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137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7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docx

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修改稿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交流·研讨】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化学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发他们思考和讨论,再引导他们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这一角度走进化学科学。

另外,本活动的设置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促使学生真正融入本节课的学习。

【评价量规】问题比较开放,凡交流答案的同学皆+2分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合成氨、合成药物、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展开讨论,是学生体会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评价量规】回答正确+1分。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的介绍,让学生关注化学史发展的整体脉络,透过史实看到化学发展的核心线索—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至今,化学始终沿着原子学说这一主线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评价量规】

【思考1】能描述即可不必记忆,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1分。

【思考2】给学生5分钟时间记忆,开展记忆性竞赛,思考1能准确记忆+3分,不够熟练但正确+2分,出现一处错误+1分。

【思考3】能描述即可不必记忆,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1分。

【资料在线】

【设计意图】介绍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获奖成果,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化学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特征: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深入对物质的研究;化学研究正在与其他科学领域研究相结合。

介绍我国化学家的主要成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他们将来从事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研究。

【评价量规】能准确描述5条以上+3分,能准确描述前两条的+2分,只能描述一条的+1分。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设计意图】化学未来发展的角度再谈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化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体现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评价量规】5个空全部正确+3分,错误一个得+2分,错两个+1分。

第1章第1节学习过程评价量规

班级学生姓名 得分

编号

项目

标准

赋分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平均得分

1

学习

态度

主动、刻苦认真

30

较认真,基本能坚持学习

25

有时认真,有时分心

10

2

知识

掌握

本模块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好

30

本模块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一般

20

本模块知识和技能有很多缺陷

10

3

发现、或思考、或提出问题

积极思考,能发现或提出问题

20

能思考,但不能积极提出问题

15

思考较少,不敢大胆提问

10

4

参与课堂教学或小组活动

积极参与

10

参与部分

6

较少参与

4

5

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合作很好

10

难够合作

6

较少合作

4

总评

今后个人努力设想:

 

第1章第1节基础过关题答案及解析

1.选B。

【解析】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和制造分子,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A正确;化学的研究层次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不会制造原子,B不正确;烧制陶瓷、冶金、酿酒等过程中均有化学变化发生,C正确;化学研究的过程不仅是认识分子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一些分子,D正确。

2.选A。

【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学科,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变化,而原子数目和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3.选B。

【解析】A项涉及火药的爆炸;C项涉及物质的燃烧;D项涉及铁矿石转变成钢,都有新物质生成;B项说的是铁杵的直径由大到小,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选C。

【解析】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人们把物质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学说叫做原子—分子论。

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使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

5.选A。

【解析】近代化学发展的四个重要里程碑;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化学元素概念——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量子化学理论是现代化学理论,它对近代化学的发展无影响。

6.选C。

【解析】无水硫酸铜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7.选D。

【解析】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本身不变,而原子弹爆炸是核变化,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原子弹的爆炸不属于化学变化;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但是任何变化都要符合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但不能制造新的原子。

8.选C。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随着人们的利用会消失,且不会再生;而氢气燃烧热值高,无污染,且来源广泛可再生;酒精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的秸秆、果实等发酵制得。

氢气、酒精与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均属于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9.选D。

【解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0.选B。

【解析】分子是组成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微粒。

11.选C。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随着人们的利用会消失,且不会再生;而氢气燃烧热值高,无污染,且来源广泛可再生;酒精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的秸秆、果实等发酵制得。

氢气、酒精与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均属于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12.选D。

【解析】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造成各种有毒气体,造成更严重的大气污染;废弃塑料埋于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危害农业生产;废弃塑料倾倒在海洋中,会给海洋生物造成很大危害,甚至会污染海洋;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是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最好的办法.

13.选D

14.选D。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原子守恒,即原子核不变。

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所以质子和原子结构的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15.选B。

【解析】应该是中国科学家。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交流·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对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回顾,了解研究物质性质常用的四种基本方法。

【评价量规】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全对的小组+3分;对两个的小组+2分;只对一个的小组+1分。

二、钠的性质

【观察·思考1】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使用观察法解决【观察·思考1】中以下问题

(1)实验室里一般怎样保存钠?

