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868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docx

第4章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

 

第4章

自由交换市场的效率

 

一般认为,进入市场的买者一旦有了购买,他必然从中得到了“好处”。

同样地,只要卖者出售了商品,也必然意味着卖者从中得到了“好处”。

作为一种规范的表达,经济学中把这种“好处”称之为福利或经济福利。

也就是说,参与市场买者和卖者都各自或多或少地得到了福利,所有买者和卖者得到了福利加总起来则称为交换带来的社会福利。

交换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大小是经济学评价市场交换结果的基准。

本章要讨论的问题之一是,依靠供求规律调节下的自由交换是否最大化了社会福利?

由于某些交换也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譬如价格管制和征税,所以也将讨论此类干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还将考虑市场范围扩大如何影响社会福利。

 

§1经济福利的度量

进入市场的买者和卖者从交易中得到的好处不仅是用其所有换来所无,主要指从交易中得到的额外利益。

以第2章提到的“鲁滨逊和星期五”为例,由于对鲁滨逊来说20斤鱼和20个椰子等价(各自都要花费一天时间得到),如果他用20斤鱼换来20个椰子,它从这个交易中没有得到剩余,与他不进行交易的利益一样。

但是,如果鲁滨逊用20斤鱼换来25个椰子,他会感到高兴,因为与不进行交换相比,交换使他额外获得了5个椰子的利益。

从交换中得到的额外的利益在经济学上又称为剩余。

对于买者或消费者来说,当他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时,他得到的额外利益称为消费者剩余。

对于卖者或生产者来说,如果他实际得到的价格高于他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他得到的额外利益称为生产者剩余。

市场交换带来的社会福利总额就是所有买者得到的消费者声誉和所有卖者得到的生产者剩余的加总。

1.1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购买物品时实际支付的价格通常低于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或他得到的消费者剩余非负。

实际支付的价格可以理解成市场价格,或均衡价格。

所谓愿意接受的价格,是指基于他自己对物品的评价给出的最高可以接受的价格。

譬如,在想买椅子的李四看来,那把椅子的价格如果200元可以考虑,高于200元就不买了,这就表明他给这把椅子的评价或愿意支付的价格是200元。

对于同一件物品,不同人的评价一般来说不一样。

特别口渴的人对得到一瓶水的评价会很高,在沙漠上的口渴者甚至愿意用自己的金表换来一杯水。

因此,对任何人们来说,只要他购买了某个物品,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一定不会超过他愿意支付的价格。

回想一下第3章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曾经把需求表(表3-1)中的每一对应数字解释为不同价格下对应的购买数量,反过来看,他也表示卖出某一数量所对应的买者原意接受的的价格。

因此,需求曲线是对所有买者的评价的一种表示。

根据需求表不仅可以计算每个买者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并且能够加总计算市场总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比如,当苹果的市场价格为2.5元时,愿意支付5元的那四个人每个人得到2.5元的剩余,愿意支付4.5元那两个人,每个人得到2元的剩余,…,有两个人最多只愿意支付2.5元,这两人得到的剩余是0。

将每个人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进行加总,得到总的消费者剩余是:

4×(5-2.5)+2×(4.5-2.5)+2×(4-2.5)+2×(3.5-2.5)+2×(3-2.5)=21。

一个市场的总的消费者剩余很容易用供求曲线图表示出来。

如图4.1所示,当价格是

时,需求数量为

,所有买者的实际支付是

(此为图中矩形的面积),而所有买者意愿的支付是以需求曲线为上边界围成的梯形面积,意愿支付与实际支付之差是那个三角形的面积,它就是消费者剩余。

现实世界的情形如同上面假设的例子那样。

无论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多少,买者中的大多数都得到了剩余。

也可以说,虽然买者群体都支付同一个价格,大多数人应该会感到“便宜”。

出门乘座公交车或许有人觉得“价格高”,可如果没有了可乘坐的公交车,他恐怕会愿意为成此行支付更多。

如果我们承认任何人不会以高于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购买商品,那就等价于承认绝大多数买者得到了剩余。

