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615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5)题。

放鹤亭记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

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

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

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

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

廉吏卢钧传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

元和四年进士擢第。

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

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已一不干预。

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

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

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

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

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

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

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

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

后辈子弟,多至台司。

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

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入为太子太师,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

注:

①槥椟:

小棺材。

②端揆:

尚书省长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请监军领市舶使领:

兼任B.因而物故故:

死亡

C.潞卒素骄骄:

骄傲D.谓当辅弼谓:

以为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B.己一不干预

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D.钧践历中外(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

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

B.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

C.令不严而人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因与家人诀别,剩醉倒戈攻城门

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钧“仁恕廉洁”的一组是()

①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②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

③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

④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⑤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⑥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

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城一遍。

(11)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7)题。

陈寔字仲弓,颖川许人也。

出于卑微。

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

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

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复再迁除太丘长。

修德清静,百姓以安。

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

寔曰:

“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

其勿有所拘。

”司官闻而叹息曰:

“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

”亦竟无讼者。

以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

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

“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乃请囚焉。

遇赦得出。

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

时中常侍张让①权倾天下。

让父死,归葬颖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

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中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

”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

徐譬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已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注:

①张让:

东汉颖川人,贪婪残暴。

②颡:

额。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密托许令托:

委托B.白欲禁之禁:

拘押

C.讼以求直直:

正直D.寔乃独吊吊:

慰问丧家

(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贡是()

A.同县杨吏以疑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B.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乃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其勿有所拘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陈寔“宽容大度”的一组是

①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②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

③以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绶去④乃请囚焉

⑤寔乃独吊焉⑥令遗绢二匹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同乡杨吏怀疑陈寔杀人,陈寔因而遭到官府的拷打,最终查无实据而获出狱。

等到陈寔做了督邮,反让县令召请杨吏。

B.邻县的大量流民涌入太丘,陈寔派各县的县令处理此事,有的官员担心有人告状,陈寔讲清道理后,官员们很信服,结果也没有人告状。

C.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力极大,张让的父亲死后,葬在家乡颖川,虽然颖川郡的官员都参加了葬礼,但除了陈寔,颖川名士没有谁前往吊唁。

D.陈寔发现了盗贼躲在屋梁之上,他召集子孙,严肃地教育子孙,有意让盗贼听到,盗贼听后,跳到地上叩头认罪,陈寔又耐心开导他,并送绢给他。

(16)下列对陈寔的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寔对杨吏可谓以德报怨,施恩又不图人知,这种容人之雅量,令人佩服。

B.陈寔对流民没有采取拘押的方法,而是开导他们并遣送他们回原籍,这表明了他仁厚爱民。

C.陈寔受党锢之祸的牵连,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逃跑躲避,而是主动入狱,这表明了他的耿介。

D.陈寔参加张让父亲的葬礼后得到张让保护,这件事说明陈寔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变通,也说明他富有预见性且善于保护自己。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

其勿有所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3)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

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1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鲍叔知其贤管仲富拟于公室

其为政也乃设九宾礼于庭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

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

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

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

修建

(21)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③⑤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

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23)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4)~(29)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

弱冠明经①举,补隆州参军。

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

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纪其事,由是知名。

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

三迁殿中少监,检校洺州刺史。

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忧,(武)则天降玺书褒美之。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

雍州人韦月将上变②,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

思贞以发生三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

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

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思贞入朝廷。

谓承嘉曰:

“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耶?

”承嘉大怒,遂劾奏思贞,出为青州刺史。

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至州,见茧叹曰:

“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

”特表荐之。

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睿宗即位,征为将作大匠③。

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两观,调发夫匠,思贞常节减之,怀贞怒,频诘责思贞,思贞曰:

“公职居端揆,任重弼谐,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岂不愧也!

又受小人之譖,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

”拂衣而去,合门累日,上闻而特令视事。

注:

①明经:

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②上变:

向朝廷密告叛乱事件。

③将作大匠:

官名,主管宫室、宗庙等土木营建。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官吏莫能制制:

禁止B.时武三思擅权擅:

独揽

C.承嘉希三思旨希:

盼望D.思贞常节减之节:

限制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附托奸臣,以图不轨而乃盛兴土木,害乃黎元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候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2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竟论杀之称代前文的“豪族蒲氏”。

B.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称代前文的“武三思”。

C.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称代前文的“思贞”。

D.思贞常节减之称代前文的“夫匠”。

(2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表现尹思贞正直坚贞的一组是()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②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扰。

③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

④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奸臣,以图不轨。

⑤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

⑥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④⑥

(2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思贞任隆州参军时,能严明执法,做明堂县令时,政绩很好;任检校洺州刺史,能安抚一方。

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赞扬,并受到朝廷的表彰。

B.尹思贞大理卿,皇帝命令斩告发武三思的韦月将,尹思贞不畏权贵上奏章使韦月将免于死刑,后因当面斥责武三思而被李承嘉劾奏,调出朝廷。

C.尹思贞任青州刺史,政绩很好,受到黜陟使路敬潜的赞叹。

他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因治政精简,向朝廷奏告的考核连续最佳。

D.左仆射窦怀贞为建造两座道观滥用民工,尹思贞身为主管土木营建的官员对他有所限制,窦怀贞因此怒责尹思贞,而尹思贞指责他的害民

(29)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司令思贞推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0)~(35)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

父成,江夏太守。

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

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后流转东菜,止李笃家。

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软谓曰:

“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

“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

”笃曰:

“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钦叹息而去。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

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岁余,卒于许下。

年八十四。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素性佞邪素性:

朴素的品性B.于是刊章讨捕刊章:

刊登文章

C.俭得亡命亡命:

丢掉性命D.若不重其名行名行:

名声和品行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残暴百姓,所为不轨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得无教我猪虫所耶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钦因起抚笃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32)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称代中常侍侯览

B.莫不重其名行称代张俭

C.赖其存者以百数称代汉献帝

D.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称代华阳洞

(3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俭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B.由于朱并的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不得人心。

C.张俭颠沛流离,到处逃命,天下人争着做收留他的东道主,可见张俭是个贤人。

D.张俭弃城丢官,灭身破族,其原因是他痛恨不仁之人过分而引起了祸乱。

(3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

1.

(1)B;

(2)A;(3)C;(4)D;(5)①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②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③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2.(6)C,骄:

骄横纵放;(7)B,A文中义:

设法;现代义:

做法。

B过问别人的事。

C文中义:

士大夫;现代义:

衣服和帽子。

D文中义:

**和地方;现代义:

中国和外国;(8)B,前“为”;动词,做;后“为”:

介词,给,替。

A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