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宜昌市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宜昌市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宜昌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教室(shì)号召(zhào)挫折(cuò)悬崖勒马(1è)
B.压轴(zhòu)祛邪(qū)下载(zài)越俎代庖(zǔ)
C.颈椎(zhuī)矫正(jiǎo)症候(zhènɡ)长歌当哭(dàng)
D.泡桐(pāo)刹那(chà)晕车(yūn)闻者咋舌(z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气概宣泄一服药察颜观色
B.秘诀青睐通缉返修率额手称庆
C.繁琐端详精萃纪录片平心而论
D.拇指通胀体贴哈蜜瓜短小精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何文化遗产在文化诞生之初都体现出人们对艺术、文明的蓄意追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B.每到端午节,为了“驱除邪祟”、“解毒”和健康长寿,江南一带的人至今保持着在门前挂艾蒿、饮雄黄酒的习俗。
C.一日观亚运,胜读十年书。
精彩纷呈的比赛,热情洋溢的观众,这种设身处地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
D.2010年,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全国房地产开发商风声鹤唳:
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个月新高。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11月20号是国际儿童日,是联合国发起的一个为保护儿童权益而成立的纪念日,网易亲子会推出一个《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暴力》的签名活动。
B.兔年春晚,开场形式将大大不同,导演组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让一辆高铁驶入会场,东西南北中各地明星鱼贯而出,来一个热闹气派的明星大拜年。
C.听到导游说了一句“大家稍快一点好不好?
”之后,游客们赶快下车走到了游船上。
放眼欣赏湖光山色,大家不禁赞叹道:
“真是太美了,西湖的春色!
”
D.《中国周刊》的制片人王立军曾经评价白岩松,“在过去是一枝独秀,但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他的声音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B.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C.北京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剥洋葱》与文学自述的困境
格拉斯获得诺贝尔奖有两大原因:
瑞典学院在授奖理由中强调,《铁皮鼓》是纳粹德国数十年的语言和道义毁损之后的新开端,此其一;其次是他在德国艺术界无出其右的地位。
充满嘲讽的成长小说《铁皮鼓》是后战争时代德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它的不同凡响之处是,纳粹不是作为一些人鼓吹、其他人接受的意识形态出现在读书中的,没有用反法西斯主义的妖魔化手法来追述历史,而是不紧不慢地把法西斯主义呈现为日常生活,即那些感到窘迫和委屈的人之麻木的日常生活。
该作描写了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生活,在审美、道德和主题上刮起一阵飓风,使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格拉斯写完“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和鼠》《狗年月》)之后无须发表任何作品,《铁皮鼓》已经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
1999年,他从电话里获悉自己获得20世纪最后一个诺贝尔奖时,正准备开车去看牙医,而且也没有改变主意:
“日子还得照样过。
”然而,他于2006年发表了没有标明文学类型的作品《剥洋葱》,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这一颇似自传的作品记述了作者1939年至1959年的经历,除了诸多有名的和不太有名的格拉斯生平外,作者第一次披露自己在1944午以后自愿为纳粹党卫队效力的历史,承认自己曾坚信纳粹,坚信纳粹能够取得最后胜利。
“我对这些年的事保持沉默,这让我感到很压抑,这是我写作此书的原因之一。
我得开口,终于说出来了,……”这是格拉斯对自己公开忏悔的解释.正是这一点成为后来许多争论的焦点之一。
揭开加密人格及其往事的层层遮盖,让密码找到自己,这就是《剥洋葱》的目的,同时也显示出理想的文学自述的困境,或曰文本与各个事件之间所留下的许多空白点之间的矛盾,就像剥洋葱一样:
“剥去一层,露出的还是饱满而透亮的洋葱,洋葱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只是残缺不全的文本之间的空白点,除非我来点明那些看不透的地方,并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
”(格拉斯:
《剥洋葱》)“空白点”是伊瑟尔“效应美学”的中心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之原则上的“不确定性’。
即便格拉斯不可能完全重构经历,但他认为文学创作是其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我一页一页地继续活着,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
