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9080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

高考作文之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4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一:

2014北京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范文:

北京卷老规矩实质是立规矩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

未必。

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

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mdash;mdash;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

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

同样未必。

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

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mdash;mdash;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

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

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

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

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

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

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

【篇二:

2014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含满分作文)】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23分)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姓名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共4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谜底:

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谜底:

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谜底:

高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

(2分)

a。

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c。

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d。

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

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b。

乐忧大湖八百里

c。

喜悲大湖八百里d。

忧乐八百里大湖

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

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

“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

”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a。

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

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

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

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6.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理解: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理解: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理解:

“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

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理解:

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二)填空(共9分)

7.默写(共4分)

(1),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1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1分)

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

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

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③的主题。

二。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

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

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

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

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

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句子:

①___________感悟:

②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第12—14题。

(共14分)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

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

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

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

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

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

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

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

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

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

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

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

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

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

这些情景包括:

“我”搓麦粒、___①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_②___、___③___。

(3分)

13.“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

(只填序号)(4分)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

___①___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

__②__

14.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

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不超过140字)(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宜居城市》,完成第15-17题(共11分)

宜居城市

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近年来,为了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国际组织经常举办评选宜居城市的活动,评选出来的宜居城市各具特色。

②一般来说,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共同特点。

③首先,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拿大的重要港口城市多伦多,被人们认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季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充满神奇。

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蓝天澄澈,空气新鲜。

每到七八月间,紫色的薰衣草装饰着翠绿的山谷,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整个小镇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一座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温馨和惬意。

④其次,宜居城市具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美丽的多瑙河畔,维也纳老城保存着大量巴洛克式、哥特式、罗马式建筑,这些建筑内部的卫生设备、供水、供暖、排污系统等都在不断地更新改建,但其外部却始终保持原样。

虽然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那些被破坏的建筑也仍然按照原样进行修复或重建。

维也纳的新建筑则集中在老城之外,现代气息浓厚。

这样的原规划则,使这座城市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一个地少人稠的城市,但是,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不同,阿姆斯特丹的城市交通网覆盖面广,发达高效,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城市,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篇三:

2014年高考必读高中优秀作文20篇】

2014年高考必读高中优秀作文20篇

高考作文

2014-10-171730

2014年高考必读高中优秀作文20篇

流浪客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除了训练基本的写作技能、写作技巧以及各种作文题型之外,同龄人的优秀作文是最好的榜样,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复习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迅速提高写作水平,特遴选高中优秀作文20篇辑为一集,以备广大考生学习临摹之用。

生命的真谛

中国人一向以“中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讲究“与世无争”。

因此,“韬光养晦”也成了无数人立身处世的原则。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冲击,时间观念的加深,许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崭露锋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于是,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事物,各有拥护者。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二十七岁的时候才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最终成就了诸葛孔明在历史上传奇的人生;北宋的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四十七岁才得到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走上仕途,但年龄并不能阻挡苏洵闪亮的文采,最终他成为了北宋最有名的策论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韬光养晦的典范,正是有了他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问世。

而那些崭露锋芒的新星也不在少数。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传说六岁能做诗,那首《鹅》相传就是他孩提时代的作品;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幽并游侠儿,连翩西北驰”便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少年得志的英雄模样;民国女子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到如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今天,更多崭露锋芒的少年为我们注意,80后甚至是90后的少年作家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他们的书籍总是名列前茅。

有人说:

“韬光养晦,颐养天年。

”也有人说:

“自古英雄出少年。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历史上不仅有“伤仲永”式的人物,还有很多庸庸碌碌,泯然众生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生存的方式呢?

综观历史,这些人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自己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

诸葛孔明的传奇建立在自己

潜心钻研,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上;苏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闭门苦学上。

脱离努力奋斗,单单来谈是韬光养晦好还是崭露锋芒好,本身就是可笑的。

不管是做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还是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都需要在生命中努力,才能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下去。

因此,努力地做自己,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主宰你一生的习惯

每一个成功人士总有不同于常人之处,而所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具有许许多多良好的习惯。

培根在论说人生时指出:

“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

”对于一个进取者来说,培养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就是培养了一种好习惯。

好奇心会让你不断去发、去思考、去探索;而好胜心使你即便小事也要争第一,让你争强、自信、自立,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奋斗,这样才能不断地赢得进步。

还有勤奋的习惯,人勤奋了,就爱说,这样就会充满活力,并可增长亲和力与沟通能力。

一种好习惯的形式,是会让你受益无穷的。

譬如说快速走路,快速讲话,一般人可能对此不以为然,但久而久之无疑就养成了快速行动的习惯,这也就是给自己有紧迫感的习惯。

我遇到事情,凡是想到可以提前做完的,就总要想方设法把它抢在今天完成,而不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或后天去做。

明天的事情今天做完了,晚上我又可以思考后天的事,这样其实是提升了生命的质量。

反之,这种烦事都慢慢吞吞的人遇事拖一天,也就能拖十天,甚至更长,其实更严重的是他大脑使用的频率低了。

人的大脑里整天想着老事情,必然就没有空间思考新事情,思想就不能创新,这种拖拉的习惯就会逐步在依赖是渡过。

所以这是一个行动力有问题,行动快了,成功才能更快。

一个有追求的人,凡是都会想到理想与目标。

一旦确立了大的理想,你就会养成设立许多小目标才能激发巨大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人的自信。

有了理想和目标的拉动,人的智商和智能发挥完全不一样的,于是你又会养成一种觉得自己有才干的习惯,同时理想还会带来大质量,让你胸襟开阔,你对事物的看法总比常人要超前一倍两倍,甚至更多,吸了理想,你就会特别注重诚信。

好的习惯很多很多都会使你的人生受益无穷。

世界心理学巨匠威廉?

