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585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docx

技术材料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拦截可研报告讲解

无锡市东港镇新巷村

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苏省通源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二O一O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3-

1.1项目名称:

-3-

1.2主管单位:

-3-

1.3建设单位:

-3-

1.4建设地点:

-3-

1.5建设年限:

-3-

1.6建设地点、面积-3-

1.7建设内容-3-

1.8投资估算与运行费用-4-

1.9环境效益分析-4-

1.10项目编制依据:

-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2.1项目背景-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0-

3.1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0-

第四章项目的规划设计-11-

4.1技术模式与工艺流程-11-

4.2沟渠生态拦截工程设计-12-

4.3生态塘的生态拦截工程设计-14-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14-

5.1土建工程-14-

5.2修建栏水坝-15-

5.3植物种植-15-

5.4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16-

第六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17-

6.1投资估算-17-

6.2资金筹措-19-

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19-

第八章效益分析-21-

8.1社会效益-21-

8.2生态效益-22-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名称:

无锡是东港镇新巷村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

1.2主管单位:

锡山区农林局

1.3建设单位: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新巷村村委会

1.4建设地点:

无锡市东港镇新巷村西安斗

1.5建设年限:

2010年-2011年

1.6建设地点、面积

本项目在新巷村西安斗实施,工程总面积17500平方米。

1.7建设内容

1.7.1土建工程

主要对项目区域内的原有排水沟渠和池塘进行整理改造,建设成生态拦截型沟渠塘系统。

改造整理沟渠7500m2、生态池塘10000m2。

1.7.2修建拦水坝、透水坝

修建拦水节制闸坝3个、透水坝50个。

 

1.7.3植物种植

在沟渠中种植吸收氮磷元素能力强的黄菖蒲、水生常绿鸢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沟坡种植黑麦草等护坡植物,做到四季有绿,能常年吸收氮磷。

生态池塘的沿岸种植垂柳绿化,塘边和浅水区域种植黄菖蒲、水生常绿鸢尾、菖蒲、再力花、荷花等挺水植物,深水区搭建生态浮床和种植沉水植物,在塘内构建完善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以进一步降解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10500平方米,绿化苗木和护坡植物种植面积2000平方米。

1.7.4标志牌

根据工程要求,树立钢架结构标志牌,大体尺寸为3米×4米,标志牌要体现拦截标志,标明拦截区的概况、效果、实施单位和主管单位名称。

1.8投资估算与运行费用

项目总投资143.6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50万元,单位自筹93.6万元。

1.9环境效益分析

在项目区,通过生态沟渠塘的技术工程改造,实施农田面源氮磷流失的生态拦截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含量,净化水质。

生态沟渠塘每年可累积吸收650公斤的氮与85公斤的磷,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平均去除率达50%和40%以上。

还可有效地改善农田田埂、沟渠、池塘的植被种群结构,优化农田,沟渠、池塘的生态系统及景观组成,改善农田生境乃至该地区的总体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整个系统不仅可以净化水质、绿化村庄、美化环境,而且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1.10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3、《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6、《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面源污染治理部分)》

7、《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8、《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目前,太湖富营养化严重,造成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是氮和磷,而氮磷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农田氮、磷的流失。

太湖流域内由于耕地面积减少,为保证农业总产量相对稳定,尽管化肥施用总量有下降趋势,但单位面积的施用量居高不下,加上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不高,降雨和排灌后,肥料流失严重,大量氮磷养分随农田排水进入太湖或入湖河道,加剧太湖富营养化程度。

东港镇位于无锡市东北部,地处太湖边缘,水系发达,河网稠密,河道与太湖直接相通。

东港镇是农业大镇,农田面积较多,在农业生产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大,氮磷流失严重。

本期的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选择在东港镇新巷村西安斗农田区实施,项目规划区总面积560亩,以稻麦和稻油轮作为主,在生产上由于肥料用量大,亩施用N39kg/a、P2O510kg/a左右,肥料利用率低,氮磷养分流失严重,每亩的氮磷养分流失量分别在2.5kg/a和0.35kg/a左右,整个项目区的年氮磷流失量大约在1250kg和175kg左右。

