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389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docx

一年级古诗词及辅助背诵材料

1、江南

两汉 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作者介绍

佚名,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诗歌背景

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

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地点;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

诗歌情感

诗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诗歌鉴赏

全诗采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意境。

2、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作者介绍

骆宾王唐代文学家,著有《骆临海集》。

诗歌背景

小时候骆宾王聪敏伶俐。

一天他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看到一群白鹅,客人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之情。

诗歌鉴赏

诗歌里的“曲”字,把鹅伸长脖子朝天长鸣的形象写活了。

后两行诗句,动词“浮、拨”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动静结合,写出了变化美。

3、风

唐代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

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作者介绍

诗人李峤,在文学上造诣很深,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

诗歌背景

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

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歌鉴赏

诗歌里的“解落”一词中“解”字用得好,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

“能开”中的“开”告诉我们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4、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作者介绍

诗人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诗歌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八十六岁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抒发了回乡感慨。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诗歌鉴赏

古诗通过三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

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突出了离开家乡时间长;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突出人事变化速度快;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

5、画

唐代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作者介绍

王维有“诗佛”之称,王他维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诗歌背景

这首诗为诗人赞画之作。

作者看到这幅画,随机吟诵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赞美及轻松愉悦的心情。

诗歌鉴赏

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节奏清晰,读起来琅琅上口。

诗歌以简洁浅显的文字,巧妙地描述了画面上的“山”、“水”、“花”、“鸟”。

6.画鸡

明代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裁一作:

戴)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文:

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

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作者介绍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高昂的公鸡后,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公鸡的赞美之情。

诗歌鉴赏

诗人用“不用裁”写出了雄鸡的天然美,后两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雄鸡在清晨报晓的情景,全诗以动静结合表现了公鸡的美德和权威。

7.明日歌

明代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

作者介绍

文嘉,衡州府衡山县人,吴门派代表画家,喜欢藏书。

诗歌背景

这首诗歌是明代文人钱福所作。

有人认为是续文嘉的《今日歌》而作,看两人的生卒年应该是文嘉续钱福的《明日歌》而作《今日歌》。

诗歌情感

诗歌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不荒废光阴。

诗歌鉴赏

这首诗自问世至今,广为世人传颂,经久不衰。

诗中五次提到“明日”,劝告迷世人珍惜每一天,不要永远等待明日而浪费时间。

8、春晓

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作者介绍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著有《孟浩然集》。

诗歌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来到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歌情感

诗歌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第一句由春睡的香甜听到了悦耳的春声,交代了醒来的原因;第二句通过回忆表达了诗人喜欢春天、珍惜春天。

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介绍

李白被称为“诗仙”。

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26岁时创作于扬州旅舍,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看到天空中的月亮,写下了《静夜思》。

诗歌情感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写出了诗人内心活动,“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那家乡的亲人、山水、草木......都在作者的思念之中。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作者介绍

李白被称为“诗仙”。

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

离别那天,主人的深情厚谊让李白感动,当场写下这首诗赠送给汪伦。

诗歌情感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送别的场面。

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千尺”写出来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厚,耐人寻味。

1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作者介绍

李白被称为“诗仙”。

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诗歌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

作者借月亮表达心中的忧愤不平。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之情。

诗歌鉴赏

 诗中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写出了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

“呼”、“疑”这两个动词,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12.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作者介绍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有一天在池边,看见小娃撑船作下此诗。

诗歌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小孩淘气、顽皮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抓住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13.悯农其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作者介绍

李绅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诗歌背景

作者在青年时目睹了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其一。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诗歌鉴赏

 诗人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14.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作者介绍

李绅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诗歌背景

作者在青年时目睹了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其一。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诗歌鉴赏

 诗中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农夫犹饿死”写出了当时农民种田的真实现象。

15.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

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作者介绍

贾岛,唐代诗人,他的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著有《长江集》。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诗歌情感