”(格拉斯:
《剥洋葱》)
《剥洋葱》引发了一场伦理讨论,也就是后现代向另一种文学的转折,即决定一部文学作品之地位的不只是审美价值,还有伦理价值。
狂风暴雨式的批判不只是刺痛了格拉斯本人,剥洋葱的效应也使不少人流泪。
在激烈的争论中,有人主张对格拉斯多一点理解,人们不能忘记格拉斯全部作品的文学意义和审美品质。
从总体上说,当时基本上没人有时间把《剥洋葱》看做文学作品来分析。
就素材和表现手法而言,它其实是作为“但泽三部曲”的补编来设计的.作品的不少地方写得很动人,比如三重饥饿:
战后(战俘时期)真实的饥饿;青年时代(战后废墟时期)的性饥饿,即他如何在所到之地寻花问柳;最后是在柏林、杜塞尔多夫和巴黎所表现出的艺术饥饿感,他一定要成为艺术家。
德国文学批评“教皇”赖希一拉尼茨基在抨击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铃蟾的叫声》(1992)时所作的断语似乎还未过时:
“他的王位令人担忧地动摇了,但并未受到真正的威胁。
似乎没人要与君特·格拉斯争夺他在我们文学舞台上的地位。
”
(节选自《读书》,2011年第1期,有改动。
)
6.下列对“剥洋葱”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喇洋葱”的目的就是揭开加密人格及其往事的层层遮盖,让密码找到自己。
B.“喇洋葱”是一种理想的文学自述的困境的体现,也即文本的各个事件之间所留下的许多空白点之间的矛盾。
C.“剥洋葱”就是在阅读中不断让文学创作的不确定性变得确定的过程。
D.“剥洋葱”就是由作者点明那些残缺不全的文本之间的不确定性,并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的过程。
7.下面对格拉斯文学成就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铁皮鼓》的创作成功确立了他在德国艺术界无出其右的地位,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B.格拉斯获诺贝尔奖韵理由之一是,德国文学的“语言和道义”遭到纳粹统治的毁损,而格拉斯却重建了崭新的‘语言和道义”。
C.《铁皮鼓》不紧不慢地把法西斯主义呈现为日常生活,即那些感到窘迫和委屈的人之麻木的日常生活,这成为它不同凡响之处。
D.《剥洋葱》引发了一场伦理讨论,有人主张对格拉斯多一点理解,不能忘记格拉斯全部作品的文学意义和审美品质。
8.下面对文意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格拉斯曾坚信纳粹,坚信纳粹能够取得最后胜利,表面上是“忏悔”,但从他的作品的写法可以看出他并未真正否定纳粹主义。
B.虽然《剥洋葱》没有标明文学类型,但实质上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因为作品记述了自己1939年至1959年的经历。
C.作者写《剥洋葱》的目的,就是借文学之笔来写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沉默,从而让自己获得一个公开忏悔的机会。
D.在众人对《剥洋葱》进行批判的时候,德国文学批评“教皇”,赖希一拉尼茨基却认为还没有人“要与君特·格拉斯争夺他在我们文学舞台上的地位”。
9.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未受到真正的威胁”的理由。
答: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许褚传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
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
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如杅①斗者置四隅。
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
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
褚乃出陈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
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
太祖见而壮之曰:
“此吾樊哙也。
”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从讨袁绍于官渡。
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
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
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
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
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
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
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大祖军,矢下如雨。
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
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棹船,仅乃得渡。
是日,微褚几危。
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
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大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乃问太祖曰:
“公有虎侯者安在?
