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297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docx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

<宝鸡历史与文化>开发实验研究》

阶段工作总结

——宝鸡市经二路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前言:

随着课改实施,我校于2002年9月设立了校本课程《炎帝故里——宝鸡》开发实验研究专题并开始探索。

但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感觉课题较大,于是,于2004年将课题更名为《校本课程<宝鸡概况>开发实验研究》,并向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立项。

但是课题名称不能包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不能很好地涵盖研究内容,因此,2006年9月,正式将课题更名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宝鸡历史与文化>开发实验研究》。

自实验实施以来,领导重视,学校组织得力,实验教师热情高涨,研究工作在预期的进度中顺利进行。

截止目前,此项实验已有四年,实验的过程虽然繁复庞杂,在摸索中前行,但实验带给师生的快乐,实验中可行的做法和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意识已深入人心。

现将前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设计

(一)为什么要设立此项课题

1、政策依据:

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课程改革紧锣密鼓,校本课程的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1年7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这样良好的历史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结构,其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实依据:

①宝鸡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宝鸡——炎帝的故里,青铜器之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宝鸡是民间艺术之乡,千阳剪纸、凤翔泥塑、岐山鼓乐、陈仓社火名扬中外;宝鸡地形地貌特别:

山、川、塬齐备;宝鸡气候适宜,物种齐全;宝鸡旅游资源丰富;宝鸡发展迅速,前景辉煌。

②西部大开发及宝鸡“四市建设”需要了解宝鸡、宣传宝鸡。

宝鸡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处处展示着西部大开发前进不息的活力与诱人的前景。

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宝鸡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更大的挑战。

③校本课程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佳载体,学生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课题概念界定

1、现代教育技术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1998年,我国学者南国农先生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宝鸡的历史与文化

宝鸡——炎帝故里,民间艺术之乡,地理地貌特别,特种齐全,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迅速,前景辉煌,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其主要内容包括:

A、宝鸡概况(地理、特产)

B、名人名胜

C、民俗风情

D、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美术)

(三)实验假设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宝鸡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了解学习,增进对宝鸡的了解,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锻炼师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增强师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校本课程更具人性化,教师、学生得到了发展,学校更具实力。

相信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师将是宝鸡的宣传大使,我们的学生将是宝鸡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四)研究内容

校本课程《宝鸡历史与文化》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体系。

本课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课程的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讨论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研究目标

1、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从审美、劳动、文化、发展、资源等各个领域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母校,它的容貌,它的历史,以及它的发展,从内心热爱母校。

3、让学生心存大爱,了解宝鸡,热爱宝鸡,宣传宝鸡,立志建设宝鸡。

4、在了解母校和家乡宝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寻宝鸡的魅力之所在,从而达到热爱母校和热爱家乡的统一。

5、通过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调查、敢于动手、勇于实践、积极思考,注重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7、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让学生明白,劳动曾经创造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丰富的资源加上辛勤的劳动,集体的智慧,可以创造更为巨大的财富。

9、形成课程目标。

其中知识目标侧重学生对“默会知识”的习得;技能目标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目标侧重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方法目标侧重于让学生习得生活、科研、为人、做事、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化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10、形成校本课程资源库。

11、构建校本课程实施体系。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现场搜集法。

3、行动研究法。

4、调查问卷法。

5、观察法。

(七)阶段划分

1、准备阶段(2004年9月——2005年元月)

全校师生进行新课程改革理论培训,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理论基础、操作技术等进行相关培训。

通过教研例会、教学观摩、业务学习等方式,借鉴、了解国外、国内校本课程开发走在前沿院校的经验、教训等。

师生利用平时教学和学习之余及教学过程,搜集整理经小、宝鸡的相关资料,挖掘校本资源。

2、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9年7月)

各教研组开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论证,编写课程教案,制订活动计划和评价体系。

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写成册,初步形成《宝鸡历史与文化》的雏形,教导处将校本课程编入各年级课表,校本课程教师开始试行上课。

在试运行中,各年级教师加强交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边实践边总结,进一步充实课程内容,完善活动计划,激活评价体系。

3、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0月)

在近两年的实验中,我们的教师已经做到了边实验,边交流,边总结,每一次扎实的课程教学便是在进行实验,每一次充分准备的教研例会便是一次热烈的交流,教师撰写的教后记、教学感悟、教学案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研究论文等都是一次次的实验小结,正是这些成果在促进实验一步步推进,教学实验的效果在一步步显现。

