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372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

通用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频考点

(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情全察]

命题视角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2018·天津八校联考)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

(1)~

(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②         B.①

C.③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

C.⑦D.⑧

解析:

(1)B 

(2)B 第

(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较小、有结冰期,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大,无结冰期。

受气候因素影响,两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很大,故选项B正确。

(2)题,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是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项B正确。

命题视角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图2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

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据此回答

(1)~

(2)题。

(1)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B.屋顶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D.石头压瓦——防大风

(2)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解析:

(1)D 

(2)B 第

(1)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石头压瓦,可以防大风危害,D对。

福建位于亚热带,房屋不需要保温,A错。

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B错。

窗户小,也是便于防风,C错。

(2)题,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该地降水多,沿岸有暖流影响,A错。

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B对。

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花岗岩,C错。

该地夏秋易遭台风灾害,D错。

[知能全通]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通常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表现或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环境中其他要素的影响。

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全面分析各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次要落脚于人地协调观,分析变化产生的影响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1.立足于综合思维,理清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

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

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2.落脚于人地协调观,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4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题点全练]

(2018·贵港联考)骆驼刺主要生长在沙漠和戈壁内陆地区,根系一般长达20m,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在春天多雨的季节吸足了水分,可供这一丛骆驼刺一年的生命之需,6月开花,8月最盛。

骆驼刺往往长成半球状,大的一簇簇直径有一二米,一般的也有半米左右。

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骆驼刺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的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如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骆驼刺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夏季较春季骆驼刺根区的土壤“湿岛”效应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B.融雪

C.蒸发D.风沙

2.秋天骆驼刺枯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

A.枯枝落叶覆盖厚B.树冠集水作用强

C.树冠遮阴效果好D.无蒸腾作用消耗

解析:

1.C 2.D 第1题,骆驼刺树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骆驼刺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C。

第2题,骆驼刺枝叶少,风大,几乎没有形成枯枝落叶层,A项错;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集水作用强,B项错;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遮阴作用,C项错;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D项正确。

奥兰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区称为南纳马夸兰(甲图),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乙图),这些植物只在雨季开花(每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但壮观的开花景象最长只能维持两个月时间,通常时间会更短。

据此完成3~4题。

3.南纳马夸兰地区植物花期短的原因是(  )

A.雨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

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C.雨季受西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

D.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地带,雨季降水少

4.南纳马夸兰地区多汁、多肉的植物指示的环境特点(  )

A.干旱的荒漠环境

B.干湿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

C.温凉的荒漠环境

D.湿热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

解析:

3.A 4.A 第3题,根据材料知,南纳马夸兰地区的植物只在雨季开花,花期短说明雨季短。

8、9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

此地位于30°S附近的大陆西岸,可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而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

由于该地纬度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因此花期短。

第4题,多汁多肉,是植物储存水分以适应长时间的干旱环境而具有的生长习性,A正确。

该地地处30°附近,属副热带地区,气候温凉不符合当地实际,C错误;材料上提到这是荒漠化地区,雨季短,只有一个月左右,排除热带草原气候,B、D错误。

高频考点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情全察]

命题视角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2017·全国卷Ⅰ)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

(1)~

(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

(1)B 

(2)A 第

(1)题,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照片拍摄于春季,图中树木已发新叶,可知冬季叶落,当地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2)题,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热水土。

植物是气候的反映,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在景观植物栽种时,主要根据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来选择景观植物的品种。

由于年有效积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因此不同景观植物栽种范围的大小不同,即影响城市景观植物栽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命题视角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做演替。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现在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如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

读图完成

(1)~

(2)题。

(1)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为(  )

A.红松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冰雪

D.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2)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量

C.光照D.土壤

解析:

(1)A 

(2)D 第

(1)题,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较低,山麓地带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应是针阔混交林,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应依次是林地、草甸、苔原,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

(2)题,根据材料“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判断东坡地势较平坦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弱,土壤肥力较高。

[知能全通]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考的重要命题点,且多以区域图、景观图等图文材料为载体,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备考复习时,要熟练掌握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调动与区域有关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区域差异的表现及其成因,归纳其分异规律。

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掌握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断方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处的热量带