”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
超不敢动,乃各罢。
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
武卫之号,自此始也。
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
征南将军②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
仁呼褚入使坐语,褚曰:
“王将出。
”便还入殿,仁意忿之。
或以责褚曰:
“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
”褚曰:
“彼虽亲重,外籓也。
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
”大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
①杅yú:
盛浆汤等的器皿。
②征南将军:
曹仁平定反贼有功,拜征南将军。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手曳牛尾曳:
拽,拉
B.太祖徇淮、汝徇:
巡行
C.是日,微褚几危微:
如果没有
D.至今天下称焉称:
称道,赞颂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
①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②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⑧闻皆畏惮之
④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⑤入帐见褚,大惊愕⑥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A.①②⑧B.②⑧⑤C.①④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末年,许褚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奋力作战,抵御进犯的贼寇。
B.许褚投靠曹操之后,曹操认为他很豪壮,把他看成樊哙一样的勇士。
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
C.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太祖左右,太祖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却因忌惮他而始终不敢发动叛乱。
D.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拒绝了曹仁和他私聊的邀请,让曹仁很气愤,却也因此而越来越受太祖宠爱优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114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24分)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棹船,仅乃得渡。
(3分)
(2)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
超不敢动,乃各罢。
(4分)
(3)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
(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瑶瑟怨①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②。
[注释]①瑶瑟:
对瑟的美称。
②十二楼:
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1)诗歌第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和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都写到“雁”。
二者在写作技巧上有何不同?
(4分)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写女子的别离之怨,有人认为是写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你赞同哪种理解?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4分)
15.填空。
(6分)
(1)古人常在诗文中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屈原《离骚》中“,恐年岁之不吾与”;苏轼《赤壁赋》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2)《闺塾》《茶馆》《故都的秋》《我若为王》的作者分别是汤显祖、老舍、郁达夫和。
(3)格里高尔、乌苏拉、路瓦栽夫人、别里科夫分别是卡夫卡的《变形记》、马尔克斯的《》、莫泊桑的《项链》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人物。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光和影
邵燕祥
路易·艾黎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过一种中国诗选的英译本,书名叫《中国的光和影》,当时我不懂这样命名的深意,后来才慢慢悟了出来。
他大约在30年代就到中国来,抗日战争时期参与发起“工(业)合(作)组织”的活动,救助我国失业工人和难民。
半个多世纪,他对中国社会的沧桑之变是身历亲经的。
沉淀在他的印象和记忆中,应该就是光和影的错杂斑驳。
推广到世事人情,审美对象,无不可以光和影概括之。
他所选的诗,是诗人们眼中的光和影,也是他们心中的光和影,不过,光、影的强烈度和清晰度各各不同而已。
这只是我一己的猜度和私见,是不是符合艾黎先生的原意,还待证实。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也才有影。
光影相衬,有对比,有烘托,才产生审美效果。
没有一丝光照,也就没有影子,完全漆黑一片,就无审美可言。
个别画家在纸或画布上涂一片黑,加个标题,说是美术作品,那是矫情。
当然,如果标题加得好,可以另有会心,但那是文字的力量,与绘画艺术无关,而且是可一而不可再的。
据说近五十九年不遇的岁首大雪后,出了太阳,踏着刚刚扫出的小径走,仰望冰天,平视雪野,天地如一幅大画。
阳光在积雪的反射下,倍觉刺眼。
看近处,或密或疏的小树条子,投影到积雪上,显着微微的蓝色;那雪上偶见的一串脚印,洼处也是蓝的。
说是蓝,是我的感觉,也许是在一片白茫茫包围中的错觉。
但我若是画家,画我所见的雪后阳光,我就要用蓝色——蓝灰色来点染那深深浅浅的树影,以及脚窝子背阴处的暗影。
这叫写实,还是写意?
这些,在从事美术的人,甚至具有美术天赋的人来说,恐怕连常识都算不上,是本能,是凭直觉就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美的蕴涵。
我活了七八十年,却好像头一次发现,只是因为从不注意及此。
小时候似乎还关注过一朵花的花瓣花蕊,一片叶和另一片叶的不同,一只鸟羽毛的颜色和光泽,不为写什么,也不为画什么,好奇于天工的精致,心折于冥冥之中的创意,但也浅尝辄止了。
后来经过的时代,先是听说要走出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后来向往战场沙场,告别“杨柳岸、晓风残月”,从“大江东去”走向“假大空”……一切身外之物,都是走马看花,哪有时间和闲情去“细数落花因坐久”?