(2)如何取钠?

简述操作过程。

取用一小块钠后剩余的钠块如何处理?

(3)通过观察可知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密度、硬度、颜色)

【评价量规】学生交流答案,全对的同学+3分;答对两个的同学+2分;对一个的同学+1分。

【观察·思考2】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2】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进一步的了解,观察除了眼看、手触外还包括耳听鼻闻、借助仪器等。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量规】学生交流答案,现象、解释、方程式全对的同学+3分;答对两个的同学+2分;对一个的同学+1分。

【活动·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明白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反应中的意义。

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组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探究对你有什么启示?

(2)钠开始燃烧时,立即撤掉酒精灯反应继续,说明反应为反应(放热/吸热)

(3)实验室中的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钠能否保存在汽油里?

CCl4?

为什么?

(提示:

ρCCl4>ρH2O,ρ汽油<ρNa)

【评价量规】小组代表交流答案,

(1)正确+1分;

(2)正确的+1分;(3)正确的+3分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机会使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来验证对化学性质的推测,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同时初步体会分类法和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评价量规】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且能积极动手+5分;能准确描述第1个问题的实验现象的+2分,写对第1个问题方程式+1分;能准确描述第2个问题的实验现象的+2分,写对第2个问题方程式+2分。

三、钠的存在及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不同途径。

【评价量规】开展记忆性竞赛,用途背诵全面且顺畅的同学+2分,能背诵但不顺畅+1分

【交流·研讨】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对本节课学习做一小结。

研究钠的性质主要运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通过与铁性质的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比较法和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的重要性。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钠评价量规

班级学生姓名 得分

编号

项目

标准

赋分

自我评价

组内互评

教师评价

平均得分

1

学习

态度

积极主动地反思以往的学习过程,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进取心,勤奋刻苦,不断进步

20

较认真,基本能坚持学习

15

有时认真,有时分心

10

2

动手

实验

认识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且能积极动手

20

认识基本实验仪器,能动手,但不大胆

15

认识基本实验仪器,较少动手,怕实验

10

3

实验

现象

的观察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20

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10

观察实验只是看热闹,不能描述出实验现象

5

4

回答

问题

能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回答问题,并能提出问题

20

能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回答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15

观察实验只是看热闹,不能描述出实验现象能积极思考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

10

总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你还有哪些钠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基础过关题答案及解析

1.选B。

【解析】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这些都属于观察法。

2.选C。

【解析】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是:

“浮、熔、游、响、红”,主要说明的是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低、化学性质活泼等性质。

3.选A。

【解析】根据4Na+O2====2Na2O,2Na+O2

Na2O2,可知等质量的钠生成过氧化钠时耗氧多,生成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大。

4.选D。

【解析】实验后剩余的钠应该放回原试剂瓶中,A正确;钠与水反应时熔化说明该反应放热,钠在水中能熔化也说明它的熔点较低,B正确;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C正确;将金属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同时放出氢气,D错误。

5.选C。

【解析】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保存钠时必须隔绝空气和水,常保存在煤油中,A错误;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得到Na2O,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物是Na2O2,B错误;金属钠是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变暗,C正确;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D错误。

6.选C。

【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是黄色的火焰,A不正确;钠放置在空气中表面生成白色的Na2O,B不正确;钠由于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要用煤油隔绝空气进行保存,C正确;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以证明的是钠的熔点低、密度小于水等,但是不能证明钠的硬度小,D不正确。

7.选C。

【解析】钠与水反应时,“浮”说明密度小,“熔”说明熔点低,“游”说明置换出氢,金属活动性强;用小刀切割金属钠时,说明钠的硬度小。

8.选C。

【解析】Na投入澄清石灰水中和水反应,不会置换出Ca,如果石灰水为饱和溶液,反应热和c(OH-)增大会引起Ca(OH)2晶体析出。

9.选D。

【解析】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不能使石蕊变红,只能使其变蓝;钠先与盐酸中的H+反应;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生成H2,由于无氧气存在,不能燃烧;用铝箔包住的钠除与水反应生成H2外,Al与生成的NaOH反应也会产生H2,故后者产生的H2多。