如此可以确信,市场的扩大和交易的便利,大大增进了买者群体的福利。

1.2成本与生产者剩余

对于市场上的卖者来说,他们实际得到的价格通常也高于他们愿意得到的价格。

因为不论每个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多少,他们都以同一市场价格出售物品。

所以会出售一定是实际得到的价格不低于他愿意接受的价格,如果得到的价格低于他的意愿,他将不会卖出商品。

一般来说,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成本相联系,但这个成本不是简单计算出来的。

出售新鲜蔬菜的卖者有时候会以低于他采购价格出售,那是因为如果当日不卖掉,明天这些蔬菜就一文不值了,不出售的“成本”更高。

为了便于讨论,不妨认为卖者只要出售就意味着在他看来出售比不出售更有利,且不同的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不一样。

参照第3章的供给表(表3-2)可以计算市场价格为2.5元时每个卖者得到的生产者剩余。

有两个人愿意以1元价格卖出,他们各自得到1.5元的剩余,有四个人愿意以1.5元卖出,他们各自得到1元的剩余,…,有四个人愿意以2.5元的价格卖出,他们每个人得到的剩余是0。

把每个卖者得到剩余加总起来,就是所有卖者得到的生产者剩余总合。

利用刚才的计算,总的生产者剩余是:

2×1.5+4×1+4×0.5=9。

一个产品市场总的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供给曲线表示。

如图4.2,由于市场价格为

,所有卖者实际得到的价格是

,也就是图中那个矩形的面积,愿意接受的价格是以供给曲线为上边界围成的梯形面积。

所以,图中的三角形面积就是生产者剩余。

 

1.3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加总是对社会福利的度量。

如果自由交换最大化了社会福利,则称市场交换的结果有效率,如果社会福利有增大的可能性,则称为无效率。

图4.3表示了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总量是需求曲线以下均衡价格以上的三角形面积,生产者剩余总量是均衡价格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三角形面积。

因此,总的剩余或社会福利就是需求曲线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阴影区域的面积。

 

直观上,图4.3中的阴影面积似乎没有了增大的可能性,只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变。

若确是如此,说明供求规律作用下市场均衡最大化了社会福利,自由交换的结果有效率。

 

为了证明这一点,只需分析价格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时的福利会不会减少。

参照图4.3,考虑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的情形。

由于价格升高,那些对物品的评价恰好等于均衡价格的买者将推出市场,需求量必然减少,消费者剩余随之减少。

但是,较高的价格对卖者有利,生产者剩余会增大。

问题是,生产者剩余增加的数量是否就是消费者剩余减少的数量。

如果是,仍算做最大化了社会福利。

如果不是,也就是卖者增加的福利不是买者减少的福利的全部,总的社会福利就会减少。

从图4.4可见,如果价格为

(高于均衡价格),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图中的矩形面积为生产者剩余,社会福利净减少数量是那个小三角形面积。

如果价格为

(低于均衡价格),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图中的矩形面积为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净减少数量也是那个小三角形面积。

这说明,无论价格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社会福利都会减少。

因此,供求均衡最大化了社会福利。

 

§2价格管制对福利的影响

经济学家经常会告诫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市场价格。

但是,控制价格的政策常有发生,除了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外,最低工资的限制也是价格控制政策。

你将会看到,对某些物品规定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的政策必然或多少地对社会福利带来不利影响。

2.1最高价格限制的影响

对最高价格的限制(价格上限)是只允许市场价格在低于所限定的水平以下浮动。

如果限定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这个限制不会对市场带来影响。

通常的价格上限都低于均衡价格,这将导致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造成短缺现象。

并且会降低社会福利,导致无效率。

显然,价格上限的规定对消费者有利,可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物品,买者的消费者剩余会增大。

但对生产者不利,只能得到较低的价格,生产者剩余会减少。

正如上一节的分析看到的,只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这可能把生产者剩余减少数量中的一部分转给消费者,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参见图4.5,在价格限制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交易量因此等于供给量。

与没有价格限制的均衡交易数量相比,价格限制减少了交易数量。

作为价格限制的结果,消费者剩余(图中点A代表的区域面积)看上去要比没有限制的时候多一些,而生产者剩余(点A以下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则必定低于没有价格限制时的数量。

靠近均衡点的那个小三角形面积代表了福利的净减少数量,也就是价格限制引起的福利损失数量。

价格限制的负面影响有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些,在供求规律的作用还会引起实质性的低效率情形发生。

让我们结合住房租金受到限制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有时候,政府为使低收入者也能有自己的住处实施房租上限控制。

