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446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docx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的优势。

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难点)4.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地貌:

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②气候:

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文:

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

①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②长江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易错警示] 水文特征不同于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侧重对河流外貌特征的描述,如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状况、弯曲状况等;水文特征主要是对河湖内部特征的描述,如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等。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

成三大经济区

(2)城市化水平较高:

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①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长江三

峡工程

③存在的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④整治的重点:

上游地区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⑤措施

(2)中游地区

②问题及原因

a.问题:

洪水灾害。

b.原因

③整治重点: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④具体措施

(3)下游地区

①优势

②存在的问题: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③整治重点: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④具体

措施

[自主诊断]

(1)长江因其流域面积广大而水能资源丰富。

(  )

(2)长江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南北差异大。

(  )

(3)长江流域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分布不协调。

(  )

(4)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发电。

(  )

(5)西电东送能有效减轻长江下游地区的环境污染。

(  )

【提示】 

(1)× 长江流域因其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且河流流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2)× 长江流域大多数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东西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 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

(4)× 三峡工程的首要作用是防洪。

三峡工程利用其巨大的库容来拦蓄洪水,减少上游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

(5)√ 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可减少长江下游地区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从而减轻环境污染。

[合作探究·攻重难]

长江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交流】

(1)长江流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

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2)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

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评价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提示】 

(1)亚热带季风气候。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

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

(2)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大峡谷,陡然降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及矿产资源,如攀枝花的铁和钛、六盘水的煤、自贡的天然气等;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和铜、大余的钨、水口山的铅锌、冷水江的锑等;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归纳总结] 

1.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自然环境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复杂。

地形地貌

主要地

形区

干流自上游至下游依次经过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貌

地貌千姿百态、地形类型复杂,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均有分布

气候

亚热带

季风

气候

温和湿润,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但春季低温、夏季伏旱,对农业生产不利

水文

水系

水量

巨大,居我国首位,径流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1/3

河湖

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流域

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

(2)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外,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

种类

资源状况

水资源

居全国首位,年入海径流量约占我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3

矿产资源

矿种

矿种丰富,已探明矿种110多种

储量

储量占全国80%以上的有钒、钛、磷、石棉等

储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等

水能资源

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共约2.7亿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1.97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40%,其中80%集中在上游地区

森林资源

有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还有面积广阔的经济林和竹林,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旅游资源

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经济区 

经济区中心

主要港口

主要工业部门

商品粮基地

主要农产品

上游经济区 

重庆

重庆、宜宾、涪陵、万州

电力、机械制造、钢铁、有色冶金、飞机制造等

四川盆地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淡水鱼等

中游经济区 

武汉

武汉、荆州、岳阳、黄石、九江

钢铁、纺织、造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

江汉平原(粮棉)、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下游经济区 

上海

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上海

化工、纺织、钢铁、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精密仪表等

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方法技巧]

1.河流水能丰富与否的分析思路

2.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大小的分析思路

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回答

(1)~

(2)题。

【导学号:

17952122】

(1)长江流域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2)长江流域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量大,居我国首位 ②流量稳定 ③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B 

(2)B [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且呈南北辐射状分布。

]

2.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

据此回答

(1)~

(2)题。

(1)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流域有六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它们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②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地区 ③长江流域桑蚕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成都平原 ④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甘蔗、长绒棉分布地区

A.②③B.③④

C.①③D.①②

(2)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 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 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A 

(2)C [第

(1)题,长江流域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六个商品粮基地,其中成都平原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肉、水产品生产基地,但它不是甜菜、甘蔗和长绒棉生产基地。

(2)题,长江上游并不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流域、梯级、滚动、综合”是我国流域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

“流域”就是由单个业主负责整个河流或河段的开发;“梯级”就是由业主按规划的梯级方案以及规划确定的开发时序组织实施;“滚动”就是利用母体电站或先期电站开发获得的收益用于后续电站的开发;“综合”就是要充分发挥流域开发的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域开发也提出了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新的要求。

【思考交流】

(1)对流域的综合开发,可以发挥哪些方面的效益?