进入老境,无力奔走,这才恢复了一点童心,还在下雪的日子以前,有时独坐“卖呆”,望着窗外叶子落尽的树枝和藤蔓,不经意地以手摹仿,原来汉字书法的波磔笔划跟自然界里的线条如植物枝蔓的曲直收放虬蟠旁逸颇有相通之处,当然不是植物临帖学书,而是书法的用笔可以从各种自然现象取得借鉴。
我偶然见过散文家、翻译家钱歌川先生写的英文,从每一个拉丁字母及其连缀间,我居然看到了汉字书法的笔意笔姿,曾使我大为惊异。
当时曾想,如果让钱先生用毛笔书写成篇的英诗或语录,当另有一番天地,绝对不下于洋人以熟练的花体书写的美感。
可惜这个建议还没向先生提出,就传来他谢世的消息。
这是题外的闲话。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与对自然界山水云岚日月晦明风雪雨雾草木翎毛的观察和体悟分不开。
更不用说从神农氏到李时珍对百草药材的选择去取,更要亲验实证,“格物致知”。
所以千百年来一句“天理人情”,既是书面语,也已经是口头语中词汇。
天理,应该就是自然界和自然物客观存在的发生、生长规律,是违拗不得的。
人们面对自然时,耍不得骄横,而要认识它。
人情呢,那是社会人文中的“天理”。
有一句话,跟“顺乎天理人情”相对的,叫做“伤天害理”,在习惯上,它首先倒并不是指的违反自然规律,而是指的悖逆人心,违反一般为人道德的恶行。
我想,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民”是相通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现在推崇传统,大讲“天人合一”,故也不避陈腐,翻出这句老话儿一说。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人眼中的“光和影”相较而言,诗人心中的“光和影”指诗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思考及艺术地反映。
B.有光的地方就有影,也才有影。
光影相映相衬相互协调,才能产生美。
C.蓝色的树影、蓝灰色的暗影是“写实”,是凭直觉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美的蕴涵。
D.就钱歌川书写的英文与汉字书法而言,前者是“影”,汉字书法是“光”。
17.阅读⑧⑨⑩三段,请概述“天理人情”的内涵及作者对其所持的态度。
(4分)
18.文章以“光和影”为行文线索展开。
请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5分)
19.本文语言极具特色。
请以第⑤段为例,任选两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6分)
六、(12分)
20.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出上联对下联的内容,今年也一样。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了一副很有意味的上联,请你结合已有的知识,对出下联。
(4分)
上联:
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
2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
①对此他曾作诗纪之;“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
”
②所以他常常宁愿肉体受饥寒也不愿精神受痛苦。
⑧爱书是读书人的天性。
④他与夫人在杭州时,有一次夫人拿出十元钱叫他去买米,半路上却拐进了书店,见有一套心爱之书,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及至他看着书回了家才发觉手中的书是用买米的钱换回来的。
⑤每当经过书铺,看到价钱贵买不起的好书,夜里就会形诸梦寐。
⑥作家郁达夫也因买书而深感痛苦,他在《浓春日记》中写道;“经济不充裕,想买的书不能买,所感受的痛苦,比肉体的饥寒还要难受。
”
⑦清代才子袁枚酷爱读书,但因家贫却常常不能如愿。
答:
(序号)
22.近期,人民出版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篇目成为网络热点。
据了解,这次减少的有鲁迅作品《阿Q正传》、《药》等篇目,同时减少的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香菱学诗”等内容。
也加入了一些如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篇目。
你对教材篇目的这一变化有什么看法?
