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7278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docx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

形势下发挥三级联创活动作用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黑河市委组织部

(2006年7月31日)

按照省委组织部组织处调研方案要求,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六个县(市)区的重点乡镇、村屯进行专题调查。

通过抽样调查、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要求,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总结了“三级联创”活动好的作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战斗力和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必须要着眼农村工作大局,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抓好村级组织建设,不断深化“三级联创”。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努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是要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新举措。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思路,制定和完善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具体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民群众的技能培训、组织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要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在建设和谐农村上有新气象。

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集中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制定和落实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

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节俭、高尚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带领村民主动改善村容环境,创造干净、整洁、清新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符合现代人居理念的生活环境,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三是要着眼于管理民主、激发活力,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上有新进展。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

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认真查摆和解决村党支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活动,不断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的村民自治水平。

四是要着眼于服务群众、发挥作用,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有新提高。

组织农村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先进性建设的论述,使农村党员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有新的认识。

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致富能力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完善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的各项制度,促使农村党员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带头联系帮扶“五保户”、困难户,带头化解农村矛盾,带头参与农村公益事业,真正成为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在给农村经济社会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1、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与落后的农村现状的矛盾。

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发展能力弱,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半手工劳动居于主要地位,农业组织化程度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基本停留在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

畜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停留在小户分养的状态。

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在资金保障、居住保障、社会事务参与权利、子女入学等多方面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只能靠卖苦力维系基本生活,而且工薪微薄,使得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农民增收缓慢,“一免两补”后,中央和地方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但是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价格的波动,惠农政策带来的收入增加被部分抵消。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农村整体生活水平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仍有相当差距。

2、经济快速发展与基层组织职能弱化的矛盾。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农民最关注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充分表明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期盼与渴望。

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带领本地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中表现得软弱无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使本地方的经济停滞不前,社会事业进步乏力,村容村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这主要存在三点原因:

一是基层干部技能偏低,无法领导发展。

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点子不多,得过且过,眼界不宽、信息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如何引导农民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等方面感到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二是迷恋过去传统的权力,无法适应发展。

部分村干部由于受自身素质的限制,过于迷恋以往工作中形成的传统权力,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上无所适从。

三是服务功能弱化,无法参与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一些站所办各项管理费、服务费统收统支,发挥了很好的服务作用。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的“谁受益,谁出钱”的服务方式,导致乡镇涉农部门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导致整个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不快,农村经济发展受阻。

3、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和不尽人意的队伍现状的矛盾。

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做人民群众的表率,是“三个代表”的要求。

但多年来,农村党员队伍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作用发挥上,都不尽人意。

一是结构不合理。

党员人数和年龄段基本呈递增趋势。

二是技能不适应。

从党员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一支大年龄、低文化的农民党员队伍,不但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说去带头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是后备对象不足。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工潮”的不断升温,一大批年龄较轻、文化素质较高、敢闯敢试、勇于开拓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创业,导致农村发展新党员和挑选村干部无合适对象。

4、党组织设置方式不灵活与农村工作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致富联合体、经济协会、农民股份公司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大量涌现。

由于党员分散于不同经济组织,居住地点相对不集中,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原有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已不适应党员教育管理、参与活动和发挥作用的需要,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来改革党组织设置形式。

因为目前的村党组织设置多数沿袭以往的以居住地和行政区划来划分农村党组织的形式,面对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农户经营方式分散性、农村人口流动性等新情况,导致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功能弱化,为民办事能力不强,致使一些工作难以落实,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受到一定影响。

全市42%的行政村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一问题。

5、农民群众素质偏低与农村民主进程加快的矛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较低,在村级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行过程中,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是一些地方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出现偏差。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村委会的选举实行直接选举,村委会委员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

由于部分村民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容易受利益驱动,致使在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与民主进程不相符合的现象,拉选、贿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一些地方是村务公开流于形式。

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特别是财务公开是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对群众参与民主建设不信任,要么公开的是几年前的内容,要么公开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有的甚至搞假公开,激起了群众的严重不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一事一议”难以得到推行。

“从调查情况看50%以上的村反映“一事一议”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事难议”、“议难办”现象相当普遍。

产生这些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和民主意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基层民主水平普遍不高,相关的激励、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村级“一事一议”很难形成统一意见。

