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735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1 光

  1.请把下列物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两类。

  点燃的蜡烛、太阳、月亮、发光的萤火虫、眼睛、电池。

  

(1)你选择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类有__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第二类有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都是光

  B.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光

  .发光的电灯不是光

  D.点燃的蜡烛是光

  3.图4-1-1中的物体不属于光的是(  )

  图4-1-1

  知识点2 光的直线传播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在研究光的传播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引入了光线,这种研究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B.模型法

  .控制变量法D.转换法

  6.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________。

如图4-1-2所示显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情况,光在空气、玻璃中的传播特点与水中相似,可见: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______________。

  图4-1-2

  7.小明在春游时拍下了如图4-1-3所示的景色,这幅图片说明光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一个利用这一原理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1-3

  知识点3 光的传播速度

  8.如图4-1-4所示漫画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我们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________/s=________k/s。

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1-4

  9.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s

  B.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值为3.0×108/s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光年是天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10.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总是先有闪电,后有雷声

  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慢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生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1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s

  12.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图4-1-5

  13.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4-1-6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图4-1-6

  14.在开运动会时,若你是终点计时员,你是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

  A.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看得清

  B.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因为枪声听得清

  .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D.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15.如图4-1-7所示,枯井中的青蛙在井底点“坐井观天”,图4-1-8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图4-1-7

  图4-1-8

  16.古代劳动人民有许多伟大的发明,“日晷”就是其中之一。

如图4-1-9所示,日晷是一种计时工具,它利用了光在空气中沿________传播的原理。

  图4-1-9

  17.夏天打雷时,小明看到闪电4s后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________。

(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s)

  18.如图4-1-10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N上标出AB所成的像。

  图4-1-10

  19.如图4-1-11所示是同学们探究“小孔成像性质”的实验过程。

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图4-1-11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探究发现:

保持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或者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发现像相对蜡烛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这说明物体通过小孔所成像的大小是__________(选填“确定”或“不确定”)的。

  20.2016•枣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B.树叶的虚像

  .太阳的实像D.太阳的虚像

  21.2016•湘西州入夏后,江南进入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汛防雷。

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详解详析

  1.

(1)是否能发光(或是不是光)

  

(2)点燃的蜡烛、太阳、发光的萤火虫 都能发光(或都是光) 月亮、眼睛、电池 都不能发光(或都不是光)

  2.D

  3.[教材信息题]D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

  4.D

  5.B

  6.[教材信息题]介质 沿直线传播

  7.沿直线传播 激光准直(合理即可)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激光准直、日食和月食、人在阳光下的影子等都可以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

  8.[教材信息题]3.0×108 3.0×105

  空气、水、玻璃

  9.A 10.

  11.B [解析]本题考查声的传播和光的传播的对比。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是3.0×108/s;与光不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由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决定。

  12.

  13.A [解析]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14.

  15.A

  16.直线

  17.1360 [解析]因为光速很大,所以看到闪电的时间可忽略不计,打雷处到小明的距离即雷声在4s内传播的路程,s=vt=340/s×4s=1360。

  18.如图所示

  19.

(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所成像中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

  (3)倒立 实 光的直线传播

  (4)不确定

  20. [解析]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缝隙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1.快

  第2节 光的反射

  知识点1 光的反射现象

  1.如图4-2-1所示,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__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图4-2-1

  知识点2 光的反射定律

  2.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利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垂直放在平面镜上。

  图4-2-2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右侧纸板沿N向后折,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

  (3)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在纸板上无论如何都没能找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发现反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4-2-3所示是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__表示反射面,________表示入射光线,________是入射点,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是入射角,________是反射角。

  图4-2-3

  4.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如图4-2-4所示,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

  图4-2-4

  知识点3 光路的可逆性

  5.如图4-2-5甲所示是光路可逆图,根据这一提示,如果利用研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研究“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则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图4-2-5

  A.改变光线B与法线N的夹角

  B.改变光线A与法线N的夹角

  .沿法线N前后转动板F

  D.让另一束光沿B入射

  知识点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6.如图4-2-6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的反射,这种反射叫________反射。

如图乙所示,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后会被反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叫________反射。

  图4-2-6

  7.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__;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________。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9.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4-2-7所示,从侧面看去,会看到的现象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图4-2-7

  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11.如图4-2-8所示是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图,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4-2-9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图4-2-8

  图4-2-9

  12.如图4-2-10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平静的水面,经水面反射后在纸板上形成一个光斑P,随着水面的上升,光斑将发生什么变化(  )

  图4-2-10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

  .不会移动D.无法确定

  13.当入射光线垂直平面镜时,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

如果入射光线不变,当镜面旋转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14.如图4-2-11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图4-2-11

  15.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4-2-12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

  图4-2-12

  16.2017•北京如图4-2-13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为平面镜,P为入射光线,N为法线,入射角∠P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图4-2-13

  17.2017•哈尔滨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4-2-14所示。

  图4-2-14

  

(1)∠NF是________(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2)一束光沿E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F。

若沿着F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线沿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所示:

  入射角反射角

  30°30°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教材信息题]反射

  2.

(1)显示光路 

(2)不能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法线

  (3)硬纸板没有垂直平面镜放置

  (4)等于 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

  3.′ B  A N ∠3(或∠BN) ∠2(或∠NA)

  4.120° [解析]入射角是90°-30°=6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是6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20°。

  5.[教材信息题]D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可让一束光贴着纸板逆着原的反射光线B的方向入射,看反射光线是否逆着原的入射光线A方向射出。

  6.镜面 漫

  7.漫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8.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错误,符合题意;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

  9. [解析]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和入射角均为75°,所以A错。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所以B错。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所以正确。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错。

本题选。

  10.D [解析]当手电筒的光正对平面镜和白纸照射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由于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的较多,则按原路返回的光线也很多,所以从侧面几乎看不到从镜面反射的光线,则镜面比较暗;而白纸表面粗糙,光射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漫反射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白纸比较亮。

  11.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两次反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看到,最后的反射光线D与入射光线AB平行。

  12.A

  13.0° 0° 40°

  14.如图所示

  [解析]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5.如图所示

  16.A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PN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故A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17.

(1)反射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足:

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改进: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解析]

(1)由图可知,∠NF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NF是反射角。

(2)如果让光沿F的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实验中的不足:

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改进: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