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148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docx

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学必备知识点自己整理

教育学

一、教育

1、教育的概念:

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一中途径——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

反之无目的(疼痛)、对动物、本能(吸奶)

2、教育一词最早《孟子。

尽心上》,教和育分开解释源自许慎的《说文解字》

3、教育的形式包括: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或特指的教育:

德育

兼顾社会和个体,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4、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5、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结构分为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包括教育者(主导性因素)、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三者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有机结合。

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层次的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类型结构(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函授、网络)教育管理体制结构(公办、民办、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私人办学)

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根据分类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教育的发展P16

9、孔子-春秋末年儒家论语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10、孟子——大丈夫,性善论,明人伦

11、荀子——性恶论,闻见知行

12、墨子——兼爱非攻

13、道家——道循自然

14、《学记》世界教育史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战国末年——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预防)时(及时)孙(谦逊)摩(观摩)、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逆),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15、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西方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问答法——先讽刺再定义然后助产术

16、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

17、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人的自然的观点,是全面教育的思想源泉,和谐教育

18、昆体良古罗马人——教学法,技巧方面《雄辩术原理》也叫《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第一步教育学著作

19、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当做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发展奠定方法论的基础

2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对应夸美纽斯

2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教育体小说《爱弥儿》

22、康德——他认为人事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

23、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是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24、洛克——白板说,认为人的天赋智力人人平等。

《教育漫话》书中提倡绅士教育论

2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派杜威。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的著作,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6、《普通教育学》此书——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教育性教育简则——教育性教学(德育);教学的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旧三中心论:

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27、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8、杜威理论:

论教育本质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社会;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提倡从做中学。

29、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3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第一步马克思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科洛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书

31、蔡元培——五育并举(不是现代的五育);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先驱;晏阳初——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质是中国文化改造问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

毛泽东称颂他伟大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颂他万世师表;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学前教育

32、现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

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

(能作为选择题认出来)

德国瓦。

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3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为谁服务),根本决定教育性质的是生产力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体制、相对独立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即教育的政治功能

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传播思想影响舆论促进社会民主进程,但是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专业设置、内容方法和手段、相对独立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科学技术对教育影响

起到动力作用,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的科技功能

完成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研究功能、促进科研开发利用

5、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2)

对价值有定向作用、影响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目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选择、影响教学方法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

传承文化、改造文化、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

6、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

人口数量制约、人口质量制约、人口结构制约

教育的人口功能

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素质质量、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有助于人口迁移

7、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与制度文化,其中校园文化的灵魂、核心是精神文化

8、保证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教育观念;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师素质;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人的现代化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孟四尔弗;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出荀找洛华生

共同作用论;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遗传(不起决定作用)

遗传素质的个体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环境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人身心发展的外在动力——环境

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环境不决定人的身心发展

3、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相对的有条件的)——为什么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有专门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效果较好

学校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的发展的相关因素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做出社会性规范;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能;

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对教育要求:

循序渐进、不凌节而施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变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不同发展任务。

;对教育的要求:

避免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桃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发展速度不均衡、不同方面的不均衡发展;对于教育要求:

要抓住关键期(敏感期,高峰期,狼孩实验)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某方面受损会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弥补,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互补(身残志坚);对教育要求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之间身心发展在个体之间的发展程度和速度存在差异(群体之间也存在);对教育的要求:

针对不个别差异性要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广义上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上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方针: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颁布的历史阶段性的指导方针方向

教育目的是社会教育期望,影响力较小;教育方针由政府提出,影响力较大

3、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性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的)

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

5、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出发点、归宿。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基本依据

对教育工作有导向作用;

对贯彻教育方针由激励(调控)作用;

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

6、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某阶段工作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者产生的变化

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具体的统一,是辩证统一的。

8、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智(发展智力,科学文化知识)体(增强保健意识和体质,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美(培养学生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劳动技术教育(掌握劳动技术知识机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9、五育各个要素之间不平衡,根据具体情况有轻重主次偏向;五育又相对独立

10、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素质教育:

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最本质的规定和最根本的要求

11、素质教育内涵: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区别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

12、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全面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五、课程

1、课程词语出现宋元年间,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美国博比特《课程》,第一本课程专著提出活动分析法

2、课程:

是学校学生所学习的学科综合及其进程与安排

3、课程类型及特征

(1)根据固有属性分,学科课程(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强调理论和间接知识,主张分科教学)和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为主题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强调实践和直接经验,主张综合设置课程)

(2)按照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从各门学科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教学顺序、时数和期限)和综合课程(组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而构成的学科,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3)根据学习要求分,必修课程(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科目,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和选修课程(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

(4)根据管理主体、层次分,国家课程(主导价值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主导价值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5)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是中小学课程主要组成,是必修的)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不同特殊能力,经常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由学生独立做,重研究过程甚于结论)

(6)根据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官方课程,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教学课程,特征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以间接地,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不用过正式的教学形式进行。

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杰克逊《班级课程》

4、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的需求、学科知识特征、儿童发展的特征(年龄,知识技能基础,其可接受性)

5、课程理论流派:

学生(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杜威,经验论、以儿童为中心活动轮,优点:

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实践活动,强调围绕现实社会各个领域共同组织课程,有利于认识世界——缺点:

过分夸大经验,忽视知识的逻辑联系;限制学生主体发展;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巴格莱、赫钦斯,课程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优点:

知识系统,易于掌握,教师熟悉,容易评价——缺点:

易割裂各门知识;容易不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各个学科容易产生重复,增加学生的负担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优点:

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缺点:

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加涅学习目标分类理论:

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前三个属于认知领域,第四个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个属于情感领域

六、教学

1、教学是: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时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时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教学原则

3、教学的基本任务:

(德智体美加双基)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上述五项基本任务,培养双基是基础(首要)任务;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理想目标

5、教学过程四要素论: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三要素可以去掉)(五要素教学环境可以加)

6、教学的本质: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的矛盾是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有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但是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是发展过程的途径和手段

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经验主义和书本主义)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4)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形式教育论—智力;实质教育论—知识)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两者相结合不能有倾向。

8、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9、教学原则: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观、世界观的教育

贯彻原则的要求: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型的实践性环节,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感知,使得学生获得生动表象,从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

贯彻该原则: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育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分析问题和掌握问题的能力

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进行教学;教学要有系统性;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知识的逻辑)

巩固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贯彻的要求:

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巩固;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通过扩充、改组和运动知识来巩固知识

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的要求:

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使尽可能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贯彻要求: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10、中学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制优点与不足:

能够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发展;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学生的真正交流和启发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

11、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适当的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于合理

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探索个别化教学

12、教学方法分为注入式和启发式两种思想,是相互对立的

1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讲授法:

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要求:

要组织学生听讲;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

谈话法(问答法):

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生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知识;能够照顾到个体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程度和效果,但是耗时较长

运用要求:

做好计划,对谈话的中学、提问的内容做准备;谈话时,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程度、经验,要有启发性,要面对全面的学生;谈话结束之后,要结合学生的问答情况可进行归纳总结

讨论法:

全班或者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运用要求: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科目,明确讨论要求,指导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读数指导法:

指导学生读数,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两个方面

14、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1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发现法

16、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17、教学方法的优化(精神、思想)

以启发式为运用教学的指导思想

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配合

18、教学技能(10个,拓展)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师生沟通技能

19中学课堂管理

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方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业务素养

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

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鼓励表扬为主,兼顾其他有的放矢

注意师生心态调整

教师的自我控制与对偶然事件的控制

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教师的移情

教师的期望

教师的焦虑

20、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树立教师的权威

做好课堂监控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1、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程序

觉察、诊断、目标、改正、检评、追踪

2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处理的策略及要求7

忽略小而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

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

表扬其他学生

言语提醒

反复提醒

执行结果

2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4、教学评价的作用

作用:

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式4、体验教学效果

25、教学评价的类型: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摸底)、形成性评价(过程)和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分数线)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照评价主体,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