三、我市近年来“三级联创”活动的主要作法和取得的明显成效

 

(一)主要作法

我市经济以农林产业为主,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深远。

从这一重要的市情出发,始终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作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黑河大发展、快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站在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工作的高度来思考和筹划“三级联创”活动,使“三级联创”活动健康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围绕全市农村工作大局,通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理念,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促进我市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坚持从黑河“三农”实际出发,开辟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紧密联系农村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展活动,切实解决好当前阻碍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关系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以农民群众高兴、满意作为创建活动的根本标准。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我市“三级联创”的指导思想是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建立一个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工作思路是: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任务是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为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推进抢抓机遇、强市升位、加快推进全面建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级联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保证“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市委建立了有关党政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级联创”活动领导小组,对“三级联创”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研究解决“三级联创”活动中的重大问题。

市委常委会每年几次专题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县(市)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县(市)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地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县(市)区涉农部门、乡镇党委及其站所、村党组织积极参加争创先进活动,县(市)区委明确要求乡、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为具体责任人,有关职能部门为责任部门,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直接部门经常抓、有关部门齐心协力配合抓,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级联创”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争创大格局。

 四是加大指导力度,形成了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市委每年组织力量对农村组织工作进行一次调研,对各县(市)区“三级联创”活动进行检查和督促,及时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发现和纠正有关问题;每年召开一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交流“三级联创”活动的进展情况,研讨有关问题,提出下步工作要求,表彰先进,树立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

(二)、取得的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工作,认真按照中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领导班子好。

县(市)区各级领导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构合理,公道正派,团结协作,开拓创业,廉政勤政,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力和战斗力强,普遍建设成为学习型、创业型班子。

乡村两级班子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龙头作用进一步发挥。

通过大胆提拔使用一批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优秀干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作用。

几年来,重点选好配强乡镇党政一把手。

目前,乡镇党政正职学历本科以上占70%,35岁以下的党政正职18人,占17%;乡镇班子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116名;大专学历以上的占98%以上。

村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年龄、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2005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进一步调整充实了村班子成员。

共调整群众满意率较低、工作能力不强、带头致富能力不明显的村级班子成员112人;吸纳知识文化较高、年龄较轻、带头致富能力较强的优秀农村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540名;目前,村干平均年龄38岁;高中、中专文化以上程度占72%,比2001年底提高了30%;大专以上文化93人,知识和专业结构渐趋合理,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新的加强,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党员干部队伍好。

经过几年的努力乡村干部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公道正派,爱岗敬业,廉洁自律,注重加强文化知识、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共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农村党员1万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

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有22个乡镇85%以上的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农村基层干部善于运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善于运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等方式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各种矛盾,骨干带头作用突出;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扎实有效;形成了一支以优秀致富能人和优秀青年为主体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目前,50%农村党员干部掌握1-2门致富技术,60%农村党员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收入。

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一大批青年农民志愿加入党组织。

几年来,全市发展农村党员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多名,平均每个村有入党积极分子2-3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100名,平均每个行政村2-3名,逐步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

3、工作机制好。

乡镇机关、站所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管理和监督制度,工作运行规范,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明显增强。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农民自治组织政策性扶持等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立足改善村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以及水利防洪,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几年来全市新建农村道路678.9公里,总里程达3332.4公里。

加快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打建人畜饮水井216眼,解决了26万人饮水困难。

改善了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电信设施建设,解决了47个村屯不通电话和有线电视的问题。

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构建更加高效、完善、带动力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举办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班1000余期,推广优良品种12个。

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建设进程,通过发挥村集体重大事项“一事一议“作用、推进村务公开等等,进一步落实了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大大调动了村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4、小康建设业绩好。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快。

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思路清晰,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结合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转移剩余劳动力42000余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一批以高产优质高油大豆、无毒马铃薯等为代表的主导产品,经济发展步入相对高速增长期,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连续2年实现20%以上增长。

二是集体经济状况得到改观。

以省转移支付资金创办农机合作社为契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筹集资金1190万元,新组建农机合作社53个,使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到62个,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培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了以嫩江县巨祥村和逊克县宏伟村为代表运用不同发展思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

三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建设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农村先进文化。

党员和党组织带头倡导文明、节俭、高尚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从而以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