(2)如何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 

(1)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

(2)流域的综合开发就是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充分发挥流域的综合效益,同时兼顾流域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从而促进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归纳总结]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分析以长江流域为例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

长江流域面积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在综合开发中依据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各河段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开发现状

①农牧业为主

②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

①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②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①商品农业基地

②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

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严重

②水能开发程度低

①洪水威胁严重

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

③建设三峡工程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方法技巧] 水利工程的利弊评价

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经济效益表现为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生态效益表现为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等。

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库区、上游、下游进行,如施工难度大,工程投资大,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的生产、生活设施及文物古迹,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退缩;海水上溯,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读某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

(1)~

(2)题。

(1)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

A.发电B.防洪、灌溉

C.航运D.梯级开发

(2)对该流域土地利用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工业的发展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开挖,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1)D 

(2)C [第

(1)题,由图中箭头可知,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梯级开发。

(2)题,该区的土地要做好规划,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同时要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

2.河流不同河段优势和存在问题不同,因此开发重点和治理策略不同。

据此回答下题。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  )

A.在所有干支流河段大力进行水电工程建设

B.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

C.把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D.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B [长江上游地区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涵养林的建设;二是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

[思维建模·知规范]

 读下面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思路点拨] 

(1)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实施开发治理,反映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图示两区域的发展措施中都有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容。

(2)上游来水快,主要反映了上游坡度大;年降水量丰富,则河流径流量大;下游排水不畅,主要反映了下游地势低平。

【答案】 

(1)因地制宜 保护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模板展示]

(1)根据流域内的自然条件判断流域开发条件

根据经纬网等对流域进行定位;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推断流域的地形特征;结合气候资料推断流域的降水特征;结合降水和地形等信息推断流域的水能开发、航运等条件;结合流域的矿产资源,推断流域适合发展的工业等。

(2)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判断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般根据图中耕地、林地、居民点的变化,推断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流域内是否存在洪涝灾害等问题;根据流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现状,推断流域内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生态环境的变化。

流域开发要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流域整个生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诸多要素的变化。

(3)结合流域开发条件,针对流域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

[对点训练]

图甲是某时期北半球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丙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河流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解析】 第

(1)题,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落差大小,水流速度、有无结冰期,汛期长短等方面分析。

(2)题,根据图甲和图乙分析,B支流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观察图例可知流域内有瀑布和果园,可开发水能和发展旅游业;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

第(3)题,仔细对比地形图和10年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图,结合图例,可发现河流上游坡地开垦现象严重,有些地区出现了裸岩;湖泊面积缩小,湿地退化,湖滨地带成为农田,这是由围湖造田造成的。

毁林开荒、开垦陡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下游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使其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

【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汛期较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2)B支流:

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支流:

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河流下游的环境影响:

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题组1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

读图,回答1~3题。

1.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大支流是(  )

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B.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

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

D.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  )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③⑤

3.长江干流流经我国的(  )

①地势三大阶梯 ②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③三大自然区 ④三个温度带和三类干湿地区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A 2.D 3.A [第1题,长江大的支流自西向东分别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

第2题,图中①为宜宾,②为重庆,③为宜昌,④为武汉,⑤为湖口,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为宜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口。

第3题,长江干流只流经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未流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流经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两个温度带;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三类干湿地区。

]

题组2 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状况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

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据此完成4~5题。

【导学号:

17952123】

4.有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

C.四川盆地经济发展快速

D.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

5.有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均匀 ③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江南丘陵为红壤 ④平原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足,有些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C 5.C [第4题,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有突出地位,60多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第5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

各地的土壤类型与当地的地形尤其是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基本开发殆尽,后备资源不足;广大丘陵山区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水土流失严重。

]

题组3 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6~7题。

【导学号:

17952124】

6.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该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

A.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重点开发旅游业

B.中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发展工农业生产

C.下游疏通河道,改善养殖条件

D.采取梯级开发,多建大坝发电

7.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其形成的区位条件有(  )

①流量大,水位变化小 ②冬季不结冰,全年可通航

③从源头到入海口皆可通航 ④沿途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B 7.B [第6题,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重点开发水能,中游防治水患,发展工农业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流域开发的核心是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第7题,长江上游水流湍急,通航价值低,航运价值受水量、水位变化、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影响。

]

长江下游地区在开发与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导学号:

17952125】

8.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①水污染 ②水土流失 ③大气污染 ④沙漠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9.为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应(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大力发展钢铁、化工等重工业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封山育林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8.C 9.C [第8题,“长江下游”是关键词,水土流失是上游突出的环境问题,沙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第9题,钢铁、化工工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封山育林是上游地区为防治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

]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76 问题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另一方面,要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教材P79 活动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自然方面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

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社会经济方面

水能丰富,为发展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

城市问题突出,环境问题严重

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教材P81 活动

1.

(1)正面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⑤调节局地气候;

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2)负面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

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

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⑦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孳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等。

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针对不同的影响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见下图)。

教材P87 活动

1.长江流域面积广大,在不同的河段,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综合开发的重点不同(见下表)。

河段

开发重点

整治重点

上游

水能资源的开发

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游

商品农业基地的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发展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下游

农村经济的发展、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发展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