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448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8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起重机毕业设计.docx

起重机毕业设计

摘要

起重机的电气设计在大规模生产中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变幅机构;旋转机构;变频器调速;塔式起重机

ABSTRACT

Thecraneintheadvantages.

Keywords:

Change;Rotation;ConverterGovernor;TowerCrane

 

1绪论

1.1起重机的发展简介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塔机起源于欧洲,据记载,1900年欧洲颁发了第一项有关建筑用塔机的专利。

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装有臂架的起重机,第一台原始塔机出现于1912~1914年,1923年制成第一台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1930年德国开始批量生产塔机,并用于建筑施工。

1941年,有关塔机的第一个标准-德国工业标准DIN8670公布。

该标准规定以起重量(t)和起重幅度(m)乘积的起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塔机行业缓慢复苏,目前欧洲生产塔机的国家有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瑞典、丹麦等,主要厂家有法国Potain,德国Liebherr、Peiner、Wolff,意大利Comedil,丹麦Kroll,西班牙Comansa。

在产量、系列品种、技术水平等方面,德国的Liebherr和法国的Potain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Potain目前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中国的工厂生产60多种型号塔机。

载自《中建网/建筑机械化杂志》

我国塔机行业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改革开放和广大人员的拼搏奋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塔式起重机是我们建筑机械的关键设备,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九五"、"十五"规划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十一五"规划预计将会做些调整,但总的发展不会减弱,根据我国塔机发展现状和迎刃国际市场的挑战,塔机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独立的研究体系,开发出高新产品。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就不能随便模仿人家的东西了,否则就会吃官司。

因此,必须独立地开发出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同时要以创新观念为先导,开发出实用、可靠、安全、经济适应市场的好产品。

当然这并非那么容易,还要靠科技,一方面,要利用高新科技求改造、完善、拓宽、提高我国的传统产业,使产品上水平,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科技要面对国情,要向中小城镇乃至乡村普及,开发出适应小城镇建设需要的40TM左右的中小型塔机。

二、根据国情扬弃国外技术,解决自己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塔机行业通过公关,在认真研究国外技术,结合国情实际情况下,研究出不少好产品,如CAD模块化塔机组合设计,起重、布料两用塔机等。

开发过程中,也解决了大功率起升机构的无极变速、PLC控制问题以及长期困扰人们的起升机构乱绳打扭问题等。

以上问题都是自主开发采用国外关键元器件的办法实现的,但知识产权是自主的。

其中塔机的工作状态监控是我国塔机急需解决又必须解决的课题,这需要对国外技术进行扬弃,根据我国的饿国情着力进行研制,如能解决将会大大推动我国塔机技术发展向质的飞跃。

三、按市场规律强强联合,提高制造水平。

目前,企业改革改制正在深入开展,要提高我国塔机整体制造水平以适应国内外对塔机的需要,走强强联合促进集团化发展,不失为有效办法。

当然,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不能搞"拉郎配",其中发挥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样可以加快国内外、行业内外的资源整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名专业生产厂家在已有基础上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东西,创新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并注意发展自主的现代化专业制造技术,以近快提高我国塔机的制造水平,促进我国工程机械由大国变强国,实际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1.2塔式起重机的现状

塔式起重机在当代这样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展也将带动很多工程行业的进步,好的塔机不仅能够更加效率可靠的完成工作,还更能保证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塔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塔机的设计结构、控制方式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一直是人们公认的佼佼者。

所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能否和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便成为了变频调速系统能否复盖全调速领域的试金石。

以往的起重机结构上已经慢慢发展起来并健全,但是起重机的电气控制部分却随着各种更先进的材料正在飞速的发展更新着,在电气控制部分,以往的电机调速方法主要有:

变极双速鼠龙型电动机调速;双电机传动和双速电动机调速;转子中加入电阻调速;饱和电抗器调速;感-容开环系统调速;可控硅调速;低频电流调速;液压推杆调速;特别起升机构要求能轻载快速、重载慢速、安装就位微动。

一般除采用电阻调速外,还常采用涡流制动器、调频、变极、可控硅和机电联合等方式调速;每种调速方式都各有优缺点,但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问世,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运用,使得变频调速变得简单可靠,必然导致塔机调速方式的一场革命,目前电动机调速方式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就是变频调速,变频器也在最近的几年里被越来越多的运用起来,本次设计就是采用这种最为先进的方式来进行电动机调速的,这样的调速方式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可以使各部件运行平稳,随着变频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塔机的性能也将会随之提高。