带领村民主动改善村容环境,创造干净、整洁、清新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符合现代人居理念的生活环境。

党员带头学科技知识,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净化了社会风气,提高了农村文化生活水平。

有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扫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有的建立了“妇女禁赌协会”,使赌博之风销声匿迹。

5、农民群众反映好。

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扎实、民主,乡镇领导领导干部平均每月下村时间都在10天以上,其他站所干部也经常深入农村,听取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尊重、爱护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为解决农村五保户、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等不靠,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户和缺少发展能力的困难户,采取集体出资帮扶、党员结对定期帮助的办法保证其基本生活;对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一方面给予钱物救济,另一方面帮助其寻找致富项目,给予资金、技术扶持,自2003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共与2300余户农村五保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联系致富项目1800余个,使13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当组织和党员的热心帮扶、真心相助盈得利群众的支持和赞许,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行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总体满意率达95%以上。

四、大力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几点思考  

做好结合文章,深化拓展“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

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要向群众广泛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把农民的积极性汇聚到新农村建设这个时代洪流中来。

切实解决好群众提出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群众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实惠,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当前,“三级联创”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调动起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开展活动的主动性,活动形式上要富于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是我市探索建立的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形式,是农村党建工作的成功载体。

“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与“三级联创“活动起到了一脉相承的作用,在实践中“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的全面铺开有力地推动了“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中,广大党员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带头推进民主管理、改善村容村貌,带领责任区内的群众共同致富,不计个人得失帮扶困难弱势群体,在责任区中充分发挥了“双带”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已经在全市全面铺开,取得了实践成果和成功经验,但是仍需进一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拓展活动领域,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

在先进性教育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的基础上,全市各乡村党组织要根据实际工作和为民服务的需要,在党员意识等方面,继续修订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不断拓展责任区活动领域。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和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组织发育等新情况新形势,引导农村“三个代表”责任区向经济联合体、农民股份公司、种养协会等专业型责任区方向发展,将责任区建在农村经济发展产业链上。

三是灵活机动设岗定责。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根据农村农村党员的活动区域和分布实际,要按照因能设岗的原则,确保每名农村党员都有一个能发挥自身特长的责任区岗位。

2、改进工作机制,在“三级联创”的“创”与“联”上下功夫。

“三级联创”,关键在“联”,动力在“创”。

所谓“联”,就是县、乡、村“三级联创”,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形成相互衔接、环环紧扣的工作机制和格局。

所谓“创”,就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各级党组织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达到“创”与“联”的有机结合必须抓好三方面的联动。

一是做到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的有机联动。

把党的建设纳入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情况,作为检验农村党建成效的主要依据,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二是做到党建工作与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联动。

把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使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树新风、争创“文明村”等活动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三是做到党建工作与农村其他工作的有机联动。

在联动方式上,做到思想上同样重视,工作上互助互动,目标上一起安排,督促中相互融合。

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三级联创”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全面提高素质,增强乡村干部“双带”能力。

认真总结乡村干部素质升级工程和“双培双带工程”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乡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一是不断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倡、鼓励乡村干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

建立乡村干部自学制度,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和农村适用技术四个方面规定必学内容和要求,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

二是转变乡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强化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意识。

要立足服务发展和服务农民,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党员和经济能人领办创办规模大、辐射广、带动力强的基地和各类协会、经济联合体、农民股份公司等新型经济组织,让村级干部成为联结农民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提高乡村干部服务群众能力。

三是要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

要继续开展“上挂”“下派”工作,每个乡镇“上挂”不少于3名,“下派”不少于2名;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乡村干部到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和挂职锻炼。

要加大培养、管理、使用的力度。

4、改进设置方式,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只有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组织保证。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打破以往单纯按行政村设置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传统方式,变“垂直”设置为“网络”设置,坚持以产业为主、以区域为辅的方式设置党组织,不断拓宽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把支部建到产业链上,在农村种、养、加等专业协会,农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体建立党支部或联合支部;按服务功能和党员特长,设立党员致富示范、政策宣传、市场信息等党小组,让党组织和党员从产业特点入手开展活动,为农民提供系列化和个性化服务,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和手段,与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结合建立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富带穷的跨乡镇的村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对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从业地点比较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