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325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docx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年9月17日,图示甲国发生8.3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读图回答1~3题。

1.甲国附近海域的洋流是(  )

A.自北向南流、暖流B.自南向北流、寒流

C.自北向南流、寒流D.自南向北流、暖流

2.甲国沿海多雾,主要发生在(  )

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

3.甲国北部海域靠近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大地震后,渔场消失

B.渔场的形成是因为寒暖流交汇

C.渔场的形成是因为该处有众多河流汇入

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产量下降

【解析】1选B,2选A,3选D。

第1题,从陆地轮廓可以判断甲国是智利,附近洋流是秘鲁寒流。

第2题,寒流多在夏季产生雾,是由于夏季陆地温度高,寒流降温,形成雾。

第3题,秘鲁渔场是由于秘鲁寒流是上升流造成的,不会因为地震发生就消失,但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产量就会大幅下降。

  (xx·廊坊模拟)下图为某海陆位置局部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

读图,回答4、5题。

4.该陆地的沿海海域(  )

A.有大量淡水流入B.有暖流经过

C.有寒流经过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5.该海域沿岸气候的分布特点是(  )

A.沿23°S纬线呈东西带状分布

B.在23°S沿岸附近呈点、面状分布

C.从23°S向南呈狭长带状分布

D.在23°S沿岸向南北呈狭长带状分布

【解析】4选C,5选D。

第4题,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区域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陆地淡水流入海洋的极少。

从图中数据得出,沿海水温低于同纬度外海水温,说明沿岸有寒流经过。

第5题,受副高和沿岸寒流的影响,该海域沿岸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特点是在23°S附近向南、向北延伸,呈狭长带状分布。

  (xx·泰安模拟)下图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若图中①处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则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流流经海域,海水温暖

B.寒流流经海域,冷海水上泛

C.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D.不受洋流影响,风平浪静

7.下列有关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洋流造成附近海域多台风活动

B.乙洋流所在海域船舶向东航行,顺风顺水

C.丙洋流带来丰富饵料,该海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D.丁洋流沿岸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解析】6选C,7选B。

第6题,从洋流分布示意图中可知寒暖流在①处交汇,海水发生扰动,将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生长旺盛,鱼类饵料丰富。

第7题,台风不是由洋流造成的;乙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受西风影响,向东流动,此处向东航行的船舶顺风顺水;丙洋流不是上升流,不能把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故该海域不能形成著名渔场;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xx·武汉模拟)读太平洋沿某一纬线表层水温变化简图,回答8、9题。

8.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  )

A.60°N纬线B.30°N纬线

C.30°S纬线D.60°S纬线

9.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B.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其海平面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

D.因受洋流和纬度因素影响,2月、8月水温差异大

【解析】8选B,9选B。

第8题,由图中2月和8月等温线分布可知,8月表层海水温度高,2月表层海水温度低,说明其位于北半球;再根据表层海水温度较高(2月在10℃以上)可知其纬度较低,故B选项正确。

第9题,由图中等温线分布可知,a处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地区,说明其受寒流的影响;b处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地区,说明其受暖流的影响,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地区(温度低的海域)凸出;c海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海水温差较大;图中2月与8月等温线表示的是同一纬线上的情况,因此水温差异不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xx·郑州模拟)读大西洋局部海域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甲洋流由赤道南侧流向赤道北侧是(  )

A.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而形成的

B.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由亚马孙河大量淡水流入海洋而形成的

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1.乙地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水汽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解析】10选B,11选C。

第10题,巴西东部海域的洋流受陆地的阻挡,使南赤道暖流中有很大一部分穿过赤道向北流,与北赤道暖流合并,形成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

第11题,暖湿空气流动到温度较低的下垫面(本格拉寒流)时,易凝结成雾。

【知识拓展】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

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

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28分)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

(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

(3)指出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减慢,请说明原因。

(4)某年丙海域温度异常升高,说出该现象的名称并简述该现象对丙海域附近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

(1)题,根据海陆轮廓即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南美洲南部,洋流名称容易得出。

(2)题,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取决于其性质。

第(3)题,结合洋流流向即可判断。

第(4)题,丙海域为秘鲁沿海,其温度异常升高说明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

(1)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

(2)①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了甲地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②为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促使了乙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3)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和航行方向相反。

(4)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东南信风减弱;海域出现大量死鱼;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13.(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

(1)解释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原因。

(2)选择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并解释原因。

(3)总结德雷克海峡洋流流速的空间变化规律。

【解析】第

(1)题,从所处风带、下垫面摩擦力大小解释西风漂流带来狂风巨浪的原因;结合图示德雷克海峡相对位置,运用狭管效应理论解释其风浪更大的原因。

(2)题,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是风浪稍小的季节。

风速的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从季节气温空间分布特点找出气压梯度力较小的季节。

第(3)题,从表格数据总结洋流流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即可。

答案:

(1)位于常年盛行西风带、基本是海洋,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阻挡作用较小;受北部南美大陆和南部南极半岛的阻挡作用,海峡狭管效应明显,进一步加大了风浪。

(2)夏季。

原因:

夏季南北温度普遍较高,气压梯度力小,西风强度较小,海上风浪变小。

(3)北部流速快,南部流速慢;表层流速快,深处流速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受地质作用影响,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

