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7186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docx

南昌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南昌市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

二、建设承办单位:

南昌市文化局

法人代表:

刘成

三、建设地点:

南昌市新城区

四、建设性质:

新建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文化艺术大剧院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约合36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停车场及配套设施等。

六、建设期限

2011年7月—2012年12月。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8052.02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6911.2万元,其他费用757.39万元(含征地费及“三通一平”费),预备费383.43万元。

资金筹措:

投资资金由市财政自筹解决

八、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2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建设内容及规模指标

1

项目总用地

m2

24000

36亩

2

建筑面积

m2

8000

3

道路及硬化

m2

7000

4

停车场

m2

2008

5

道路绿化面积

m2

7200

项目总投资

万元

8052.02

1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8052.02

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

流动资金

万元

资金筹措

1

申请贷款

万元

2

自筹资金

万元

8052.02

财务指标

1

年运营平均总成本

万元

447.6

2

年经营平均成本

万元

96.51

3

年运营收入

万元

985

4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537.4

5

投资利润率

%

6.67

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8.4

>6%

7

财务净现值(i=6%时)

万元

1624.70

8

投资回收期

10.46

9

产量盈亏平衡点

%

43.31

九、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立足抚州大文化,以临川文化为主线,突出南昌市以临川文化为人文特征的城市个性,是面向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是弘扬临川文化和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具体体现。

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水平,成为南昌市重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

通过实施本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和总体竞争力,把南昌市城区建成江西东部的特色城市;满足人民群众(包括南昌市以及周边城市带)对于文化艺术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艺术水平。

第二节项目背景

抚州又称赣东,是江西省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豫章郡南城县起,抚州已有1800多的悠久历史。

抚州,古为临川郡,文化厚重,名人辈出,是王安石,文化的故乡,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的誉称,是江西省东西部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新中国成立后,抚州文化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给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蓬勃生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文化队伍日趋壮大,现有各类文化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3000多家,已形成演出、娱乐、电影、音像、文物、美术、书报刊、印刷出版、文艺培训等十大文化市场。

南昌市现有人口380万,市政府所在地临川区人口近100万,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近30万人;城市发展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为50万人,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和文化的辐射能力更强;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每年的国内外游客都在上百万人次以上。

然而,南昌市的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多严重滞后,安全隐患较多,建筑简陋,设备陈旧落后,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设施基本空白,远远达不到国家的地市级文化设施标准,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

为展示、宣传和弘扬临川文化,推动抚州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形象,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建设一个集演出、文博、图书、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市”的战略和《南昌市文化发展纲要》,重点建设具有抚州城市标志和反映现代化城市特点的“六大工程”文化设施,提高城市文化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出抚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特色。

为此,2005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新城区辟地100亩,规划兴建文化艺术中心,并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全市“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计划。

文化艺术中心着眼50年不落后的现代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标准规划。

项目布局主要包括“文化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三大子项目和“文化文化广场”配套工程。

针对文化艺术中心规划选址、征地、经费筹措等事项,市政府多次进行研究,把它作为南昌市一件大事。

由于抚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本级财政有限;因此,根据《纲要》和全市实际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先建设文化大剧院,并列入全市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

建设这一作为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将进一步增强临川文化宣传辐射作用,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极大地促进南昌市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南昌市新城区规划》;

2、《南昌市新城区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

3、国家文化部、建设部等有关剧院的建设标准;

4、《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10]15号);

5、《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7-88);

6、南昌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文件;

7、《南昌市文化发展纲要》(2011—2015年);

8、文化局提供的部分材料、文件等其他有关基础资料;

9、建设单位对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委托书。

第四节研究内容

经过对该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设施状况等情

况的调查分析,充分考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着重进行以下几项研究:

1、研究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内容、设计方案;

2、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3、拟订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计划;

4、估算项目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5、制定项目招标方案,提出项目实施建议;