(4分)
答: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1)我相信,每个雨滴飘落/就有一朵花儿生长……/我相信,即使最漆黑的夜晚/也会有蜡烛发出明亮的光……//我相信,即使暴风雨在狂怒咆哮/最微弱的祈祷也会被听到/我相信,有人在某个伟大的地方/听到了每一个字
(2)我不相信假花有诱人的芬芳/我不相信泥窑里有耀眼的金矿/我不相信石头可以开花/我不相信荒漠里有绿色的戎装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取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宜昌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D(晕yon车)
2.B(A察言观色,C精粹,D哈密瓜)
3.D(A“蓄意”感情色彩有误;B“驱除”应改为“祛除”。
因为祛除用于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
C“设身处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不合语境。
D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
)
4.A(应为“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暴力”)
5.C(A.成分残缺,应在“添加剂”的后面加上“的专项活动”B.语序不当D.两面对一面造成搭配不当)
6.D(A是对《剥洋葱》这部作品的理解而不是对这一“概念”的理解;B偷换概念。
C不是在“阅读中”,而是“作者在创作中”。
)
7.B(“重建了”使用错误,原文是“新开端”)
9.C(A是真正的忏悔,作品的写法是“是纳粹德国数十年的语言和道义毁损之后的新开端”,可见他的主张是与“纳粹主义”有着本质不同的;B原文是“颇似自传的作品”,D这是在发表《剥洋葱》之前的”1992年针对他的另一部作品《铃蟾的叫声》所作出的评价)
9.其作品表现出了公认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所引发争议的伦理价值。
(一点1分)
10.D(称呼)
11.B(①④⑥是直接表现)
12.C(错在“始终不敢发动叛乱”,原文意思是趁他歇班时发动了叛乱。
)
13,
(1)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被动句式1分),许褚用右手并力划船(“棹”1分),总算才(1分)渡过了河。
(2)曹操回头(1分)指着许褚,许褚瞪眼(1分)看(1分)马超。
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
(大意1分。
共4分)
(3)征南将军(曹仁)是(1分)朝廷重臣,他屈尊叫你,你因为什么要推辞(1分)呢?
(大意1分。
共3分)
14.
(1)温诗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着眼于听觉;(或“侧面烘托音乐的动人魅力”。
)(2分)李词情景交融(或“触景生情”),着眼于视觉,具有拟人化色彩。
(2分)
(2)抒发别离之怨:
头一句写女主人公因思念而寻梦却又寻梦不成的忧怨,第二句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第三句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突出女子的思念,第四句写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
通篇写“怨”,却无一字着“怨”,情在景中,深见功力(4分。
言之成理即可。
)
写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
首句写中夜不能寐。
后三句暗写弹瑟:
第二句写弹奏时的环境气氛,第三句写弹瑟时雁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而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
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
弹奏者则如梦方醒,怅然若失。
结合诗题“瑶瑟怨”,音乐之意境仍是为抒情服务,衬托人物愁怨的内心世界。
(4分,言之成理即可。
)
15.
(1)朝如青丝暮成雪汩余若将不及兮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聂绀弩
(3)《百年孤独》
16.C(应为“写意”。
)
17.一方面,天理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物客观存在的发生、生长规律,人情是指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和做法;(1分)作者主张认识自然,顺应自然。
(1分)另一方面,民心人情即“天理”,(1分)作者主张为政者应顺应民心(或:
不要“伤天害理”、“悖逆人心”)。
(1分)
18.答题要点:
(1)由路易·艾黎中国诗选的英译本引出“光和影”的话题,阐明观点。
(2、再写雪景(自然)中的“光和影”,
(2)再写文化艺术中的“光和影”。
(4)最后写天理人情(或“社会生活”)中的“光和影”。
(前三个要点各1分,第四点2分,共5分。
综合表述亦可。
)
19.
(1)语言典雅:
选用了诸如“蕴涵”“浅尝辄止”“象牙之塔”“走马看花”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2)句式灵活;整句散句结合,散句自由活泼,而富于变化,整句格式整齐,而声韵和谐,气韵贯通。
(整句如“好奇于天工的精致,心折于冥冥之中的创意”)(3)恰当运用了排比、引用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举例:
“一朵花的花瓣花蕊,一片叶和另一片叶的不同,一只乌羽毛的颜色和光泽”的排比,使内容丰富而集中。
“杨柳岸、晓风残月”“细数落花因坐久”等引用丰富了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