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167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docx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

《自然地理学》重点课程工作总结

?

一、课程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一门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它又是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

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上,主要依据就是:

既要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程建设规划要求和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本课程在内容的先进性设置,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比较合理,被学生普遍接受,总体效果良好。

1、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完美结合,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及实现手段的先进性,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效果的优秀。

在教学中,除了选择最新版的国家级优秀教材作为课程教材之外,在教学组织中,还注意及时将新的内容补充进来。

在教学课时安排上,注重与已修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删减不必要的重复内容,留出适当的课时增加新的教学或讨论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对本课程时时进行更新的要求。

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易于实现内容更新与扩充的特点,本课程是我院较早应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目前已实施了7届本科教学。

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CAI教学课件包含文字、声音、图表、动画演示等多项教学互动内容,加上主讲教师与学生的适时交流与启发,声情并茂,内容充实,进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和教学效果的优良。

另外,本课程准备在校园网上开辟课程主页,内容包括:

课程简介、完整的CAI教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章节学习纲要、课程习题库、教学日历、考研试题、难点分析、课程人气统计等,同时利用校园网设置网上答疑、互动讨论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教学服务,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在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每学年都要进行课程期中教学检查,内容包括接受教学检查,小组听课,学生民主评议,教师自评工作总结等。

通过教学检查,保证及时发现各种教学问题,并及时地加以改进或补充,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而监督和保证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

在课程考试环节上,有完整的课程试题库,各年试题(A、B卷)以及有关院校近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等资料齐全,每学期期末考试采用课程组集体阅卷方式,并对试题及考试成绩都进行统计分析。

3、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实验讲义完备,实验开出率达100%。

在实验设备购置及实验环境建设方面,近年来学校投资力度较大,仪器设备总值由1995年的不到4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68万元。

有多名专职实验工作人员,负责进行设备维护、调试及相关的实验准备工作,并具备参与实验辅导工作的能力。

授课教师全面负责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高度重视野外实习。

在教学学时压缩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实验和野外实习,是增强学习效果走“捷径”的办法。

而且“自然地理学”不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到大自然中去了解、认识自然,掌握有关知识及相应手段。

目前全国地理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实习经费由原来的30元/生/次增加到目前的120元/生/次,我们不但没有减少实习内容及时间,反而增加了实习基地,由原来的秦皇岛实习基地到后来增加的庐山实习基地以及未来要开辟的云门山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各有侧重。

在“大二”之前保证每生有两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除长途实习外,还在省内组织了如淄博的溶洞、东平的大寨山、聊城位山引黄灌溉系统、聊城温泉等短途实习和就地实习,通过实习学生普遍感受到初步认识了自然,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课程组组织及教学、科研情况。

《自然地理学》课程组目前由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6人组成,其中博士4名,硕士7名,人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

课程组全体人员特别注意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和相辅相成,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科研成果。

结合本课程教学特点,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全国自然地理学专业教学研讨会,完成校教研项目三项,近年来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科研与教研论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注意及时将最新的课程内容、研究进展以及授课教师本身的科研成果,加入到课程教学中。

同时,注重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有效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个人修养,作好学生表率。

本课程组教师注重为人师表,治学态度认真,业务钻研刻苦。

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第一线中,较好地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意学生的道德和学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把学生每一点进步都视为自己的工作成就,并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因而受到了历届学生的一致好评和拥戴。

本课程组教师分别多次获得过校级和学院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本课程组教师始终把自身师德与修养的不断提高,作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把对学生的学风培养与建设,作为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来对待。

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

尤其是严格考场纪律、严格实习、实验和作业要求。

当然,当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影响较大,良好学风的培养难度提高。

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必须要育人。

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自己的良好师德及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以扎实过硬的教学质量去规范学生,就一定会培养出良好的学风。

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自然地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及教学水平

主讲教师:

李庆朝教授,51岁,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学术造诣较高,曾获“校师德标兵”及老教师授课观摩奖等多种荣誉称号,自地理系创办以来,除主讲自然地理学,还主讲《普通水文学》、《地貌学》等多门课程,并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