10.选B。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

2Na+2D2O=2NaOD+D2↑,可知9.2g金属钠完全反应产生0.2molD2,一个D原子中含1个质子、1个电子、1个中子,故选B。

11.选AD。

【解析】自然界中没有钠,因为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

所以A正确。

钠原子有强的还原性,钠离子没有还原性有弱的氧化性。

钠置换金属应该在熔融态中进行,溶液中钠与水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

12.【答案】银白色过氧化钠黄软2Na + 2H2O = 2NaOH + H2↑ ;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FeCl3+ 3NaOH = Fe(OH)3↓+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13.【答案】

(1)2Na + 2H2O = 2NaOH + H2↑

(2)2Na + 2HCl = 2NaCl+ H2↑

(3)2Na + 2H2O = 2NaOH + H2↑CuSO4+ 2NaOH = Cu(OH)2↓+Na2SO4

14.【答案】

(1)受热时汽化,其蒸气将试管内空气排尽,起保护气作用 

(2)白

(3)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由氢气、汽油蒸气、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4)2Na+2H2O+Fe2+=2Na++Fe(OH)2↓+H2↑

【解析】解该试题的关键是明确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钠先与水反应,所得产物再与盐溶液反应。

同时注意反应过程中的某些物理知识,如反应放热、汽油汽化等。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2课时钠的氧化物

【知识回顾】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CaO的知识,为表格中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作为铺垫,降低难度。

【评价量规】每写对一个方程式+1分。

 一、Na2O2的性质

【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室中保存的过氧化钠可知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及保存方法。

【评价量规】正确+1分

【实验·探究1】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记录实验现象并解决以下问题:

1.溶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

2.请设计实验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试管壁发热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着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评价量规】小组学生代表描述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小组每位同学+2分。

小组讨论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每答对一题+1分,第四个问题+2分。

【实验·探究2】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思索以下问题

1.棉花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评价量规】答对第一个问题+1,第二个+2分

二、Na2O2的用途和保存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1和2的反应让学生学会使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量规】每答对一个问题+1分,思考题+2分

三、Na2O和Na2O2的性质比较

【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法总结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①化学式与结构组成②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③化学性质如制备,与H2O、CO2、盐酸反应,漂白性

【评价量规】小组代表交流答案,全部正确+5分,有两处错误-1分,有三处错误-2分,有五处错误不得分。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基础过关题答案及解析

1.选A。

【解析】CO2、H2O与Na2O、Na2O2均能反应,但与Na2O2反应时能产生气体,不过因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O2也是气体,故CO2和Na2O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2O2反应则会产生气泡且有明显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错误;Na2O2比Na2O稳定,故C项错误;D项中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溶液中,均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溶液变为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最后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故D项错误。

2.选A。

【解析】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氧气生成,不能作为供氧剂,A错;Na2O和Na2O2均可与水反应,B正确;氧化钠不如过氧化钠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就可以转化成过氧化钠,C正确;二者都是钠的氧化物,而钠是一种金属,D正确。

3.选A。

【解析】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氧气生成,不能作为供氧剂,A错;Na2O和Na2O2均可与水反应,B正确;氧化钠不如过氧化钠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就可以转化成过氧化钠,C正确;二者都是钠的氧化物,而钠是一种金属,D正确。

4.选A。

【解析】钠着火应用沙土灭火,所以B错误。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所以对鱼苗有伤害,所以C错误。

过氧化钠投入酚酞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所以D错误。

5.选D。

【解析】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O2,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Na2O2与H2O反应放出O2,除去水蒸气时引入了杂质O2,B错误;Na2O2与H2O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C错误。

6.选C。

【解析】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后发生以下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该反应产生的O2使气球a膨胀,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中的气体膨胀,导致U形管c端水位下降,d端水位上升。

7.选A。

【解析】钠特殊应放回原试剂瓶。

8.选C。

【解析】向烧碱溶液中加入Na2O2发出反应:

2Na2O2+2H2O=4NaOH+O2↑,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消耗部分水后有NaOH固体析出,恢复原温度后仍为饱和溶液,故溶液pH、c(Na+)均不变。