表达了隐士高洁脱俗的品格以及诗人对隐士的钦慕之情。

诗歌鉴赏

 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16.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作者介绍

杨万里,南宋杰出诗人。

诗歌背景

杨万里到常州任职,一天他来到池塘边,看见一汪清泉细细流入池塘,杨柳拂水、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池塘美丽的景色,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画面中的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17.武侯庙

唐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译文:

武侯庙中的壁画已经脱落,整座山空旷寂静,只有草木徒长。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只是他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66年,当时诗人流寓夔州,一天来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咏怀五绝诗。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山之空寂,后一联诗以短短十个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道出了武侯放弃早年隐居南阳的生活而终身尽瘁国事,以身许国、义无反顾的境遇和心情。

18.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译文:

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

黄昏她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膜拜新月。

作者介绍

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他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见自己女儿神态有感而作。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女儿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

诗的前两句写了女孩的幼稚,后两句写女孩拜新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19.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作者介绍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

诗歌背景

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

作者途经这里,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诗。

诗歌情感

诗歌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

本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刻画出农村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体现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20.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作者介绍

薛道衡隋代诗人。

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

诗歌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在江南作。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思归之情,诗人即景生情,将“归”与“思”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相呼应,别具特色。

21.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作者介绍

宋之问,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诗歌背景

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时,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

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22.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诗歌背景

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杜甫景仰诸葛亮为此用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者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

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2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诗歌背景

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写了这一首诗。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叹古悲今的心情。

诗歌鉴赏

《乌衣巷》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意,诗人通过“寻常”两个字,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24.登乐游原

唐代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

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译文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请看那昔日的汉王朝何等壮阔的事业,如今的五陵原上树都没有了,只有秋风呼啸。

作者介绍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歌背景

国家正值战乱之际,诗人因奸人诬陷被贬,内心惆怅,来到乐游原,看到眼前这曾经繁华的园林已经衰败不堪,内心感慨,作此诗抒怀。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眷恋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25.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作者介绍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

诗歌背景

哥舒翰领兵大破突厥,改变了边境的局面,西北人民为歌颂哥舒翰其战功而作。

诗歌情感

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境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同时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

26.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作者介绍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因“右足忽病疮”,但始终保持自得其乐的心态,作者怀着这种心态所作。

诗歌情感

表现出诗人独自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诗歌鉴赏

全诗用夜深、鼓急、人静、窗明、雪月交辉这些具体现象描绘了凄

清明净的夜景,读后仿佛如临其境一般

27.子夜吴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

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

蚕儿已经饿了,我该赶快回去了,达官贵人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

李白仿照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所写,亦称《子夜吴歌》,也分春歌、夏歌、秋歌、冬歌。

诗歌情感

赞扬秦罗敷不为富贵动心。

诗歌鉴赏

《春歌》写的是美妇,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她的勤劳的品质在“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

28.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

怎么办呢?

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作者简介

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诗歌背景

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诗歌情感

抒发词人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的心愿。

诗歌鉴赏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9.九日

唐.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

今日风物景色好,水绿秋山分外明。

我携带玉壶酌饮美酒,摘取菊花浸入酒中。

地势偏远山上松树石头都很苍古,秋风吹扬弦管音律清切。

看着杯中酒照出我的欢颜,我独自欢笑自饮美酒。

秋风吹落我的帽子,我醉酒于山月下,空自歌咏怀念友人。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的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菊花酒传统节日中,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情景,于是作下此诗,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歌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

“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30.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

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山间小路上原本并没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湿人衣。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

但其作品主要为山水诗。

诗歌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冬时节,为作者山行时有感而作。

诗歌情感

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

诗歌鉴赏

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31.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诗歌背景

此诗作于815年,作者觉得北方春来晚,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诗歌情感

表达了作者喜悦、高兴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期盼春天的愿景,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32.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

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

早晨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羁旅他乡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朝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

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诗歌情感

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诗歌鉴赏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33.春风

唐代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译文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

“春风为我而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