表面上看,这对租房者有利,其实并非如此。

在短期上,出租的房屋数量是固定的,所以供给曲线为垂直线。

如图4.6中的A幅所示,由于房租被限定在其均衡水平以下,减少了房东的剩余,减少的数量是图中的矩形面积。

租房者因此增加了剩余,增加的数量也是那个矩形的面积。

社会福利没有因此减少。

但是,市场出现了短缺,存在着愿意在这个租金上租房子而租不到房子的人,消费者剩余被已租到房屋者享受。

在长期上,当市场需求增加了,市场供给也有增加且供给曲线为向右上倾斜时,情况会有很大改变。

如图4.6中的B幅所示,由于房租仍然限定在原来的水平,市场可能出现更大程度的短缺。

问题是,相对于没有价格限制的情形相比,无论租房者的剩余总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一定损害了那些原本愿意支付更高房租的人而没有租到住房者本可以得到的福利(B幅图中的三角形面积)。

社会福利相对于没有价格限制时变得更低了。

除此之外,从租房市场的发展来看,低租金的限制将使供给者不愿意提供相对高质量的住房供给。

因为短缺,供给者不会担心需求,从而没有动机对房屋进行维修投入,可能陷于长期的低质量供给状态。

难怪有人这样来批评房租限制:

“除了轰炸之外,它是毁灭一座城市的最好方法”。

2.2最低价格限制的影响

比较典型的不允许价格降低的政策是最低工资限制。

政府为了保证务工者最低生活水平,对雇主提出了最低工资支付要求,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的立法。

为了考察最低工资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与一般物品市场一样,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这体现了一个正常的逻辑,工资越高,人们越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而工资越低雇主会越多雇用些劳动。

如果劳动市场不受限制,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会使工资达到供求一致的水平,图4.7中的A幅显示了这种情况。

毫无疑问,最低工资限制对高技能工人的供给和需求没有作用,因为高技能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超过最低工资限制水平。

所以,最低工资起作用的情形必然发生在均衡工资低于限制标准的劳动市场,如图4.7中的B幅所示。

这时,由于工资较高,雇主会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从而会导致失业,存在想就业而找不到工作的人。

这不只是简单的不均衡问题。

除了失业者承受着失业带来的痛苦之外,一些反对者还认为,最低工资不是解决贫困阶层问题的好方法。

可能带来的问题还有,由于工资相对较高和存在失业,可能使临界就业边缘的青年过早地进入劳动者队伍。

因此会失去培训的机会,不利于提高劳动者技能。

以上两例分别让我们看到了价格被现定在低于均衡价格和高于均衡价格时可能产生的无效率问题。

这从另一侧面表明,在增进福利方面自由市场的结果是最好的。

如果将一种产品市场同其他产品市场相联系地看,对个别产品价格控制的不利影响还包括:

可能引起相对价格扭曲,导致资源配置扭曲。

根据第3章关于价格机制的讨论,商品的价格是隐藏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背后众多买者和卖者选择的结果,同时又是调解市场供给和需求使其自动达成一致的基本力量。

由于不同物品之间价格是相互影响的,相对价格体系的达成和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是必然的要求。

如果个别产品价格受到控制,不仅阻止该物品市场的供给过剩或短缺,还会影响相关物品的需求和供给。

譬如,对石油的低价限制是对汽车消费的一个激励。

因此,一种商品的价格限制也能引起其他商品的价格偏离其自然水平,这会导致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3税收对福利的影响