目前为鲁西有名的水利专家。

师资队伍:

该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并配有一定比例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除主讲教师外,教师梯队简介如下:

邓慧平教授,博士(后)。

为我校从外面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后)。

现年42岁,除能够讲授自然地理学外,还可主讲《气象气候学》、《全球变化》等相关系列课程,并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

其流域水文建模研究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并于近期被邀请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唐永顺副教授,现年42岁,除能够讲授自然地理学外,还可主讲《应用气候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系列课程,并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高,深受学生欢迎。

目前,已成为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生态环境专家。

刘道辰副教授,现年40岁,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教学工作,主持完成面向21世纪教改重点项目《“大普自”课程整改方案研究》,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即为这一研究成果的具体措施。

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

石立岩副教授,现年39岁,除能够讲授本门课程外,还可主讲《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地理摄影》及相关课程,教学功底扎实,长期主持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练。

并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

陈诗越副教授,博士,现年36岁,除主讲本门课程外,还可教授《综合自然地理》、《地质学基础》等相关课程。

教学效果良好,科研水平高,在《地质学报》等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并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

高岩副教授,41岁。

除能够讲授本门课程外,还可讲授《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等相关课程,教学水平高,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评教成绩连年名列前茅。

并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

张保华副教授,博士,现年33岁。

除能够主讲本门课程外,还讲授《综合自然地理》、《水文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并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

教学效果良好,科研水平高,目前在土壤地理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

王振健讲师,硕士,29岁,除能够主讲本门课程外,还讲授《土壤地理学》、《土地经济学》、《生态学》等课程,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突出。

参与完成科研项目较多,成绩显着。

路洪海讲师,硕士,34岁,除能够主讲本门课程外,还可讲授《地貌学》、《水文学基础》等课程,教学水平效果良好。

在野外教学中,成绩突出。

谢正峰讲师,硕士,28岁,除可讲授本门课程外,还可讲授《土地资源学》等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在野外教学工作中,成绩显着。

张金萍讲师,硕士,27岁,除可讲授本门课程外,还可讲授《计量地理学》等相关基础课,兼自然地理实验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良好。

李如雪,助教,28岁,除可辅导本门课程外,还可辅导《土地经济学》、《生态学》等相关课程,兼自然地理实验指导教师,效果良好。

段艺芳,助教,24岁,除可辅导本门课程外,还可辅导《地图学与测量学》等相关基础课,并指导实验课,效果良好。

路秀娟,助教,硕士,26岁,除可辅导本门课程外,还可辅导《气象气候学》等相关课程,并指导实验实习课,效果良好。

黄爱民,助教,硕士,27岁,除可辅导本门课程外,还可辅导《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相关基础课,并指导实验课,效果良好。

曹建荣,助教,硕士,27岁,除可辅导本门课程外,还可辅导《环境学概论》等相关课程,并指导实验课,效果良好。

董青,助教,26岁,实验教师。

三、学术水平及教学研究情况

李庆朝:

获奖情况:

1、聊城大学课堂教学观摩奖

2、聊城大学2001年“十佳师德”标兵

3、“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环境的探索实验教学三等奖2004山东省(待发)

4、灌溉水资源优化规划模型研究1999二等奖第一位聊城师院

5、黄泛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调节1996二等奖第一位聊城师院

6、井灌工程优化规划方法的研究1999三等奖第一位聊城师院

7、关于“水文地貌课”实践途径的探索1996三等奖第一位聊城师院

8、“地球概论”题库1995三等奖第三位聊城师院

9、劳动实践课优秀带队教师1997聊城师院

论文情况:

1、位山引黄灌区地下水超采区水的综合治理与保护《信阳师院学报》(核心期刊)独立

2、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节水灌溉.《山师大学报》(核心期刊)独立

3.位山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调空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核心期刊)独立