本文主要通过对塔式起重机的结构工作原理、PLC原理、变频器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电动机的调速方式比较,选出最简单可靠稳定的调速方法。

本设计将PLC和变频器运用到塔机的电气控制当中,实现塔机的驱动装置的调速。

为了确保安全,塔式起重机具有良好的安全装置,如起重量、幅度、高度和载荷力矩等限制装置,以及行程限位开关、塔顶信号灯、测风仪、防风夹轨器、爬梯护身圈、走道护栏等。

司机室要求舒适、操作方便、视野好和有完善的通讯设备。

1.3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塔机行业已有近50年的发展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机械行业中增幅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持。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未来对于起重机的同行们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先进技术与功能的塔机终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所以对起重机的研究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电气材料的进步,电气控制设备也将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变频器作为进几年来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设备,目前对它的研究尚不成熟,对变频器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所研究的调速系统,变频器就是整个电气部分的核心内容,更由于可编程控制器功能强大,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来对电动机进行控制,所以如何灵活简单的的运用变频器有着重要的意义,变频器调速相比以往的调速方式也有更多的优点,所以变频器调速必将成为起重机的发展方向。

也将会是中国塔式起重机现今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塔式起重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塔式起重机有三个运动:

起升运动、旋转运动、变幅运动。

重物的提升与下降靠的就是起升运动,重物能被放置的位置范围由旋转运动和变幅运动决定。

塔式起重机是由:

取物装置、制动装置、起升机构、变幅机构,旋转机构、安全与指示装置构成。

本设计的塔式起重机是由电动机驱动,变频器调速,电动机的转轴通过联节器与减速箱的高速轴相连,其间安装制动装置,减速箱与卷筒连接,再将钢丝绳焊接在卷筒上以实现起升和变幅运动。

旋转部分也是由电动机驱动变频器调速也通过减速箱连接到小齿轮,小齿轮再驱动大齿轮形成塔机的旋转运动。

整个塔机的结构简图如图2.1所示:

图2.1塔式起重机简图

2.1起升机构

2.1.1起升机构概述

起升机构用来实现货物的升降,是起重机中重要的机构,也是最基本的机构。

起升机构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台起重机的工作性能。

起升机构主要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卷绕系统、取物装置和制动装置组成。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装设各种辅助装置,如限位器、其重量限制器、速度限制器、称量装置等。

2.1.2起升机构的典型传动简图

1-电动机;2-联轴器;3-制动器;4-减速箱;5-钢丝绳;6-吊钩组;7-卷筒

图2.2起升机构传动简图

图2.2所示为起升机构简图,该起升机构是由电动机驱动的。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的高速轴相连,机构工作时,减速器的低速轴带动卷筒,将钢丝绳卷上或放出,经过滑轮组系统(如图2.3所示),使吊钩实现上升或下降,机构停止工作时,制动器使吊钩连同货物悬吊在空中,吊钩的升降靠电动机改变转向来实现。

1-小车;2-牵引轮;3-张紧轮;4-驱动卷筒;5-吊钩

图2.3塔机起升机构的滑轮组系统图

2.2旋转机构

2.2.1旋转机构概述

使起重机的旋转部分相对于非旋转部分实现回转运动的装置称为旋转机构。

旋转机构是旋转起重机的主要工作机构之一,它的作用是使已被起升在空间的货物绕起重机的垂直轴线做圆弧运动,以达到在水平面内的运输货物的目的。

旋转机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旋转支承装置与旋转驱动机构。

旋转支承装置的任务是保证起重机旋转部分有确定的旋转运动,从运动学的观点来看,它应提供所要求的旋转运动的约束;从受力方面来看,它应能承受起重机各种载荷所引起的垂直力、水平力与倾覆力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要求,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旋转支承装置,前者的主要优点是承受倾覆力矩的能力较好,后者的优点是所占的空间高度较小。

旋转驱动机构的形式和构造,主要是根据起重机的用途、工作特点、起重机的大小来确定。

在实际起重机中采用了多种旋转机构驱动方案,主要形式有:

机械驱动和液压驱动。

2.2.2旋转机构的典型传动简图

1-电动机;2-联轴器;3-制动器;4-减速箱;5-小齿轮;6-大齿轮

图2.4旋转机构传动简图

图2.4所示为旋转机构简图,该旋转机构是由电动机驱动的。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的高速轴相连,机构工作时,减速器的低速轴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再驱动大齿轮旋转,从而使起重机的旋转支撑装置的上部分旋转,旋转机构的转动方向的改变是靠电动机改变转向来实现的。