二、实验实施情况

1、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课题实验组。

课题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梁治中

副组长:

贾懿军刘秦渭邱志文

成员:

徐爱玲张惠萍马骁姚红录张娟

2、开发人员安排

时代

名胜名作

名人

相关链接

研究人员

远古时代

北首岭

三皇五帝

人类的起源

詹彩虹

刘宝莉

炎帝祠、炎帝陵

夏商

原始社会

天台山

周公庙

周文王

奴隶社会

钓鱼台

姜太公

封神演义

吴山

春秋战国

望鲁台

李冰、白起

周原博物馆

青铜器博物馆

陈仓遗址

秦始皇

封建社会

石鼓山遗址

商鞅

秦王朝

雍城遗址

《春秋演义》

秦穆公墓

秦始皇兵马俑

鸡峰山

汉、三国

褒斜栈道(斜峪关)

项羽

汉民族的形成

马援墓

刘帮

《汉武大帝》

班固墓

班超、窦融、耿弇

司马迁

祁亚冰

刘星亮

紫柏山

五丈原

诸葛亮

《三国演义》

两晋

南北朝

泰陵

司马懿

《隋唐演义》

慈禅寺

隋炀帝

木兰诗

岷山

关山草原

秦王墓

李世民

《武则天》

九成宫遗址

李白

丝绸之路

药王洞

杜甫

香山寺

白居易

玉女潭

法门寺

张载祠

苏轼

《杨门女将》

东湖

《包拯》

李翠萍

冯宝林

龙门洞

邱处机

《射雕》

金台观

张三丰

《窦娥冤》

牛头观

马钰

扶风城隍庙

眉县汤峪

党崇雅

《康熙大帝》《孝庄皇后》《还珠格格》

中华民国

刘治州、张仲实

解放战争

扶眉烈士陵园

社会主义建设

宝天烈士纪念馆

内容

关键词

研究人员

宝鸡概况

名人名胜

宝鸡的现状、历史、变化、

未来、名人、名胜

王红芳

郭宝兰

民俗风情

衣、食、住、行、过节、

婚丧嫁娶、祭祀、庙会

王建荣

郑岚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

王迎

何明刚

地理物产

山川、河流、气候、

动物、植物、矿藏

姜虹张辉

王小荣

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

王伟波

副组长:

张月平

成员:

龚新虎刘亚利孙广平李强

课题组组织参加实验的一线教师,对实验的背景、现状、条件等因素进行论证、分析,确立了实验课题,制定出了实验研究的目标、方法、实验遵循的原则及实验的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制定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

3、对广大教师进行大力宣传和培训。

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解外省市校本课程实施开展情况,结合本校实际,论证《宝鸡历史与文化》实验研究的可能性和前瞻性,以改变师生与学校的发展前景,鼓舞教师参与实验的热情。

4、准备比较充分。

实验以来,学校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安装计算机107台,新添了投影机、刻录机、扫描仪、摄像机、实物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接上了因特网,建成了校园网,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进一步提高。

投资添置仪器、各种音像、软件资料、图书资料、体育器材,为教育教学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同时,下大力气美化校园环境,补植了青松、垂柳,粉刷了教学楼、办公室的内外墙壁,装修了会议室,改建了校门,修建了人造草皮操场,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美观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

5、编写了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实验一线的教师对宝鸡各个时段和各个领域采用调查、收集、采风、问卷、查阅网站等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收集了宝鸡全方位的信息。

经实验领导小组审查、再修改、再完善,形成了如下七本教材:

《宝鸡概况》、《宝鸡名人名胜1》、《宝鸡名人名胜2》、《宝鸡地理物产》、《宝鸡旅游名胜》、《宝鸡民俗风情》、《宝鸡民间美术》。

这套教材比较规范,相对严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引领作用,受到区上各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赞誉。

6、开始了第一轮实验。

自从校本课程试行以来,由于组织得力,安排周密,现已进入良性循环。

课表安排,主题班会、队会的设计,人员定位让实验的实施有了时间和地点、人员保障,后勤全面的跟踪服务与学校完备的硬件设施和雄厚、丰厚的资金投入及紧密地部署,有序地保障了实验顺利进行。

7、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名胜旅游,民风采集,把教材中的课题引申到了实际生活中,得到了体验。

班级和中队通过名人故事、宝鸡人物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用心感受宝鸡的每一步变化都浸含着先辈的心血。

