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489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8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

第8讲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8讲中国的自然资源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被人类利用(用于生产或生活)的天然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概念表述中,揭示了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

①自然属性——即作为自然资源的物质或能量,必须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物);②经济属性——具有使用价值(能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练一练:

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甘蔗B.铁矿石C.闪电D.水稻E.原油

2.分类

陆地自然资源包括资源、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五大类。

其中,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指短时间内可生长繁殖或循环再生、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资源称为不可再生资源(亦称非可更新资源)——指短时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特点

自然资源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①有限性——各种资源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总是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②区域性——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各种资源在数量或质量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并各有其特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③整体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并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

4.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和无节制开发,会导致资源的短缺和资源环境的恶化。

因此,人类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资源种类,各类资源的大,但人均占有量

(2)各种资源地区分布,具体表现在资源的和上都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3)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象严重,资源的整体形势严峻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按土地利用现状的不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林地、草地、内陆水域(河流、湖泊、塘堰、水库等)、建设用地(工业、住宅、交通等)、难利用土地(沙漠、戈壁、石山)、其它(滩涂、沼泽、荒地)等。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2)耕地比重小;(3)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人均耕地和林地数量更少;(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耕地: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一线以北,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一线以南;林地(森林):

天然林区——东北、和西南,次生林区——东南沿海的台湾、江西、福建等省;草地:

主要分布在的高原和山地。

包括:

青藏高原的高原草甸、内蒙古东部的温带草原、新疆天山、阿尔泰山草地、东南丘陵草山草坡)。

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原因:

(2)北方土壤次生盐碱化(原因:

(3)工交建设及城市化进程中乱占农田,导致大量耕地丧失

4.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措施

(1)把“”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在土地利用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到地尽其利,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

(3)加强土地立法、规划和管理,在开发非农建设用地时,要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4)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走扩大耕地面积与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相结合的道路

四、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一)水资源

1.水资源的概念:

水资源是指陆地淡水资源。

目前利用最多的淡水水体是水、浅层地下水和水。

2.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少(水资源人均拥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空间(地区)分布上,表现为;在时间(季节)分布上,多,少,且年际变化;

3.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1)水源管理和保护意识缺失,导致水污染严重

(2)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技术落后,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用水紧张、供水不足状况日益严峻,且在全国范围内呈蔓延之势

4.世界和我国水资源危机日益凸显的原因及对策

水危机(缺水、用水紧张)产生的原因

对策(措施)

自然原因

水资源数量有限,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注重节约和保护;提高海水淡化技术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实施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兴修水库、植树造林,调节径流

社会原因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激增,导致供需失衡

控制人口,合理发展

生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水源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更趋紧张

加强对水资源的立法、管理和保护;防治水污染

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技术落后,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树立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技术;研发、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知识应用】:

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华北成为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的原因。

 

(二)水能资源

1.水能的特点

水能亦称水力,是对天然水流蕴藏的势能、动能等能量的统称。

水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是采用一定的技术,将其转变为机械能或电能,利用水能发电称为水电,与火电相比,水电具有的优点。

水能的缺点是其形成和分布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思考:

水电站和火电站的区位选择有何不同?

2.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

(1)水能蕴藏量巨大,居世界首位

(2)地区分布不均(从地区分布看,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水能蕴藏量居各河之首,其次是雅鲁藏布江),与人口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匹配(75%的水能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而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11省市,仅占6%,用

电量却占全国的51%)

(3)水能资源开发不足(开发利用率约24%,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以上的开发程度),开发潜力巨大

五、我国的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富集在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

(2)分类:

类型

金属矿

非金属矿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稀有金属

贵金属

稀土金属

矿种

举例

铁、锰、铬

钼、钒、钛

铜、钨、锑

锡、汞、镍

铝土、铅锌

钽、铌

金、银

稀土

磷、钾盐

石棉、萤石

菱镁矿等

2.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1)资源总量大,矿种类型多(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产有:

钨、锑、锌、钒、钛、稀土)

(2)一些重要矿产(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

(3)伴生矿多,增加了分选、冶炼的难度

我国三大伴生矿:

①四川攀枝花铁矿伴生钒、钛;②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伴生稀土矿;③甘肃金昌金川镍矿伴生铜、金、银等矿

(4)地区分布不均

(5)矿产资源形势严峻(我国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目前有六种支柱性矿产:

石油、天然气、铜、钾盐、煤、铁探明储量不足,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3.重要的金属矿及其主要产地

(1)铁矿:

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内蒙古白云鄂博、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禄(在右图中填注上述矿产地)

(2)有色金属矿

钨矿:

江西大余

锑矿:

湖南锡矿山

铅锌:

湖南水口山

铜矿:

云南东川、江西德兴、湖北大冶

锡矿:

云南个旧

汞矿:

贵州铜仁镍矿:

甘肃金昌铝土:

广西平果、贵州修文金矿:

山东招远

稀土矿:

内蒙古白云鄂博(在上图中填注上述矿产地)

4.重要的能源矿产及其主要产地

 

(1)能源矿产主要是指、和。

(2)石油:

我国大陆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和。

主要的大型油田有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玉门、克拉玛依、塔北(在上图中填注上述油田)

(3)煤炭:

煤炭主要分布在、和。

南方除安徽、贵州等省外,其余各省大型煤矿很少,煤炭资源缺乏,造成长期“”的局面。

(4)天然气:

主要集中在蒙陕高原、盆地、柴达木盆地、盆地及沿海大陆架地区。

(5)我国的能源问题及其对策

●主要问题:

