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217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课题

识字1.神州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祖国的山川河流,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祖国的山川河流,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添改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课件出示长江、黄河、长城等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板书)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桌互读词语,指名读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

重点指导平舌音“耸”,前鼻音“繁”,后鼻音“涌、峰、浓、荣”。

3.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出示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

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

神奔奋峡湾民族谊齐,

(2)教师指导书写。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课件出示)出示:

奋发民族一齐情谊

1.各民族人民()努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国梦。

2.祖国各()有着深厚的()。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小结:

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一)启发谈话,进入活动

1.认识长江、黄河、长城等图片,学习《神州谣》。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字词识读,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互读、指名读、自由读、轮读。

3.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主意读书的姿势要正确。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4.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字形结构

(2)在教师指导下书写,注意字的结构。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互评,比比谁写得好,展示出来。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小结:

看来这些生字词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1.神州瑶

教学目标

1、掌握15个生字,9个生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

认识祖国的山川河流,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

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

认识祖国的山川河流,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难点

认识祖国的山川河流,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添改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1》。

(板书:

神州谣)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

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出示课文:

(三)精读儿歌。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探究第一小节,提问:

(1)这一小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

重读“山川美”,要读出深情,读出对这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图片):

(1)这里介绍了我国哪些代表性的壮丽山河?

(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2)看看图片,说一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指导朗读

 

3.探究第三小节:

(1)台湾岛是我们的领土吗?

从哪里看出?

 

(2)指导朗读

 

4.探究第四小节:

从哪里看出各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弟一样。

“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谋发展,共同奔小康。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

3.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课件出示

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锦绣山河多美丽。

三山五岳秀峰奇,洞庭湖中君山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万里长城数第一。

祖国成立六十年,处处展现新天地。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

2.复习词语:

(1)被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学习《识字1》。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自由读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三)精读儿歌。

自学讨论。

(1)在文中是个总起句。

(2)在教师指导下朗读

 

2.探究第二小节:

(1)这里介绍了我国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2)黄河的特点是河水水流湍急,长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动,波涛汹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长城的特点是很长,是个大工程,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珠峰是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

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句子,重读“奔、涌、长、耸”等词语,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雄伟。

3.探究第三小节:

(1)台湾是我国领土,现在虽然独立,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但是永远都是和大陆是一家人。

)(与大陆,是一家。

(2)朗读,读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4.探究第四小节:

情谊浓,就是各民族兄弟团结在一起,像亲兄弟一样。

“齐奋发,共繁荣”是说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谋发展,共同奔小康。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团结奋进。

3.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小组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件出示的内容

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总说祖国山河壮美。

神州谣具体说,几种代表性的景物。

祖国壮美,民族团结

民族要团结,统一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添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识字1。

板书课题:

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

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识记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

“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引导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一)进入新课:

说说自己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交流,讨论,试着说一说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书写。

1.识记生字:

(1)识记生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字

(2)认读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

(5)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写字:

(1)看笔顺图,书写生字的笔顺,注意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注意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互相交流。

(6)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作业

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教学重点

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添改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

(板书:

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

统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他们正在干什么?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2)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2)师介绍“乞巧”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

“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2)教师介绍“重阳节”。

(一)进入学习

齐读课题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

上画的是哪些传统的活动

2.按要求自由读韵文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观察说话。

 

(1)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拜年、吃饺子

2.观察第二幅图,说话。

(1)元宵节

(2)看花灯

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话。

 

(1)清明节

(2)了解清明节 

(3)了解扫墓

 

(4)了解踏青。

 

4.观察第四幅图,说话。

 

 

(1)赛龙舟、端午节 

 

(2)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观察第五幅图,说话。

 

  

(1)乞巧七月七,听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听老师介绍“乞巧”

6.观察第六幅图,说话:

 

(1)听教师介绍“中秋节”。

 

 

(2)赏月、吃月饼

(3)理解:

团圆

 7.观察第七幅图,说话:

 

 

(1)重阳节

(2)初步了解重阳节

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添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课件出示不同种类的贝壳,学生欣赏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

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

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③抢答。

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①同桌互读。

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并向他学习。

②检查评价。

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指生读。

3.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

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贝壳

2.欣赏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2个自然段

2.疏通字词障碍。

(1)自由认读生字

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读

③抢答。

④正音

(2)认读本课新词

 

①互读。

帮助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②检查评价。

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3.自由认读生字

(1)认读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2.写字

观看动画笔顺图

(1)掌握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看范写,了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互相交流。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3.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添改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 贝类 珍贵 漂亮饰品钱币购买   偏旁钱财携带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

出示图片。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B.学习第二自然段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一)复习。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自由读出示的词语,正音。

    

 

(2)被指名学生读词语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被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思考,被指名学生说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明确: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1)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查字典回答,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三)课堂小结: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贝”的故事 

贝的特点:

珍贵、不容易坏 装饰品 

用途:

用贝当作钱币

教学反思

 

 

课题

4.中国美食

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烤”等6个字

2.能运用部首查字法理解字义,发现偏旁“火”和“”的联系。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

能运用部首查字法理解字义,发现偏旁“火”和“”的联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添改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本文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2.板书课题,引导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字词识读,出示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4.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出示:

(课件出示)(带拼音)

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

5.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6.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

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7.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烧烤鸭肉炒饭茄鸡

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

(出示课件:

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

看看谁摘的多?

小结:

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下节课接着学。

(一)进入学习

1.明白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2.一起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

2.自由朗读课文。

3.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把词语读正确

4.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

 

5.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读准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6.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

 

(2)听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3)自由读全文,读得正确流利。

7.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

看看谁摘的多?

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