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823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docx

全国联赛答案和解析

2000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题答案和解析

注意事项: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2.认真审题,按题意和要求作答。

一、选择题(四选一,每题一分,共84分。

在题未括号中写出正确选择的英文字母)

1、答案:

B。

解析:

胰岛素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但,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而促进机体产热效应的是分解代谢。

肾上腺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也能促进肌糖原分解。

皮质醇是糖皮质激素,对三大营养物质中间代谢有作用:

它对糖代谢既“开源”又“节流”:

一方面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肝中转变为糖原;另一方面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甲状腺素具有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效应。

这种产热效应可能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增加细胞膜上Na+-K+泵的合成,并能增加其活力,后者是一个耗能过程。

甲状腺素使基础代谢率增高,1mg的甲状腺素可增加产热4000KJ。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增高35%左右;而功能低下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5%左右。

所以在上述激素中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产热效应最强。

2、答案:

C。

解析: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生长素是指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指动物垂体分泌的促进生长、影响动物和人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促进合成)的激素。

该题中生长素意为后者,但前者同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甲状腺的主要功能为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生长抑素的主要功能为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性激素的主要功能为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能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功能为维持肾上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胰岛素能促使氨基酸进入细胞,并促进DNA、RNA及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所以促进生长。

能动员骨钙入血,甲状旁腺素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

因此,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有生长素、甲状腺素、性激素、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所以答案应为C。

3、答案:

A。

解析:

泄殖腔为肠的末端略为膨大处。

输尿管和生殖管都开口于此腔,成为粪、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软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的单孔类(鸭嘴兽)都有泄殖腔;而圆口类、硬骨鱼类和有胎盘哺乳类则是肠管以肛门单独开口于外,排泄与生殖管道汇入泄殖窦,以泄殖孔开口体外。

所以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

简单扩散意即自由扩散,是脂溶性小分子和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质膜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膜装置协助,也不直接消耗ATP,属于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的动力是物质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的倾向。

例如CO2、O2、N2进出红细胞,取决于血液和肺泡中该气体的分压差。

脂溶性的甾类小分子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酰胺类、甘油、乙醇等出入细胞是自由扩散。

所以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

动物的营养类型是异养,植物(绿色)的营养类型是自养。

也就是因为植物具有质体中的叶绿体能将外界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为自养。

而动物没有质体,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异养。

所以,答案为C。

6、答案:

B。

解析:

根压为根产生的水压,具有把导管内的水压上去的作用。

吐水也称滴泌现象。

根吸收的水大部分是以水蒸气而被蒸腾,但也有从特别的吐水组织(水孔、吐水组织,排水毛)以水滴的形式排出的,这种现象称为吐水。

吐水是由根压引起的,如根压增高,水便从水孔中压出。

所以吐水的水势为0时,则是细胞停止吸水的起点。

所以,吐水现象的存在,说明有根压。

答案为B。

7、答案:

C。

解析:

麦拔节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居间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是夹在多少已经分化了的组织区域之间的分生组织,它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区域的保留。

典型的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许多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叶中,例如水稻、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在茎的节间基部保留居间分生组织,所以当顶端分化成幼穗后,仍能借助于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进行拔节和抽穗,使茎急剧长高。

葱、蒜、韭菜的叶子剪去上部还能继续伸长,这也是因为叶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

落花生由于雌蕊柄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而能把开花后的子房推入土中。

8、答案:

A。

解析:

血液中运输氧的化合物是含Fe的血红蛋白,蛋白质都含有C、H、O、N。

所以答案为A。

9、答案:

B。

解析:

雄蚕蛾接受雌蚕蛾发出的性外激素而发生反应。

蛾类的嗅觉器官是触角,所剪去触角者的雄蚕蛾反应最迟钝。

10、答案:

A。

解析:

蛋白质在体外燃烧比在体内氧化产热量要多,因为,蛋白质体内氧化后所产生的尿素中还含有能量。

糖类和脂肪在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的产热量相等,但脂肪分子中的C/H比糖类小,所以氧化脂肪比氧化糖类所需的氧要多。

11、答案:

A。

解析:

这道题考的是植物激素的功能,下面是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表:

名称

形成部位

存在部位

主要生理作用

生长素

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中也能产生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少

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细嫩组织

高等植物的所有器官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抽苔、开花;能诱导一种淀粉酶的生成;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

细胞分裂素

根尖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含量最多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器官合成得较多