①紧张;②短缺;③能源利用中产生的严重

●对策:

①加强能源的勘探与开发;②大力开发、、,积极发展;③加强,多方位、多渠道进口能源;④改善;⑤革新能源利用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六、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概述

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

在当今全球粮食、陆地资源、能源供应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

(1)海洋化学资源:

指海水中所含的氯、钠、镁、硫、钙、钾等无机盐类。

(2)海洋生物资源:

主要是海洋渔业捕捞(包括近海和远洋捕捞)、海水养殖等。

(3)海底矿产资源:

主要是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矿产和深海海底的锰结核矿(锰结核矿物由30多种元素构成,主要集中在太平洋)。

(4)海洋能源:

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海洋能源属于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5)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空间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有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

2.我国主要的盐场及形成条件

(1)主要盐场:

长芦(最大的盐场,位于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渤海沿岸)、布袋(台湾西岸)、莺歌海(海南岛西部)并称我国三大盐场。

(2)形成条件

长芦盐场:

①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②全年降水少,尤其是春季多晴天,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有利于海水蒸发

布袋盐场:

①有平坦宽阔的海岸;②位于回归线附近,常年气温高,蒸发强;③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有利于海水蒸发;

莺歌海盐场:

①地处热带,终年高温,蒸发旺盛;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有利于海水蒸发;

3.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形成的条件

舟山渔场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其成为大渔场(海洋鱼类资源特别丰富)的原因是:

①地处东海大陆架(大陆架水深多在200米内,海水浅,光合作用强,藻类等浮游生物丰富);②附近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汇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③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台湾暖流的分支、黄海冷水团)

4.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的生产和生活。

如工业污水、城市污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等随江河流入海洋;港口工程建设、直接向海洋倾倒垃圾、核电站冷却水等也将污染物排入海洋。

另外,海上石油开采和油轮泄漏事故也会造成海洋污染。

近几年在我国近海频繁出现的“赤潮”便是海洋污染的反映。

(1)石油泄漏(石油污染):

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2)赤潮:

赤潮是由于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海洋浮游生物(赤潮藻)爆发性增殖,导致水体变色并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的主要危害:

①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③危害人体健康。

赤潮多发于纬度较

水温较、有汇入且较封闭的海域。

5.海洋环境保护

(1)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休渔期(在鱼类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控制渔网密度,捕养结合

(2)及时清除石油泄漏产生的油污

(3)严格控制工业、城市污水和垃圾入河、入海

6.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该公约的意义在于使长期争执不休的领海宽度问题得到了解决,国际海底及其资源被确立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根据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据此计算,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

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A.沼泽和滩涂B.沙漠、石山C.宜林荒地D.宜垦荒地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建房乱占耕地B.人口众多

C.大力推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D.山地多,平地少

3.我国的林地主要集中在

A.东北、西北B.东北、华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

4.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主要耕地类型分别是

A.旱地、水田B.水田、旱地C.耕地、林地D.耕地、草地

5.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的直接目标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②调整农业结构③提高生态质量④提高农民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B.美化林区环境

C.降低植树成本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右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地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所占比重是

A.19%B.20%

C.21%D.22%

8.该地区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

C.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

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右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1题。

9.如果从甲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250米B.300米

C.260米D.320米

10.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西,则丁地在甲地的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11.如果该地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生物物种灭绝D.水土流失

12.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

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

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13.下列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

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14.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

15.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

16.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

B.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

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D.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工程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A.河套平原B.河西走廊C.湟水谷地D.渭河平原

18.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河流状况D.人口

19.“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②初步解决西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③改变上海等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④我国今后不再用煤作能源;⑤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20.我国人地矛盾的突出问题是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B.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数量减少

21.有关我国耕地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干湿状况看,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B.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C.从地势的阶梯分布看,主要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上

D.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

2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是

A.冰川水B.江河湖泊水C.地下水D.海洋水

23.目前能缓解干旱地区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用于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24~26题。

 

.

24.影响该海域沿岸海区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区封闭程度B.蒸发量C.河流径流量D.洋流

25.该海域污染比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污水的排放②全球气候变暖③入海河流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

④海上石油开采产生的油污⑤赤潮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④

26.目前该海域开发的海洋资源主要有

①石油②海盐③渔业④锰结核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7.读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青海、甘肃、内蒙古、山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珠三角、沪宁杭和京津唐地区。

材料2: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

我国煤炭资源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非常短缺,而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七省市的电力消费占到全国的40%以上。

材料3:

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南部“西电东送”通道。

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1)形成“西电东送”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B.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C.我国地域辽阔D.能源资源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不相协调

(2)贵阳近年大力发展炼铝工业,其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贵阳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为炼铝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B.贵阳附近的六盘水煤矿、乌江渡水电站为炼铝提供充足的能源

C.贵阳对铝的消费量大,有消费市场

D.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

(3)右图中,以输送火电为主的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丁

(4)我国常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5)目前,山西向外输出能源的两条途径是:

①;

②。

(6)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意义

 

28.读“水患感思”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是对_______________资源的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

(2)这种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造成的后

果是________灾害严重,要想尽量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对上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C

B

C

D

A

C

C

A

D

D

C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B

B

C

C

D

A

D

C

D

C

二、综合题

27.

(1)D

(2)B(3)A

(4)华北西南

(5)晋煤外运就地利用煤炭发电,向外输出电力

(6)对西部地区的意义:

(1)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带动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意义:

(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2)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空气质量,缓解环境压力

28.

(1)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2)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洪涝植树种草,保护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