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320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docx

1026西方经济学本科易考通习题册

一、单选题

1.与横轴平行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

D.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

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价格在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GDP的波动

D.工资的波动

3.下面哪一个论断是不正确的()。

A.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B.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

C.新古典增长模型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

D.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与劳动比率是可变的

4.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是()。

A.它假定经济中只生产一种产品

B.它假定规模收益不变

C.它假定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

D.它假定生产中只使用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

5.若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是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产出比率应该为()。

A.4

B.2.5

C.6

D.5

6.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资本产量为4,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0.05

B.0.8

C.0.2

D.0.15

7.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而又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

A.GDP的货币量

B.实际的GDP

C.人均实际GDP

D.人均货币收入

8.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A.收入水平

B.利率水平

C.价格水平

D.进出口差额

9.美元贬值将会()。

A.有利于美国出口,但不利于进口

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10.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

A.汇率升值

B.增加进口

C.增加出口

D.外汇管制

11.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则()。

A.出口和进口都减少

B.出口和进口相等

C.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D.出口小于进口

13.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

A.外汇利用充分

B.积累了外汇

C.通货膨胀

D.实行了汇率管制

14.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 )。

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B.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C.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D.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15.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16.在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8的情况下,出现1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时,国民收入将()亿元。

A.增加50

B.减少50

C.增加500

D.减少500

17.边际进口倾向的上升,()。

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

B.将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C.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的斜率

D.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

18.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 )。

A.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B.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C.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

D.开放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

19.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 )。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税收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20.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

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逆差和顺差

C.经济增长均衡

D.消除通货膨胀

21.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

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

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22.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

A.I=S

B.I+G=S+T

C.I+G+X=S+T+M

D.I+G+X+N=S+T+M+F

23.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提高利息率水平

D.降低利息率水平

2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25.下列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是( )。

A.卖出国债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准备金率

D.减少货币供应

26.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27.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2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29.要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A.买入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增加货币供应

30.要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减少货币供应

31.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32.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33.“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

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以上说法都对

34.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3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3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总需求

B.公债

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37.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

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

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

38.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工具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39.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工具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40.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一项()。

A.货币政策

B.财政收入政策

C.财政支出政策

D.公共政策

41.当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税收的增加相等时,收入水平会()。

A.等量增加

B.等量减少

C.倍数增加

D.倍数减少

42.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43.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44.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 )。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45.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减少可以( )。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4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失业率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通货膨胀率

C.提高通货膨胀率

D.增加工资

47.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4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无关

49.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 )。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50.奥肯定律说明了()。

A.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成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成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与物价水平之间成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与物价水平之间成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51.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5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5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54.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上升,此时( )。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恶性通货膨胀

D.存在隐蔽的通货膨胀

55.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56.通货膨胀是( )。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57.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8.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59.自然失业率是指()。

A.周期性失业率

B.摩擦性失业率

C.结构性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60.失业率是指( )。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61.在短期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62.在短期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的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63.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6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65.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需求量的减少

D.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

66.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同时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67.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68.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能力减少

B.社会投资减少

C.社会投资增加

D.利率水平上升

69.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 )。

A.资源没有被利用

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C.国民收入减少

D.国民收入增加

70.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71.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7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73.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的因素是()。

A.消费增加

B.税收减少

C.物价水平下降

D.投资减少

74.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75.总需求曲线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l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76.下列因素中,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A.政府支出

B.投资

C.净出口

D.税收

77.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78.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种利率水平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79.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

A.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B.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

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

80.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

A.使LM曲线上移(向左)

B.使LM曲线下移(向右)

C.使IS曲线右移

D.使IS曲线左移

81.被称为广义货币的是()。

A.M1

B.M1+M2

C.M1+M2+M3

D.M1+M2+M3+M4

82.被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A.M1

B.M2

C.M3

D.M4

8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能肯定

84.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保持不动

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85.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左下方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86.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

A.为正

B.为负

C.为零

D.可正、可负

87.IS曲线是描述()。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C.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88.利率提高时,投资需求将()。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能肯定

89.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的含义是()。

A.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

B.利率越低,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

C.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

D.利率与投资没有关系

9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政府增加5万元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50万元

B.增加80万元

C.减少50万元

D.减少80万元

91.消费和投资增加,()。

A.国民收入减少

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国民收入增加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92.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

A.I=S

B.I+G=S+T

C.I+G+X=S+T+M

D.以上都不是

93.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小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8

B.边际消费倾向为0.6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8

D.边际消费倾向为0.28

94.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

D.边际消费倾向为0.20

95.投资乘数()。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消费量的关系

B.表明投资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变量的关系

D.表明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96.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5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100亿元

97.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98.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I-M

D.AD=AS

99.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2

100.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1

10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2

102.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103.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

104.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水平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增加

105.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收入增加

B.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上升

C.利率提高

D.政府支出增加

106.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07.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

A.为零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108.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

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B.总是小于1

C.总是大于1

D.总是等于1

109.国民生产总值等于()。

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110.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是指()。

A.GNP

B.GDP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111.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是指()。

A.GNP

B.GDP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112.国民收入等于()。

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

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113.国内生产净值等于()。

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114.从生产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殖的总和,这种方法是()。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

115.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这种方法是()。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

116.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指()。

A.GNP

B.GDP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117.从使用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上,这种方法是()。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

118.构成国民经济简单循环的是( )。

A.厂商与居民

B.政府与居民

C.出口与进口

D.投资与储蓄

119.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120.洛伦兹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越( );洛伦兹曲线越不弯曲,收入分配越( )。

A.不平均;平均

B.平均;不平均

C.不平均;不平均

D.平均;平均

121.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 )。

A.有效市场理论

B.看不见的手

C.科斯定理

D.逆向选择

122.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是()。

A.多数票原则

B.交易成本原则

C.产权原则

D.逆向选择原则

123.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