4.“自然地理学”教学环境的探索《东北师大学报》(核心期刊)2003独立

5.聊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3独立

6.位山引黄灌区地下水丰水区的开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独立2002

7.渠道衬砌防渗节水试验研究《灌溉排水学报》(核心期刊)独立2002

8.微咸水灌溉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影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独立2003

9.聊城市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独立2004

10、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节水灌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独立2004

11、黄河水资源特点与引黄灌区的节水灌溉《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核心期刊)独立2003

12、位山引黄灌区节水试验研究《聊城师院学报》独立2002

13.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聊城师院学报》独立2003

14.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灌溉模式的研究及效益《地理研究》(核心期刊)1999首位

15.黄泛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调节《资源科学》(核心期刊)1995首位

16.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学报》(核心期刊)1998独立

17.位山引黄灌区井灌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实践《灌溉排水学报》(核心期刊)1995首位

18.水资源灌溉工程规划的研究与效益《灌溉排水学报》(核心期刊)独立1999

19.引黄灌区井灌效益分析《经济地理》(核心期刊)1995首位

20.农业水资源灌溉工程优化规划方法研究《经济地理》(核心期刊)1998首位

21.井灌工程优化规划方法的研究《灌溉排水学报》(核心期刊)1998首位

22.节水灌溉农业分析《灌溉排水学报》增刊(核心期刊)1999首位

23.华北平原地下咸水的开发利用1999《灌溉排水学报》增刊(核心期刊)首位

24.聊城地区节水分析《山师大学报》1996首位

25.干旱区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山师大学报》独立1998

26.中国水资源与节水农业《聊城师院学报》1999首位

27.聊城位山引黄灌区渠首区生产发展初析《聊城师院学报》首位1998

28.聊城市暴雨内涝及防治《聊城师院学报》1998独立

29.聊城地区贫水区农业供水对策的系统分析《聊城师院学报》1995首位

30.用地下水动态资料求降水入渗系数问题的探讨《聊城师院学报》独立1996

邓慧平:

1、Acatchmentsurfacerunoffsimulationforlandsurfacemodelstudy.WeatherRadarInformationandDistributedHydrologicalModelling.文章复印件EI收录证明

2、Astudyofrainfail-runoffresponseinacatchmentusingTOPMODEL.《大气科学进展》(核心期刊)

3、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地理科学》(核心期刊)200001

4、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水热生态因子的影响《生态学报》(核心期刊)200006

5、莱州湾地区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分析《土壤与环境》(核心期刊)200001

6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应用生态学报》(核心期刊)200001?

7气候与地表覆被变化对梭磨河流域水文影响的分析《地理科学》(核心期刊)2001?

8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地球科学进展》(核心期刊)2001

9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核心期刊)2001?

10地形指数的物理意义分析《地理科学进展》(核心期刊)200202?

11流域土地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的模拟—以长江上游源头区梭磨河为例《地理学报》(核心期刊)200301?

唐永顺:

1、聊城市东昌湖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

2、论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的模式.《生态经济》(核心期刊)

3、生态城市评价模型研究.《生态经济》(核心期刊)

4、应用气候学

5、聊大科技进步一等奖

6、聊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

陈诗越:

1、聊城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论文三等奖.

2、青藏高原中部湖泊沉积物中Zr/Rb值及其环境意义.《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核心期刊)2003,23(4)

3、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环境变化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地质学报》(核心期刊)2004,78

(2)

4、湖泊沉积物记录的藏中地区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地球化学》(核心期刊),2004,33

(2)

5、Transformationfunctionsofsoilcolorandclimate《ScienceinChina,》(核心期刊)2001 S1?

6、PleistocenemagneticsusceptibilityandpaleomagnetismoftheTibetanloessanditsimplicationsonlargeclimaticchangeevents《ScienceinChina,》(核心期刊)2001?

S1?

7、青藏高原来的环境演化及其对构造事件响应《地质力学学报》(核心期刊)2002?

04?

8、川西高原甘孜黄土与印度季风演化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核心期刊)2002?