通过诗文朗诵、手抄报展评等活动把自己眼中的宝鸡搬到了课堂,搬到了自己身边,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已将宝鸡深深地刻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8、为了对实验实施情况做全面了解,真正找到实验实施中的“瓶颈”问题,学校对实验学生、教师、家长及各行各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后期实验有了更饱满的信心。

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1、组织领导是关键。

领导组织严密有力,形成了上下配合,全力推动的良好局面,实验领导小组确保了实验研究工作成功开展,再加上专家引领,实验进展非常顺利。

2、教师培训是前提。

由于前期对教师、学生、家长等实验参与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培训,校本课程研究已深入人心,实验的实力不言而喻,因此实验过程进展顺利。

3、共同参与有活力。

宝鸡的历史与文化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的实践活动要与教师、家长、伙伴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课程的参与度空前高涨,校本课程再也不是书上的文字与图片,而是活生生的体验与感受,课程活力是人所共知的。

4、扎实工作是根本。

从实验开始立项到制定研究方案,资料收集、汇编、课程实施,人人在学,人人在参与,甚至我们的教师、学生、家长利用双休日来完成课程所赋予每个人的使命,虽然辛苦,却也是快乐的。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教材。

在广大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中,经课题小组审查,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较为严谨的开放性教材。

2、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有了较强的驾驭教材、开拓教材,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

实验以来,教师长期坚持教后记、教学心得撰写,上百篇校本教研论文获奖或发表,7位教师被评为区级、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

3、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实施。

校本课程深入实施,校本教研深入人心。

每周一次的教研例会是教学交流、新思维火花的碰撞,是校本教研开放性地提高,民主交流成果的汇总。

每一次教学心得的撰写,教学体会的点滴记录,是实验教师快乐的根本。

每一篇论文、教学设计是实践的智慧结晶,每一次的公开教学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能力最有力地证明。

实验以来,校本教研风气异常浓厚,语文、数学等多个教研组被评为区级、市级优秀教研组。

4、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开放的课程,民主的教研风气,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开放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生的科幻绘画作品、小论文、电脑作品、作文比赛、民风采集、调查报告获全国、省、市奖励。

5、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开放的课程,拓展性的教学,丰富的实践活动,空前广泛的参与度,与扎实探究的工作作风,使得校风正、学风浓,创新之风日趋高涨,学校整体工作大发展。

一是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位教师分别在全国语文赛讲、全国电教大赛、全国教学设计征文中获一、二等奖。

在05年评教赛讲活动中,我校选派的3名教师一路过关斩将,全部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和新秀。

在渭滨区05年课改论文征评中,我校69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0名,06年评奖中又有18人获奖。

目前,学校涌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教学能手2人,省骨干教师7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教学能手7人,区教学能手35人。

二是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2005年底全区一至六年级语、数12科统一检测中,11科居全区第一名。

三至六年级英语全部居全区第一名。

在上学期毕业班统一检测中,我校58名学生数学得了满分。

三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三人获全国二、三等奖,六人获省一、二、三等奖,学校被评为省、市优秀组织奖。

在区童话创作大赛中,我校32人获奖。

在迎奥运全国征文活动中,我校132名学生获奖。

特别是今年暑假,两名学生获全国电脑制作与创新大赛一、二等奖;两名学生获陕西省“红色之旅”讲故事比赛第3名、第5名。

四是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

学校相继被命名为陕西省文明校园、卫生先进单位、素质教育示范校、红领巾示范校、优秀家长学校等,六次受到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的表彰奖励。

新闻单位先后20余次报道我校工作。

连年被区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五、面临问题与不足

1、教材内容上还不能全面、详实地展示宝鸡风貌,课程设置模式上还不够开放与灵活,活力不足。

2、编写的教材如何分步实验,还没有形成详尽的实施步骤、相关细节与反馈情况列表。

3、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出于安全的考虑,很多课程资源不能及时地、有步骤地得以利用,课程资源真正地“丰富”还没有落到实处。

4、硬件配备虽说已经比较全面,但从使用的广度上,还非常欠缺,不能满足上课的需要。

六、后续工作

1、进一步完善,细化教材内容。

2、形成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

3、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如:

文本、电子、实物、课件等)。

4、建成校本课程教学基地(宝天线英烈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

5、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搭建校本课程建设、学习、交流、宣传的平台。

二○○七年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