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840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docx

龙玉萍三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

单元

第六单元

科目

数学

主备人

龙玉萍

集体

备课

课题

面 积

教学

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

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

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难点:

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学生探究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教学课时数

七课时

教学步骤

课时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

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测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大小的表象。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

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

比一比,哪片叶子的面比较大?

你怎么比的?

(板书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

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大?

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一些图形,学生找出封闭图形。

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

阅读课本概念。

(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

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

为什么?

(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

(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第二课时: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

难点

  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

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学生动笔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观察讨论:

1厘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和1平方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

测量它的宽呢?

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

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第三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

难点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

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

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

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

长是多少?

沿宽边摆了几个?

宽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

(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

同桌讨论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5、完成例3。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第四课时: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

难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2、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

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小结

五、作业:

课本第80页6、7、8、9

   

 

第五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

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

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

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观察板书,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5、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

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

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新课

1、引入

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学校的操场、校园和平罗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告诉学生:

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到操场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5平方千米=()公顷800公顷=()平方米

三、练习

1、课本85页第2题

2、课本第86页第4题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外知识:

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

2、课本第85页第3题。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综合练习)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

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2、板书

二、练习

1、填空3米=()分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2、判断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

(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

3、课本第86页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

三、学习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