9.选C。

【解析】钠与水溶液反应规律:

有酸先与酸反应,无酸再与水反应,能否继续反应看氢氧化钠。

所以A、B错误。

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C错误。

钠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自然界中不存在钠。

10.选A。

【解析】涉及的反应有:

2NaHCO3

Na2CO3+CO2↑+H2O,

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CO2+2NaOH=Na2CO3+H2O,基于CO2与NaOH的反应,则先让CO2与Na2O2全都反应,若剩余Na2O2,则再与H2O反应。

2molNaHCO3受热分解产生1molCO2,已足以把Na2O2反应掉,故残留固体只有Na2CO3。

11.【答案】

(1)①2Na+O2

Na2O2②4Na+O2=2Na2O2

(2)2K2O2+2CO2=2K2CO3+O2↑

【解析】

(1)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常温时产生白色的氧化钠;

加热时产生浅黄色的过氧化钠。

(2)可仿照Na2O2与O2反应写出K2O2与O2的反应。

12.【答案】

(1)Na2O2+SO2=Na2SO42Na2O2+2SO3=2Na2SO4+O2↑

(2)高 

(3)3∶4∶1

【解析】本题考查了Na2O2的性质。

(3)只有CO2与Na2O2反应,且由方程式知每2体积CO2参与反应放出1体积O2,体积减小1体积。

假设反应前均为3体积,反应后体积变为原来的8/9,可知有2体积CO2反应,生成1体积O2,则有:

V(N2)∶V(O2)∶V(CO2)=3∶4∶1。

13.【答案】

(1)H2O CO2 O2

(2)CO2+2OH-=CO32-+H2O

(3)Na2CO3+Ca(OH)2=2NaOH+CaCO3↓

【解析】E、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均含钠元素,应该联想到常见的NaOH、Na2CO3、NaHCO3等,再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既能生成碱性物质,又能生成气体单质D,可初步认为D为O2、C为Na2O2、A为H2O、B为CO2、E为Na2CO3、F为NaOH,将所推出的物质代入题中进行验证可知完全正确。

14.【答案】

(1)CaCO3+2HCl=CaCl2+CO2↑+H2O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气体

C

过氧化钠

反应生成O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为证明Na2O2可作供氧剂,即证明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则装置A应是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反应原理CaCO3+

2HCl=CaCl2+H2O+CO2↑);B为除杂装置,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气体;C是主体反应装置,Na2O2与CO2和水蒸气反应,产生O2;D为吸收剩余的CO2气体的装置,选择NaOH溶液吸收;F是收集并验证O2存在的装置。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3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做好铺垫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1】和【实验2】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闻氯气的气味?

(2)氯气的物理性质及收集氯气的方法

【评价量规】学生交流答案,答对

(1)的同学+2分;答对

(2)的同学+2分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预测氯气的性质

【设计意图】运用分类的方法,与氧气的性质比较预测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评价量规】小组讨论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比较完整的小组每人+3分,其他小组补充一条+1分,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学+1分。

【实验探究1】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实验和观察并解决以下问题

(1)氯气与铁、铜、钠、氢气反应的实验现象

(2)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评价量规】学生交流答案,

(1)每答对一条实验现象的同学+1分;

(2)每写对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同学+1分。

总结中的三个问题每空1分。

【实验探究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实验基础上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进行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氯气通入各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2)通过a、b对比实验验证氯气有漂白性吗?

如果没有那么有漂白性的物质是什么?

(3)c、d中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评价量规】三个问题全部能答对+5分,答对两个+3分,答对一个+1分。

总结中没空1分。

【身边的化学】氯气与碱的反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的意识。

通过阅读掌握以下问题:

(1)学会书写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分别是什么?

(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化学方程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此方程式能证明什么问题。

(4)漂白粉失效原因的两步化学方程式

【评价量规】

(1)书写正确+2分,答对

(2)+1分,写对(3)+2分,答对(4)+2分。

认识氯气课堂评价量规

内容

评价要求

需努力

踊跃举手

发言的次数

9

6

3次及以下

实验过程

动手能力

在小组中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

在小组中有时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