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453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docx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

南京中考语文答案

【篇一:

2013-2015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txt>一(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⑵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⑶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⑷,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⑸,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⑹,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⑺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⑼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

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

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

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

南京小导游?

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

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

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

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

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

“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

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

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

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

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a.乘客们,大家好!

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

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

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

(2分)

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

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

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

(4分)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

(15分)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琴

[宋]苏轼

①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

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

寥千古意。

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

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4分)

词的上片,?

神闲意定?

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⑴?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

玉指冰弦?

写琴女抚弄琴弦,?

⑵?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

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古文阅读]久而俱化

[宋]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①②予得双雁于衢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可玩,臵之云壑,不远飞翔。

未几,陨其一,

③④其一块独无俦。

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

始也,两下不相宾接,.

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逾旬之后,怡然同群。

但形..

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

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

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⑤⑥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上书,以谓圣功远被,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

铸金为鹅以献。

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一块/独无俦b.两下不相/宾接c.宛如同巢/而生者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⑵怡然同群...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10分)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

?

碑?

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帖?

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

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

碑?

与?

帖?

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

碑?

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

北碑?

以?

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

帖?

,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

南帖?

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

南帖?

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

?

碑?

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

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

《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

因此,?

碑?

与?

帖?

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

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

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

南帖?

,却更接近?

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

文房四宝?

,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

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

用?

纸?

、?

帛?

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

行走?

、?

流动?

、?

速度?

的表现力。

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

行?

或?

草?

,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

帖?

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

碑?

是石刻,?

帖?

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

碑?

与?

帖?

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13.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

(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5分)

⑴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

(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

(3分)

15.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

(3分

《张猛龙碑》(局部)《兰亭集序》(局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

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

?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

?

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

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

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

?

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

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

?

我不饿!

我不饿!

?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

其实,她们哪里是?

吃不完?

?

他们哪里会?

不饿?

?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

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

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

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

?

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6.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

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3分)刚刚懂事,→年龄稍大,→上大学时,

17.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

(5分)

⑴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2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

?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

?

⑵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3分)

18.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19.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三(50分)

20.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

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4分)

【篇二:

2014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txt>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

(1)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春晓》)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7)▲,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9)南京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

(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填空)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1)初夏,花园里一片烂漫。

大小的蝴蝶翩▲然起舞,令人陶醉。

(2)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

(1)王羲之《何如帖》

(2)张旭《肚痛帖》(3)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

a.

(1)楷书

(2)行书(3)草书

b.

(1)行书

(2)草书(3)楷书

c.

(1)行书

(2)楷书(3)草书

d.

(1)草书

(2)行书(3)楷书

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

5.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合适的是(▲)(2分)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

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

?

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

b.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d.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6.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钱”的角度也设计一个问题。

(3分)

【材料一】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

“吃了三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程程设计的问题:

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

7.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像,续写了《最后一课》,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

(4分)

我(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

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我走到他面前。

2

我说:

(1)▲他说:

(2)▲我说:

(3)▲他说:

(4)▲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

(14分)

【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3分)

【古文阅读】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则报恩塔是也▲

(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4)必顶礼赞叹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3分)

上联:

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3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12分)

警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

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

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

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

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

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

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

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

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

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分)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5分)

(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

(2分)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3分)

14.文中说:

“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6分)

雪人

肖复兴

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

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4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

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

?

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

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

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

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

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

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

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

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

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

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

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

?

随着就掉落在地上。

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

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

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

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选自《无缘无故的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15.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

一点影子。

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5

【篇三:

2016年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class=txt>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