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830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docx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篇一:

  

  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

根据项目要求,20XX年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的农业生产。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20XX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结合实际和产业分布,在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

  农民田间学校。

高级农艺师和担任辅导员。

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挑选了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为田间学校学员。

在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30套桌椅、1台电脑、200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

建立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

  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7次田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

  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聘请高级农艺师和为辅导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

  

(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

  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产

  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镇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

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

  (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

  建立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

  学员和大棚种植户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蔬菜栽培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的推动了田间学校的开展。

  (四)集思广益,创新培训

  在田间学校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各个技术指导员进行县外观摩、

  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开展培训手段创新活动。

一是农民根据生产中遇到问题以及种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培训内容。

二是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三是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

四是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

五是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培训中,以此激发学员参与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五)利用传媒,创新服务

  在田间学校开展的过程中,技术指导员除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指导学员,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QQ”络视频、专家语音系统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的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田间。

同时,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阵地”和“放心农资”配送络,开展技术与物资相配套的服务,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直供到户,加快了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

  (五)整合资源,促进开展

  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平台,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积

  极取得各涉农部门、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使农民田间学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

  三、培训效果

  

(一)农民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农民学习科技的主动性和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二)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30%,防效率达90%,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30%左右。

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15%,增收20%的良好经济效益。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

  农民田间学校的每一个活动和工作环节,都需要农技推广人员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他们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与农民双向沟通和辅导实践中通过组织、协调、归纳总结等方面的锻炼,使农技推广员积累了综合的实践知识,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四)综合效益显著

  一是社会效应。

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达到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

实现

  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

二是产业效应。

通过学员培训,农民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规模,仅30名学员就扩大蔬菜棚室面积100多亩。

同时,引进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试验示范展示田应用了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经过示范试验,每亩共节本增效35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在它的辐射带动下,相邻村庄的种菜大户纷纷效仿,邻近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村八里营乡刘苑村已筹备建立了60亩连片的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显著。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民田间学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缺乏办学经验,一切工作都在摸索中进行,有碍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程度不统一。

  3、由于农户田间种植作物多、面积大,忙于耕作,学习交流机会少。

  4、工作经费不足,建议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农民培训的激励机制。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篇二:

  

  20XX-12-27

  农民田间学校启动建设以来,我们将其作为一项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科技推广方式创新、打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精心谋划,扎实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谋划,高标准组建。

组建农民田间学校,在我市尚属新生事物,为此我们在农民田间学校组建各环节上,精心谋划,高标准运行。

一是培训师资。

我们选拔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两名市农技人员,及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对农民田间学校举办的理论内涵、组建模式、培训理念、培训方式等进行了系统学习。

这两名农技人员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组建的指导和培训。

二是确定培训产业。

在农民田间学校举办之初,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我们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产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

三是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经过综合考虑,将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在棚室蔬菜专业村——肇东镇东跃村,在村办公室重新装修可容纳50人的农民培训室,做为农民田间学校。

同时,配备了桌椅、宣传标语等基础设施和教学配套设施。

四是确定学员。

从该村棚室蔬菜大户中选择了21名农民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学员。

  二、创新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培训。

深刻把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重点从五个层面进行了创新培训。

一是农民点单培训。

农民根据生产中遇到的蔬菜品种选择、种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授课内容。

二是互动形式培训。

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了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了农民科技水平。

三是点评式培训。

根据确定的讲课内容,特别是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

四是田间实践培训。

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

五是趣味性培训。

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三、突出实效,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实践,已经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效应。

一是社会效应。

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达到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

实现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

  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为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进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

二是产业效应。

通过学员培训,农民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规模,仅21名学员就扩大蔬菜棚室面积65亩,平均增加了3亩以上。

同时,引进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引进了寿光蔬菜栽培模式,在21名学员的示范引带下,打造了肇东镇千亩寿光蔬菜基地。

三是增收效应。

田间学校农民学员户均增收达到4万元,比未参加培训前增加4200元。

总结农民田间学校运行实践,我们感到还存在着覆盖严重不够、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个别产业存在空白、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在下步工作中,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师资培训。

突出蔬菜、食用菌、水稻以及奶牛、肉牛、生猪等特色种养业,大力度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二是科学布局。

按照产业发展实际,在南部沿江乡镇组建两个水稻农民田间学校,在中部乡镇组建两个蔬菜农民田间学校,在北部乡镇组建三个畜牧养殖农民田间学校,形成整体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田间实践培训,达到疑难问题在田间直接解决,先进科技直接推广到田。

四是加强宣传。

切实把农民田间学校置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科技增产账、产业效益账、增收效果账三账对比,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广泛宣传,增强参与农民田间学校的主动意识,达到领导重视、各方支持、农民认可。

  篇三:

定陶县

  定陶县

  一、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现状

  20XX年以来,定陶县结合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县项目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推广方式,实施了农民田间学校创办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办学理念,采取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培训方法,通过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着力增强农民的说话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培训对象的意愿,各教学班深刻把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辅导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服务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从播种至收获,采取课堂讲解与田间实践、互动交流、学员实践应用的创新培训方式,创办了7所农民田间学校,先后直接培训农民学员6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000多人,成为定陶县农民增收致富重要组成部分。