6、提出合理化建议,使项目能顺利实施。

第五节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本项目符合南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和“十一五”计划要求,项目实施后,对改善南昌市新城区文化设施落后面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2、本项目符合南昌市新城区建设规划要求,对完善中心城区文化设施,提高城市品位产生重要影响;

3、本项目将进一步增强临川文化的宣传辐射作用,满足广大市民文化生活需求,对抚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4、本项目符合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二、建议

本项目是南昌市重要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新城区南移的龙头性项目之一,各项筹建措施必须抓紧落实到位。

1、本项目投资和社会影响较大,需要加强资金筹措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本项目是文化艺术中心三大子项目之一,要做好项目的整体规划,确保各子项目建成后的整体性以及和谐性;

3、本项目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需认真组织项目设计方案的招标和评审;

4、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把本项目做成一个精品工程。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南昌市位于江西东部,辖10县1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市政府所在地临川区人口近100万。

抚州自古以来就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

经千年岁月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是历史上江西两大支柱文化之一,是抚州独有的丰厚历史遗产。

王安石、曾巩、文化、陆象山、晏殊、晏几道等名儒巨公,是抚州历史上辈出的贤才。

抚州这座历经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人杰地灵、群星灿烂,历经不衰。

这里山明水秀、风景迥异,历代骚人墨客的浪迹萍踪至今可寻。

王羲之、颜真卿、谢灵运、朱熹、陆游、戴叔伦、文天祥、徐霞客等都曾行呤于抚河岸边、忘形于抚州名山,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墨宝和遗迹。

乡贤王安石、文化、曾巩、陆象山、晏殊,晏几道、陈自明、乐史、谭纶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均以丰厚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文化艺术宝库。

抚州文学昌盛,戏艺繁荣。

列入《四库全书》其目的论著,抚州籍人氏著述有近800卷之多。

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丰富的资源,秀美的风光,孕育着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宜黄戏、盱河戏、采茶戏、傩舞、民间的各种灯彩等艺术形式脍灸人口,经久不衰。

这里富有十分可观的革命传统文化,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从事大量的革命斗争实践活动。

抚州遗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宜黄的“曹山寺”、为我国佛教曹洞宗祖庭之一;曾巩读书的“读书岩”、文化巨著《临川四梦》诞生地“玉茗堂”是著名的文化遗址;南城万年桥堪称南国桥梁的明珠;乐安流坑古村更以千古第一村而名闻海内外。

这里有天下第一楷书《麻姑山仙坛记》;有独具民族特色的傩舞、草庐学派、盱江医学,有著名的黄陂大战、登仙桥大战遗址,还有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沙子岭毛泽东旧居等革命文物资源。

抚州的名人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文化名人,秀丽的自然风景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临川文化,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抚州文化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蓬勃生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文化队伍日趋壮大,现有各类文化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文化成果令人瞩目,仅近五年各类作品获省级以上成果奖800多项;城乡文化生活丰富,227个乡镇普及了文化站,创建了60多个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村,20多个镇文化站获省级百强文化中心,南丰县被命名为全国傩舞之乡,临川区、崇仁县被命名为江西省社会文化先进,南城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经营项目达20多个种类,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3000多家,已形成演出、娱乐、电影、音像、文物、美术、装潢、书报刊、印刷出版、文艺培训等十大文化市场;文物博物事业发展迅速,全市有省、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文物藏品15000多件,其中广昌甘竹发掘的恐龙化石被列为中华之最。

多年来,按照创建文化名城的要求,南昌市委、市政府以临川文化为主线,将全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并将一批文物古迹、文化遗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抚州不但具有博大精深,蕴涵深邃,影响久远的临川文化,更是一块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抚州既是沿海的腹地,又是内地的前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南与珠三角经济圈遥相呼应。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8年撤地设市以后,南昌市加大交通、城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服务功能日臻完备,吸引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纷纷投资抚州。

2005年,全年引进市外项目141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实际进资15亿元,增长92.3%;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3亿美元,增长1.4倍。