目前,项目区内的农业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河道,加剧了周边河道的富营养化程度,因此,迫切需要减少农田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周边河道的水质,保护太湖水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需要

根据国家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06年4月发布的数据表明,太湖水域17%为劣V类,7.4%的水域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其余92.6%的水域为中度富营养化,太湖水体总体水环境质量状况堪忧。

除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以外,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等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太湖水污染治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治理。

2007年9月,江苏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有效控制太湖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再用8-10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使太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恢复太湖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程。

总体方案中总体方案中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到重点治理的项目和工程内容。

2.2.2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加快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重建,既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又是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水域环境,是农村环境整治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生态拦截工程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新巷村的水环境,有利于新巷村整体环境的改善。

2.2.3东港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项目规划区的农田面积约为560亩,据测算,氮磷的年流失量约为1250kg和175kg。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促进东港镇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质的好转。

另外,通过本生态拦截项目的示范作用,必将带动无锡市锡山区及周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有效地改善锡山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加快区域内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政策保障可行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中明确规定,农业湿地由国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2007年《江苏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在太湖一级保护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生态隔离带,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幅度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国家总体方案》中将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塘农业湿地工程纳入到近期重点治理项目,我省也明确表示将此工程列入生态湿地修复工程。

为了加强太湖水环境治理,无锡市也出台了相关保护太湖、建设生态农业的政策,把实施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这一项目作为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为保证项目的实施,建立在无锡市农业委员会领导下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2.3.2面源氮磷生态拦截效果显著

通过清除垃圾、清除淤泥、清除杂草,沟渠塘岸边种植垂柳、草被植物,侧面和底部搭配种植各类吸附氮磷能力强的半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减缓水速,增加滞留时间,促进流水携带颗粒物质的沉淀,有利于构建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物质的立体式吸收和拦截,从而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排出氮磷养分的控制,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南京土壤所“863”科技计划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系统对农田径流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48.36%和40.53%。

另有研究表明,在中等水文条件下,水稻田-水塘湿地系统对氮磷的有效截留分别达到50%和90%以上。

2.3.3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太湖流域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经工程化生态改造后,现有排水沟渠塘去污能力进一步提升,成本大幅度降低。

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具有排水和湿地系统的双重功效,不仅可以吸附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磷,而且还能拦截农田径流表层肥沃土壤进入河道。

氮磷生态拦截工程不占用耕地,符合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地区农田沟渠的实际,尤其适用于太湖入湖河道两侧等周边水功能区域,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2.3.4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良好

2.3.4.1项目实施区规范化建设

通过对土地的集中整理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先进技术的应用、优质资源投入创造了条件。

农田排水可以集中控制,现有农田沟渠塘能尽快加以工程化技术改造,建立新型的沟渠塘生态湿地系统,为实现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4.2社会经济基础厚实

东港镇是锡山区的农业大镇,2010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2.5亿元,实现村级自治总收入6000万元。

近年来,东港镇着力打造新型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呈现新格局。

一是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全镇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14339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086亩、累计40006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440亩、累计40866亩。

二是“一村一园”建设加快推进。

全镇8个村建成11个农业园区,完成投入3876万元。

三是农村生态旅游蓬勃兴起。

2010年年共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96万元。

四是绿色宜居环境持续提升。

90个自然村村庄综合整治进入扫尾阶段。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3.1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新巷村北依锡北运河、南邻港南村、东与常熟市尚湖镇王庄交界、西止中窑,有原巷里村、西任巷村、河南庄村、里东村合并而成现在的新巷村,现有常住人口6813人,自然村64个,农村居民住户1850户,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左右,实有耕地面积4300多亩,全村有私营企业44家,2010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2亿元左右。

多年来,新巷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下,形成以香樟苗木种植、虾蟹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实事求是、和谐发展,村级经济得到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用于村级公共设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绿化亮化、道路硬化、河道清淤等社会事业建设,建成了双泾河绿化带和里东中心村休闲中心,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2007--2008年获得锡山区文明村,2008年获得江苏省村庄绿化合格村,2010年获得省绿色家园示范村。