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张家界和黄山风光图片以及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

完成1~3题。

1.根据图片判断,景观图中山体岩石类型分别是图中的(  )

A.c bB.a bC.b aD.a c

2.根据图片判断,形成黄山山体岩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侵蚀、重熔再生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C.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3.形成张家界的峰林、黄山的“怪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风化作用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流水堆积

【解析】1选B,2选B,3选A。

第1题,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的判读。

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石英砂岩为沉积岩;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主要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示意图中a通过变质作用形成c,说明c是变质岩;岩浆可形成b,说明b是岩浆岩;则a为沉积岩。

因此张家界和黄山的岩石类型分别是a和b。

第2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判读。

组成黄山的岩石为花岗岩,主要是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岩石圈内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

第3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判读。

张家界的峰林是经流水侵蚀作用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而黄山的“怪石”是花岗岩经球状风化形成的。

  冻融分选作用是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

碎石导热率大,先冻结,水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产生分离。

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

读图回答4、5题。

4.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0℃上下波动

5.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B.巴西高原

C.南极洲D.亚马孙平原

【解析】4选B,5选A。

第4题,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

由图示可看出:

该地地形平坦;发生冻融作用,气温应在0℃上下波动;有充足的水分,形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所以该地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

第5题,本题考查区域特征的判读。

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寒气候,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气温太高,没有冻融作用;南极洲气温太低,冰川广布,融化作用较弱,且缺少裸露岩石。

  (xx·聊城模拟)读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回答6、7题。

6.①处的岩石类型和形成的直接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变质岩、变质作用

B.沉积岩、冷凝作用

C.岩浆岩、侵入作用

D.沉积岩、固结成岩

7.关于图中信息及其推断正确的是(  )

A.②处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

B.③处表示断层构造

C.④处多地下水和油气资源的储存

D.⑤处气温常年低于0℃,季节性积雪广布

【解析】6选D,7选A。

第6题,①处的岩石是古地中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

第7题,②处表示古地中海两侧的地壳相向运动,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

③处表示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峡谷。

④处地壳隆起,地下水不易储存。

⑤处气温常年低于0℃,永久性积雪广布,而不是季节性积雪。

  (xx·广州模拟)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

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  )

A.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D.沉积作用

9.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  )

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

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

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

D.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

【解析】8选B,9选C。

第8题,图中地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即有褶皱分布,且有明显的断层存在,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第9题,首先在地势低洼处,由于沉积作用,先后形成1、2、3、4沉积岩地层,后因地壳运动,地层弯曲变形,甲处地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构造,甲处位于断层上升一侧,地壳抬升,又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所以缺失3、4地层。

【知识拓展】地质作用过程图的判读

(1)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3)地层出现缺失,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②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4)侵蚀面上覆盖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如下图)。

(5)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

  (xx·九江模拟)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10、11题。

10.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1.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4~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18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8~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10选C,11选C。

第10题,根据文字材料叙述,“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则海岸向海洋扩张。

甲、乙、丁三处公元4世纪以后的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在公元4世纪以后都经历了海水侵蚀,只有丙处海岸随着时代的推移,一直在向海洋深处延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

第11题,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

乙地海岸线4~12世纪向海洋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xx·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图1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

以前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图2),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

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

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材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

(2)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

【解析】第

(1)题,“水石”是翡翠石料,翡翠是岩浆岩经高压变质形成,可从岩浆岩、变质岩成因分析;在河床上形成如图2所示的“水石”,还需经过流水的外力作用。

(2)题,从气候对河流水量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

(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2)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10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水位低,“水石”显露,便于采石。

13.(能力挑战题)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30分)

  下图中A山海拔2180米,具有顶平、坡陡的外观特征。

A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山下生气盎然,猴子的吱吱叫声和金刚鹦鹉的鸣声此起彼落,四周覆盖着棉花糖般的云,边缘攀爬着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上百条瀑布飞溅。

(1)解释A山形成“顶平、坡陡”外观特征的地质过程。

(2)据图简述A山山顶气温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3)简述A山多瀑布的原因。

(提示:

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

(1)题,由材料可知,A山顶部主要由砂岩构成,属于沉积岩,所以砂岩形成时,地势较低,先经历沉积作用,然后经过地壳运动,岩层隆起抬升,形成坡陡的断块山。

(2)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山脉位于赤道附近,地处终年高温的热带,由于此山海拔超过2000米,所以随着海拔上升,气温降低,因而终年温和,年温差小;但正是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比较稀薄,透明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所以日温差较大。

第(3)题,该山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度升高,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全年降水丰富;从地形上来说,该山顶部平坦,集水面积大,地表径流众多;A山四周为断崖,落差大,所以多瀑布。

答案:

(1)先沉积作用,后地壳运动隆起抬升。

(2)特点:

①终年温和;②年温差小;③日温差较大。

原因:

①地处热带,由于海拔超过2000米,所以随着海拔上升,气温降低,因而终年温和,年温差小;②由于海拔较高,所以日温差较大。

(3)大气环流:

地处低纬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地形:

顶部平坦,地表径流众多;A山四周为断崖,所以多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