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7270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docx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销售养生1

中药如何组方搭配讲稿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上个月未学习完的中药饮片知识,并要掌握如何组合搭配销售。

学习前先回顾常见的四大虚证:

1、血虚证

[证候]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

[治疗]养血补心(四物汤)

补血代表方

调经常用方

血病通用方

四物汤配伍意义-补而不滞,通而不破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归脾汤组成

心脾气血两虚证

2、气虚证

[证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后加重,舌淡,脉虚无力。

[治疗]益气健脾(四君子汤)

组成

人 参

白 术

茯 苓

炙甘草

使用要点:

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与基本方

3、阴虚证

[证候]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阴补肾(六味地黄汤)

肝肾阴虚

证候:

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滋补肝肾(杞菊地黄汤)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左归丸本方要点

组成:

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加杞、龟、鹿、菟、膝而成。

4、阳虚证

[原因]失血、耗血;血液的生化来源不足;慢性病影响等等

[证候]畏寒肢冷,身倦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面白,精神萎糜,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疗]温阳补气(肾气汤)

立法:

温补肾中阳气,化气利水。

  畏寒肢冷者,易生地为熟地、易桂枝为肉桂;重用附子6~15g、肉桂5~10g。

右归丸本方要点

组成:

肾气丸去“三泻”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并以肉桂易桂枝,桂、附之量加重而成。

功用:

纯补无泻,阴中求阳

使用注意:

用药滋腻,不宜久服。

阴阳双补

龟鹿二仙胶

四物汤

材料:

当归四钱、川芎二钱、白芍三钱、熟地四钱、去皮土鸡一只。

做法:

将上述药材筛选洗净后,装入过滤纱袋备用。

再放入锅中,加水覆盖。

以大火水滚,后改小火慢炖,煮至鸡肉熟透后起锅。

功效:

可改善皮肤干燥、头发干枯的情况,也可补血,使皮肤红润,治疗经痛。

八珍汤(四物加四君子)

材料:

当归二钱、熟地三钱、川芎一钱、白芍二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伏苓三钱、炙甘草二钱、乌骨鸡一只、猪大骨半斤、生姜、米酒、盐适量。

做法:

猪大骨烫过洗净,和八珍汤药材置于锅内,加水10碗,烧开后以小火熬约40分钟后,过滤取汤汁备用。

乌骨鸡去内脏洗净,入瓦锅,倒入上述汤汁,加生姜、米酒和盐,再加适量的水(以淹鸡为度)。

瓦锅加盖后放入电饭锅蒸熟即可。

功效:

适合脸黄、疲劳、气血两虚者,可补气补血,使脸色红润,冬天手脚冰冷的人喝这个也很好。

靓汤

十全大补汤(四物加四君子加黄芪及肉桂)

材料:

党参三钱、炒白术五钱、茯苓三钱、炙甘草钱半、当归三钱、炒熟地五钱、川芎二钱、杭白芍五钱、黄芪三钱、枸杞子五钱、肉桂五分、红枣20个、土鸡或乌骨鸡一只。

做法:

上述药材筛选洗净后,装入过滤纱袋后备用。

放入锅中,加水覆盖;以大火水滚,转小火或入闷烧锅中一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

即四物汤补血作用,加上四君汤补气作用。

补气血及诸虚不足、皮肤枯燥、手脚冰冷,或增强体力。

下面学习内容为邦健堂品种:

1、土茯苓 别名:

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肝经;胃经;脾经。

  功能:

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

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汤,0.5~1两。

外用:

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资源分布:

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和储藏:

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为土茯苓片。

  炮制:

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药膳:

绿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

绿豆50克,红糖适量。

药物:

土茯苓50克。

  功效:

祛湿热,解毒凉血。

  做法:

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说明:

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三米土茯苓汤

  材料:

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

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

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

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土茯苓粥

  原料:

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用法:

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提示:

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土茯苓炖龟

  龟的功效:

食后身不饥、益气增智、开胃、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大补阴虚。

  土茯苓功效:

健脾胃、张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湿。

  黄芪功效:

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解肌热。

  枸杞子功效:

滋肾、润肺、明目。

  淮山功效:

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痒、镇心神、神心气不足。

  红枣功效:

养血补脾、助十二经、平胃气、补中益气、强体力。

  党参功效:

补益脾肺、补血生津。

2、五指毛桃根--别名佛掌榕、粗叶榕,《广州植物志》广东通称“五爪龙”,又名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黄芪、南芪等。

植物形态,小灌木或小乔木,全株茎果皮叶含乳液,根皮有香气。

其成份:

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生物碱、香豆精等。

《中华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辛甘、性平、微温,其功能:

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

五指毛桃并不是桃,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广泛分布在万绿湖区的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

民族民间医生常用于治疗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月经不调、风湿痹痛、水肿等症。

选方

  ①产后无乳:

五指牛奶2两,炖猪脚服。

(《广西中草药》)

  用法用量:

0.5~2两。

  煲汤一材料:

五指毛桃,瘦肉,脊骨,玉米,煲汤料若干,有人会加只老母鸡。

客家人自古以来,有采挖五指毛桃根用来煲鸡、煲猪骨、猪脚汤作为保健汤饮用的习惯。

用五指毛桃煲鸡、煲猪骨汤其味道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特别是对支气管炎、气虚、食欲不振、贫血、胃痛、慢性胃炎及产后少乳等病症都有一定的作用。

3、莲子

  功效:

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健脾补胃,止泻固精,益肾涩精止带,滋补元气。

  主治:

心烦失眠,脾虚久泻,大便溏泄,久痢,腰疼,男子遗精,妇人赤白带下。

还可预防早产、流产、孕妇腰酸。

禁忌:

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不能与牛奶同服,否则加重便秘。

  炮制方法:

  1.莲子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温水略浸,捞出润软,剥开去心(另作药用),干燥。

  2.炒莲子肉:

取净莲子肉,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内表面微黄色,有香气逸出,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

  1.莲子肉:

味甘、涩,性平。

归脾、肾、心经。

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功能。

生莲子肉性平偏凉,长于养心安神,用于虚烦,惊悸,失眠。

  2.炒莲子肉:

炒后有香气,性平偏温,固涩作用增强,长于健脾止泻,补肾固精。

用于脾虚泄泻,肾虚遗精。

  据《太平圣惠方》介绍,莲实30克研末,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后,再加入莲子末,搅匀服食,可以补中强志、益耳目。

用莲子30克,加瘦肉30克,炖食;或用莲子30克、百合30克,加冰糖适量,炖水饮,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常吃,可养心安神,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

  1、莲肉糕:

莲子肉、糯米(或大米)各200g,炒香;茯苓100g(去皮)。

共研为细末,白糖适量,一同拦匀,加水使之成泥状,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即成。

  2、脾益胃散:

莲子肉、芡实、扁豆、薏苡仁、山药、白术、茯苓各120克,人参15克(或党参60克)。

共炒研末。

临用时可加适量白糖。

每次用15~30克,以温开水冲调服。

  源于《方脉正宗》。

本书实即古方四君子汤去甘草,加入补脾诸物而成。

药性平和,能滋养补益,健运脾胃。

用于脾虚少食。

腹泻,小儿疳积消瘦;肺结核病人肺脾两虚,咳嗽少气等。

  3、莲子百合麦冬汤:

莲子15克(带心),百合30克,麦门冬12克。

加水煎服。

  本方用带心莲子以清心宁神,百合、麦门冬亦有清心宁神之效。

用于病后余热未尽,心阴不足,心烦口干,心悸不眠等。

4、莲子粥:

莲子20克发胀后,在水中用刷把擦去表层,抽去莲心冲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在火上煮烂熟,备用。

粳米100克同煮,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成薄粥,粥熟后掺入莲子,熟后加冰糖或白糖再稍炖既可食用。

  5、冰糖莲子:

将莲子浸泡吸水,加冰糖上笼蒸,然后再炖浓食用。

  6、莲子红枣汤:

莲藕两大截去皮切块洗净沥干;红枣4两、莲子2两用水浸泡至软后捞起;将藕块和红枣、莲子加冰糖适量水煮1个半小时,至食材软透。

  可补血润肤,是长期疲劳过度,消耗精神的药补食品。

  7、红枣银耳莲子汤:

