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707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质检考试重点知识和重点规律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理想物理模型;

(2)质点判断标准: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影响所研究问题。

2.参考系:

参照物。

3.位移和路程:

(1)矢量与标量;“位移等于路程^(错误)。

(2)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路程。

4.矢量和标量:

(1)有、无方向。

(2)运算法则不同。

-x—"L△)(

5.速度:

(1)矢量。

(2)平均速度:

g—;平均速率:

V=—o(3)瞬时速度:

v=—(当4T0)o

tt山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

△v

6.加速度:

(1)比值法定义式a-o

(2)矢量性:

大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方向表示速度变化(增

大)的方向,即

a与△v同向。

7.打点计时器:

(1)电源电压不同;

(2)复写纸、墨粉纸;(3)阻力不同。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必修一第二章

条件:

加速度恒定,

匀变速直线运动必会知识点

且速度V与加速度a共线。

(2)匀加速直线运动(

a,v

2.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a,v反向)。

(3)匀变速曲线运动(a恒定,a,v不共线)。

Vo

at;②x

vot

2

at2或x

Vt

-yat^③2ax

®xvt;(Dvt

vov

2

(6)Vx

2

2

A

=—x

2或

I

3.自由落体运动:

(1)

条件: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且

ag;

(2)公式:

4.竖直上抛运动:

(1)条件:

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向下且

ag;

Xj

Xm

(n

m)T2

==

T

2

gt;

xh

2

gto

=

公式:

vVo

gt;

a

V

2)

22

V如

 

X

hvot

gto

2

5.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基本思路:

提出问题-合理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

3)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耙实验和逻辑推理

推T得出结论;

(2)科学思想方法程序: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T提出假设T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结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产;"(结合起来。

6.对非匀变速运动,求平均速度只能用公式v

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必会知识点

1.重力:

(1)大小;

(2)方向;(3)重心的位置。

<<

2.弹力:

(1)条件:

弹性形变、接触;

(2)包括:

压力、支持力、拉力(张力);(3T胡克定律(弹

簧、弹性限度内);(4)直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

3.摩擦力:

(1)条件:

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Offm;(3)

滑动摩擦力:

fFn(4)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5)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静

止的物体可能受滑动摩擦。

4.合力与分力:

(1)等效替代;

(2)关系:

遵守矢量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3)

Fi一F2ISF合

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必会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2)惯性定律;(3)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定律。

(4)基础:

伽利略

光滑斜面实验(理想实验)。

2.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特点:

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同性质、同时性;(3)无法平衡。

4.两个平衡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鉴别:

(1)受力物体是否为同一个物体;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能否互换;(3)性质是否相同。

5.物体的平衡:

(1)两种状态:

静止或匀速;

(2)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

6.超重:

(1)条件: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重力,为F=mg+mao(3)实例:

加速上升、减速下降,车过凹桥底部。

7.失重:

(1)条件: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2)现象:

失重时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压力或拉

力小于重力,为F=mg-mao(3)实例:

加速下降、减速上升,车过凸桥顶部、太空站内。

&国际单位制:

(1)七个基本量,其中力学有三个:

质量、长度、时间,它们的单位千克、米、秒是

基本单位。

(2)物理学的关系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

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必会知识点

1•曲线运动:

(1)条件:

速度跟加速度(合外力)不共线;

(2)特点:

物体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的切

线方向;运动轨迹夹在速度与合力之间,逐渐向合力一侧靠近;(3)特殊情况:

若合力为恒力,则速度

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跟速度共线。

2.合运动与分运动:

(1)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物体参与的运动是分运动;

(2)等时性

(同步进行);(3)遵守矢量法则。

(4)研究曲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方

向分析。

3.平抛运动:

(1)条件:

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2)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3)分方向分析:

平方向匀速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X=Vot

1

s=Jx2+y2

tanO=—

x

gt

2vo

Vx=vo

Vy=gt

2~

v=gx+Vy

Vyqttan^丄二里

VxVO

tan^2tan0

 

4.匀速圆周运动:

(1)条件:

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与速度垂直);

(2)特点:

周期、

转速、频率不变,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一直在改变。

(3)合外力充当向心力:

2小

2V2応2一—

F合=Fn=mwr=m一=m(——)r=mwv(4)传动关系:

链条传动、皮带传动、相切传动、同轴

rT

传动。

5.变速圆周运动:

(1)条件:

合外力大小不恒定,方向与速度不能保持始终垂直;合外力在沿半径方向

上的分力充当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沿切线方向上的分力改变速度大小。

(2)

特点:

周期、转速、频率、线速度、向心加速度不固定。

(3)向心力:

F向心—F背心=Fn=mwr

=mwv=man

7.汽车过凸桥顶时失重,卩压=mg_m—,过凹桥底时超重:

F压=mg+m

8.火车转弯:

mgtan0=Fn=rn—(tan0=—)

9.离心运动:

(1)当F向心一F背心Un=m——时,物体逐渐远禺圆心。

(2)当F向心一F背心=0时,物

r

2

体沿切线飞出。

(3)当F向心一F背心Pn=ml时,物体逐渐靠近圆心。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关于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密);

(2)日心说(哥白尼)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椭圆定律;

(2)面积定律:

对同一个行星(卫星)而言ViTi=V2f2;(3)

周期定律:

对同一个中心天体而言

a3r3

子二可(4)基础:

第谷。

3.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2)公式:

=G

17111712

(3)条件:

两个质点之间。

 

4.引力常量:

(1)大小G=6.6710isfm/^g;2

(2)测定:

卡文迪许扭秤、放大法。

被称为“能

测出地球质量的人S(3)意义:

①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②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5.求天体的质量:

(1)利用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和星球半径R求星球的质量:

G=mg;

(2)

利用卫星或行星的公转周期T和轨道半径r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Mm

G—2-

=m(—)2r,

T

6•求天体密度:

1)利用

cM

卩和(体积)求密度;

(2)利用近地飞行器的公转周期求中心天体的密度:

 

厂Mm/2兀二3兀

G—=m——r=P=——

Mm

G才=mgo

考虑星球自转时,在两极

rTGT

7.重力与引力的关系:

(1)天体表面:

不考虑星球自转时

小Mm_Mmz2k2亠Mm小Mm

G—§-=mgo,在赤道G2■mg=m()R;

(2)天体上空:

mg=G2=G

RRT自r(R-h)

8.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或飞行器)的规律:

2

小Mm21z2tt2

G2-=F引=Fn=mwr=m=m()r=rnwv=man=mg。

rrT

9•地球同步卫星:

(1)公转周期T=24h;

(2)公转速率:

3.1Km/s;(3)轨道半径:

r=4.240mo

10・近地卫星:

(1)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度;(3)公转周期:

85mino

2)运行速度:

-givT

=7.9km/s,又叫第一宇宙速

门•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稳定运行的最大速度,也是最小发射速度;

(2)第二

宇宙速度:

是脱离地球的最小发射速度,vtl.2km/s,(3)第三宇宙速度:

是脱离太阳系的最小

发射速度,v=16.7km/So

12.经典力学:

(1)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适用范围:

低速运动、宏观物体。

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功的计算:

(1)恒力做功:

W=FscosQ

(2)变力做功:

动能定理w=AEk、面积法、分段计算。

2.功的正负:

(1)判断方法:

恒力做功用力跟位移的夹角;变力做功用力跟速度的夹角;根据功能关

系;

(2)物理意义:

正功表示动力做的功,负功表示阻力做的功。

(3)比较功的大小只看绝对值。

W-W

3.功率:

(1)定义式:

P一;

(2)计算方法:

平均功率:

一=FVCOS0瞬吋功率:

P=FvCOS0

tt

当F与v同向时P=Fv・

亠_一一F牵■f

4.机动车的启动:

(1)机动车的功率:

P=p车=P发动机=P牵引力=F牵V车

(2)3=(3)P额定=fVm;

m

(4)以恒定功率启动:

VFJalT匀速吋P=fVm;(5)先匀加速再以额定功率启动:

Fof旦旦vPtP刚增大到等于P额定时,P额貯FoVi=Foatit匀速时卩额=fvm;

5・功能原理:

(1)重力功跟重力势能:

Wg=—AEp;

(2)弹簧弹力功跟弹性势能:

W弹=-AEp;(3)

总功跟动能:

w总=AEk;(4)摩擦力功跟内能:

Wf=-Q;(5)非重力非弹力功跟机械能:

w其它力=AE机。

6.机械能:

(1)含义:

E机=Ek+Ep;力势能:

Ep=rngh(务必选零势能面);(

7.动能定理:

(1)内容;

(2)公式:

总功

(2)动能:

Ek=-mv2(速度以地面为参照物);(3)重

2

4)弹性势能:

Ep=-kx;(3)机械能的大小是相对的。

2

W"2-Ek诫W=rmv2-rmv1;

(3)必须以地面为

参照物。

(4)总功:

W总=尸合LCO©或W总=Wi+W2+W3

8.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

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条件:

除重力、弹簧弹力之外,其它力做的总功为零;(3)

表达式:

Ei=E2,或Ek2+Ep2=Eki+Epi;或AE机=十AE乙=0或恵机=AEk+AEp=0。

选修3-1第一章电场

1.电荷守恒定律:

(1)理论基础: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

(2)内容: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

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2.元电荷:

(1)定义:

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

(2)测定:

密立根油滴实验;