鲁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战胜自己,超越梦想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看来,人的学习难易是可以转换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对待。

当面对失败,有的人无法战胜自己,经受不住煎熬,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光彩都已经离他而去,那些骄傲,那些光芒都已失去,他们失落、沮丧,从此一蹶不振,那么他们就注定会失败,因为他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失败是注定的结果,只是早晚而已。

或许再次失败的时候,他们还会调侃自己说:

“看来自己,不行……”

难道他们真的不行吗?

不是的!

面对失败,任何人都会难过,因为自己的付出在这时没有得到回报,会觉得看不见路的尽头。

这一切的感觉都在情理之中,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够再次站起来,走向成功呢?

因为他们明白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最后的结果,他们也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更懂得战胜自己,超越梦想。

正因为他们想到的是努力奋斗,想到的是坚持不懈,所以他们注定会有好的结果,即使现在面临着重重困难。

同样是面对失败,有的人能够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却只能呆在原地,尝尽失败的苦果。

同样的问题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对待问题的心态不同!

当一个人不断对自己说自己不行,说成功不属于自己,那么他还有心思去认真学习吗?

失败的痛苦已占据了他的全部,放弃的念头也已钻进了他的脑海,那他还能拿什么去取得成功呢?

这种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当一个人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加油,不能懈气!

那么他就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学习中。

一个人有了最初的动力,那他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

困难只当成是磨砺,挫折只算作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途径,那么这种人最后的结果会是成功!

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其实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如果一旦决定了要努力,就不要停下来回头看自己到底经历了多少的艰辛又得到了什么。

因为梦想终究会实现,成功之路不再遥远。

那些失去了信念的人们,请努力让自己振作,想想看自己曾经经历的磨难,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难道只为在半路上放弃吗?

站起来吧!

继续努力,相信作后你会是赢家!

一个人的思维可以决定他的灵敏度,而一次思维的转变可能改变他的一生,思维角度的不同引领着不同的结果!

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

——读《欧叶妮葛朗台》有感

最近我读了法国着名作家巴尔扎克撰写的《欧叶妮葛朗台》,此着作情节引人入胜,隐含的道理发人深思。

《欧叶妮葛朗台》主要讲述了:

吝啬精明的百万富翁葛朗台,有一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堂弟。

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相助,从而激怒了爱财如命的父亲。

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失去父亲和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此部着作的字里行间就渗透着这样一个道理——金钱欲是一种极强的破坏力量,它足以让一个人变质,让一个家庭解体。

这是一个悲惨而又令人产生怜悯之心的结局。

葛朗台是箍桶匠出身,靠着他的精明狡诈﹑狠毒无情,以及投机倒把的手段成了索姆城的首富。

他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他对于一分钱都要计较半天。

虽然他的家产是无人能比的,但却过着俭朴的生活,任何东西都节省着用,他的家人都得跟着他一起受罪。

他不去关心别人,却一心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是他毁了女儿的幸福。

葛朗台为何会变得如此吝啬呢?

因为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是那时的需要,他为了钱,什么都甘愿。

他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名叫欧叶妮?

葛朗台。

她的身边有许多追求者,但这些追求者都是为了她父亲的钱,他们不惜用各种手段,去得到葛朗台的家产。

由此可见当时的金钱的吸引力。

带着诚信上路

翻开人类浩繁的史册,远古的人类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漫长的跋涉。

超过了茹毛饮血,超过了刀耕火种,超过了挥戈长舞,超过了战火硝烟,超过了科技革命,……走向了灿烂辉煌的21世纪。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创造了,得到了,拥有了很多……梦想一个个变为现实,科技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物质生活经历了质的飞越。

然而,站在新世纪通往明天的渡口,合上史册,掩卷长恩,我们在一路匆匆进取的步伐中又失去了什么呢?

是诚信。

诚信?

何为诚信?

金钱?

权力?

地位?

荣誉?

不,都不是,诚信它是一轮不染尘埃的圆月,惟有以真诚的心灵与之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的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作,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我们用生命创造的一切神话,敲开了诚信的庇护,都将在历史的尘埃中坍塌。

黄金屋终有一日会在风雨的洗礼中褪尽颜色,颜如玉终有一天会枯老成一副朽骨。

而诚信却不,诚信它是生命的要求,历尽千年而不失生命的本色。

因为它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人类有别于兽类就是人间不可磨灭的诚信,它与我

闪光,告诫我们背离人生的准则也就背叛了友人、背叛了自己、背叛了社会。

“人无信而不立”,自古以来,诚信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要求。

商鞅变法造就了强大的秦国,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信于民;刘备托孤于孔明,不就是因为他“忠心耿耿,诚信为重”吗?

如果没有诚信,百年老店怎么会顾客盈门?

刘邦的约法三章还能传为千古美谈吗?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诚信对人,诚信对已。

尽管我们涉世虽浅,眼光虽薄,心灵虽弱,但凭着一份执着,靠着一份不辍,携着一份坚强,我们追求着一份美好的信仰,寻觅着永恒的美德,追求着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这就是诚信。

朋友,人间自有真情在!

拣起真诚也就拣回了自我,拣回了良知,别让诚信哭干了无助的泪水。

我们仍有一条坚定的路可走,那便是从我做起!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用点滴之力重铸中华民族的诚信之风!

英雄无需“黄金甲”

还记得初中时,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教导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说:

“孩子们,你们还小,等到进入社会就会知道,现在,你们正如棱角分明的石块,社会的磕磕碰碰会渐渐磨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