红枣100克,白木耳50克,莲子100克,红糖适量。

将红枣、白木耳、莲子洗净后泡水。

锅中加适量的水,放入3种材料,煮熟后,加糖调味。

  8、银耳莲子羹:

莲子100克、干银耳15克、鲜百合120克、香蕉2根、枸杞5克。

冰糖100克。

干银耳泡水2小时,拣去老蒂及杂质后撕成小朵,加水4杯入蒸茏蒸半个小时取出备用。

新鲜百合拔开洗净去老蒂,香蕉洗净去皮,切为0.3厘米片。

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中,加调味料入蒸笼蒸半个小时即可。

9、蜜汁红莲:

是将莲子与红枣先用文火炖1小时,再加入白糖、猪板油,文火焖至汁干食用。

配上银耳可调制成莲子银耳汤;配上人参和适量冰糖隔水蒸炖,为莲肉人参汤;配上桂圆再加红枣、糯米共煮,可熬成莲子桂圆汤。

  10、木瓜莲子百合汤:

原料为木瓜、莲子、百合、红枣、银耳、牛奶、冰糖。

将原料洗净切小块,莲子泡发蒸熟,银耳泡发撕小块。

将原料放入开水中煮半小时,放入牛奶和木瓜最后放入百合即可,装入汤盘用薄荷叶点缀。

无论哪种莲馔,无不清香可口。

历代达官贵人常食的“大补三元汤”,其中一元即为莲子。

古今丰盛的宴席上,无不备有莲馔,如宋代《武林旧事》描写宋高宗的御宴、《西游记》中的“天厨”御宴、《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盛宴,均有“莲子肉”、“干蒸莲子”,而“莲子汤”则是最后的压席菜,尚有“无莲不成席”之势。

三元汤是由大枣、莲子、桂圆肉制成的一道汤品,大枣可补益脾胃、补阴养血,莲子具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的作用,桂圆补气血,安神养心。

本品是冬季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食用的滋补食物。

大枣味甘性平,归脾胃二经,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的治疗,经常食用大枣可补益脾胃、补阴养血、固护正气、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莲子性甘、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的作用。

冬季系收藏季节,更需益肾固精以利健康。

  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养心,有着很好的滋补作用。

可用于心血虚亏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和脾虚所引起的泄泻、浮肿、病后体虚或眼力衰退,也适用于妇女产后调补。

  大枣、莲子、桂圆三味合用,具有温补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产后血亏、心烦失眠、神经衰弱、肾虚腰痛、头晕耳鸣等症。

  三元汤的制作方法是:

先将莲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与洗净的大枣一起同放锅内煎煮,最后放入桂圆肉,待煮至质软汤浓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匀,温凉后即可饮食。

一般每次以大枣3-10枚、莲子9-15克、桂圆肉6-12克为量。

4、肇实-正名芡实。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是一种一年生的水草植物,生长在湖泊和水塘之中。

肇实的茎和叶都长有刺,开紫色花,所结之果外壳坚硬,亦有刺。

主产于湖南、江西、安徽、山东等地。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仁,再除去硬壳,晒干。

捣碎生用或炒用。

据传,明朝中叶,仙掌岩上一姓邵道士,以芡实入药为附近村庄的小孩治病,并教村民们广为引种。

不久,小孩的病痊愈了,所引种的芡实也获得了好收成。

村民们对邵道士感激不尽,但芡实为何物,他们全然不知,认为是邵道士教引种的,于是就以“邵”作为果实之名叫“邵实”。

后来,因“邵”与“肇”同音,而肇庆所产之芡实颗粒大、药力强,遂改称为肇实,一直沿用至今。

  肇实有收敛、滋养、强壮之功效。

功效: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应用:

1.遗精滑精:

本品干涩收敛,善能益肾固精。

治肾虚不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常与金樱子相须而用,如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亦可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2.脾虚久泻:

本品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

可用治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常与白术、茯苓、扁豆等药同用。

3.带下:

