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385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docx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期末综合检测(A)

第一~五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8·河北中考)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2.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3.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图中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

4.(2018·黄岗中考)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则四个选项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像的是 (  )

6.(2018·上海中考)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7.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非洲的冈比亚按蚊可以靠声音的差别来区分不同的种群。

不同亚种的蚊子在声音频率上有差别。

当同一亚种的两只冈比亚按蚊互相接近时,它们会调整各自的声音频率,达到一个较好的“和声”。

这种区分不同种群的方式是依靠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8.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听声音,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

B.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的振动

C.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强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

D.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

9.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10.如图所示是一只蚂蚁在河边喝水时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蚂蚁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蚂蚁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C.蚂蚁在水中的倒影看上去暗一些,原因是水吸收了一部分光

D.蚂蚁在水中的倒影比本身小一些

11.“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

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和“你”成双

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12.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1m、0.2m和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为3kg、21.6kg和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

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小梅常见妈妈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    ;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的缘故。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2018·齐齐哈尔中考)据CCTV报道,2018年5月25日美国发射的“龙”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为空间站送去540千克的物资,成为首艘造访空间站的商业飞船。

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龙”飞船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运输过程中物资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根据估计所用的砝码,按质量     (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在调换砝码时,如果发现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采取    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16.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   m。

这时听到门

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    辨别出是小玲的。

17.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18.(2018·南通中考)有一长方体木块底面积是10cm2,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如图所示,则高度是   cm,若这木块质量为14g,则该木块的密度为    kg/m3。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9.(5分)如图所示,发光点S位于平面镜MN前,S′是发光点S的像,试作出从S发出的任意光线SO的反射光线。

20.(5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条小鳟鱼跃出水面捕捉蜻蜓的场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小鳟鱼看见蜻蜓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6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22.(7分)(2018·株洲中考)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    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23.(7分)(2018·茂名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C,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五、计算题(10分)

24.日本广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科研小组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

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kg的钢质外壳,若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

(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量的估测。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g,A错;人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m/s,B错;夏天教室内的温度大约为30℃,C错;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接近实际情况,故选D。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特点及图像的识别。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先吸热温度升高。

放入可乐杯中吸热,温度达到熔点熔化。

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至完全熔化为水后吸热温度升高。

故B选项所示图像正确。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冰雪消融是从固态到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收热量,A对;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会放出热量,B错;霜和窗玻璃上的冰花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D均错,故选A。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

由图可以看出,当体积为2×10-3m3时,a的质量为1kg,b的质量为2kg,c的质量是4kg,根据相同体积,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故c物质的密度最大,a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b物质的密度为1.0×103kg/m3,c物质的密度为2.0×103kg/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故选B。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对图像的识别能力。

根据题图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在不断增加,故C正确。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利用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的快慢。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同时同地出发,则图像一定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在相等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在s-t图像上表示时,甲的图线的斜率一定大于乙的图线的斜率,故甲的s-t图一定不是图线c,乙的s-t图一定不是图线a。

运动5s时,图线c相对应的距离和图线b相对应的距离小于2m,图线a相对应的距离和图线b相对应的距离大于2m,图线a相对应的距离和图线c相对应的距离也大于2m,故甲、乙对应的图线可能是图线a和b或者图线a和c。

所以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

7.【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

由题意中的“不同亚种的蚊子在声音频率上有差别”可以知道,与频率有关的是音调。

故应选A。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

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听到的声音小;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能通过骨传导来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选A。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噪声的有关知识。

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目的是防止工地产生噪声,以便让考生安静休息或学习。

选项A、C中的现象是产生噪声,选项B与噪声无关。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蚂蚁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故蚂蚁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像的大小与蚂蚁本身相等。

蚂蚁在水中的倒影看上去暗一些,原因是入射到水面的光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

所以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

因为“孤单”在湖边,所以“我”只能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故选C。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生活生产中密度的应用。

甲的密度为ρ甲=

=

=3×103kg/m3,乙的密度为ρ乙=

=

=2.7×103kg/m3,丙的密度为ρ丙=

=

=2×103kg/m3;ρ甲>ρ铝,则甲为次品;ρ乙=ρ铝,则乙为合格品;ρ丙<ρ铝,则丙为废品。

13.【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可以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少蔬菜中水的蒸发;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蔬菜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

答案:

蒸发(或汽化) 液化

14.【解析】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质量的特点。

“龙”货运飞船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龙”飞船是静止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无关,故在运输过程中物资的质量不变。

答案:

静止 不变

15.【解析】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

加减砝码要按照由大到小的原则;在调换砝码时,如果发现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答案:

由大到小 移动游码

16.【解析】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像与小美之间的距离s=2×1.5m=3m。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这是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故小美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是小玲的。

答案:

虚 3 音色

17.【解析】本题考查了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题图中齿轮旋转时,纸片与下面的齿轮接触时振动最快,频率最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

答案:

下面

18.【解析】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

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且物体的左侧对准的刻度是1.00cm,右端对准的刻度是3.50cm,故木块的高度h=3.50cm-1.00cm=2.50cm;木块的体积V=Sh=10cm2×2.50cm=25cm3,根据公式可得木块的密度ρ=

=

=0.56g/cm3=0.56×103kg/m3。

答案:

2.50 0.56×103

19.【解析】本题考查了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作出光路图。

答案:

如图所示

20.【解析】本题考查了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小鳟鱼看见蜻蜓是因为蜻蜓反射的光经水面的折射进入小鳟鱼的眼睛。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

如图所示

21.【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及液体沸腾的特点。

(1)实验室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7℃;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实验中测得水的沸点为97℃,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答案:

(1)热胀冷缩 

(2)97 小于 (3)不变 液化

22.【解析】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

(1)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要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线上时,表示横梁平衡;

(2)根据右盘中所加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可知,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块=50g+10g+2g=62g;(3)由图可知,小石块的体积与所加水的体积相同,V石块=V水=

=

=

=30cm3;(4)小石块的密度为ρ石块=

=

≈2.07g/cm3

答案:

(1)平衡螺母 

(2)62 (3)30

(4)2.07(或2.1)

23.【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里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A与C完全相同,若C与A的像B完全重合,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2)蜡烛A经平面镜成的像在平面镜后侧,所以观察像时应该从A侧观察。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无论如何移动物体,像的大小和物都是一样的,因此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被光屏承接。

答案:

(1)大小 

(2)A (3)不变 (4)不能

24.【解析】本题考查了质量的计算。

外壳的体积:

V=

=

=0.03m3

换用聚丙烯塑料后外壳的质量:

m塑=ρ塑V=1.1×103kg/m3×0.03m3=33kg

可减少质量:

m=m钢-m塑=237kg-33kg=204kg

答案:

204kg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