塔吊是靠起重臂回转来保证其工作覆盖面的,回转运动的产生是通过上、下回转支座分别装在回转支承的内外圈上,并由回转机构驱动小齿轮,小齿轮与回转支承的大齿圈啮合(如图2.5所示),带动回转上支座相对于下支座运动。

大齿圈需要两至四个小齿轮驱动,小齿轮均匀放在大齿圈四周,塔机回转惯性很大,回转起、制动时往往会有惯性冲击。

为保证回转平稳,回转机构工作特性要软,回转加减速度一定要小,要求驱动小齿轮的电动机之间保持同步。

图2.5旋转机构大小齿轮啮合示意图

2.3变幅机构

2.3.1变幅机构概述

塔式起重机中,从取物装置中心线到起重机旋转中心线的距离称为起重机的幅度,用来改变幅度的机构,称为起重机的变幅机构。

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变幅机构分为调整性的和工作性的两种。

调整性变幅机构只在装卸开始前的空载条件下变幅,使起重机调整到适于吊运物品的幅度,有时是根据物品的装卸点与起重机位置的要求变更幅度,有时是根据物品的质量变更幅度,因为许多旋转起重机如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等,由于倾覆稳定性的限制,在吊运重物时必须将幅度调整到允许范围以内。

工作性变幅机构可使物品沿起重机的径向做水平移动,以扩大起重机的服务面积和提高工作机的性能。

根据变幅方法,变幅机构分为运行小车式和摆动臂架式两种。

本设计中的塔式起重机采用的是运行小车式变幅机构。

此种变幅机构中,幅度的改变是靠小车沿着水平的臂架弦杆运行来实现的。

运行小车有自行式和绳索牵引式两种。

这类变幅机构主要用作工作性变幅机构,它主要用于电动葫芦的小型固定式旋转起重机,也用于部分塔式起重机。

2.3.2运行小车式变幅机构的典型传动简图

1-电动机;2-联轴器;3-制动器;4-减速箱;5-驱动卷筒;6-钢丝绳(连接到小车)

图2.6变幅机构传动简图

图2.6所示为变幅机构简图,该变幅机构是由电动机驱动的。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的高速轴相连,机构工作时,减速器的低速轴带动卷筒,将钢丝绳卷上或放出,经过滑轮组系统(如图2.7所示),使小车实现左移或右移,机构停止工作时,制动器使吊钩连同货物悬吊在空中,小车的左右移靠电动机改变转向来实现。

1-小车;2-张紧轮;3-牵引轮;4-驱动卷筒

图2.7塔机变幅机构的滑轮组系统图

3变频调速原理

3.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是基于定子旋转磁场(定子绕组内三相电流产生的合成磁场)和转子电流(转子绕组内的电流)的相互作用。

如图3.1(a)所示,当定子的对称三相绕组接到三相电源上时,绕组内将通对称三相电流,并在空间产生磁场,该磁场沿定子内圆周方向旋转。

图3.1(b)所示为具有一对磁极的旋转磁场,我们拟想磁极位于钉子铁心内画有阴影线的部分。

(a)定子绕组与电源的连接(b)工作原理

图3.1三相异步电动机

当磁场旋转时,转子绕组的导体切割磁通将产生感应电动势e2,假设旋转磁场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相当于转子导体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切割磁通,根据右手定则,在N极下转子导体中感应电势的方向系由图指向读者,而在S极下转子导体中感应电势的方向由读者指向图面。

由于电动势e2的存在所以必定在转子绕组上产生感应电流i2,根据安培电磁力定律,转子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将产生电磁力F(其方向由左手定则决定,这里假设i2和同相e2),该力在转子的轴上形成电磁转矩,而且转矩的方向与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相同,转子受此转矩的作用,就按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旋转起来。

但是转子的旋转速度n恒比旋转磁场的旋转速度n0(同步转速)为小,因为如果两种转速相等,转子和旋转磁场就没有相对运动,转子导体不切割磁通,便不能感应出电势e2和产生电流i2,也就没有电磁转矩,转子将不会继续旋转。

因此,转子和旋转磁场之间的转速差是保证转子旋转的主要因素。

由于转子速度不等于同步转速,所以把这种电动机称为异步电动机,而把转速差(n0-n)与同步转速n0的比值称为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用S表示,即

s=

(3.1)

转差率S是分析异步电动机运行情况的主要参数。

旋转磁场的转速称为同步转速,由下式决定:

n0=

(3.2)

式中,n0—同步转速,r∕min;

f—电流的频率,Hz;

p—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

由式(3.1)和式(3.2),可以推导出:

n=

(1-s)(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是指转子转速n随着电磁转矩T变化的关系曲线,即n=f(T)曲线。