第四章项目的规划设计

4.1技术模式与工艺流程

4.1.1技术模式

通过整改原有农田排水沟渠、水塘,使沟渠塘相连,水系循环。

沟渠内配备拦截坝、透水坝,种植吸收氮磷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使其既具有排蓄水功能,又能减缓水流速度,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使流水携带的悬浮物质和养分得以沉淀和去除。

生态沟渠收集和处理的农业污水排入生态塘内,进行深度净化,使农业废水中的氮磷以及有机物得到有效的拦截。

处理后的农业废水经检测达标后,直接排放到外河水体或回用灌溉。

4.1.2技术工艺流程

 

4.2沟渠生态拦截工程设计 

秉着“因地制宜,生态降解”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排水沟渠,进行一定的工程改造,沟渠塘相连,建成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使之在原有的排水功能基础上,增加对农田排水中所携带氮磷养分的去除、降解生态功能。

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主要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组成。

4.2.1沟渠的设计

田间沟渠的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宽1.5m,底宽1.0m,深0.6m。

渠壁、渠底均为土质(见图1)。

 

4.2.2拦截坝的设计 

在生态沟渠的出水口用混凝土建造拦截坝,拦截坝的横截面示意图(见图3),它具有中位、底位两个排水孔,根据需要可将拦截段的水位分为排干、半满和溢流3种状态,拦截坝的高度为60cm。

项目区共建设10个拦截坝。

4.2.3透水坝设计

沟渠内相隔100米左右构建透水坝,减缓水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使农田排水携带的颗粒物质和养分等得以沉淀和去除。

项目区需建设50个透水坝。

4.2.4生态沟渠的植物配置

沟中种植黄菖蒲、水生常绿鸢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

沟渠中的水生植物要做到落叶和常绿水生植物合理搭配,其中常绿水生植物占75%。

再力花的种植密度为10株/m2,水生常绿鸢尾、黄菖蒲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25株/m2。

沟壁种植黑麦草等护坡植物,在靠近道路的一侧沟埂,以3米左右的间距种植垂柳,进行绿化。

4.3生态塘的生态拦截工程设计 

将现有池塘设计改造成生态塘,种植配置相应的植物,既能进一步净化农业废水中氮磷,又能美化生态景观。

生态塘与主排水口相连,吸纳主排水口流经的农田排水,经过适当拦截后排入主河道,也可在农业种植区内进行循环利用。

生态塘塘岸以3米左右的间距种植垂柳绿化,边坡种植高羊茅等护坡植物;生态塘的浅水区种植菖蒲、黄菖蒲、水生常绿鸢尾、再力花、荷花等水生植物,深水区搭建生态浮床和种植沉水植物,其中常绿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占75%。

再力花的种植密度为10株/m2,水生常绿鸢尾、黄菖蒲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25株/m2,菖蒲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30株/m2,荷花的种植密度为5株/m2。

不同的水生植物,按植物群落交错种植,一方面能增加水体吸收面积,同时可以增加景观效果。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工艺技术要求,东港镇新巷村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为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塘土建工程和植物种植工程。

5.1土建工程

主要对新巷村西安斗农田区内的原有排水沟渠和池塘进行清淤和改造整理,建设成生态拦截型沟渠塘系统。

改造整理沟渠7500m2、生态池塘10000m2。

5.2修建栏水坝

修建拦水节制闸坝3个拦水坝、透水坝50个。

5.3植物种植

在沟渠中种植吸收氮磷元素能力强的黄菖蒲、水生常绿鸢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沟坡种植黑麦草等护坡植物,做到四季有绿,能常年吸收氮磷。

生态池塘的沿岸种植垂柳绿化,塘边和浅水区域种植黄菖蒲、水生常绿鸢尾、菖蒲、再力花、荷花等挺水植物,深水区搭建生态浮床和种植沉水植物,在塘内构建完善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以进一步降解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10500平方米,绿化苗木和护坡植物种植面积2000平方米。

