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917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docx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第一篇诊断技术

第一章症状学

症状:

患者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P5)

体征:

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P5)

发热:

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P5)

低热37.3~38°C中度发热38.1~39°C高热39.1~41°C超高热41°C以上

呼吸困难:

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活动费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甚至出现紫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P6)

呼吸困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P7)

呕血:

呕吐物中肉眼可见的血称之为呕血(P7)

咯血:

从肺或气管、支气管系统咯出来的血或带血的分泌物称之为咯血(P7)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P7)

呕血的呕吐物可能是暗褐色或咖啡渣样物质,也可能是鲜红色

咯血是由呼吸道排出的,血呈鲜红色泡沫状

呕血与咯血的临床意义(P8)

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而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水肿与局部性水肿(P8)

水肿的问诊方法(P9)

水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P9)

昏迷:

是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表现,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

(P9)

第二章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便的检查工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最基本检查方法。

基本检查方法有5种: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P11)

视诊:

医师用眼睛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P11)

触诊:

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部位的感觉并以此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P11)

分为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深部触诊法又含:

深部滑行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叩诊:

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振动和声响的特点判断被检部位脏器状态的一种方法(P12)

5种叩诊音的鉴别。

(P12)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过清音

听诊:

医师根据患者身体各部位活动是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P12)

嗅诊:

通过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检查方法(P13)

正常安静、清醒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P14)

自主体位: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疾病早期和轻症患者

被动体位:

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改变身体位置,见于极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

强迫体位:

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体位不同其意义有所不同(P14)

例如,强迫侧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等

皮肤——(P14-15)

苍白:

可由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良所致,如寒冷、惊恐、休克等

发红:

生理情况下见于运动、饮酒后,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及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等

发绀:

为皮肤黏膜呈青紫色,易见部位为舌唇、耳廓、面颊、肢端。

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高所致

黄染:

多见于黄疸,亦可见于血胡萝卜素增高和长期服含黄色素药物等症状

皮疹:

多为全身性疾病的征候之一,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有:

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头颅大小异常或畸形(P15)

小颅:

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

尖颅:

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即Apert综合征

方颅:

见于小儿佝偻病

巨颅:

见于脑积水

长颅:

见于Marfan综合征及肢端肥大症

血管: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见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以下2/3以内,若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颈静脉怒张,提示颈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P17)

甲状腺: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

(P17)其肿大可分3度:

不能看出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即为Ⅲ度

正常男性和儿童的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的呼吸则以胸式呼吸为主(P18)

三凹征:

上呼吸道和大气道梗阻时,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P18)

呼吸浅慢:

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浅快:

见于呼吸肌麻痹,也可见于严重鼓肠、腹水和肥胖,以及肺部疾病,如肺炎、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呼吸深快:

见于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时

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深大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P18)

呼吸节律: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的节律基本上是均匀而整齐的;当处于病理状态下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呼吸节律的变化(P18)

潮式呼吸:

又称Cheyne-Stokes呼吸,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

颅内压增高及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酮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间停呼吸:

又称Biots呼吸,也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间停呼吸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不良

抑制性呼吸:

常见于急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及胸部严重外伤致胸部剧烈疼痛时

叹气样呼吸:

此多为功能样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正常呼吸音的种类和听诊特点(P19)

各种异常呼吸音及临床意义(P19)

叩诊可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和大血管的大小、形状及其胸廓内的位置。

心脏不含气,不被肺掩盖的部分叩诊呈实音;心脏两侧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

(P21)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P21)

听诊内容(P22)

1、心率:

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心率低于60次/min,称为心动过缓。

成人心率超过100次/min、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min称为心动过速

2、心律: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3、心音:

各种心音组成及临床意义、听诊特点

奔马律:

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成的韵律,极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P23)

4、额外心音

5、心脏杂音:

指心音和额外音之外,由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致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声音,性质特异,可与心音完全分开,亦可与心音相连(P23)听诊注意事项:

最响部位、时间(P23)

6、心包摩擦音(P25)

触诊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表面状态及搏动等(P25)

四肢形态异常(P28)

匙状甲:

匙状甲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常为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的营养障碍

杵状指(趾):

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指(趾)

肢端肥大症:

骨末端及其韧带等软组织增生、肥大,使肢体末端异常粗大

骨折与关节脱位:

骨折可使肢体缩短或变形,局部可有肿胀、压痛、假关节活动,有时可触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

常见浅反射的分类及临床意义(P29)

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

常见深反射的分类及临床意义(P30)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

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称为锥体束征(P30)

Babinski征:

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跖趾背屈,余趾呈扇形散开,见于锥体束损害

Oppenheim征:

医生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Gordon征:

检查时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置与腓肠肌部位,然后以适度的力量捏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Chaddock征:

用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滑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Hoffmann征:

为上肢锥体束征。

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

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轻度掌屈反应,较多见于颈髓病变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压增高等情况(P30)