将要脱落的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气孔的关闭

乙烯

植物体各部位都能产生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促使器官脱落

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所以答案为A。

12、答案:

D。

解析:

应在植物分生组织中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给答案中根尖的生长点是分生组织,所以答案应为D。

13、答案:

B。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121,也就是如上图所示。

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内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1211/2。

无丝分裂过程DNA含量相对变化无规律。

所以答案为B。

14、答案:

A。

解析:

杂交的玉米个体中,各世代原来没有白化个体,玉米单株自交后产生白化苗,说明是白化苗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所以C、D不选。

但白化现象绝不是异花授粉的植物改为自花授粉后所出现的生理反应。

只能说明强迫自交能够使基因突变率上升。

15、答案:

C。

解析:

鸟的呼吸较为特殊,吸气与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经过肺,是为双重呼吸。

鸟肺的结构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呈海绵状,最细的分支为三级支气管,平行排列。

在三级支气管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微气管,微气管外分布许多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在此进行。

16、答案:

D。

解析:

乌贼眼结构复杂,与脊椎动物的眼相似,眼的基部有软骨支持,形成眼窝。

眼包括角膜、晶体、晶体的两侧有睫状肌牵引,其前缘两侧还有虹彩光阑、以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光量。

晶体的焦距是固定的。

瞳孔常为裂缝状,常保持水平,晶体后为胶状液体所充满,眼球的底部为网膜,网膜是一层含有色素的杆状细胞,是一种光感受细胞,视网膜外为视神经。

视神经与巨大的视神经节相连。

在眼球外面的皮肤也可以形成眼皮。

从结构上看,这种眼无疑是可以成像的,特别是对物体的水平与垂直投影的辨别能力应该是很强的。

但头足类眼的视力范围与脊椎动物的眼相比,还是很有限的。

所以答案为D。

17、答案:

A。

解析:

先天性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基因控制,不是经过后天学习得来的。

先天性行为一般都是由特异的刺激决定的,因此比较定型。

例如一只失去了雏鸡的母鸡,把一只小鸭当作自己的雏鸡,对它给予照料就是先天性行为。

因为,尽管母鸡失去了雏鸡,但在育雏期,在小鸭的刺激下,母鸡仍定型的进行育雏,而把一只小鸭当作自己的雏鸡,而给予照料。

所以答案为A。

18、答:

D。

解析:

鸡蛋的蛋黄部分即为卵细胞。

卵细胞是卵巢中产生的,它的细胞质常含大量的卵黄,所以一般以蛋黄代替卵细胞。

卵黄膜就是卵细胞膜,卵壳、壳膜、卵白是输卵管的分泌物,不是卵细胞的部分。

19、答案:

B。

解析:

两栖类大脑的体积增大,往前延伸成2个小形的嗅叶。

大脑半球在腹部和侧面保留着神经细胞构成的古脑皮(或称旧脑皮),在顶部也只发生了零星的神经细胞,称作原脑皮,然其机能仍与嗅觉有关。

所以两栖类的大脑不是最高级的整合中枢所在部位是。

间脑顶部呈薄膜状,上盖富有血管的前脉络丛,由背面正中伸出一个不发达的松果体。

不是最高级的整合中枢所在部位是。

  中脑的背部发育成一对圆形的视叶,腹面增厚为大脑脚,既是两栖动物的视觉中心,也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两栖类的小脑不如鱼类的发达,它仅是一横褶,位于第四脑室的前缘。

两栖类的小脑不发达,这是和它们的活动范围狭窄,运动方式简单相联系的。

所以也不是两栖类最高级的整合中枢所在部位。

所以答案为B。

20、答案:

D。

解析:

裸子植物具有裸露的胚珠,受精后,胚珠发育为种子。

裸子植物具有维管束,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

但裸子植物没有双受精作用。

裸子植物花粉粒由风力(少数例外)传播,并经珠孔直接进入胚珠,在珠心上方萌发,形成花粉管,进达胚囊,使其内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而裸子植物中没有极核那样的结构,所以,没有双精作用。

所以,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真核细胞质中有复杂的胞质纤维网。

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可分为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

这三种结构使分散在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织起来,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协调各自的功能。

细胞质内这个纤维网总称为细胞骨架。

因此,答案为c。

22、答案:

D。

解析:

薄壁组织是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贮藏作用及各类代谢物的合成和转化都主要由它进行。

薄壁组织占植物体体积的大部分,如茎和根的皮层及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许多果实和种子中,全部或主要是薄壁组织,其他多种组织,如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常包埋于其中。

