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2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模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12.“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13.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14.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的运动是()。

A.肃反运动B.反对“邓、毛、谢、古”的斗争

C.整风运动D.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

15.欧洲共同体成立时的西欧6个成员国是()。

A.法、德、意、荷、比、卢B.英、法、德、意、比、卢

C.英、法、德、意、荷、比D.英、法、德、荷、比、卢

1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东南亚地区和平会议D.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6.试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教训。

(12分)

27.简述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

(8分)

28.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

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问题: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

为什么?

(4分)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

(5分)

(3)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请说明原因。

(6分)

30.阅读下面某版本历史教材中有关科举制的表述,回答问题。

继唐太宗之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

有一年,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用了几天时间。

这是殿试的开始。

武则天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项考试,称为武举。

武则天在位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

(1)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中深受士人关注与追捧的科目是什么?

(2)如果你是一名初中历史老师,请简要陈述本课的学情分析。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为本课设计教学重难点,并阐述处理方法。

(7分)

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在讲授“拿破仑的文韬武略”时,设计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拿破仑法典》,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收集有关拿破仑的资料,撰写评价拿破仑的小论文,讲述拿破仑的故事,讨论如何评价拿破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拿破仑一生经历认识到:

勤奋、自信、勇敢、忍耐使拿破仑走向了成功;

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迷信武力、树敌太多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分析三维目标在历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A[解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开始,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即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本题选A。

3.D[解析]略。

4.A[解析]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C[解析]1918年5月15日,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

故选C。

6.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的是直接对周边各族的吞并,有的是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交融,这些都直接促进了民族融合;

而铁器的使用、各国的变法、商业的兴盛,则是间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本题答案为A。

7.D[解析]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努力挽救共和制度,但均失败了。

l922年6月.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故选D。

8.C[解析]顽固派与维新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讨论。

如果知道这一点,则可知顽固派指责的应当是维新派,四个选项中只有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

9.B[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圣人”之嫌。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

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可能。

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有可能。

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和王阳明所说的“满街皆圣人”。

10.D[解析]根据“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答案为D。

11.A[解析]根据“北方”“冀晋豫三省”,可知应选A项。

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都是发生在山西一省,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仅在江苏一省。

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且和“我军在北方”相吻合。

12.A[解析]根据“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可知罗马法很重视法律程序,法律至上。

13.D[解析]略。

14.D[解析]临时中央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在党、红军和根据地内全面地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

临时中央在福建错误地开展反对“罗明(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路线”的斗争,接着又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斗争。

15.A[解析]略。

16.D[解析]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7.D[解析]从题干时间1860年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但是1860年,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并没有完成,所以A项错误。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所以B项和C项错误。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同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在19-$-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它起了推动作用。

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7.[参考答案]制定教学策略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针对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5)灵活性原则。

28.[参考答案]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1)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2)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

“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羔”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3)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此外,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不矛盾。

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的活动还有:

中国郑和下西洋;

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并发现“新大陆”;

葡萄牙人达·

伽马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人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3)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世界各地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0.[参考答案]

(1)明经和进士。

(2)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被列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地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3)重点:

科举制的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

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即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

发展内容有:

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难点:

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31.[参考答案]

(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过程与方法是历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

材料中的三维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统一于“拿破仑的文韬武略”这一主题中。

(2)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依据与标准。

历史课堂上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执行,因此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和进行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答案]《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

《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

清朝战败的原因;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

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

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

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

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

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

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

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

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

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

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

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

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

割三地;

赔二亿;

允设厂;

开四口。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

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

“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

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剖析: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

《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

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

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