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572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测模拟卷Word版含答案

金坛区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

高二历史学测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大传》曰: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

”清冯桂芬《复宗法议》:

“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

”材料与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宗法制

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

图一

 

A.汉代珐琅瓷B.唐代白瓷C.宋代青瓷D.清朝粉彩瓷

3.1283年1月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

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指

法家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4、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A、王羲之:

兰亭序B、篆书:

峄山刻石C、怀素:

《食鱼》D、柳公权:

玄秘塔碑

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7.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

“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

”这一理念

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

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8.右面是宋理宗宝佑四年(1265年)《登科录》中

记载的601名中榜进士社会阶层来源的对比示

意图。

其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

B.平民阶层有望执掌宋代国家的最高权力

C.贵族官僚阶层已在宋代社会中完全消失

D.科举选拔推动了平民向上层社会的流动

9.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

“他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上,……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

”材料中的“他”应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0.“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1901年慈禧太后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彼特拉克曾说: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体现了

A.人文主义思想B.禁欲主义思想

C.重商主义思想D.专制主义思想

12.下面是根据法学家盖尤斯观点所整理的罗马法演变示意图。

观察图中信息,指出其中

①②两处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习惯法、成文法

B.公民法、万民法

C.公民法、习惯法

D.成文法、公民法

1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人哪个阶段?

A.物质技术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D.实业教育

14.在某一科学家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发明: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B、法拉第C、瓦特D、爱因斯坦

15.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

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

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16.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

“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

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7.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我们通过张艺谋的影片《活着》中的片断“儿子想拿父亲的铁皮箱子交给街道干部去炼铁”,可以想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18.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奋起直追的源动力,下列属于我国重视教育的举措有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与经济大跃进同步,实施教育大跃进战略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B.

C.

D.

19.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20.以下是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上网用户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

57.5

2001年

95933

6800

41.9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此简表反映出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1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2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的巨变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艰巨。

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B.C.D.

22.1919年7月11日,美国哈佛大学的伍德致信给《纽约时报》认为:

“中国和谈代表根据首都的指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此举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

无论结果如何,中国采取的这一行动都有法律和道义上的支持”。

“全中国人民”支持当时的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23.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到:

“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

……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

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

”该信件写于解放战争中的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B.三大战役开始前夕

C.重庆谈判开始前夕D.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24.2014年秋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办。

右图为此次会议的会标,寓意该组织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象征着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

该组织

①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②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

③21个经济体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④曾在上海举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

“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

现在是底层人升跃到上层来了。

”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26、2010年4月温家宝说:

“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这段话不能表明()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B.热爱祖国的情感

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27、1962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苏联对美国宣布:

“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

这场引发美苏关系高度紧张而最终得以平息的事件是

柏林墙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C.苏联扶持东德D.朝鲜战争爆发

2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

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

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下列关于该言论的正确评述是

①该言论是失实的,是为尼克松“屈尊”访华寻找理由

②该言论是正确的,反映了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真实意图

③“中国的动机”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

④“中国的动机”是为了推进香港问题的解决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表述: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下列不属于这种“多元化社会”的表现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B.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

C.新中国的崛起D.1991年苏联解体

30、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创作了长诗《离骚》,下列世界文学名著其创作风格与《离骚》属同一类的是

ABCD

二、判断题:

判断正误,正确请选A,错误请选B,并在相应方框内填写或涂写。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32.梵高是影响最大现代主义美术大师,《向日葵》是其名作。

33.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成功开创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新型多边外交模式。

34.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

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2分)

37.近现代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二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

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联的建设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

从两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你得到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3分)

(2)我国通过“一五”计划建设,工业方面有什么重要改观?

列举这期间我国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企业的名称。

(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紧抓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分)

(4)“八五”期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

此后,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分)

四、简答题(本题10分)

3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台湾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割让给日本的?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4分)

(2)战后中日建交是在哪一年?

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日本战后经济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什么?

(4分)

(3)你觉得当今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2分)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B

C

C

D

A

D

C

D

A

B

B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A

A

A

D

C

A

B

D

D

B

C

D

A

二、判断题:

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B32.B33.B34.A35.B

三、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

(1)原因:

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1分)

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分)

(2)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任答两个2分)

(3)基本主张:

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

④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1分,任答一点1分)

影响:

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1分)

(4)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或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37.

(1)苏联的建设道路: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1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1分)

启示: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

(1分)

(2)成就: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分)

大型企业名称:

鞍钢、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2分)

(3)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分)

(4)解决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

(1分)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

(1)马关条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2)1972;中美关系的改善;冲击两级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4分)

(3)(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