它有固有机械特性和认为机械特性之分。

异步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用规定的接线方式,定子和转子电路中的不串联任何电阻或电抗时的机械特性称为固有(自然)机械特性。

图3.2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

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与电动机的参数有关,也与外加电源电压、电源频率有关,将关系式中的参数人为地加以改变而获得的特性称为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电压U的变化对理想空载转速no和临界转差率Sm不发生影响,但最大转矩Tmax与U2成正比,当降低定子电压时,no和Sm不变,而Tmax大大减小。

图3.3改变电源电压时的认为特性

  在同一转差率情况下,人为特性与固有特性的转矩之比等于电压的平方之比。

因此在绘制降低电压的人为特性时,是以固有特性为基础,在不同的S处,取固有特性上对应的转矩乘降低电压与额定电压比值的平方,即可作出人为特性曲线:

图3.4定子电路外接电阻或电抗时的人为特性

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3.2.1电动机的调速方式选择

由式(3.3)表明,要改变异步电动机的转速,除了改变频率以外,只有两种办法:

(1)改变磁极对数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十分明显的:

一台电动机最多只能安置两套绕组,每套绕组最多只能有两种接法。

所以,最多只能得到4种转速,与无级调速相去甚远。

(2)改变转差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通过滑环与电刷改变外接电阻值来进行调速

显然,这是通过改变在外接电阻中消耗能量的多少来调速的,不利于节能。

此外,由于增加了滑环与电刷,从而增加了容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

所以决定通过改变频率来进行调速,首先分析电动机的能量关系

3.2.2电动机的能量关系

(1)输入功率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就是从电源吸取的电功率,用P1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P1=3U1I1cosφ1(3.4)

式中,P1─输入功率,kW;

U1─电源相电压,V;

I1─电动机的相电流,A;

cosφ1─定子绕组的功率因数。

(2)电磁功率 定子输入功率中减去定子绕组的铜损pcu1和铁损pFe1后,将全部转换成传输给转子的电磁功率PM,计算公式如下:

PM=3E1I1cosφ1(3.5)

式中,PM─电磁功率,kW;

E1─定子每相绕组的反电动势,V。

定子绕组的反电动势是定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的结果,其有效值计算如下:

E1=4.44KEfN1Φ1(3.6)

式中,N1─定子每相绕组的匝数;

Φ1─定子每对磁极下基波磁通,Wb;

KE─绕组的电势系数。

式(3.6)表明,当频率一定时,E1的大小直接反应了磁通Φ1的大小。

(3)转子侧的电磁功率 转子是通过电磁感应得到从定子传递过来的电磁功率的,其大小由下式计算:

PM=3E2’I2’cosφ2(3.7)

式中,E2’─转子等效绕组每相电动势的折算值,V;

I2’─转子等效绕组相电流的折算值,A;

cosφ2─转子等效绕组的功率因数。

这里,所谓转子的等效绕组,是一组效果与实际绕组(鼠笼条)完全相同的假想绕组,其结构与定子绕组相同。

等效绕组中的各物理量,都缀以“’”。

E2’是转子等效绕组切割旋转磁场的结果,其有效值计算如下:

E2’=4.44KEfN1Φ1(3.8)

比较式(3.6)和式(3.8)可以看出,由于转子等效绕组的结构和定子绕组完全相同,因此:

E2’=E1

(4)输出功率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轴上的机械功率,其大小由下式计算:

P2=

(3.9)

式中,TM─电动机轴上的电磁转矩,Nm;

nM─电动机的转速,r∕min。

电磁转矩是转子电流与磁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大小计算如下:

TM=KTΦ1I2’cosφ2(3.10)

式中,KT─绕组的转矩系数。

3.2.3电动机变频调速的特点

当电动机的工作频率fX下降时,各部分功率的变化情形如下:

1.输入功率

在式(3.4)中,与输入功率P1有关的各因子中,除cosφ1略有变化外,都和fX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可以认为,fX下降时,P1基本不变。

2.输出功率

由于在等速运行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M总是和负载转矩相平衡的。

所以,在负载转矩不变的情况下,TM也不变。

而输出轴上的转速nX必将随fX下降而下降,由式(3.9)知,输出功率P2也随fX的下降而下降。

3.电磁功率

当输入功率P1不变而输出功率P2减小时,传递能量的电磁功率PM必增大。

这意味着磁通Φ也必增大,(电动机的磁通在电动机设计时已经接近最大值)并导致磁路饱和。

这是异步电动机在电流频率下降时出现的一个特殊问题。

式(3.6)中,4.44KE是常数,针对某一台具体的电动机,每相定子绕组的匝数N1也是常数。

故式(3.6)又可写为:

E1=KE’·f1Φ1(3.11)

式中,KE’=4.44KEN1—常数。

由于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1决定于磁通的变化率:

e1=-

(3.12)

式中,

—磁通的变化率。

可见,反电动势的大小,既和频率大小成正比,也和磁通的振幅值(或有效值)成正比。

所以,如能保持:

=const(3.13)

则磁通Φ1将可保持不变。

但反电动势E1X是线圈自身产生的,无法从外部控制其大小,故式(3.13)所表达的条件将难以实现。

反电动势E1X是从外加电压U1X中,减去定子绕组的阻抗压降ΔU1X后的结果。

由于定子绕组的阻抗压降ΔU所占比例较小,因此,用比较容易从外部进行控制的外加电压U1X来近似地代替反电动势E1X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即:

=const(3.14)

所以,变频的同时也必须变压,目的是为了保持磁通基本不变:

=const→Φ1≈const

这就是U/F调速,而图3.6称为基本U∕f线。

图3.6基本U∕f线

为了使EX∕ƒX=const的条件得到满足,以维持磁通Φ1基本不变,人们首先想到的办法便是:

频率下降时,在UX∕ƒX=const的基础上增加Δu,适当提高UX∕ƒX的比值,以补偿阻抗压降ΔU在UX中所占比例增大的影响。

这种方法称为转矩补偿或电压补偿,也叫转矩提升。

因为是通过改变U∕ƒ比来实现的,故通常称为V∕F控制法。

如图3.7a)所示,曲线①是kU=kF时的U∕ƒ线,当频率为ƒX时,对应的电压为UX;曲线②是补偿后的U∕ƒ线。

当频率为ƒX时,对应的电压增加为UX’=UX+Δu,使UX’∕ƒX>UN∕ƒN。

如补偿得恰到好处的话,则反电动势与频率之比与额定状态基本相同,如图b)所示,从而使磁通ΦX’大体上与额定磁通相等:

→ΦX’≈ΦN

图3.7 转矩补偿的原理

3.4变频器变频原理

3.4.1变频调速原理

1.变频器的功用变频器的功用是将频率固定(通常为工频50HZ)的交流电(三相的或单相的)变换成频率连续可调(0——50HZ)的三相交流电。

2.变频调速的工作原理当频率f连续可调时,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0也连续可调。

又因为异步电动机的转子转速n总比同步转速n0略低一些。

所以当n0连续可调时,n也连续可调。

3.4.2变频器的类别

1.按变换环节分

(1)交-交变频器把频率固定的交流电源直接变换成频率连续可调的交流电源。

其主要优点是没有中间环节,故变换效率高,但其连续可调的频率范围宽,一般为额定频率的1/2以下(0到fn/2),故它主要用于容量较大的低速拖动系统中。

(2)交-直-交变频器先把频率固定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逆变成频率连续可调的三相交流电。

由于把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环节较易控制,因此,在频率的调节范围,以及改善变频后电动机的特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迅速地普及应用的主要是这一种。

本设计也采用的这种变频器。

2.按电压的调节方式分

(1)PAM(脉幅调制)变频器输出电压的大小通过改变直流电压的大小来进行调制。

在中小容量变频器中,这种方式几近绝迹。

(2)PWM(脉宽调制)变频器输出电压的大小通过改变输出脉冲的占空比来进行调制。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占空比按正弦规律安排的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方式,这也是本次设计所采用的调制方式。

3.按直流环节的储能方式分

(1)电流型直流环节储能元件是电感线圈L。

(2)电压型直流环节的储能元件是电容C。

本次设计采用电压型变频器。

3.4.3变频器的额定值和频率指标

1.输入侧的额定值主要是电压和相数。

在我国,中小容量变频器中,输入电压的额定值有以下几种(线电压):

(1)380V,3相这是绝大多数。

(2)220V,3相主要用于某些进口设备中。

(3)220V,单相主要用于家用小容量变频器中。

此外,对输入侧的电源电压的频率也做了规定,通常都是工频50HZ或60HZ。

2.输出侧的额定值

(1)输出电压UN由于变频器在变频的同时也要变压,所以输出电压的额定值是指输出电压中的最大值。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输出频率等于电动机额定频率时的输出电压值。

通常,输出电压的额定值总是和输入电压相等的。

(2)输出电流IN是指允许长时间输出的最大电流,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