全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共386家,比去年净增73家,其中金巢经济开发区入园工业企业已达85家,同比净增32家。

南昌市为了在江西东部率先崛起,市委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

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全力主攻两区(工业园区、城区),推进三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三年确保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然而,抚州城区现有的文化场馆,大多数是基础设施陈旧、建筑简陋,远不能适应全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11个县区的中心城区已经丧失了辐射作用,弱化了其中心城区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按照全市发展战略要求,配合市城区建设,在新城区建设文化艺术大剧院,这是南昌市重要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无论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特色,还是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南昌市新城区基本建设情况、文化基础设施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本项目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提出既有超前意识,紧跟全省、全国文化事业发展形势,又符合抚州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建设方案,使之成为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全市文化活动中心。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把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

近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文化设施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使得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但也要看到,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多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施简陋、功能不健全和文化活动相对贫乏。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二、是弘扬临川优秀文化的需要

抚州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历代不衰”。

经千年岁月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是历史上江西两大支柱文化之一。

“临川文化”是抚州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理应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

本项目作为抚州名人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精华的集中展示、收藏、研究的基地和中心。

建设本项目,将成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成为鼓舞、激励、教育后人和宣传抚州的重要阵地,对充分展现抚州灿烂的民族文化和辉煌篇章十分必要。

三、是壮大文化产业、发展经济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

由于两者内在一致性、双向互动,未来文化与经济必然更加合二为一,文化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文化。

文化经济最突出的标志是文化产业群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比重大都达到GDP的10%以上,意大利则达到25%,创造许多工业化时代所意想不到的文化奇迹。

抚州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和经济的极大优势。

东方戏圣文化的《临川四梦》饮誉世界,在文化故里建好文化艺术中心,将成为国内外戏剧文化交流的纽带。

只要把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文旅游资源作为开发基础和铺垫,与抚州自然旅游资源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使之相得益彰,势必有力地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抚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城市建设的需要

根据抚州文化底蕴丰厚的特点,南昌市确立了逐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以轻工业为主的赣东地区生态型中心城市的目标,确定了“一城两水串四区”的城市规划格局。

该项目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本项目,将成为新城区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对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新城区高起点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大剧院,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美好愿望。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南昌市新城区详细规划的要求,实施本项目有法律方面保障;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文化兴市”发展纲要,实施本项目有政策保障;

3、本项目得到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全市“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也是2011年全市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已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本项目场址地理位置好、地质条件好、周围环境好;

5、本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材料,当地均可生产和采购,且抚州为“建筑之乡”,施工建设技术力量雄厚。

6、场地施工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施工用水、用电均可由市政管网接入。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需求分析

文化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精神需要而形成的文化产品需求量。

文化需求与物质需求一样,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人的经济活动有密切联系。

本项目是为适应抚州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一、居民收入稳中有升,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20世纪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生活阶段时,社会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的凸起现象。

近几年来,南昌市经济进入较快发展新阶段。

2005年南昌市国内生产总值240亿元;至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

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精神生产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与之相适应。

抚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平均工作日缩短,职工休闲时间增加

由于休闲时间与文化的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休闲时间的增长,必然大大增加文化产品的消费。

我国从2008年起实行春节、“五一”和“十一”7日休假,旅游业火爆异常。

可见,抚州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社会条件已经具备。

三、城市规模扩大,文化消费群体增加

据城市总体规划,市中心城区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为50万人,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为文化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江西省文化部门的预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支出日益增加,目前,江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现正以每年21%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按照南昌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的趋势,预测南昌市文化产业的收入“十一五”期间以每年23%的速度快速增长、以后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第二节建设规模

根据南昌市至2020年为5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规划,结合南昌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剧院观众席1500座;参照有关国家文化部、建设部制定的剧院建设标准(见下表),本项目建设规模为:

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停车场及配套设施等。

剧院建设规模标准

表3-1

规模分类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观众容量

1600以上

1201-1600

801-1200

300-800

指标(M2/座)

