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590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多元互动模式创新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综合实践

研究类型:

综合实践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背景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创新型的人才,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到处都兴起了计算机和网络进入学校的热潮。

我国教育部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各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近几年我校加大硬件建设,所有班级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同时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奠定了良好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设施。

我校史地生教研组自2014年以来在校本教研中就进行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力求努力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是对教师队伍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个人发展的一次机遇。

二、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经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密度高、节奏快、互交强等特点。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也充分感受到了新技术的冲击,例如电子白板的介入,平板电脑教学的介入,各种网络平台的介入等。

就目前情况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展开,但教学效果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研究在我市还处于起跑的发展阶段,该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好多新问题常常影响教学的效果,如:

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有的使用多媒体的时机不当;有的使用的地方并非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精华处、深奥处;有的使用多媒体的技术不高,常常一人上课,几人帮忙;有的不能扩展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信息……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一些学生在非线性的超链接网络结构中,容易迷失方向,常常毫无目在网上漫游,新信息过多过散而致认知负荷超载等。

基于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用以满足新课标教学的需要,即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也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优势来丰富史、地、生教学互动过程,更新史、地、生教学手段,提高史、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新型的史、地、生课堂,成为我们史、地、生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优秀初中课程教育、教学的资源。

2、力求使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总结理论和实践经验。

4、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研究内容

1、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从学习目标的设计、指导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评价。

2、在网络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完成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

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教学合力。

4、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学目标的制定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包容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展现各方面素质的机会。

(三)主要观点:

1、要建设开放型的、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初中阶段可能比较强调反映认知过程的展示教学内容的资源,同时,要建设有利于协同学习与可以与社会沟通的网络环境。

2、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多种通讯方式,学生既可以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也可以与教师群体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相互沟通模式有效的建立起来。

3,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协同学习,可以与学习伙伴为了一个学习任务进行学习上的分工合作、也可以开展友好的竞争,不仅学会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培育了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四)创新之处:

1、双向主导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双向主导教学结构)。

2、网络空间、异地同步教学: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课后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作用。

3、教学以互助共赢为目的的合作化教学模式:

在两个或以上的教学水平相当而教学优势互补的两个班级之间开展同步教学活动,实现班级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理念交流、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结果。

4、翻转教学和能力导向式学习:

对课内课外时间如何运用进行重新安排,从而把学习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是一个学校教育条件现代化程度比较优越的城区初中校。

课题组成员为这所学校的史、地、生教师和一名计算机教师。

参与此项研究的是所选学校七、八班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法,我们想对信息环境下师生互动的意识、兴趣、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时我们会以师生座谈、个别交流,问卷等方式进行。

通过调查,我们期望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信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我们想研究至少30节本校教师设计并实施的信息环境下的各科课程,从中观察了师生互动的各种现象,重点是师生互动的特点,过程、效果。

3,案例研究法。

通过案例研究法,我们团队想研究出30余个典型案例并以以教学设计,说课记录、教学反思等类型展示。

4,经验总结法。

 通过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教师,我们准备展开20多个经验交流会,力争留下图片甚至视频资料,将它推广出去,达到全校,全区,甚至全市。

 

 (三)、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实验从2016年9月开始启动,至2019年10月结题,历时三年,实验过程初步计划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

前期准备和理论学习:

成立主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确定实验学段,实验班、对比班;确定理论学习时间和计划,建立学习交流制度;拟定实验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写出关于本阶段的总结。

2、开题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8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实验活动,进行实验的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有关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发展实践,反馈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9年1月

总结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在学习的经验指导下进行信息技术指导下,史、地、生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和方法的实验研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查找不足。

选择有效的教学设计整理成集,将课堂实录整理为课堂实录集,将部分优秀教学软件整理为教学软件汇编,并且撰写《  信息技术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与反思》,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

4、验证实验阶段2019年2月—2019年10月

论证总结实验情况,撰写实验研究论文等。

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进行论文结集、教学案例以及资源结集,同时接受专家组对本课题实验的验收。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杨村六中史地生教研组近三年取得的成果 1,杨村六中史地生教研组近三年取得的成果列表

市级论文区级论文区级课区级课件区级教案市级教具4155311

2,我们组负责人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1)2007年区级科研成果《研究性学习在在中学史、地、生学科的研究与实践》

(2)2012年区级科研成果《初中学科教学密切联系生活社会的研究》(3)2012年区级科研成果《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4)2015年区级科研成果《初中史、地、生学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二,主要参考文献【1】李庆红.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生物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2011,(17-18)【2】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云南教育.2001(4)【3】张艳华.《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A].2009(7).【4】叶瑞祥、鲁澄南、柯炳嘉、朱双利主编,《创新学习能力》,天津教育出版社。

【5】宋运来编著,《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6】梁励《论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历史教师角色意识的策略应对》,《历史参考》2003年第3期【7】王会志《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科学教育》2007年第13卷第3期【8】蒋鸣和.融合重构拓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J].教育情报参考,2007(39-40)【9】钟绍春.关于教育信息化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

(1)【10】高娟.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J].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2011,(124-125)【11】丘萍彭玲.浅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A].教育与职业,2008,(186-187)【12】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李通《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6).【13】钱芸宫作民.《地理课程中有效教学与高效教学的思考》[J]【14】张燕.《浅析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J]【15】赵运成.《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 【16】曾伟.《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 【17】张振国.连荣地《新形势下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18】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河南教育,2008,(7).【19】王玉.《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4)【20】陆刚.《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J].2014

(1).三,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及组成结构。

1、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一贯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经常聘请专家和教研员来校讲学,组织教师赴外校听课学访和研讨,不定期在网上进行教师培训并发表作品。

另2005年杨村六中被确立为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基地和课改示范校。

2、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4人为区兼职教研员、10人为区教育学会会员,长年从事一线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曾出色完成两项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3、学校硬件设施完善,学生层次丰富,具有科研典型性。

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各项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有计算机网络教室,生物、物理和化学实验教室,,有地理仪器室,图书馆、资料室,设备完善,而且我校还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成员都是地理、历史、生物学科教师,每天除去正常的工作之外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和搜集资料,研究时间充裕,确保更好的完成研究课题。

5、学生层次丰富,差异明显,个性多样,具有多层面的典型特点,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工具的主要表现。

    本课题的人员构成:

生物教师潘铁珍、地理教师张文生,二人均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多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历史教师于海燕和王会松、生物教师李建曦和佟金玲、信息教师张伯武,这五位均为中学一级教师,专业能力强,是学校的中坚力量;生物教师刘莹、地理教师郭静、陈志霞、张广超、历史教师张娜,这五位均为中学二级教师,是学校的重点培养的青年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