现象的成因是()

A.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

B.月球运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

C.地球运转到月球与太阳之间,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

D.其他星球转到月球与太阳之间,恰好挡住射向月球的太阳光

6、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在路灯的照射下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发生的情况应该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

7、有关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所成的像可以是彩色的B、像的清晰程度跟小孔的大小无关

C、将照相机底片放在光屏处可以拍摄到像D、成像用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

8、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2.6s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请问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9、光的反射:

当光时,被物体表面,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0、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在同一平面内,和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等于。

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性.

1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

12、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逐渐减小,则反射角(   )

A.逐渐减小,但总等于入射角B.保持不变

C.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D.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13、如图所示的光学仪器中,使用时主要是利用反射成像的是()

14、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下图所示。

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第2节《平面镜成像》

1、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_____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_____的。

3、一个身高为1.75m的人,当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的距离为_____m;若人向镜面走近2m时。

则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m,这时像的高度是_____m。

4、“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青山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倒影”,则“倒影”是(   )

A.青山的影子       B.青山的实像

C.青山倒立的虚像D.青山正立的虚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1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6、如图2所示,S为发光点,试画出经平面镜MN反射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和相应的入射光线。

图1图2

 

第3节《光的折射》

1、一把插在水中的铅笔,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

我们看到的是铅笔在水中的_____像。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物质时,折射角___入射角;光从其他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分居在_____的两侧。

3、孩子在湖边观鱼,鱼实际在C点处,但孩子看见鱼是在D点处。

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____,看到的是鱼的___像(填实像或虚像),小孩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_____。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6、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你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7、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

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8、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2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图1图2

 

第4节《光的色散》

1、从课本66页图4-28实验中我们看到,经水_________后的太阳光照射到屏幕上,变成了一个________,这一现象叫做。

雨后彩虹就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

2、光的三基色是:

,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__________的光。

3、当白光照射到透明物体上时,有些颜色的光能________________,而其他颜色的光则被该物体______了;物体呈现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颜色。

所有颜色的光都能穿过的物体就是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当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时,有些颜色的光会被_______,而其他颜色的光则被______了;物体呈现的就是_______________的颜色。

如果物体将所有颜色的光都吸收了,则该物体就呈现________。

若各种颜色的光都被反射了,则该物体就呈现________。

5、阳光经过红玻璃透射到一块白色屏幕上,则屏幕呈________颜色。

我们看到的蓝色物体,它只能反射__________色光。

6、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B.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色光决定的

C.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D.黑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第5节《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1、透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

2、透镜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它能使光线;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它能使光线.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汇聚到,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4、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5、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和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镜.

6、如图所示,画出图所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7、“一滴水珠可能引发一场火灾”,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知灼见?

请从光学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8、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_____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____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②实像都是____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_(同侧与两侧);虚像都是______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

③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____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__。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的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10、如下图所示,光屏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则光屏成的像是。

当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到凸透镜20cm时,发现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20cm,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则此时光屏接收到的像是。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如使蜡烛距离凸透镜8cm,光屏上能接收到像。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5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15cm处,将成像(填: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第6节《神奇的眼睛》

1、眼睛的结构中,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光屏。

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的像。

2、正常人的眼睛可以使的物体和的物体都成像在上;

近视眼只能将的物体成像在上,而将的物体成像在前;

远视眼只能将的物体成像在上,而将的物体成像在前;

矫正:

配戴用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配戴用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镜)。

3、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

4、下列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是()

A.潜望镜       B.老花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5、下列光学器材中,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6、摄像头的主要光学元件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A.投影仪        B.照相机C.放大镜        D.显微镜

第五章:

第1节《质量》

1、冰块熔化成水,物体的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

泥团被捏成小动物,物体的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

航天员离开地球来到了太空,其所处的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

由此可见: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它与物体的、、所处的变化无关,。

2、一个同学拿着一个橘子,这个橘子的质量大约是()

A.7kgB.70gC.70mgD.无法估计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B.100g铁块从沸水中取出后,质量和原来一样

C.1t黄沙比1t棉花的质量大D.把一块玉石雕刻成玉器,质量变小了

4、单位换算

(1)太阳的质量是2.0×103kg=______________t=_______________g

(2)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1.5×105mg=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kg

第2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调节好的天平,如果移动了位置,再使用时()

A.调节平衡螺母B.调节游码的位置C.不必重新调节D.以上都不对

2、托盘天平上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调节横梁平衡B.代替指针指示的刻度位置

C.相当于向左盘加小砝码D.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

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刻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数

D.不用天平测量质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4、某同学没有按要求取放砝码,使一些油腻粘在了砝码上,这时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则测得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将()

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无法确定

5、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所用的砝码已经被严重磨损,则用它测出的结果与质量的真实值比,将()

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以上都有可能

6、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了分度盘的右边,这时应该()

A.向右盘中增加砝码B.向右边移动游码

C.减小右盘中的砝码D.将平衡的螺母向左调

7、以下是“用天平测水的质量”的实验,请填出合理的步骤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的位置,使横梁第二次平衡

D.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

E.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示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

F.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G.在烧杯中装水后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H.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空烧杯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

8、用托盘天平按正确的使用方法测物体质量时,如果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称出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

9、某同学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

请你指出其中的两条错误: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单位换算:

1L=dm31ml=cm35dm3=m35g/cm3=kg/m3

11、量筒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A.液体质量B.液体体积C.固体质量D.固体体积

第3节《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的。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

2、在物理学中,把由组成的物体的与其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表示。

公式是;单位是由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

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为。

单位换算1g/cm3=kg/m32.7×103kg/m3=g/cm3

3、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B.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就变小了

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4、通常人们说:

“铁比木头重”是指()

A.铁比木头受到的重力大B.铁比木头的体积小

C.铁比木头的质量大D.铁比木头的密度大

5、一个密度为ρ质量为m的金属块,将其分为三等份,每一小块金属的密度和质量为()

A.

、mB.

C.ρ、

D、ρ、m

6、容器中的水结成了冰,其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是()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B.质量、体积都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7、一个氧气瓶里的氧气原来的密度是ρ,用去一半后,余下的氧气的密度为()

A.ρB.2ρC.0.5ρD.0.25ρ

8、铁的密度是7.8×103kg/m3,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

2,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