颈强直:

患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受托患者枕部做屈颈动作检查

Kering征:

患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

Brudzinski征: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与其胸部,当头部前屈是,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正常参考值(P52)

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计数(P53)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成人<4×109/L为白细胞计数减少,>10×109/L为白细胞计数增多

肝功能常见指标(P53-54)

转氨酶正常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40U/L

血清蛋白正常值:

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35~50g/L,球蛋白(G)20~45g/L

白蛋白(A/G)1.5~2.5/LTP=A+G

总胆红素:

1.7~17.1μmol/L

记其临床意义——黄疸的程度,黄疸类型,血清胆红素分类判断黄疸类型(P54)

肾功能常见指标(P54)

血清尿素氮(BUN)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

血清肌酐(Gr)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血糖正常指标(P54)

Folin-Wu法4.5~6.7mmol/L,邻甲苯胺法3.9~6.2mmol/L

血清钾正常指标3.5~5.3mmol/L(P54)

血清钠正常指标135~145mmol/L(P55)

血脂正常指标(P55)

血清总胆固醇:

成人2.86~5.98mmol/L,儿童3.12~5.2mmol/L

甘油三酯:

0.56~1.7mmol/L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P55)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

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

24h尿量:

成人正常值1000~2000ml。

(P56)

增多:

>3L/24h,减少:

<400ml/24h或17ml/h为少尿,<100ml/24h为无尿

尿蛋白正常值:

<150mg/24h(P56)

痰:

正常无色或灰色。

(P56)

黄色或黄绿色:

混有浓痰红色或棕红色:

混有血液或血红蛋白

粉红色泡沫状:

肺水肿铁锈色:

肺炎球菌性肺炎

pH正常值7.35~7.45(P57)

二氧化碳分压(PCO2)正常值35~45mmHg(P57)

细胞损伤(P58)

变性:

颗粒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

坏死: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

第五篇内科常见疾病

第十一章呼吸系统

当体温超过38.5°C,发热时间超过2~3周,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尚不能明确病因的疾病,称为不明原因发热(P98)

咳嗽:

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通过咳嗽反射可有效地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及进入呼吸道的异物(P98)

咳痰:

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理现象(P98)

24h内咯血量少于100ml为少量咯血,100~500ml为中量咯血,

大于500ml或一次咯血量大于100ml为大量咯血(P98)

湿啰音:

为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由于吸气时气流通过呼吸道内稀薄的分泌物,如痰液、渗出液、血液等,形成水泡破裂而产生的声音(P99-100)

干啰音:

为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通过狭窄部位时发生湍流而产生的声音(P100)

呼吸系统的常用辅助检查有:

(P100-101)

血液检查、皮肤试验、痰液检查、胸液和胸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肺活组织检查、呼吸功能检查

抗结核治疗原则:

抗结核化疗遵循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五大原则(P101)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鉴别(P101-102)

呼吸衰竭: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P103)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CO2分压(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性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P103)

呼吸衰竭病因:

气管阻塞性疾病,肺实质浸润性疾病,肺血管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及胸膜疾病,呼吸中枢、神经传导及呼吸机疾病(P103)

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而PaCO2正常或降低,多见于换气障碍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多由于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P103)

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精神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症状

急性呼吸衰竭分类:

(P104)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

肺实质性病变;肺水肿,包括心源性肺水肿、非心源性肺水肿;肺血管疾患;胸壁和胸膜疾患

急性Ⅱ型呼吸衰竭:

气管阻塞;神经肌肉疾患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P105)

诊断标准:

1有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直接肺损伤因素、间接肺损伤因素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4胸部X射线检查两肺浸润阴影

5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18mmHg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P105)

辅助检查:

X射线胸片分为三期:

一期或早期;二期或中期;三期或晚期(P105)

第十二章循环系统

心力衰竭:

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或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P107)

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2心室负荷过重,包括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和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诱因:

感染;心律失常;循环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心功能分级:

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Ⅰ级:

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亦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P108)

其临床特点:

1、左心衰竭,表现为肺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

1呼吸困难2咳嗽、咳痰和咯血3心排出量降低为主的症状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5心脏扩大

2、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症状: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单纯性右心衰也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体征:

水肿;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肝脏肿大;右心室显著扩大,等

3、全心衰竭,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

右心衰竭时右心排出量减少可缓解左心的负荷(P108)

药物治疗: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P109)

急性心力衰竭:

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排出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P109)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为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治疗原则:

1减少静脉回流;2纠正缺氧;3镇静;4快速利尿;5血管扩张剂;

6增加心肌收缩力;7解除支气管痉挛;8其他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

体重;饮食;精神应激;遗传(P114)

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2高血压脑病(P115)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mmHg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

≥180mmHg≥110mmHg

高血压的常用降压药物(P116)

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P117)