国家政府需要在国防、公共管理等多方面发生支付,支付的主要来源是税收。

税收的种类有多种,如所得税、增值税、从量税和消费税等,各个国家的税种设计有所差别。

无论以什么名目征税,税收的最终负担者是市场中的卖者和买者。

但是,表面上,向卖者征收的从量税(即按照生产并出售的数量向生产者征税)似乎由卖者负担,向买者征收的消费税(对购买商品者按价格的一个比例征收。

如汽车购置税,它是在支付给卖者的价格基础上,再按价格的某个比例缴纳给政府一定数量的税)似乎由卖者负担。

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名义上对卖者征税还是对买者征税,负担者永远是双方。

以下,先来分析税收的最终归宿,然后再分析征税对福利的影响。

3.1向卖者征税

政府征收的从量税、增值税表面上都是由卖者支付。

饭店经营者要向政府交税,出租车经营者也要向政府交税,任何经营性企业都要向政府交税。

通常的征税是价格的一个比例,但为简明起见,不妨忽略征税额与价格的联系,假设政府向《经济学》教材的出版者对每本教材征收3元的税,借此分析谁是税收的负担者。

显然应该利用供求规律来分析。

设没有税收时《经济学》教材的市场情况由图4.8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表示。

图中标示的均衡价格是20元,数量被标出为1000本。

毫无疑问,买者只是按照价格高低选择购买数量,需求曲线不会因为政府向卖者征税而发生变化。

但是,对于卖者来说则不同。

如果没有征税,出售1000本时他愿意接受的价格是20元,而要每本上交3元的税,卖者必然设法把这个征税转嫁到价格上去。

其结果,有税收时卖者的供给曲线不再是

而是

,两者的距离恰好为税收量(3元)。

这样,原来的均衡因供给曲线的移动被打破,新的均衡价格,如图所示为22元,新的交易数量为990本。

在新的市场均衡状态上,买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是22元,比无税收时多了2元。

卖者实际得到的价格是19元(22元减去3元),比无税收时少了1元。

这个结果表明,买者实际负担了每本2元的税,而卖者只负担了每本1元的税。

上述分析表明,虽然名义上向卖者征税,实际上是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了税收。

3.2向买者征税

再来考察向买者征税的情形。

不妨假设购买《经济学》教材者要在支付给卖者的价格以外再支付3元的税。

由于是向买者征税,卖者供给曲线不变。

对于买者来说则不一样了,由于除了要支付给卖者相应地价格外还要付税,他获得一本书的实际支付比没有税收的情况下多了,无论均衡交易数量是多少,实际支付的价格都比原来多了3元。

因此,需求曲线必将向下移动,移动的幅度恰好是付税数量。

如图4.9显示的那样,无税收时的需求曲线是

,均衡价格是20元;有税收时的需求曲线是

,均衡价格变为19元,均衡数量由1000下降到990。

由于此时的购买一本书要支付22元,与无税收的价格20元相比较,实际负担的税收是2元,卖者出售一本书实际得到的价格是19元,与无税收时得到的价格20元相比负担的税收是1元。

这让我们看到,向买者征税和向卖者征税的结果一样!

实际上,无论向卖者征税或是向买者征税,征收的税额都将反映到均衡价格上去,向卖者征收时商品的表面价格高了,买者实际得到的价格则低了。

向买者征收时,商品的表面价格低了,而实际支付的价格高了。

由于价格本身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面对征税也是“协商着”往政府的那只碗里放钱。

3.3税收对福利的影响

前述看到,政府对交易物品的征税提高了买者的负担的价格,降低了卖者得到价格,政府因此无偿地拿走了本属于买者和卖者从交易中得到的剩余。

现在要问:

政府从买者和卖者那里拿走的那部分剩余是不是他们损失的全部。

答案是否定的,政府拿走的那部分税收小于买者和卖者减少的剩余,一部分福利因政府征税而“不知去向”。

从图4.8和图4.9种可见,无论征税引起供给曲线移动(向卖者征税)还是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向买者征税),相对于没有税收的情形都是市场交易数量的减少,买者支付的价格与卖者得到的价格出现了差值,这个差值相当于在买者支付价格和卖者得到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可将其称之为税收楔子。

税收楔子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样可以利用供求曲线图来看清楚。

图4.10显示,税收楔子将由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分成四个部分。

其中,A区域的面积是税收后的消费者剩余,B区域面积是政府从买者和卖者那里拿走的剩余,C区域的面积是卖者的得到的剩余。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D区域的面积原本属于卖者和买者能够得到的剩余中的部分,而现在什么都不是了,他因交易数量的减少而不再是任何一方的剩余。

 

D区域的面积就是因政府征税而带来的买卖双方福利损失的总和,它是对政府税收给买者和卖者带来的伤害的度量。

为了更清楚体会这其中的伤害,尤其应当体会到征税减少了对买者和卖者都有利的交易这一点。

举个例子来说,设想“伊剪梅”先生只要得到8元就会为别人理发,而“郝光头”最高愿意支付12元请人为他理发,这两个人的交易显然挥发生,而如果价格是10元,各自从中获得2元的剩余。