因此,从某种意义讲,薄壁组织是植物体组成的基础。

所以,答案为D。

  

23、答案:

B。

解析:

被子植物有维管束,但雄配子无鞭毛,所以答案为B。

24、答案:

A。

解析:

生物在分支发展进化过程中,局部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以适应特殊的环境。

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由于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特征,例如,空中的翼龙、鸟类、蝙蝠和昆虫;海里的鱼类、鱼龙和鲸类等都表现出趋同现象,这种进化方式叫趋同进化。

所以,答案为A。

25、答案:

B。

解析:

人眼的分辨率为0.2mm,光学显微镜的分辨为0.2um,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

基粒头部直径为9nm,核孔的直径为80-120nm,它们的大小都超出了人眼和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范围。

所以,答案为B。

26、答案:

D。

解析:

苹果变红是由于细胞内的花青素的作用。

花青素为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

从广义上看,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存在于液泡内的细胞液中。

花青素的颜色因酸碱度不同而异,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为蓝色(至少在试管中是这样)。

蕃茄果实在未成熟前由于果皮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而呈绿色。

随着果实的成熟,果皮转变为黄色、橙色、红色等,这是由于叶绿素分解和类胡萝卜素显色所致。

类胡萝卜素,在酸或碱的作用下,不变色,因此可与花青素区别。

27、答案:

B。

解析: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内,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及其周围的机械组织所构成的束状结构。

是植物体内负责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输送,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复合组织。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维管形成层存在,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增生新细胞,使维管束不断增大,故称这样的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所以,答案应为B。

28、答案:

C。

解析: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趋向是由无到有,由分散到集中。

①无神经系统:

原生动物,多孔动物均无神经系统,它们一般借原生质传递刺激。

②散漫神经系统:

如腔肠动物,又称网状神经系统。

③梯状神经系统:

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基本保持梯状神经系统水平,但有六条纵神经与横神经联成圆筒状。

④链状神经系统:

如环节动物,神经节按节排列;节肢动物的神经节随体节愈合而合并,但仍属链状神经系统。

大多数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发达,与它们少活动的生活方式有关;但头足纲动物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中枢神经并有软骨保护,这是与其快速游泳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所以,答案为C。

29、答案:

C。

解析:

果实由花托(筒)和子房共同组成的叫假果。

按果皮的性质属肉果,如苹果、梨等。

所食用的部分主要是由花托(筒)发育成的肉质部分,外果皮和中果皮与发达的花托(筒)没有明显的界限,内果皮革质或木质(如上图)。

所以答案为C。

30、答案:

A。

解析:

植物顶芽生长对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叫顶端优势(如下图)。

在蚕豆切除顶端后的断面上施加生长素,侧芽萌发受抑制,与不切除顶端的相同。

因为顶芽是生长素合成的中心,在这里合成的生长素沿茎向基部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所以,B、C、D三种处理都有顶端优势。

答案为A。

31、答案:

A。

解析:

温室效应当可见光和红外线到达地面后,再从地面向大气层反射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像温室中的玻璃顶罩那样阻碍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这种现象称温室效应。

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农田的精耕细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100年间(1860~1960年)从283ppm上升到320ppm,估计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到375~400ppm(1ppm=10-6)。

因此,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所以答案为A。

32、答案:

B。

解析:

鸟类脑的体积较大,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哺乳类。

脑的整体观具有短宽而圆的特点。

脑弯曲,特别是颈弯曲甚为明显。

大脑很膨大,向后掩盖了间脑及中脑前部,表面光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

大脑的增大主要是由于大脑底部纹状体的增大。

在鸟类,纹状体除新纹状体(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外,鸟类新增加了上纹状体。

近年来的实验证明,上纹状体是鸟类复杂的本能(例如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和“智慧”的中枢。

切除鸽的大脑皮层,对动物没有什么严重影响,而切除鸽的上纹状休,则动物正常的兴奋抑制被破坏,视觉受影响,求偶、营巢等本能丧失,许多学习性的动作不能实现。

所以,答案为B。

33、答案:

B。

解析:

心肌纤维在收缩前最初长度适当增长,说明心肌处于舒张状态,即处于心舒期。

心脏舒张时,心房容积增大。

所以答案为B。

34、答案:

C。

解析:

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叫排泄。

人体排泄的途径有四条:

1.二氧化碳通过呼吸器官肺排出体外。

2.多余的水和含氮化合物(氨、尿素、尿酸)的排除主要是通过泌尿器官来实现的。

3.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可排出水分、一部分无机盐和少量尿素。

4.肝脏的代谢产物并在肠中变化的胆色素,随胆汁排入肠管,与肠粘膜排出的无机盐一起随粪便排出体外。

大肠杆菌、蛔虫卵都不是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所以不属于排泄。

食物残渣没有进入人的内环境,也不是人体内的代谢产物,食物残渣的排出叫排遗。

所以,答案为C。

35、答案:

C。

解析:

原尿的性质取决于滤过膜的特性。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不仅截留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而且阻止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的通过,所以称它为“超滤器”。

根据实际测得通过的物质有一定大小,设想滤过膜上似应有固定的小孔或通道,但至今未能证明基膜上有这种结构。

因此,各种物质通过的“孔道”也许是功能性的。

肾小球筛选分子大小的通透性是比较恒定的,正常以能通过分子量约64500左右的物质为标志。

但是,分子直径的大小才是决定它能否通过膜的更重要的因素,直径为4纳米的蛋白质容易通过,直径为10纳米的分子则不能通过。

有一些蛋白分子的直径虽比“膜孔”稍小,但不能顺利通过,这是因为滤过膜的外侧面有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酸性糖蛋白),靠静电相斥作用,它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的通过。

所以,尿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分子。

如果尿液中出现了许多蛋白质分子,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所以,答案为C。

  36、答案:

D。

解析:

放大的倍数肯定是指像与物体相比放大多少倍,所以C不对。

试想如果放大的物体为平面的一条线,那么放大的也就不是体积,所以A不对。

如果我们用显微测微尺去,量一量就会发现,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所以,答案为D。

37、答案:

B。

解析:

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有位于第Ⅲ体节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脑)及位于第Ⅲ和第Ⅳ体节间腹侧的咽下神经节,二者以围咽神经相连。

主要血管是腹血管和背血管,腹血管纵贯肠腹面正中央,背血管位于肠的背面正中央。

所以,详细观察蚯蚓的神经系统,同时也希望能看到它的主要血管的话,从背侧和腹侧解剖、以及横切都不恰当。

答案为B。

38、答案:

B。

解析:

两栖动物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65%。

B、C似乎都可以。

但参考答案为B。

39、答案:

A。

解析:

D答案肯定不行,因为DNA中不含U。

ATP和TTP中的五碳糖都为核糖,应脱氧为dATPT和dTTP,所以B、C也不是。

40、答案:

A。

解析:

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水浴锅内后,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中只有胃蛋白酶具有活性了。

所以,乳清蛋白、唾液淀粉酶会被分解为多肽。

因为没有淀粉酶,所以淀粉不会被分解。

所以,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41、答案:

B。

解析:

凝血是血液从液体转变成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液凝固是因血浆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最后表现就是由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凝血块。

凝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参与此过程的有凝血因子、Ca++、血小板等。

此反应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及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

第1阶段中,又因起动方式及因子χ激活途径不同而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两个途径(见凝血过程示意图)。

内源性凝血起动于接触激活,即Ⅻ因子接触到带负电荷的表面(在体内为血管受损后暴露的胶原纤维;在体外为玻璃表面、白陶土等)被激活。

而外源性途径则由组织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Ⅲ、组织凝血活酶)所起动。

凝血反应一旦激活,则如瀑布一样发展,一直到血液凝固为止。

大多数凝血因子(如因子Ⅰ、Ⅱ、Ⅴ、Ⅶ、Ⅹ、Ⅸ等)都是在肝脏中合成。

维生素K能促进肝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由此可见,A、C、D项都与凝血有关。

B项无关。

所以,答案为B。

42、答案:

C。

解析:

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食物链被破坏了,鸟是不能食草籽了,但草中的害虫也因网的保护而不会被鸟类所食,草的叶子也就会被虫吃光。

所以答案为C。

43、答案:

无。

解析:

一部分省在阅该题时,将该题作废。

因为题中将“园蛛”印错为“园蚌”。

如果将题中“蚌”改为“蛛”,则答案为D。

44、答案:

B。

解析: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

颈卵器为产生卵细胞、受精及原胚发育的场所。

外形似烧瓶,上部细狭的部分称为颈部,下部膨大的部分称为腹部。

由多细胞构成。

除构成壁的细胞外,在颈部中央有一列颈沟细胞存在,在腹部含有一卵。

裸子植物的颈卵器比较退化,结构简单,无颈沟细胞存在。

所以答案为B。

45、答案:

B。

解析:

旱生植物,一般讲,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或多茸毛,这是就外形而言。

在结构上,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

有些种类,表皮常是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

栅栏组织层数往往较多,海绵组织和胞间隙却不发达。

机械组织的量较多。

这些形态结构上的特征,或者是减少蒸腾面,或者是尽量使蒸腾作用的进行迟滞,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高度的抗旱力,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46、答案:

C。

解析:

运动肘关节的肌肉有两群,一群在肘关节前方,为屈肌肌群;另一群组在肘关节后方,为伸肌肌群。

如肘关节作屈运动时,屈肌肌群收缩,伸肌肌群放松。

这两组肌群在作用上是互相对抗,但又相互协调的。

当两组肌群作适当收缩和放松,并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时,肘关节才能完成一特定动作。

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均收缩时,才能保持直臂下垂提起重物的动作。

所以答案为C。

47、答案:

A和B都可以。

解析:

真核细胞间期核中含有的1个或几个球状小体叫核仁,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亚单位的场所。

核仁无膜包围,由颗粒区、原纤维区、核仁染色质和基质四部分组成。

颗粒区往往位于核仁边缘部分,由直径约15~20毫微米的颗粒组成,颗粒是处于不同成熟程度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

原纤维区是直径5~10毫微米的纤维成分。

颗粒成分和纤维成分都是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

核仁染色质包括两部分,核仁周围的是异染色质,伸入核仁内部的是常染色质。

核仁内染色质为一环状染色质丝,含有的核糖体DNA为核糖体RNA的编码基因,所以B是对的。

核仁的功能是转录核糖体RNA和组装核糖体的亚单位。

其功能活动顺序是:

以核糖体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成分;RNA与由胞质运到核内的蛋白质结结合,形成原纤维成分;原纤维成分发育成颗粒成分;颗粒成分是细胞质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

因此,A、B都对。

但原答案只给出了A。

48、答案:

D。

解析:

细菌没有线粒体,细菌ATP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在细菌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是进行氧化磷酸化的场所。

所以答案为D。

49、答案:

A。

解析:

水果贮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不能是高氧、无CO2。

水果贮藏也不能在零下低温,因为水果细胞会因结冰而冻坏。

所以,B、D不能选。

无氧也不行,缺氧严重时,ATP供应不足,许多代谢平衡遭到破坏,使水果细胞内因无氧呼吸积累较多的酒精而损害细胞,使水果品质下降。

所以答案为A。

50、答案:

C。

解析:

十字花科为草本,常有辛辣汁液。

花两性,整齐;萼片4;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子房1室,有2个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角果。

常见种类有白菜、萝卜、油菜、苷蓝等。

  51、答案:

C。

解析:

人在休克、惊惧、发怒、恐怖时,肾上腺素都可大量分泌,以提高机体的警觉性,使神经兴奋,反应灵敏,供氧、供血增加,血糖升高,糖和脂肪分解加速,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做好一切“应急”的准备。

答案为C。

52、答案:

D。

解析:

A肯定不对,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B也不对,接合作用是水绵、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等进行的有性生殖方式。

如两个草履虫通过接合作用交换小核。

水绵接合生殖时,一个细胞里的原生质就通过接合管流进相通的细胞里,与那里的原生质融合,成为合子。

克隆指由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同基因型的生物群,该词在个体、细胞和基因等三方面都使用,而且任何一方面都意味着来自同源的犹如复制一样的同一生物群体。

进行有性生殖的某些生物,有时其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也能单独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又称单雌生殖或孤雌生殖,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形式。

 

53、答案:

B。

解析:

苯丙酮尿症是人类在生后数个月内以出现呕吐、智力障碍、脑电波异常等为主要病征的遗传病。

这是由于控制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基因发生了变化,因而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在血液和脑中有苯丙氨酸的积累,尿中有苯丙酮酸的排出。

这种病如能早期发现,只要减少患者食物中的苯丙氨酸含量,就可防止患者智能低下。

54、答案:

B。

解析:

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最普遍的生殖方式。

其特点是由亲体产生雌、雄生殖细胞(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雌、雄配子既是亲体的产物,又是子体的来源,所以是上、下两代联系的桥梁,传递遗传物质的媒介。

有性生殖的后代由于继承了父、母双亲的遗传性,以及双亲在产物配子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进行了自由组合。

因此,比无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内容和更多样的变异,为育种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材料。

55、答案:

B。

解析:

小王的父亲的血型为A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