5.4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5.4.1建设期限

整个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从2010年至2011年。

5.4.2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

工程建设进度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

完成沟渠塘的改造建设

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

完成拦截坝和透水坝的建设。

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完成植物种植配置工程

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

完成项目后期工作

2011年10月

申请项目竣工验收

第六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本项目的总投资概算为143.6万元,详见表7-1。

表7-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序号

实施内容

工程量

单价(元)

投资

(万元)

备注

财政

(万元)

自筹

(万元)

土建部分

88.5

28.0

60.5

1

清除淤泥和杂草

1400m3

20

28

15.0

13

2

生态沟渠修缮

2500m2

40

10

2.5

7.5

3

拦截坝

3

5000

1.5

1.5

4

透水坝

50个

800

4

4

5

生态塘修坡

10000m2

45

45

5

40

植物部分

49.5

21.5

28.0

1

黄菖蒲

4000m2

25

10.0

8

2

2

水生常绿鸢尾

2000m2

25

5

3

2

3

再力花

1000m2

40

4

2

2

4

菖蒲

500m2

20

1

1

5

金鱼藻

1000m2

30

3

3

6

荷花

1000m2

25

2.5

2.5

7

生态浮床

1000m2

40

4

2

2

8

绿化苗木和护坡植物

2000m2

100

20.0

20.0

其它费用

5.6

0.5

5.1

1

可研报告编制费

2.0

2.0

2

实施方案论证费

0.5

0.5

3

水质监测费

0.5

0.5

4

审计费

0.6

0.6

5

培训费

0.5

0.5

6

验收建档费

1

1

7

工程标志牌

1块

5000

0.5

0.5

合计

143.6

50.0

93.6

6.2资金筹措

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具有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健全国家、地方、社会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资金足额到位。

具体资金来源计划为:

申请省财政补助5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93.6万元。

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的建设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进行决策。

本项目不设及新增管理人员,将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人员组织开展项目的运行管理。

项目的运行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建设实施管理;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项目建设标示及实施公众监督

7.1、项目建设实施管理

1、项目建设将严格按照农业部《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按照江苏省农委、无锡市农委批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建立省、市、区三级负责的领导责任人制度。

无锡市农委及锡山区农林局负责项目的计划落实、项目设计、施工组织管理、技术质量和资金使用监督,安排施工方案,对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

成立由政府牵头,农业、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协调、联络、配套资金落实等方面的工作。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项目施工采用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要求由有资质的、有较好施工经验的单位施工。

在项目设过程中,建立和落实项目建设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实施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等,对项目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等进行管理。

3、严格验收制度。

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及发改、财政、农业、环保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项目实施验收,签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7.2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为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杜绝挤占、挪用、截留、拖欠或改变资金投向。

项目建设单位将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和全程跟踪审计,确保专款专用,专人管理。

项目建设单位将协助主管部门,依据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规定,对完工项目及时进行竣工结算、决算和组织项目验收,并加强项目建设档案管理。

2、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和审计制度,有关领导和会计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支出入账。

按规定时间汇总工程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经审核后方可入账,严格按照财政有关制度和要求执行。

加强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和审计。

项目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严格把关,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在项目验收时提交资金审计报告。

7.3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为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水生植物的养护,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同时,由无锡市农委会同锡山区农林局选择素质高、业务好、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项目实施地的水环境进行定点监测,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7.4、项目建设公示和公众监督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接受公众监督,在工程建设地点树立项目标示牌,明示工程概况,包括:

企业基本情况、工程建设内容和技术路线、项目投资总额、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和技术工艺流程图,并公布项目主管部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和无锡市农业委员会的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八章效益分析

8.1社会效益

东港镇新巷村地处太湖湖伴,通过实施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塘工程,利用生态湿地处理技术、生态隔离带技术,种植水生作物缓冲和截留氮磷污染物的流失,构建生态净化防线,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源,提高氮磷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从而实现循环生态运作农业,保护太湖水资源,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8.2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所建生态沟渠可以有效发挥高效降低农田流失氮磷浓度的功能,在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控制面源污染方面起到生态效益高和见效快等功效。

具体表现为生态沟渠对农田流失氮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50%和40%以上,拦截植物每年约吸收累积650Kg氮和85Kg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