可是,假设政府要对提供理发服务者征收5元的税,伊剪梅必须得到至少13元才能够提供理发服务,这超出了郝光头的支付意愿,因为他的最高支付意愿只有12元。

反过来,政府向购买理发服务者征收5元的消费税,郝光头最多愿意给伊剪梅支付7元,这没能达到伊剪梅最低要得到8元的要求。

无论向水征税,这笔交易都不能发生。

其结果是,不只两个人总共可得到4元的剩余没有了,政府也得不到那5元的税收,伊剪梅没有了那10元的理发收入,郝广头也只能忍耐常常的头发。

需要补充一点。

站在市场交易的角度来看,征税会降低社会福利,这不等于说征税绝对造成无效率。

站在整个经济的角度,征税降低了买者和卖者福利的同时,由于这笔收入将被国家用于公共事业支出,这从另一方面增加全社会的福利。

除此之外,税收可是政府调节资源配置方向的手段。

譬如,要限制某种物品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对该物品征收的税率就能实现这个意图。

对煤炭等资源的高税收可以大大减少生产和消费数量,对进口物品的高关税可以大大减少对国外商品的进口,等等。

 

§4国际贸易的对福利的影响

国家之间有贸易和无贸易相比是市场范围的扩大。

直觉让我们相信,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既对自己有利同时也对他国有利,也就是会增大参与贸易国家的福利。

但是,购买国外商品(进口)和向国外出售本国商品(进口)对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影响不同。

本节分别针对出口和进口对此作出分析

4.1出口的得失

出口对于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主要因本国商品价格变化引起。

如果本国生产商品的一部分出售给外国,与没有出口相比的价格会提高一些。

因为市场的需求水平显著增加了,相当于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这时,如果一种物品在国内的售价与出口价格相等,国内的买者就因此支付较高的价格,这对本国的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对生产者来说显然会增加生产者剩余。

那么,买者因此减少的福利大于还是小于买者福利的增加,决定了国内总的福利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利用下面图4.11的分析会让我们看到,出口使生产者剩余增大的数额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的数额,社会总福利因此增大。

该图显示,出口品的世界价格高于国内的均衡价格。

这是个合理的假设,如果世界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生产者不会向国外销售产品。

由于世界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如果生产者按世界价格向国内和国外出售,供求均衡点脚有点E变为点

这一变化的结果是,国内消费者剩余因价格升高而减少为靠近价格轴的那个小三角形面积,而生产者剩余显著增大了,超过消费剩余减少的数量,超过部分为以点E和点

为两个顶点的那个三角形面积。

 

 

4.2进口的得失

从国外进口一种商品对本国福利的影响也与价格变化有关。

利用图4.12分析如下。

既然会进口该商品,自然是该商品的世界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反之则不会进口。

由于世界价格较低,大量进口商品后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给,在供求规律作用下商品的价格显然会比没有进口时低一些。

这使得买者可以享受较低的价格,从中获得额外的好处。

但是,对于国内该商品供给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他们将因此少卖出一些产品,并且得到较低的价格,国内的生产者剩余因此减小,由原来的以图中虚线为上边界的三角形缩小为以世界价格线为上边界的三角形。

但是,本国的消费者剩余增大了许多,且总的社会福利有了净增加。

 

关键词

经济福利:

人们从参与经济活动中得到的好处。

消费者剩余:

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高出实际支付价格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

卖者实际的道德价格高出意愿价格的部分。

价格管制:

对价格水平的限定,分为最高价限制和最低价限制。

政府税收:

政府支出的来源,依靠政府的特权无偿地向公众征税。

国际贸易:

在国家之间的产品交换,又称进出口贸易。

复习思考题

1.演唱会和足球场都会见到倒卖门票现象。

这个交易是有效率的吗?

2.在炎热夏季的一天,一位登山队员口干舌燥,他对一瓶矿泉水的评价是:

第一瓶:

10元,第二瓶:

8元,第三瓶:

5元,第四瓶:

1元。

根据这些信息中划出他的需求曲线。

如果一瓶水的价格是2元,他会买几瓶水,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3.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如果政府对土地征税,富有的地主就将把税收转嫁给贫穷的佃农”。

4.对进口征收关税损害谁的利益,是否会造成无谓损失?

5.利用供求曲线图说明为什么国内商品出口如何影响该商品价格?

6.针对图4.12,指出有了进口后,图中的你一部分面积代表了生产剩余转为消费者剩余的部分,哪一部分面积代表了从购买国外商品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