  1、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情况

  为解决农忙季节科技示范户培训不易集中的问题,定陶县组织部分技术指导员根据科技示范户需求,利用休息时间开办基层农技推广“流动学校”,并现场组织“农技推广知识抢答”活动,极大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技推广的热情。

在举办多期农技推广“流动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按照主导产业发展农民需求创办了7所农民田间学校。

  2、师资队伍配置情况

  定陶县高度重视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筛选和培训工作,从100名技术指导员中筛选出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熟悉农民农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

同时逐步拓宽辅导员培养渠道,完善辅导员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辅导员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培训,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辅导员师资队伍。

  3、培训方法使用情况

  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常用模式为农民需求调研、票箱测试、参与式培训课程设置、举办开学典礼、组织农民学习活动日、成果展示和开业典礼等。

围绕村主导或特色产业,开展全生育期技术指导与培训。

根据农民需求和生产季节要求,一般每2周左右举办一次“农民学习活动日”。

活动日内容主要包括建立试验示范田、农民参与科学试验、农民专题讨论、团队建设活动等,通过互动式交流,共享技术与经验。

一个种植生育期结束前,辅导员指导农民学员对全过程培训的关键技术内容进行总结,由农民学员分组完成学习成果展板制作。

  4、培训效果

  

(1)农民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普遍提高。

农民田间学校是从农民需求出发,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和教学场所,采取自下而上的一种培训方式,要求农民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嘴,通过参与式、互动式和启发式的培训,培养其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系统培训后,农民学员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普遍提高。

  

(2)农民各方面能力增强。

农民掌握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显著增强,环境生态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普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

  高,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土专家”,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3)农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农民学员自觉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自我田间科学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采用BBT票箱测试,受训农民学员知识和技能,平均提高38%,达到了独立操作能力。

  (4)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组织的多形式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学员明确了定陶县农业发展方向,更新了观念,调整了产业结构,学习了科学管理技术,收入增加18%以上。

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收增效,效益增加18%以上,病虫害发生率降低15%左右。

  二、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农民田间学校创办有序开展,成立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创办管理协调小组,组长由农广校校长担任,负责统筹规划本区田间学校的创办,制订扶持政策,落实经费,按照“五个一”标准做好创办、管理与监督等工作。

田间学校开办地所在镇明确一名分管镇长负责本地区田间学校创办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协助区农业主管部门规划本乡镇农民田间学校创办,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协助和指导田间学校按“五个一”标准创办和落实。

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所在的行政村为学校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及基本条件,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并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五个一”建设标准。

  2、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学员选择:

要选择同一重点发展产业的学员,如蔬菜产业,根据农民需求调研合理设置课程。

  

(2)时间安排要合理:

如农忙季节在晚上授课。

  (3)真诚对待农民,与农民交朋友不断延伸服务外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取得农民信任。

如协助部分农户联系小额贷款。

  (4)充分应用团队力量:

有时授课需要几个辅导员共同参与,共同应对复杂问题,群策群力,应变能力不断提升。

  (5)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施农民点单培训,突出教学重点

  点单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陆湾教学班学员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蔬菜病虫害有效防治问题,由学员直接点单确定授课内容,辅导员进行集中归纳,并且从中筛选了物理防治方法——黄板诱杀发,学员普遍得到了应用,并辐射带动应用面积20XX多亩,为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创出了新路。

  4、采取互动形式培训,加深对新技术的理解

  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了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出了农民科技水平,如李王庄教学班针对农民秋播时,如何选择作物优良品种的问题,辅导员设计了认识植物的种子一课,每个学员自带家里现有的作物种子,辅导员通过种子基本知识的讲座后,学员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互相交流,数百粒重或千粒,应用天平称取重量,掌握了百粒重与千粒重的知识;通过亲手做种子发芽试验,了解了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水分等条件;通过观察种子发芽后子叶的开态特征。

  能够区分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为以后生产中管理合理应用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5、趣味性培训、增强学员协和队意识

  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教学班将学员分成多个小组,每次教学活动时,针对教学内容,各级开展比办法、比质量、比效果活动,使教学班的凝聚力和学员的团队意识增强,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该村的推广应用。

田间实践培训,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

  6、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

如秸秆反应应用技术,辅导员到田间教学员进行操作,并就学员在操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提出就地解决,学员通过亲自的动手、动脑、掌握了秸秆反应应用技术的操作要领,为秸秆反应应用技术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较多,现有农村劳动力较为缺乏,且年龄偏大(50岁以上占%)、文化程度偏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学员同一性问题成为制约因素。

二是不同村庄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田间学校的进一步创办。

三是辅导员全部是兼职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没有政策支持,难以持续激发积极作为。

  四、推动农民田间学校的政策措施建议

  1、培养建立专职辅导员队伍,制定鼓励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