本品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除湿止带,为治疗带下证之佳品。

治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药同用。

若治湿热带下黄稠,则配伍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同用,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鸡头粥

原料:

鸡头米(芡实)100克,大枣6枚,大米100克。

制法:

①将鸡头米,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备用。

②锅内加水适量,放入鸡头米、大枣、大米共煮粥,熟后即成。

用法:

每日1次,连服20-30天。

功效:

鸡头米有补脾固肾、涩精止带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遗精、滑精、早泄、带下清稀等症。

适应症:

肾气不固所致之早泄,症见性欲减退、腰膝酸软无力、头昏倦怠、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等。

  鸡头米排骨汤

  制作:

主料:

猪排骨(大排)250克,辅料:

芡实米50克

  调料:

大葱5克,姜5克,料酒8克,盐3克,味精2克

  做法:

  1.将排骨洗净斩成块,入沸水锅中氽一下捞出,冲净浮沫;

  2.芡实拣去杂质,洗净待用;

  3.坐锅点火倒油,油热后倒入排骨、芡实,加入料酒、葱、姜和适量清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微火炖至肉烂,然后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离火盛入汤碗内。

  功效:

气血双补、滋阴食谱、治疗骨质疏松

鉴别用药:

肇实与莲子,二者同科属,均为甘涩平,主归脾、肾经。

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及脾虚食少、泄泻及脾肾两虚之带下等。

但肇实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故为虚、实带下证之常用药物。

5、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

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功能主治:

健脾渗湿,除痹止泻。

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炮制方法:

  1.薏苡仁:

取原药材,除去皮壳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薏苡仁:

取净薏苡仁,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略鼓起,具香气时,取出晾凉。

  3.麸炒薏苡仁:

取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净薏苡仁,炒至表面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每100Kg薏苡仁用麸皮15Kg)

  炮制作用:

  1.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

归脾、胃、肺经。

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

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

  2.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

性偏平和,两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但炒薏苡仁除湿作用稍强,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

常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脘腹作胀。

  成分:

薏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长期饮用,能治疗褐斑、雀斑、面疱,使斑点消失并滋润肌肤。

而且它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也被当作节食用品。

作用功效:

《本草纲目》谓薏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减肥主食:

薏仁是五谷类中纤维质最高的,低脂、低热量,是减肥的最佳主食。

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

有美白、除斑功能,对下半身水肿的人尤具疗效。

  预防心血管疾病:

若每天食用50-100克的薏仁,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病。

  降血脂:

因为薏仁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由吸附胆盐(负责消化脂肪),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进而降低血脂肪、降血糖。

  促进新陈代谢:

薏仁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等作用,并可帮助排便,所以可以帮助减轻体重。

  美白肌肤:

薏仁因富含蛋白质,可以协助消除班点,使肌肤较白皙,若长期饮用,还可以达到滋润肌肤的功效!

  薏仁有减肥、治面疱的作用!

每天食用60克薏仁,可有效降低血桨胆固醇,防止心脏血管方面疾病,可增强免疫系统,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薏仁油对心脏、肠管、子宫、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等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成麻痹作用。

预防和抵抗癌症:

现代科学证实,薏仁内含的薏苡脂有阻止癌细胞生长及伤害作用。

  美白滋润,消斑,防止脱发,瘦脸,同时也有节食的效果。

可预防癌症。

薏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长期饮用,美白的同时能治疗褐斑、雀斑、面疱,使斑点消失并滋润肌肤。

也被当作节食用品。

另外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的有明显的疗效,同时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薏仁本身所具有的润泽肌肤美白补湿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十分卓著应用于皮肤上又具有自然美白效果能提高肌肤新陈代谢与保湿的功能,可以有效阻止肌肤干燥又可使身体轻捷,还可减少患癌的几率。

其它作用功效它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活血调经止痛、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美白滋润,消斑,防止脱发,瘦脸,同时也有节食的效果。

可预防癌症薏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长期饮用,美白的同时能治疗褐斑、雀斑、面疱,使斑点消失并滋润肌肤。