硝普钠:

作为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首选药之一

硝酸甘油:

高血压合并心绞痛者首选

卡托普利:

急症应静脉用药,1h使平均动脉压迅速下降,但幅度不超过25%。

次急症可选用口服降压药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P117)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P117)

心绞痛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P117,P118)

症状;体征(P117)

辅助检查有:

(P117-118)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201铊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

心绞痛分级(P118):

Ⅰ级极强体力活动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较强体力活动时发生心绞痛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时发生心绞痛

Ⅳ级静息状态下可发生心绞痛

治疗原则:

发作时的治疗;缓解期的治疗;常用抗心绞痛药物;抑制血小板凝聚;调脂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性治疗(P119)

心肌梗死:

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任何面积大小的心肌细胞的坏死(P119)(心肌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

1先兆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P119)

2症状疼痛;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休克与低血压;心力衰竭(P119)

3体征心脏体征;血压;其他(P119-120)

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动态变化;心电图定位(P120)

实验室检查:

1心肌梗死优选的生化标志物是心脏肌钙蛋白(I或T)

2血清心肌酶增高:

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P120)

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室壁膨胀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栓塞;心脏破裂(P120)

治疗原则:

1一般休息(休息,吸氧,监测、护理)2止痛

3心肌再灌注(溶栓疗法、介入治疗PCI)4再灌注治疗后肝素的应用

5纠正心律失常6抗休克7控制心力衰竭8其他治疗(P121)

二尖瓣狭窄症状:

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压迫症状(P121-122)

体征:

心脏体征(心尖区常有舒张期震颤,胸骨左缘第4、5肋间隙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左、右心衰竭体征(P122)

并发症:

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常见肺部感染(P122)

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

二尖瓣关闭不全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多

已经有不可逆的心功能损害(P123)

体征:

左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心浊音界向左下移位。

心尖部可触及局限性抬举性搏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症状:

出现较晚。

可因心搏量增多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搏动感、体位性头晕等症状(P124)

体征:

心脏体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

周围血管征(动脉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和脉压增宽)(P124)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

常见症状:

吞咽困难、恶心与呕吐、腹泻、腹胀、腹痛、呕血和黑便、便血(P126)

常见体征(P127)

肝肿大:

Ⅰ度质软如口唇;Ⅱ度略硬;Ⅲ度质硬

脾肿大:

轻度,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下缘2~3cm;中度,脾下缘可超出肋下缘3cm至平脐;

极度,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

腹部包块:

炎性包块;肿瘤性包块;梗阻性包块;先天性异常

腹水:

正常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不超过200ml,当腹腔内聚集过多的游离液体时则称为

腹水,当腹腔内积液达到1500ml以上时能经腹部检查发现移动性浊音

门脉高压症:

指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门静脉压力超过正常值(1.33~1.59kPa)的临床综合征

 

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标准(P128)

颜色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淡黄,浆液性

透明度多浑浊透明或微混

凝固性能自凝不自凝

比重>1.018<1.018

RivaltaT+-

蛋白定量>30g/L<25g/L

有核细胞计数>500×106/L<100×106/L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130)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上消化道出血:

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部位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血和黑粪(P131)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并伴有某种程度的周围循环障碍(P131)

病因:

1、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其中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最为常见)

2、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P131)

临床表现:

呕血(不一定有)与黑粪(必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热;氮质血症(P131)

出血量估计: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黑粪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0~70ml以上,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呕血(P132)

止血措施:

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止血药);

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内镜直视下止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手术治疗(P133)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称为尿蛋白(P135)

肾病综合征:

由多种原因导致肾病损害引起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有三高(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及水肿)、一低(低白蛋白血症)四大临床特点(P13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各病理类型:

微小病变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管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P136)

诊断标准:

1、24h大量蛋白尿≥3.5g/1.73m2(小儿24h尿蛋白定量≥0.1g/kg)

2、低白蛋白血症≤30g/L;3、水肿;4、高脂血症。

1、2为诊断必需,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P136)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为一组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P137)

临床表现:

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好发于青、中年男性。

多起病缓慢、隐袭。

主要表现有:

1、多有(1~3g/d)蛋白尿;2、肾小球性血尿;3、多为眼睑和(或)下肢轻中度可凹性水肿,伴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4、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时更甚,多伴贫血

治疗方法:

1、限盐(<3g/d)及低蛋白质、低磷饮食;2、积极控制高血压;3、应用血小板解聚药;4、避免有损肾功能的因素

慢性肾脏病分期(P137)

分期描述GFR[ml/(min/1.73m2)]

1肾损伤、GFR正常或增加≥90

2肾损伤、GFR轻度下降60~89

3GFR中度下降30~59

4GFR严重下降15~29

5肾衰竭<15(或透析)

临床表现(P138)

胃肠道;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症状;肾性骨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代谢失调;易发感染为主要原因之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