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如图中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带谱数量越多,垂直带谱越复杂。

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地区。

(3)通过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一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区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区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山体的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阴坡高。

同一山体,阳坡自然带数量较阴坡多。

一般情况下,若南坡为阳坡,则该山地位于北半球;若北坡为阳坡,则该山地位于南半球。

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山坡为背风坡,雪线低的山坡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较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较快,因此雪线高)。

2.巧用综合思维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

影响因素

实例

成因分析

海陆分布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南半球同纬度是广阔的海洋

地形起伏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出热带疏林草原带

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及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河流、地下水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三江平原沼泽

气候冷湿,蒸发量小,低洼地带积水成沼泽

[题点全练]

(2018·内江模拟)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1~2题。

1.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B.水分

C.海拔D.纬度

2.图中甲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B.热带稀树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

1.B 2.B 第1题,该模式图反映的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乙方向东西更替,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变化为水分变化,选择B。

第2题,图中甲与雨林在同一纬度,属于热带地区,介于雨林与荒漠之间应该是草原,所以说最有可能是热带稀树草原带,选择B。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

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

如图为梵净山植被垂直带谱图。

读图完成3~4题。

3.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差异小B.水热条件差异较小

C.风速差异较小D.光照差异较小

4.导致近年来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体高度较低B.山顶风速较大

C.居民过度破坏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3.B 4.D 第3题,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读图可知,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梵净山南、北坡水热条件差异极小,从而导致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

第4题,植被分布范围和高度的变化主要受水热条件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尤其是热量条件。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山体海拔低,梵净山中部阔叶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导致山顶草甸和灌丛的分布范围缩小。

[专题跟踪检测]

A级——基础提速练

(2018·襄阳期中检测)如图中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据统计,其支流总数超过1.5万条。

读图回答1~3题。

1.该河河口处近1000km2的海域被称为“淡水海”,是淡水鱼和咸水鱼共同的家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       

B.河流水量大

C.大陆架宽浅

D.处在鱼类迁徙路线上

2.该河输沙量巨大,河口处却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

B.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C.泥沙等悬浮物被强大的洋流搬运

D.泥沙等悬浮物被挖沙船搬运

3.能体现出图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

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

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

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

解析:

1.B 2.C 3.A 第1题,图示为亚马孙河流域,流经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入海水量大,在沿海的河口地带的海水变淡,因此淡水鱼与咸水鱼同存。

选项B正确。

第2题,河口处不在板块交界处;河口处风力弱,与三角洲形成无关;河口附近有强大的洋流流经,泥沙等悬浮物被搬运,难以沉积;人类活动不能阻止三角洲的形成,且该处人口稀疏。

选项C正确。

第3题,图示为亚马孙河,流经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体现;当地以平原为主,地形不是复杂多样;西侧为山地,水热不充足;河流水量大,但含沙量较小。

选项A正确。

 

读下表,完成4~6题。

我国季风区某山地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表

 海拔/m

坡向  

林带

过渡带

高山苔原带

1700~

1800

1800~

1900

1900~

2000

2000~2100

2100~

2200

阳坡、背风坡

10%

18%

5%

0%

——

阳坡、迎风坡

13%

35%

9%

6%

3%

阴坡、背风坡

17%

70%

19%

9%

3%

阴坡、迎风坡

30%

90%

29%

13%

8%

4.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5.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相似的植物可能是(  )

A.苔藓B.马尾松

C.樟树D.茶树

6.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

解析:

4.D 5.A 6.C 第4题,从表中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从海拔1700~2200m,依次为林带—过渡带—高山苔原带,说明该林带应为比较耐寒的森林,故选D。

第5题,从表中可知该森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迎风坡,和苔藓生长环境最为相似。

第6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山地温度升高,适合森林生长。

(2019届高三·惠州调研)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

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如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  )

A.四季常青B.根系发达

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

8.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9.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  )

A.热带植被南界B.亚热带植被北界

C.暖温带植被南界D.中温带植被北界

解析:

7.B 8.D 9.C 第7题,丹霞梧桐主要在崖壁上,并且主要分布在阳坡,说明丹霞梧桐根系发达,喜阳耐旱,故B对,C错。

秋季叶子变黄,故A错。

丹霞山位于南岭地区,降水较多,土壤呈酸性,故D错。

第8题,丹霞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常绿阔叶林,由材料可知,丹霞梧桐秋季叶子变黄,容易在树林中被发现,所以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为10月。

第9题,丹霞山地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分界线之一,而生长于此的丹霞梧桐是落叶植被,说明这里是暖温带植被南界,故C正确。

(2019届高三·郑州质检)如图为广西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10~11题。

10.①代表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11.图中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

10.B 11.D 第10题,图示区域位于广西,当地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当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类型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故选B。

第11题,一般来说,纬度越高,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海拔越低,图中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在丁地最低,仅为250m,故丁地的纬度最高。

B级——重难提分练

(2018·邯郸质检)某群岛面积12200km2,由大约200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一座城镇。

岛上植被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土生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存在。

读图完成1~2题。

1.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阴凉多风的气候   B.过早与大陆分离

C.过于单一的地形D.火山的不断喷发

2.群岛禽鸟丰富得益于(  )

A.靠近大陆的位置B.流经沿岸的洋流

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

解析:

1.A 2.B 第1题,根据经度位置判断该群岛常年盛行西风,加之海洋上摩擦力小,导致风力强劲,大风会吹走表土,使土壤贫瘠,而且该群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阴凉多风的气候不利于树木生长。

第2题,禽鸟丰富的原因是食物丰富,食物丰富得益于沿岸有寒流流经,鱼类饵料丰富,鱼类数量多;大型食肉动物的存在、靠近大陆对鸟类影响不大;该岛上有城镇分布,不能判断人类活动影响强弱。

故选B。

如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4.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南岭B.太行山

C.天山D.大兴安岭

解析:

3.B 4.A 第3题,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第4题,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太行山、天山、大兴安岭均在北方,无亚热带植被,选A。

(2018·江西九江十校联考)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代号中表示九江市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B.戊

C.丁D.乙

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戊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解析:

5.B 6.D 第5题,丁、戊、己对应的降水量大,植被类型应为森林,且己→戊→丁温度呈增加趋势,因此己表示针叶林,戊表示阔叶林,丁表示热带雨林;甲、丙对应的降水量小,且甲对应的温度较高,故甲表示荒漠、丙表示苔原,则乙表示草原;九江市地处江西省,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正确。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表示荒漠,乙表示草原,荒漠和草原在非洲分布广泛,排除A选项;沙漠地区由于下垫面(比热容小)及天气状况(降水少,多晴天)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大,排除B选项;戊表示(温带落叶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典型分布区为亚洲东部,这些区域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或夏半年),排除C选项,故选D。

(2018·潍坊统考)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

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大(一般大于650mm),土壤的脱钙作用明显,钙质含量较低。

如图示意祁连山某山峰南北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模式。

据此完成7~9题。

7.该山峰的林带主要分布在(  )

A.2000~2600m的南坡

B.2200~2600m的北坡

C.2600~3000m的北坡

D.2600~3000m的南坡

8.导致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坡度

C.海拔D.坡向

9.该山峰3000m以上,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差异较小的原因是(  )

①上半部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影响弱 ②两坡面积较小,植被多样性减少 ③两坡距离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 ④上半部空气稀薄,两坡光照充足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7.C 8.D 9.B 第7题,据材料可知,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大,最可能有林带分布,所以林带主要分布在2600~3000m的北坡,C正确。

2000~2600m的南坡以暗灰钙土及山地灰钙土为主,2200~2600m的北坡以灰褐土为主,2600~3000m的南坡以山地栗钙土为主。

这三个区域淋溶作用弱,说明降水少,不适合森林生长,A、B、D错误。

第8题,南北两侧山坡土壤垂直带谱差异明显最可能是因为坡向的不同,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带谱复杂;南坡为背风坡,带谱简单,D正确。

该山地山麓南北两侧均为暗灰钙土及山地灰钙土,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坡度对土壤垂直带谱差异没有影响,B错误;同一座山,南北两侧山坡海拔没有差异,C错误。

第9题,3000m以上的山峰,海拔高,空气稀薄,其坡面面积小,植被多样性少,②对;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