6-8

5-6

3-4

2-3

第四章场址选择

第一节选址原则

1、艺术剧院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2、宜提供设置给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3、艺术剧院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4、剧院居于城市重要位置,又是大量人流瞬时聚集场所,场址宜满足人员疏散、消防车辆通行及使用的要求。

第二节建设地点及场址条件

一、建设地点

根据南昌市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化艺术大剧院位于南昌市新城区,东临赣东大道,西临玉茗大道,南靠北一路,北临迎宾大道,总用地面积36亩。

项目用地比较平坦,用地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周边环境状况较好。

二、场址条件

1、地形、地貌

所选场址地形为矩形,四周为山坡,中间为低洼地,高差约1.5m,呈缓坡状;地貌主要表现为红土丘陵地,树木覆盖,生态环境比较优越。

2、气候条件

抚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在17.9℃,年日照时数为170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42.2毫米,年无霜期248天。

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

根据附近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项目建设场地地层自上向下可分为如下六层:

(1)素填土层:

色杂,灰色或灰黄色,松散很软状态,为粘性土或淤泥质土夹少量碎石组成。

层厚0.5—2.6米。

(2)淤泥或淤泥质土层:

灰色—黑灰色,软塑局部流塑状态,局部有臭味,层厚0.6米—2.1米。

(3)粘土层:

红色夹黄色和灰白色,硬塑—坚硬状态,稍湿,块状构造,包含少量石英粗砂颗粒,该分布不均匀,最厚处3.7米。

(4)粉砂层:

分选性好,颗粒大小均匀,稍密—中密,含较多粘,该层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该层缺失,最厚处2.1米。

(5)粉质粘土层:

红黄色夹灰白色,稍湿,硬塑—坚硬状态,局部含较多粗砂颗粒,该层分布也不均匀,许多地方缺失,最厚处1.3米。

(6)泥岩强风化层:

紫红色,岩质软,麻花钻进,力学性质较为均一。

水文地质:

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地层均为弱透水性。

地表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来源为地表上层滞水和大气降气,地面水易排干,不会对基础施工造成影响。

4、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9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9),南昌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工程建筑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5、城市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本项目符合南昌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要求和南昌市中心城区详细规划。

南昌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文化发展纲要,将“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全市“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计划,艺术剧院列入2011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6、项目规划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由规划部门统一放线;总平面布置结合新城区详规,合理进行功能布局、组织交通,满足绿化景观设计、消防、交通、城市景观等要求。

7、交通条件

位于市赣东大道与玉茗大道延伸段交叉点,东临赣东大道,南靠新城区北一路,西临玉茗大道,北临迎宾大道,交通区位十分便利。

8、公共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可直接接入。

9、施工条件

本项目施工所需建材在当地均能供应,且交通便利、运距不长;场地开阔,便于施工。

10、周边环境条件

场址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

 

第五章建筑方案

第一节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南昌市总体规划》;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9年版);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二、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南昌市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以“文化”二字为基调,根据文化建筑综合性、文化性、本土性等性质及使用功能,通过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及有机组合形成艺术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相统一,达到整体效果,实现丰富的空间表现力,集中体现整个文化艺术的整体美。

剧院建筑以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为设计主旨。

建筑设计思想寻求与本土文化协调一致,力求新颖、独特、典雅。

1500座的观众大厅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剧院整体既要和谐于环境,又要带有鲜明的个性,剧院所处的位置决定了造型处理和总体布局要与周围建筑、道路和各种景观视线产生呼应关系,随景而生;同时又要恰当地突出其标志性,为城市的整体空间景观更增光彩;剧院现代化的内部功能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利用现代的建筑设计经验和手法去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把握城市脉络,运用双重建筑语汇来隐喻古城文化和表达现代城市的时代风貌;总体风格上追求现代感和现代建筑技术呈现的美学特征,设计理念上遵从剧场声学光学原理要求。

为此,设计指导思想须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