03窗体底端

张保华:

1、鲁西地区农业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核心期刊).2001,22(增)

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初步研究《土壤》(核心期刊).2002,34(3)

3、长江上游典型区亚高山不同林型土壤结构性与水分效应.《水土保持学报》(核心期刊).2002,16(4)

4、土壤微形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核心期刊).2002,24(4)

5、聊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3)

6、TheFeaturesofSoilAggregationanditsEco-environmentalEffectsunderDifferentSub-alpineForestsontheEastSlopeofGonggaMountain,China.《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核心期刊).2003,14

(1)

7、ConservationandSustainableExploitationofForestEcosysteminUpperReachesofYangtzeRiver----CasestudyonGonggaMountain.《ChineseForestryScienceandTechnique》(核心期刊).2003,2

(1)

7、河北省秦皇岛市石门寨区域土壤系统分类.《土壤通报》(核心期刊).2004,35

(1)

8、贡嘎山东坡不同林型土壤水分特性与生态环境效应.《山地学报》(核心期刊).2004,22

(2)

9、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林型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影响因素.《四川林业科技》.2003,24

(1)

10、贡嘎山东坡亚高山森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西南农业学报》.2003,16(增)

11、Erosionandsedimentproductioninsmallwatershedinpurplehillyareasandpreventiontechniques.《WuhanUniversityJournalofNaturalSciences》(核心期刊).2003,8(3b)

12、紫色丘陵区小流域侵蚀沉积断面及土壤颗粒分形特征.《水土保持学报》(核心期刊).2004,18(6)

13、聊城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论文三等奖.

刘道辰:

1、资源科学发展、技术体系及其科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代教学学报》(核心期刊)

2、河北省秦皇岛市石门寨区域土壤系统分类.《土壤通报》(核心期刊)

3、聊大系部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四次教学工作奖励名册)

4、2003年毕业实习优秀教师

王振健:

1、成都平原主要水耕人为土土系的划分研究.《土壤通报》(核心期刊)

2、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指标选取研究.《西南农大学报》

3、聊城大学教师观摩奖

谢正峰:

1、浅议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4期

2、文明社会需要人文精神《生态经济》(核心期刊)2002年11期

3、21世纪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核心期刊)2002年10期

路洪海:

1、人类活动胁迫下岩溶含水层脆弱性分析《热带地理》(核心期刊),20043,

2、六盘水市制约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聊城大学学报》,2004,3

3、西南岩溶区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增),4

4、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分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3

5、土地利用变化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山东师大学报》(核心期刊),2002

四、学院支持重点课程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环境与规划学院从建立地理系和成立学院以来,一贯重视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建设,主要表现在: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全院的师资比例可看出,教授占全院的50%,副教授占全院的80%,博士占全院的67%,硕士占全院的60%。

2、使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和购置、征订大量的相关课程的文献和学术期刊杂志。

3、经常安排教师参加有关会议进行教学和科研交流。

4、不惜重金购置教学课件,尽最大可能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5、重视实验室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

《自然地理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由1995年的不到4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68万元,野外实习基地由1995年的一个增加到目前的三个。

由于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全课程组老师的不懈努力,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反映在一是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教师对本课程教学成效评价良好,第二高年级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也反映良好。

从2001年开始截止到2004年,聊城大学地理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三年地理专业学生的考取研究生率依次为35%、、%,呈逐年递增趋势;有两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获得了校教研成果奖。

通过探索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提高了学生的学识水平,又激发了老师奋发向上的愿望,自然地理学教研室先后有三名教师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本课程在1999年被评为聊城大学校级重点课程,主讲教师李庆朝教授于2000年被评为聊城大学“十佳教师”。

总之,《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在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质量管理、学风教风培养等方面,课程组教师付出了大量辛勤的汗水,因而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自然地理学》课程组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院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只要我们发奋图强,坚忍不拔,刻意进取,踏实工作,完全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把《自然地理学》课程建设成为真正的精品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