(3)数值:

e=1.6x10C9

3.比荷:

(1)定义:

带电量跟质量的比值;

(2)符号:

q/m

4.库仑定律:

(1)内容;

(2)公式:

F=k乎;(3)适用条件:

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

r

间。

理想化模型。

4)静电力常量k=9*oNm/2C・2

5.电场:

(1)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2)电荷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并通过电场相互作用;

(3)电场的基本性质:

对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叫电场力。

6.电场强度:

(1)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2)定义式:

E=—;(3)矢量:

规定电场方向正试

q

探(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同向;(4)取决于场源电荷和场点位置;与试探电荷无关。

(5)

Q

孤立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大小:

E=k弋;方向:

背离场源电荷向外发散或向内汇聚;(6)

r

U

带电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两板之间严生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E=o

d

7.电场线:

(1)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引入的假想的线;

(2)疏密表示强弱,切线

方向表示电场方向。

(3)基本特点:

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或从无限远出发终止于负电荷;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不能封闭,沿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电场线垂直等势而。

8.

电场力:

(1)F=qE。

(2)库仑力:

F

9.

2)大小计算:

电功:

(1)电场力对运动电荷做的功,跟运动轨迹无关,只跟始末位置有关。

匀强电场中:

w=FLcos8=qELcosO在非匀强电场中:

wab=qUab或wab=Epa—Epb.

10.电势能:

(1)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大小是相对的:

Ep=q^计算时务必选零势能面

(一般选地面或无限远处为零);(3)电势能的变化量:

AEp=Ep2—Epi=—W电・(4)电荷在某点的

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5)标量:

但比较大小要看正负号。

Ep

门•电势:

(1)定义式:

@=—;

(2)大小是相对的:

计算时务必选零势面(一般选地面或无限远处

q

为零)(3)电势的大小跟场强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4)标量:

但比较大小要看正负号。

Wab

12.电势差:

(1)又叫电压,Uab=@人一@8,

(2)Uab=——(3)大小是绝对的:

与零势面的选

q

取无关;(4)标量:

正负号表示两点电势的相对高低,比较大小只看绝对值。

(5)跟场强的关系:

Uab=EcIab.

13.两个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特点:

(1)电场线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2)在两电荷连线上,电

场方向处处相同,中点处场强最小,电势居中;(3)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场方向处处相同,

电势处处相同。

14.两个等量同种电荷产生的电场特点:

(1)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无限远或从无限远出发指向负电

荷,整体呈现互相排斥形状;

(2)在两电荷连线上,中点处场强为零,中点两侧对称点场强等大反

向;(3)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中点处场强为零,中点两侧对称点场强等大反向。

15•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特征:

(1)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

(2)导体是个等势体;(3)净电荷分

布在外表面,且尖端电荷密度较大;(4)导体外部的电场线垂直外表面。

(5)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不

再定向移动。

16.静电屏蔽:

(1)屏蔽外电场:

用金属网或金属罩把保护对象包裹起来,在金属网或金属罩内无电场;

(2)屏蔽内电场:

用金属网或金属罩把保护对象包裹起来,并且金属网或金属罩外表面接地,在金属网或金属罩外无电场。

17.平行板电容器:

(__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板、平行正对、板间距足够小;带等量异种电荷;(2?

Qgc

电容:

比值法定义式C=—,表示电容器带电能力大小;(3)电容的决定式:

C=;(4)

U4M

电容器跟电源导通状态时两板电压不变;断路状态时两板电量不变。

18.带电粒子的重力:

(1)不计重力的情况:

电子、原子核、阴阳离子等;

(2)计重力的情况:

带电

小球、液滴、颗粒等;(3)由题意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注意题目中是否有“不计重力”、“重力加

速度大小为g”等字眼;也可以根据带电粒子的运动状态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19.带电粒子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1)条件:

电场力跟速度共线;

(2)在匀强电场中:

利用

牛顿运动定律a=—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vo=at、v2-vo=2ax分析;也可以用动能定理

m

12I2I2I2

qU=qEx=mv-mv谕3)在非匀强电场中:

只能用动能定理qU=mv—mvo分析。

22i(22

20.带电粒子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偏转运动(类平抛运动):

(1)条件:

电场力跟初速度垂直;

(2)分

方向分析:

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

Vx=vo,x=vot;沿电场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

m

〔2Vy-uV

Vy=at,偏移距离y=-at;(3)偏转角:

tan0,位移偏转角:

tan^=丄.

2vox

21.示波器:

(1)原理:

电子先在加速电场中加速,再在偏转电场中偏转,最后打在荧光屏上形成亮点。

|2

(2)电子的偏移距离:

y=2,电子的偏转角:

tan0=y,均跟电子的电量、质量无

4dUi2dUi

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