也被当作节食用品。

另外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的有明显的疗效,同时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薏仁本身所具有的润泽肌肤美白补湿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十分卓著应用于皮肤上又具有自然美白效果能提高肌肤新陈代谢与保湿的功能,可以有效阻止肌肤干燥又可使身体轻捷,还可减少患癌的几率。

用药禁忌:

该品力缓,宜多服久服。

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薏仁是一味传统的美肌艳肤食物,也是常用的治病良药。

其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肺、清热排脓之功效,为治疗面部扁平疣、痤疮、黄褐斑等损容皮肤病的首选药物。

其美肤悦色由来已久,颇受医家和女性的青睐。

相传古代有一位长了赘疣的妇女,在给当郎中的丈夫制造苡仁酒(薏仁、白酒)时,因常偷偷品尝此酒,天长日久,不仅颈部的赘疣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就连脸上的皱纹也没有了,显得十分年轻,后来苡仁酒美容一直流传至今。

传说:

古代一位富翁家的千金小姐,不知何因,皮肤没有弹性,粗糙得像海桐皮似的。

经多方医治无效。

年近24岁仍无人上门提亲,员外心急如焚。

后听说用苡仁煮粥,可除此疾,于是每日早中晚用50g左右苡仁煮粥,又用100g净苡仁米煎水给小姐当茶饮。

半年后,小姐皮肤光滑如珠,细腻如玉,光彩照人!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各种癌症患者、关节炎、急慢性肾炎水肿、癌性腹水、面浮肢肿、脚气病浮肿者、疣赘、美容者、青年性扁平疣、寻常性赘疣、传染性软疣、青年粉刺疙瘩以及其他皮肤营养不良粗糙者、适宜肺痿、肺痈者食用。

2、据前人经验,妇女怀孕早期忌食;另外汗少、便秘者不宜食用。

  薏米食疗作用: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泄泻、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肠痈、淋浊、白带等症。

制作指导

  1.生薏米煮汤服食,利于去湿除风;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虚泄泻则须炒熟食用。

  2.薏米用作粮食吃,煮粥、做汤均可。

夏秋季和冬瓜煮汤,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湿。

  3.将鲜奶煮沸,加入薏仁粉适量,搅拌均匀后食用。

常食可保持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

  4.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在吸收了水分后再与其他米类一起煮就很容易熟了。

  养生保健食谱:

  薏苡粳米粥:

薏苡仁、粳米各30克,共煮粥,空腹食用,可治风湿脾痛、筋脉拘挛、脾虚泄泻。

  薏苡冰糖饮:

薏苡仁50克,百合10克,水煎汁,加冰糖服用,可治扁平疣、雀斑、痤疮。

  薏米粥:

薏苡仁50克,杵末,加适量水煮成粥食之,1日3次,久服可轻身益气。

  薏米羊肉汤:

苡米150克,羊肉250克,加水适量煲汤,食盐、味精凋味(亦可加生姜数片)。

佐膳。

可健脾补肾,益气补虚。

治病后体弱,贫血,食欲不振等。

  薏仁油疗效有兴奋、解热、止血的作用,还具有消炎排脓的效用,对于癌细胞还可以抑制成长。

治疗

  1.用于头发:

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2.用于皮肤:

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此外,薏仁算是谷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

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食用薏仁应该注意的事项:

  1.因为薏仁会使身体冷虚,虚寒体制不适宜长期服用,所以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应该避免食用。

  2.薏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唷!

  3.薏仁虽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毕竟只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

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来治疗!

薏仁美白减肥法

  1、薏仁杏仁粥:

  [用法]早餐,每次20克左右熟薏仁粉,5克左右杏仁粉。

用温开水冲服。

饭后服用。

  [功效]润泽肌肤,美白补湿,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备注]如果加点糖或蜂蜜口味就更好了,很香的,又好吃又美容又减肥!

  2、解暑茶:

  [用法]将熟薏仁粉5克泡500毫升温开水,做茶水饮料饮用,

  [功效]降署解渴,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

  3、瘦身汤:

A、将鲜牛奶煮沸后加入薏仁粉3-5克,搅拌一下即可。

润泽肌肤,美白补湿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排水瘦身。

B、乌龙茶、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